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海南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施工現場,一條道路從北筆直延伸到南,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兩棵百年高山榕在路邊並肩而立,枝繁葉茂、樹幹挺拔。
按照原設計方案,兩棵古樹正好擋在乙烯主幹道301路上,海南煉化會同設計單位反覆優化,最終「擠」出工期為古樹繞道。「雖然建設成本增加了,但是我們覺得值。」乙烯項目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說。
「以前只見樹讓路,而今竟然路讓樹。」這是海南煉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縮影。近年來,海南煉化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的綠色發展道路。2020年,公司加工損失率、煉油綜合能耗、綜合商品率等均創歷史最好成績,「三廢」達標排放率、危廢妥善處置率、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保持100%,主要汙染物實現超低排放,部分指標僅為國家標準的1/10。
嚴格落實環保政策要求,持續加大環保設施投入
2020年,海南煉化榮獲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國家綠色工廠」稱號。作為中國石化唯一駐瓊煉化企業,該公司以保護海南一方淨土為己任,把環保理念融入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截至目前直接用於環保設施的投資已達38億元。
在乙烯項目建設中,海南煉化嚴格按照海南省環保政策要求,對項目建設方案進行了多輪優化調整,取消了丙烯酸及其酯、橡膠等「三廢」排放較高的下遊產品,將燃煤鍋爐改為燃氣鍋爐。調整後的方案較原核准方案,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81.9%、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了66.8%、煙粉塵排放量降低了83.4%、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降低了62.2%、氨氮排放量降低了59.4%。
今年以來,海南煉化還陸續實施了硫黃尾氣達標排放治理、動力鍋爐加熱爐低氮燃燒改造等環保治理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罐區油氣回收系統等環保裝置,VOCs(揮發性有機物)網格化自動檢測設備覆蓋全部重點生產裝置。
創新固廢危廢管理模式,加快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
轉型升級前景廣,綠色發展天地寬。近年來,海南煉化按照國家環保最高標準,堅決守住生產運行達標排放底線,堅決做到建設項目依法合規、裝置運行按證排汙、固廢危廢規範化管理,加快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
2020年,海南煉化引入催化裂化廢催化劑移動式磁分離處置系統暨一站式服務項目,對催化裂化裝置中卸出的廢催化劑(平衡劑)進行磁性分離,回收其中受重金屬汙染較輕的部分,實現了催化裂化廢催化劑的減量化處理,預計每年可減少危廢量1260噸,回用的1260噸再生劑,可替代新鮮劑用量約600噸,每年可為海南煉化節省費用約700萬元。
同時,海南煉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創新成果,打造固廢危廢管理審批新模式,推行廠內固廢危廢處置線上審批、無紙化轉移,進一步規範固廢危廢收集及內部轉運流程。他們還積極推行「第三方環保服務」新模式,委託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開展檢修廢水管理專項服務,確保裝置開停工期間各類汙水達標排放。
對標國際一流環保標準,努力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作為海南省油氣產業龍頭,海南煉化對標國際一流環保標準,以「淨零」為目標,在鞏固提升芳烴能效領跑和煉油綜合能耗持續降低優勢的同時,積極謀劃企業綠色發展近、遠期計劃和保障措施。
目前,該公司正在高標準推進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加快建設苯乙烯罐區油氣回收、煉油罐區和碼頭油氣回收、催化裂化脫硫脫硝裝置改造等項目,明確2021年前完成18個環保隱患治理項目,開展催化裂化裝置餘熱鍋爐環保改造項目可研審查,研究脫硫脫硝廢水「淨零」排放,不斷提升環保管控水平。
綠色、循環、低碳也是正在編制的海南煉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的關鍵詞。正在規劃的煉化一體化二期項目中,海南煉化採用國內外最先進的環保技術,在確保汙染物排放總量不增加的同時,以「減量、再生、循環」為原則設計產業鏈,努力實現石化產業與環境協調發展。
來源: 中國石化報 作者: 李 強 王夢璐
編輯:仰慕菡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