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華為消費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高通公司將恢復華為4G晶片的供應。」我們看到新聞報導是這樣的,我們相信他們在努力工作,」張平安還說,「如果我們恢復對華為的晶片供應,我們會繼續供應。例如,我們已經像往常一樣發布了mate40,我們還計劃明年的手機。如果願意提供晶片,我們就願意使用它們。」
儘管很多人猜測高通公司將被允許向中國供應晶片,但當時沒有人敢下結論。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臺積電無法使用先進技術為華為生產晶片。它的海思高端產品迅速成為「贏家」,而聯發科和三星也需要獲得批准才能供應華為。
去年11月末,高通公司證實收到華為一次性付款,總金額1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0億元。
這是華為與高通公司於2020年7月結算並籤署長期全球專利許可協議之後,華為需要向高通支付的結算款。
不過,作為美國本土企業,這麼大的一塊蛋糕肯定不會白白放棄。因此,自然的背景優勢導致了高通晶片對華為的「解禁」。11月13日,來自下遊供應鏈製造商的消息稱,高通公司已獲得向中國銷售4G晶片的許可證,但5g晶片尚未獲得許可證。
在我看來,即使華為前段時間沒有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高通公司也會盡力向美國政府申請專利許可。畢竟,高通曾警告美國政府,如果繼續限制華為,將損失數十億美元。
或許在外界看來,華為4G晶片「解禁」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信號。但說實話,從目前的智慧型手機開發環境用以看,華為獲得高通4G晶片的好處並不是很大,甚至很小。
總之,無論是在廠商還是消費者眼中,4G智慧型手機都已經是沒有競爭力的「過時產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在購買新機時,首先考慮的是是否有5g,即使現在不能使用,但沒有5g意味著這臺機器的生命周期最多只有兩年,兩年之後必須更換。
雖然這仍會對華為手機業務產生負面影響,但我認為華為會抓住一切機會繼續發展華為的手機業務。
這是華為手機在自主研發的中高端晶片無法延續的情況之下生存的一大出路,這是華為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