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直播帶貨被「注水」數據綁架

2020-12-11 半月談網

打擊流量數據造假,擠掉行業水分、告別虛假繁榮,就是為直播帶貨新業態築牢發展根基。

今年「雙十一」,直播帶貨的促銷方式愈發流行。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背後,存在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問題,被矇騙的商家不少最終賠錢,同時一些只認錢不看品質的「無底線」帶貨也直接坑害了不少消費者,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

隨著網絡直播帶貨的興起,流量數據造假現象已幾乎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如就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期間,有工作人員透露,某平臺的一場直播帶貨,311萬互動觀眾中,真實數據不到11萬。媒體對相關流量「黑產」的起底調查也顯示,如今從直播觀看人數、互動人數到銷售額等環節的數據,都可以通過第三方刷量輕鬆完成「美化」。一邊是直播帶貨產業迎來風口,一邊是幾乎普遍化的數據造假,擠掉直播行業的數據水分,可以說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直播行業本身是建立在數據基礎之上的:一位主播的「身價」,主要取決於人氣和帶貨業績;消費者行為也容易受到「爆款」的影響。從常理來說,這本身是一個非常透明的行業,主播的帶貨能力如何,某款產品是否受市場歡迎,都可以通過數據得到客觀評價,商家與消費者也都能有明確預期。但也正因為數據過於重要,為了賺取商家更多的「坑位費」,為了增加帶貨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主播及其公司都有很強的數據「包裝」動力。長此以往,對數據動手腳,便發展成為一種行業潛規則。

這種數據造假風氣的形成,展現出一種強大的現實扭曲力,對直播行業的發展來說可謂百害而無一利,既坑商家和消費者,也涉嫌破壞市場秩序,造成不公平競爭,甚至催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讓虛假流量綁架整個行業。而那些通過數據造假而暫時獲益的主播和公司,長遠來看也未必是贏家。因為行業泡沫終有破滅的一天,靠數據注水所堆砌的虛假繁榮,透支的是整個直播帶貨行業的公信力與未來。

當前,網絡直播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產業,全國多地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網際網路營銷師」也成為正式職業。這些都預示著直播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潛力。然而,普遍的數據注水,無異於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埋雷,也是對產業發展環境的一種自傷。

流量造假動搖了直播帶貨產業發展基石,杜絕流量作弊、有效打擊流量注水,理應成為產業發展和行業治理共識。不僅各直播平臺應為直播數據刷量設置更高的技術屏蔽門檻,並加大對數據的實時監控和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地方和監管部門在推進直播產業發展時,也應自覺把維護數據的真實性,當作優化行業生態的重要一環。如在強化行業自律的同時,應完善相關的防流量作弊機制和懲戒機制,對造假的主播和公司,就該納入黑名單。

從實現產業健康發展的長遠角度,對於流量造假仍要織密監管之網,完善法律治理體系,將直播帶貨納入制度化軌道,早日形成不能造假、不敢造假的氛圍,在保障產業發展活力的同時,維護正向的行業和市場秩序。

還要看到,直播行業數據造假普遍化背後,也對應著經營刷量業務的網絡「黑產」的應聲做大。強化對這類灰色產業鏈的有效治理,也是為直播帶貨等網際網路經濟和產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直播帶貨正是其中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而有效打擊流量數據造假,讓依賴「假流量」「假數據」而活的濫竽充數者無路可走,擠掉行業水分、告別虛假繁榮,就是為新業態築牢發展根基。無論如何,建立在虛假數據之上的行業不可能有未來,直播帶貨產業要走上康莊大道,就須及時走出「刷流量」的魔咒。■ 社論

+1

相關焦點

  • 宋清輝:張庭直播帶貨數據前後矛盾或「注水」 官報或存數據誇大
    張庭直播帶貨數據前後矛盾或「注水」:旗下品牌「TST庭秘密」曾陷「爛臉」風波中國網財經7月13日訊(記者 喬漪)剛剛過去的6月,演員張庭通過一場直播成為新晉帶貨女王。對於張庭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帶貨銷售額為何如此驚人,有自媒體解讀稱,張庭團隊提前三天在抖音發布小視頻預熱,10個宣傳作品中,點擊量最高的爆款視頻為其帶來2億以上的流量,加之「TST庭秘密」本身就擁有1100萬微商代理,同樣提前三天在其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進行直播宣傳,這樣,顧客不僅可以當天在直播間下單,同時也能在微信繼續成交。而張庭直播帶貨首秀破新紀錄的視頻也會反哺,成為微商引流的新素材。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3萬個贊5元可買
    來源:工人日報圖集 311萬名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是「真人」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記者 楊登峰 攝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直播帶貨作為時下風口,在這個「雙11」成為創造銷量的主力軍之一。然而,直播帶貨流量數據造假、價格欺詐、退貨率高等引發的維權糾紛也層出不窮。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擬被禁止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擬被禁止國家網信辦出手整治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亂象□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楊 傑誇大不實、數據弄虛作假、質量低劣、售後無門……直播帶貨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明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法治日報》記者邀請專家對此徵求意見稿進行了解讀。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5元可買3萬個點讚數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 3萬個贊5元可買  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網絡購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帶貨流量造假、價格欺詐等問題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直播人數、粉絲點讚互動數等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意見稿,禁止直播數據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行為。
  • 被中消協點名批評「造假」「注水」 直播帶貨「翻車」李雪琴們怎麼說
    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在其官網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直播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李雪琴直播銷售數據「注水」;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明星直播帶貨亂象。
  • 直播電商野蠻生長下的黑暗面:刷單造假、售假、數據注水
    持續爆出的售假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直播帶貨的黑暗面與直播帶貨本身一樣,立於風口、野蠻生長。直播帶貨野蠻生長下的黑暗面:虛假宣傳、售假、數據注水數據研究機構艾媒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到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 快評| 當心「數據流量」的水淹了帶貨直播
    今年,「雙11」成交額創下了4982億的新高,直播間數億人次在買買買……但「火辣」亮眼的數據當前,中消協給大眾潑了一盆冷水:你所看到數據很可能是被「注水」過的。 近日,中消協發布了一則關於「雙11」消費維權輿情的分析報告。
  • 直播帶貨為何屢屢翻車:退貨率高達70% 人氣或全靠注水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高達70%的退貨率,「發大水」的觀看人次……直播帶貨為何屢屢翻車|電訊特稿動輒上百萬的瀏覽量數據,低到離譜的轉化率,高達70%的退貨率,「發大水」的觀看人次,早已成為灰色產業的一部分。
  • 主播直播帶貨的背面:一起來看看直播帶貨的另一面
    主播直播帶貨的背面:一起來看看直播帶貨的另一面 火花 發表於 2020-12-14 11:04:31 11月11日,在今年雙十一最後一場直播帶貨裡薇婭和李佳琦分別交出了
  • 電商直播數據狂「注水」,網友建議按銷售額收稅
    與此同時,電商行業誕生了幾十個成交超1億的直播間。薇婭53億、李佳琦38億、辛巴18億……讓人驚嘆的是這些明星主播的帶貨能力。但也有很多人、很多機構質疑電商直播數據的真實性,更有人直言電商直播「造假」是潛規則。
  • 直播帶貨「翻車」 李雪琴們怎麼說
    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在其官網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直播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李雪琴直播銷售數據「注水」;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明星直播帶貨亂象。
  • 誇大宣傳、數據注水、售後欠缺:直播帶貨亂象到底該怎麼整治?
    大家好,隨著直播電商的興起,「直播帶貨」是目前當仁不讓的風口,但野蠻生長、迅速擴張之下,行業也面臨良莠不齊、缺乏監管而帶來的諸多亂象。從前段時間的「鄭爽直播帶貨翻車」,直言「業績好不好與我無關」到最近的「辛巴與華為榮耀鬧翻事件」,在沒獲得榮耀官方給買了手機的粉絲贈送一副耳機的同意後,發火稱:為榮耀手機帶了幾次貨,沒有賺錢不說,自己還打搭去了4000萬。
  • 直播帶貨「放衛星」
    因為疫情無法在線下賣貨的品牌將直播帶貨作為救命稻草,直播間的總裁成了一道風景線;娛樂業復工受阻,越來越多明星轉戰直播帶貨恰飯;圍繞直播帶貨的MCN、主播孵化、供應鏈等上下遊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氣象;即將揭幕的618大促將直播帶貨作為主場,快手與京東在618前攜手合作;甚至就連國外的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也開始Copy From China有模有樣地做起了直播帶貨業務
  • 別再勉強小紅書直播帶貨了
    別再勉強小紅書直播帶貨了小紅書終於把「賺錢」這事擺在檯面上了。直播帶貨行業的現狀是,5%的頭部主播壟斷了95%以上的資源,頭部的馬太效應極其明顯。以淘寶直播為例,在2019年雙十一當天,淘寶直播主播熱度TOP15榜單中,李佳琦排名第一,薇婭排名第二,而兩人中任意一人的熱度都比其餘13位主播的總熱度還要高。從帶貨能力上看,頭部效應也非常明顯。
  • 直播帶貨背後數據「假繁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直播帶貨爆紅,各行業的商家都開始試水這種新興的營銷手段。從貨單價幾十元的零食、日用品,到貨單價高達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家電產品,都紛紛出現在了直播間的連結中。而帶貨的主播不僅有素人,明星、企業家也紛紛走進直播間,嘗試帶貨。
  • 直播數據注水假大空!渾水做空YY,百度或成下一個惠普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百度看重了YY直播一整套成熟的直播體系和變現能力,對YY寄予了很大希望,以期在直播賽道已經趨於飽和的情況下,結合雙方優勢突出重圍,如今卻是難上加難。直播數據注水假大空,監管收緊需要注意的是,渾水做空YY不過是直播行業數據注水的冰山一角。
  • 直播間水真深!揭秘薇婭李佳琦們戰報背後的「注水秘密」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薇婭、李佳琦依舊分別坐在淘寶直播冠亞軍的位置;雙11期間,淘寶直播誕生了28個成交超1億元的直播間。GMV,是電商平檯曆年大促成績單上的決勝關鍵,在上市公司財報中,它也是衡量電商平臺競爭力及市佔率的核心指標。今年雙11,直播帶貨唱主角,直播間GMV就成了平臺爭奇、主播鬥豔的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 直播帶貨ROI 水到底有多深?
    羅永浩抖音直播首秀,3小時成交額破1.1億元;薇婭在淘寶直播面向全球賣4000萬火箭,最終成交;辛巴團隊在快手直播中,單場直播帶貨4.8億元。這也讓很多品牌認為,直播帶貨是萬能金藥,能夠治癒所有的銷量難題。
  • 直播帶貨「新藥」難治電商「舊疾」
    打開電商「新賽道」  邊看直播邊「剁手」,已成為很多人新的網購方式。行業研究機構艾媒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超5億,四成受訪的直播用戶會選擇購買明星或網紅電商直播推薦的產品。淘寶直播的數據顯示,2018年淘寶直播引導成交超千億元,帶貨同比增速接近400%。
  • 直播帶貨頻現「雷人」騙局 廣電總局怒了!
    包括李湘、吳亦凡、關曉彤、汪涵、朱丹、王祖藍、小瀋陽等娛樂明星,董明珠、羅永浩、俞敏洪、李彥宏、梁建章等知名企業家,越來越多的名人瞄準了電商直播行業。他們以主播、助播,甚至客串的方式活躍在各個直播間,借著「名人效應」將直播帶貨推向一個新高潮。然而在這場火爆的直播盛宴中,卻屢屢傳出名人直播帶貨結果「翻車」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