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初是因為一個項目才與labview結緣的,使用圖像化的編程方式操作外設,通過NI和研華的板卡採集和控制外設的數據,一直對自己很大的吸引力。從未接觸過的程序語言,要在短時間內滿足項目的需求,剛開始是壓力是有的,沒喲接觸過這門語言,又是短時間的要求,有點信心不足,但後來慢慢使用了之後覺得這門語言挺好用的,可視化的界面編程,方便的編程指導,不到兩周就能熟練應用在項目中了。
才開始在網上搜索資料,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源,發現還是挺多的。後來還參加了NI的學校畢業設計競賽,最後獲得了參與獎,但是參加競賽的過程還是挺讓人記憶猶新的。先簡述下學習labview的學習方法吧。(以下部分為摘自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38014.htm學習LabVIEW一般有以下三種方式:系統型學習方法、探索型學習方法和目標驅動型學習方法。這三種方法之間並不矛盾,可以在不同的時段使用不同的方法。
系統型學習方案是傳統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多是按此方法。它是指按照別人制定好的學習方案一步一步學習掌握一門知識。學習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教師和教材的水平。若選此方案學習LabVIEW,最高效的方法莫過於參加NI公司的LabVIEW培訓課程。基本上,完全沒接觸過LabVIEW的學員可以在一星期的時間內達到編寫簡單程序的程度。此外,現在很多大學都開有LabVIEW課程,方便了在校生學習。
自學也可以採用此方案。找一本教程類的書籍,按照書中指導一步一步學習。教程類的書籍應當側重於解釋LabVIEW的編程思想以及原理;有些書僅偏重於羅列LabVIEW中每個函數或VI的功能,則不適合用於此種學習方案。
探索型學習方法適合喜好自己鑽研的人。同樣一個技巧,如果是自己發現的,比從他人那裡的來會更有成就感。任何一個教程都不可能覆蓋到LabVIEW的全部功能,有心得學員不妨自己打開書中未曾介紹到的那些菜單或者函數選板,嘗試一下它們都是做什麼用的。在真正動手擺弄每個新東西之前,打開LabVIEW的即時幫助窗口,閱讀一下相關說明可以大大加快學習過程。
比如,打開「應用程式控制」函數選板,發現這裡有一項「選板編輯」。好像沒有任何一本書裡介紹過這個功能嘛,這是幹啥用的呢?如果沒任何提示,也是無從下手去嘗試的。打開LabVIEW的及時幫助,可以看到它對這個功能的簡單介紹。進入「詳細幫助信息」,會得到更全面的說明。再自己動手實踐一下,就基本可以掌握此功能了。
閱讀他人代碼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自己的探索總是有思維局限性的,他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大大拓寬自己思路。我介紹過的編程經驗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我自己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借鑑與別人的LabVIEW代碼。
目標驅動型學習方法是公司員工中最常見的學習方式了。工作後,如果不是個人有興趣,多數人不會浪費時間去學習工作中用不到的知識。等老闆布置了具體項目或者工作任務後再學習相關知識,效率更高。學也只要夠解決眼前問題就行了。針對這種情況,請教身邊牛人或者公司前輩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如果周圍的人不能解決問題,到論壇上發貼,尋求更廣泛的幫助。
推薦一個論壇。首先是NI的官方論壇,這裡會有NI的技術支持和研發工程師來回答問題。如果英文夠好,最好是到它的英文版面去提問,英文討論區人氣更旺,容易找到答案。LAVA 是官方之外最大的LabVIEW社區,也是尋求幫助的好地方。如果平時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可以加入 http://labview.groups.live.com/,這是個msn討論LabVIEW 的群。在它上面討論問題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及時得到回應。
註:附件是一個簡單的控制一個按鍵消失與顯示的過程,感興趣者可以下載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