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張希)毫米波技術研發在寧又有新進展。近日,由尤肖虎與趙滌燹教授牽頭,東南大學、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單位聯合完成的「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成果通過由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的現場鑑定。鑑定委員會給出高分評語,認為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卡脖子」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低成本解決方案,掃清市場化道路。
毫米波技術是推動5G時代海量數據高速相連的革命性技術,業內有人生動地將5G毫米波競賽比喻為「搶地皮」。如果將5G建設比喻成建高樓,那麼建樓所需的地皮有兩塊可選。一塊是6G赫茲以下低頻段,一塊是6G赫茲以上毫米波。由於6G赫茲以下頻段各國最早進入開發,如今地皮上已擁擠不堪。而6赫茲以上頻段尚未開發,資源是低頻段的近10倍以上。遺憾的是,毫米波在很長時間裡,由於技術攻關、成本高企等問題,「蓋大樓」進展緩慢。
當前,發展毫米波中國企業迎來國家政策利好。新基建政策頒布後,我國5G加速發展,毫米波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在工信部關於加快5G發展的要求中,明確提出了積極開展5G毫米波的測試驗證工作,要加快推動產業鏈的發展。
佔領技術制高點,中國科研人員不甘人後。本月,由鄔賀銓院士、陳左寧院士、李國傑院士、呂躍廣院士、丁文華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移動、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電信和國內5所高校的專家組成鑑定委員會來到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對「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進行評審鑑定。
鑑定委員會亮出了「高分評語」:該項目解決了矽基CMOS毫米波Ka頻段相控陣晶片和天線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問題,成功研製了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並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低成本解決方案,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矽基CMOS毫米波技術路線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規模相控陣天線集成度方面國際領先;成果在5G/6G毫米波和寬帶衛星通信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該領域「卡脖子」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已在相關應用部門得以成功推廣應用。
記者了解到,此項成果不僅技術參數領先,更值得關注的是把行業價格打了下來。相關技術過去僅僅在對價格不敏感的領域得到部分應用,以256通道的典型相控陣天線為例,其售價高達上百萬元。而如今,利用矽工藝,該產品解決了「不是不想用,只是用不起」的問題。
展望未來,毫米波將推動網絡覆蓋到全球每個角落,實現「上天下海進沙漠」都沒有信號盲點。紫金山實驗室有一臺戴著「博士帽」天線的通信衛星車,天線裡內置的就是此次被鑑定的最新科技。衛星通信終端一頭連接衛星,另一頭可以將地球各個角落的手機、iPad等設備聯通,打破信息孤島。在飛機上裝一個終端,藉助衛星,乘客在飛機上用手機順暢看電影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