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是由Github開發,用HTML,CSS和JavaScript來構建跨平臺桌面應用程式的一個開源庫。 Electron通過將Chromium和Node.js合併到同一個運行時環境中,並將其打包為Mac,Windows和Linux系統下的應用來實現這一目的。
使用eletron前需要儲備哪些知識
1、首先需要熟練掌握前端的基礎知識html,css,js
2、有一定的node基礎,知道npm怎麼用
下面我們從electron的安裝開始,了解下electron。
一、electron安裝
1、npm命令安裝electron庫:
npm install electron --save-dev --save-exact
2、查看是否安裝成功,輸入以下命令:
electron -v
二、electron官方新手入門實例
該實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1、從GitHub上下載實例代碼: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electron/electron-quick-start
2、進入到electron-quick-start目錄下
cd electron-quick-start
目錄結構如下:
3、安裝項目依賴
npm install
4、啟動項目:
npm start
出現如下界面,說明項目運行成功
官方的這個倉庫給我們初始化了一個electron項目,結構非常純淨,接下來你就可以直接改造成自己的項目了。還等什麼,趕緊試試吧。
三、electron項目實例說明
electron核心我們可以分成2個部分,主進程和渲染進程。主進程連接著作業系統和渲染進程,可以把她看做頁面和計算機溝通的橋梁。渲染進程就是我們所熟悉前端環境了。只是載體改變了,從瀏覽器變成了window。傳統的web環境我們是不能對用戶的系統就行操作的。而electron相當於node環境,我們可以在項目裡使用所有的node api 。
安裝完項目依賴後的完整項目結構如下圖所示:
node_modules:模塊依賴
package.json:描述包的文件,這裡默認已經將主進程入口文件配置為main.js
main.js:主進程
在主進程裡創建mainWindow瀏覽器窗口,使用mainWindow.loadURL("file://${__dirname}/index.html")來加載index.html主頁;使用mainWindow.webContents.openDevTools()來打開開發者工具用於調試(這個操作通常在發布app時刪除)。
1、ready:當Electron完成初始化後觸發,這裡初始化後就會去創建瀏覽器窗口並加載主頁面。
2、window-all-closed:當所有瀏覽器窗口被關閉後觸發,一般此時就退出應用了。
3、activate:當app激活時觸發,一般針對macOS要需要處理。
index.html:是一個web頁面,它需要使用一個瀏覽器窗口(BrowserWindow)來加載和顯示,作為應用的UI,它處在一個獨立的渲染進程中。
renderer.js:渲染進程,它的操作跟web中的js操作大同小異,所以最好有node.js、js以及es6的語法的功底,這樣開發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項目運行流程如下:
app啟動時執行main.js中的代碼創建窗口,加載頁面等。渲染進程renderer.js進行頁面的渲染,渲染進程與主進程間相互通信,進行數據的傳遞等,但主進程與渲染進程之間不能直接互相訪問,需要通過ipcMain和ipcRenderer進行IPC通信。
四、將項目打包成可運行的桌面應用程式
1、使用webpack將代碼進行混編
2、使用electron-builder對項目進行打包
註:進行electron桌面應用程式開發時,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參考electron的官方文檔進行開發,官方文檔裡的講解,很是詳細。
這是小編對於electron入門的一些理解,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