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劇版《棋魂》上線。
原著《棋魂》是日本《周刊少年JUMP》(集英社)連載的少年漫畫。自1998年連載以來,漫畫銷量800萬冊,改編的電視動畫最高收視率達37.5%,曾在日本掀起一股巨大的圍棋熱。
這個IP足夠經典,卻也是掣肘因素。事實上,早在《棋魂》原版漫畫被曝出將改編成國劇時,就有網友表示「不接受」。
日本IP改編作品飽受爭議,似乎成了一種慣常現象。中國版《深夜食堂》上線,因故事水土不服和演員演技難逃評議,改編後的《東京女子圖鑑》也因劇情三觀收穫不少批評聲。
回到劇版《棋魂》,這部劇豆瓣還沒開分,但一星與五星的兩極評論不少,原著粉與劇集觀眾各有立場,這部作品表現如何,不妨從多個維度考量、一探究竟。
用三大難題考量《棋魂》
先入為主、魔改、水土不服是IP改編劇集逃不過的三個關鍵詞。
先入為主在於觀眾心理,畢竟劇集市場難逃的一條規律是「先做的容易接受,後做的難」。對於《棋魂》而言,原作漫畫、動畫不僅風靡日本,同時也是不少國內觀眾的「白月光」。
改編對於一些網友來說好比「自家房子塌了」。就像《倚天屠龍記》如果最先接觸的是黎姿演趙敏的那版,之後賈靜雯演得再好也總不是內味兒。換句話說,誰要給觀眾重造一個童年回憶,那他們大體是不幹的。
《棋魂》日版動畫的彈幕滿是網友的青春回憶,十幾年前的原作加成了觀眾濾鏡,而今改編很難超越。
IP改編劇逃不過的第二重難題是「魔改」,一被扣上這頂帽子相當於宣判了死刑。日本平安時代的藤原佐為改編成了中國南梁時期的圍棋第一人褚嬴,最初大呼「不行不行,還我佐為」的觀眾不在少數。在國劇版《棋魂》官宣的預告片中,主角名字、時代背景改了,但人物的穿衣風格、人設沒變,不少劇集觀眾又表示違和感不小。
詬病褚嬴扮相像白無常的不在少數,但如果只因為這個就給他扣一頂「魔改」的帽子,挑剔的考究派多半是以貌取人了。
事實上,張超飾演的褚嬴,還真是別有一番靈動。他對圍棋的執著並不使其形象生硬。相反,為了不能下棋而委屈難過的神情格外生動,一顰一笑的細節表演也拿捏到位。
再者說來,當初對於角色的鬼魂設定還有不少擔心,但看了正片裡若隱若現的褚嬴,《鬥破蒼穹》中類似「鬥氣化翼」變成了「鬥氣化馬」的尷尬被避免了,南梁棋手的飄逸風貌躍然於屏幕之上。
單看預告片確實讓人期待不高,但《棋魂》正片在治療日本IP改編「水土不服」還真有一套。
一方面,人物動機合理化方面用墨不少,原著中進藤光決定幫佐為下棋沒經過太多波折,但在劇版《棋魂》中時光(胡先煦飾)幫助褚嬴(張超 飾)可沒少費工夫。
劇集先是給時光設計了喜歡四驅車的愛好,而後再用考試成績、類比圍棋的愛好層層遞進才打動了對方。
這也使得劇集的情感刻畫更為細膩,重要的不是時光和褚嬴搭檔又和幾位對手下了幾盤精彩的棋,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彼此理解、交心。
難熱血,不妨用江湖來解
進一步說,劇版《棋魂》不談戀愛,專心搞事業,保留了原著IP的基本盤。
時光和俞亮(郝富申 飾)兒時的一場對弈也為兩人結下不解之緣。俞亮一直在追尋時光背後的褚嬴,這組隱藏的三角關係角力不斷。
說到原著最為觀眾喜愛的是其熱血勵志的風格,所以劇版《棋魂》一上線,就有網友表示改編版沒能還原原著精髓。
看了十集後發現,確實國產版本片尾曲是最熱血的部分。除此之外,下棋對壘只是偶有讓人激情澎湃的時刻。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劇版《棋魂》似乎難以與原作比肩。
不過,受褚嬴指點,時光成長的故事也並非開掛爽劇的套路。劇版《棋魂》其實有更為豐富的三個層次。
首先,這是一部青春劇,校園中的同學情誼為劇集打下了堅實地基。無論是時光與何嘉嘉立下的賭約,又或是後來與吳迪、江雪明等人費勁心思組成四劍客圍棋社……情節都頗為生動。
其次,圍棋的專業性得以保留。這不僅限於還原對壘的名場面,還在於借圍棋參透人生道理。
第七集中,時光與俞亮在圍棋大會重逢,本想靠自己與對方一戰的時光,知曉了俞亮實際是想與褚嬴一戰的本意,所以這才做出艱難決定,拜託褚嬴一定要盡全力。
經歷幾番心理波折他才理解尊重對手的真正含義,包括後來褚嬴最終放棄與方緒的線下對戰,褚嬴對名利的放棄也將在他心中埋下種子。
紮實了劇集根基,捋順了人物心理,《棋魂》最後要向更高的境界探尋。
無論是原著小說中的藤原佐為,又或劇版《棋魂》中的褚嬴,潛藏於棋盤千年就是為了參透圍棋世界的「神之一手」。這就好比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眾人爭奪的闢邪劍譜,是秘籍,更是無上法寶。
只不過「神之一手」有些抽象,這一設定在日本文化中很好理解,但劇版《棋魂》中俞亮爸爸一本正經說出自己就是要參悟「神之一手」,還是有些許違和。如果用中國傳統武俠故事中的秘籍來作比喻,或許會便於接受不少。畢竟還原日本IP中的熱血很難,但營造國人熟悉的江湖世界會讓人親近不少。
劇版《棋魂》的表現著實讓不少帶著「不好」預設的觀眾打臉了,在剩下的十幾集中,不妨持續關注,看看劇版《棋魂》還會為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文/文朔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