較早之前就傳出了巴鐵有意購買12-24架殲10CE外貿型戰機,而最近巴鐵曾試飛武直10的圖片又傳出,加之土耳其的T-129因為發動機被西方禁運,因此巴鐵回頭引進殲10的說法也有鼻子有眼。那麼巴鐵為何有意殲10和直10呢?這主要是還是因巴鐵的需求、經濟實力和我們的外貿型號有關係
像是先進的20系武器,目前暫時還沒有外貿的先例,皆屬於非賣品,因此巴鐵有意殲10和直10和也是在意料之中。而目前10系的裝備大多數屬於全球同類產品較多,屬於我們奮起直追的產物。
比如類似殲10的三代機目前就有法國陣風、瑞典鷹獅等戰機,而且性能也不相上下。而武直10這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法國、德國和南非以及義大利也都有生產。因此這類裝備是外貿的主力裝備,而像20系列裝備大多數超越全球大部分國家的自主研發水平,部分是全球唯一、唯二的武器裝備,比如殲20、直20和運20,甚至是未來的轟20。因此這部分裝備,即便是巴鐵想買,那麼我方也不會同意,何況巴鐵購買裝備常常也不講感情,需要提供大量的技術轉移,因此20系幾乎只能看看而已。
另外從價格上來看殲10和直10這樣的裝備相比於全球外貿的同檔次武器,均有價格優勢。且大部分裝備配件都可以完全自主研發,這樣交付時時還可以保證穩定按時,不會出現關鍵部件被禁運後導致的成本提高和延期。畢竟巴鐵購買土耳其T-129武直和烏克蘭的T-80UD時都曾經遇到過這種問題因此還是很在意的。
另外還有一點好處,國產裝備大部分是可以提前到巴鐵進行武器測試的,相當於是先試後買。同時也可以根據巴鐵自身的要求進行一些定製,比如VT-4就針對熱帶沙漠氣候進行改進增加了空調。而像法國陣風戰機掉漆這種事情,達索可是不會管的。另外對於一些技術指標,國內也會儘量滿足,這個服務和交付能力全球應該找不到了。
因此縱然無法買到20系的裝備,在殲10和直10等裝備的選擇上,巴鐵在上過當吃不虧後還是願意選擇國產。其實千萬不要認為巴方是完全沒有選擇,因為和美方的關係,還有背後有霸金主的原因,巴鐵實際上是可以從東歐國家和西方國家獲得一些軍事裝備的。只不過購買西方裝備雖然能得到軍事援助的經濟好處,但是往往附帶很多限制條件,同時武器裝備也不能完全讓巴鐵滿意,因此除了JF-17外,現在巴鐵慢慢發現最佳選擇就只有我們了。
而最近巴鐵對直10和殲10需求,恰恰也是JF-17在服役這麼多年後,巴鐵對武器裝備整體升級需求的一個縮影,也是應該換換了。除了技術敏感外,20系列裝備真的嗎,估計巴鐵的經濟實力也無法支持,畢竟油霸現在也沒有以前富裕了。在加上不少20系裝備是體系作戰的,單獨購買也無法讓效果最大化。至少直10和殲10都是比JF-17梟龍要強得多,作為升級也是夠用了。
總體來說,國內目前外貿的裝備大多數技術敏感度並不高,而且多以地面裝備為主,戰鬥機裝備殲10其實沒有明顯技術優勢,主要在交付能力和價格上。而殲20是不可能外貿的,而FC31還不知道誰可以吃螃蟹。但是相信國產裝備以後不僅會吸引巴鐵,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因為認同國內的軍事武器理念和國防方針,而願意通過外貿的形式和我們加深友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