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紫金山實驗室毫米波成果通過專家鑑定

2020-08-26 中國江蘇網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張希)毫米波技術研發在寧又有新進展。近日,由尤肖虎與趙滌燹教授牽頭,東南大學、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單位聯合完成的「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成果通過由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的現場鑑定。鑑定委員會給出高分評語,認為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卡脖子」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低成本解決方案,掃清市場化道路。

毫米波技術是推動5G時代海量數據高速相連的革命性技術,業內有人生動地將5G毫米波競賽比喻為「搶地皮」。如果將5G建設比喻成建高樓,那麼建樓所需的地皮有兩塊可選。一塊是6G赫茲以下低頻段,一塊是6G赫茲以上毫米波。由於6G赫茲以下頻段各國最早進入開發,如今地皮上已擁擠不堪。而6赫茲以上頻段尚未開發,資源是低頻段的近10倍以上。遺憾的是,毫米波在很長時間裡,由於技術攻關、成本高企等問題,「蓋大樓」進展緩慢。

當前,發展毫米波中國企業迎來國家政策利好。新基建政策頒布後,我國5G加速發展,毫米波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在工信部關於加快5G發展的要求中,明確提出了積極開展5G毫米波的測試驗證工作,要加快推動產業鏈的發展。

佔領技術制高點,中國科研人員不甘人後。本月,由鄔賀銓院士、陳左寧院士、李國傑院士、呂躍廣院士、丁文華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移動、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電信和國內5所高校的專家組成鑑定委員會來到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對「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進行評審鑑定。

鑑定委員會亮出了「高分評語」:該項目解決了矽基CMOS毫米波Ka頻段相控陣晶片和天線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問題,成功研製了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並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低成本解決方案,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矽基CMOS毫米波技術路線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規模相控陣天線集成度方面國際領先;成果在5G/6G毫米波和寬帶衛星通信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該領域「卡脖子」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已在相關應用部門得以成功推廣應用。

記者了解到,此項成果不僅技術參數領先,更值得關注的是把行業價格打了下來。相關技術過去僅僅在對價格不敏感的領域得到部分應用,以256通道的典型相控陣天線為例,其售價高達上百萬元。而如今,利用矽工藝,該產品解決了「不是不想用,只是用不起」的問題。

展望未來,毫米波將推動網絡覆蓋到全球每個角落,實現「上天下海進沙漠」都沒有信號盲點。紫金山實驗室有一臺戴著「博士帽」天線的通信衛星車,天線裡內置的就是此次被鑑定的最新科技。衛星通信終端一頭連接衛星,另一頭可以將地球各個角落的手機、iPad等設備聯通,打破信息孤島。在飛機上裝一個終端,藉助衛星,乘客在飛機上用手機順暢看電影不是夢想。

相關焦點

  • 我國在5G毫米波技術的進展情況如何?
    打開APP 我國在5G毫米波技術的進展情況如何? 其實,在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就曾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同時,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因此,我們對全球領先的國產5G技術還是要有信心的。
  • 智匯「紫金山」!三大重磅科技成果首發 南京未來網絡又添新名片
    8月14日,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隆重開幕,未來網絡、6G網絡、網絡安全、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來自相關領域數百名國際頂級專家、業界精英和企業代表相約「雲」端,相聚中國無線谷,圍繞未來網絡發展的時代命題,交流成果,分享思想,共謀未來。
  • 我國6G研發取得重大進展
    華為的6G幾年前就開始預研,華為5G正式商用之時,6G研發已有很大進展。我國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在6G研發方面也是進展喜人。近日,由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紫金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尤肖虎教授領銜,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國家特聘專家王承祥教授負責組織起草,聯合東南大學、紫金山實驗室、上海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移動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國內優勢科研院校及企業,並邀請邀請多所國際知名大學的頂尖學者,共50位業內專家共同撰寫的6G長篇綜述「Towards 6G
  • 威思頓承建的國內首個電能計量及採集設備全性能檢測實驗室通過成果鑑定
    近日,威思頓負責承建的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營銷服務中心(計量中心)「電能計量及採集設備全性能檢測實驗室」科技項目順利通過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的成果鑑定。專家對該項目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研究成果實現了五種計量設備的電磁兼容、電氣性能等的自動化檢測,在電能計量和採集設備的自動化檢測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三項重大科技成果首發!未來已來
    江蘇省委婁勤儉書記專門對大會作出指示:「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對標國際尖端,加強前沿交流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為江蘇創新發展和網絡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紫金山實驗室成果初現引領全球信息科技發展紫金山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是江蘇省打造的標誌性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 我國研發毫米波相控陣晶片:自主可控 全球寬帶上網
    據報導,1月19日,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在南京舉行科技成果發布會,宣布完全自主可控、成本超低的大規模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問世,有望加速全球寬帶衛星上網及5G毫米波的普及。根據官網介紹,紫金山實驗室是江蘇省和南京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共同推進建設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2018年投資100億成立。
  • 濱州市到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對接工業網際網路工作
    12月15日,濱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道臣帶隊到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對接工業網際網路工作。在南京,考察組一行先後到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南京未來網絡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未來網絡產業創新公司進行考察學習,與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
  • 「網際網路IPv4/IPv6協議智能轉換平臺系統」通過技術成果鑑定
    2019年1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在北京召開科技成果鑑定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北京易通信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網際網路IPv4/IPv6協議智能轉換平臺系統」通過專家組技術成果鑑定。  會議組成了以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為組長、共13位業內專家組成的鑑定專家組。
  • 「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年度交流會在紫金山實驗室舉行
    中國江蘇網訊 12月5日,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專項辦主辦,紫金山實驗室承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交流會在紫金山實驗室順利召開,來自科技部、江蘇科技廳、廣東省科技廳的相關領導,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項目承擔單位的專家代表近
  • 張家口發電廠兩項技術成果通過中電聯科技成果鑑定
    本網訊 11月30日,張家口發電廠《發電廠區域網終端計算機安全檢測防禦系統創新與實踐》和《火電廠鍋爐防磨防爆作業規範的創新性應用》兩項科技成果,通過中電聯專家組鑑定。  鑑定會由中電聯主持召開,鑑定委員會由16位專家分別組成「發電廠區域網終端計算機安全檢測防禦系統創新與實踐」鑑定會和「火電廠鍋爐防磨防爆作業規範的創新性應」評審會。會上,鑑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任務書、技術研究報告、技術分析報告、檢測試驗報告、查新報告等內容,並對其中的技術問題、應用情況進行了解和討論。鑑定委員會認為兩項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招聘信息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招聘信息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位於江蘇南京,於1934年9月建成,其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芯版圖」政策、技術探索加速,催生5G毫米波商用新機遇
    7月3日,國際標準組織3GPP宣布R16標準凍結,R16及未來版本中包括了支持毫米波的增強特性。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毫米波能夠真正釋放5G的全部潛能:「為了能夠真正體現5G的商業價值和技術能力,毫米波支持數千兆比特的速率、大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提供與雲端無縫連接的能力,帶來下一代全新的用戶體驗。」
  • 紫金山實驗室發布5G/B5G基帶電路自動生成軟體系統
    8日,在南京市「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主自強」推進會上,東南大學與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以下簡稱「紫金山實驗室」)聯合發布「5G/B5G基帶電路自動生成軟體系統」,助力5G垂直行業應用定製化發展。
  • 久吾高科:「MCM技術」通過科學技術成果鑑定
    久吾高科(300631.SZ)公布,近日,公司收到了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出具的《科學技術成果鑑定證書》,公司與其他相關方完成的「久吾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  紫金山天文臺(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一項成果通過國際領先水平鑑定
    鑑定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處長劉晶晶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擔任主任委員領銜組成專家團隊。鑑定專家包括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主任於學軍,中國著名白酒專家、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慄永清、白希智,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甘權,北京食品科學院院長王守偉,四川省食品發酵設計院院長陳功。
  • 我自主研發成功商用毫米波相控陣晶片
    19日,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宣布:我國自主可控、成本超低的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問世,它速度快、覆蓋廣,一腳踢開了毫米波通信技術商用的「絆腳石」。中國工程院院士、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說,要建立覆蓋全球每個角落的寬帶通信網絡,消除信號盲點,必須推動寬帶衛星通信和5G毫米波通信這兩件「工具」商用落地。
  • 黃陵礦業公司一科技成果通過鑑定
    ◎張玉良 韓長路 王星星 倪小紅/文黃陵礦業公司完成的「基於動態地質模型大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的智能開採技術」項目近日順利通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成果鑑定,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利用地質寫實、鑽孔雷達探測、槽波地震勘探的數據,構建綜採工作面靜態地質模型;研發了隱式迭代建模、動態更新算法,實現對靜態地質模型的動態更新;運用動態地質信息、慣性導航和雷射雷達等實時監測數據,融合迭代規劃控制策略,研發了一套可「預測、預判、預控」的綜採大數據智能決策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決策技術對截割參數實時修正;首創了基於地質模型「CT」切片技術的精準控制方法
  • 毫米波頻段是5G發展的重要方向 附5G毫米波晶片概念股名單
    據科技日報,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並完成了晶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晶片與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