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因癌症去世,這些知識你要知道 | 世界愛滋病

2020-12-27 健康界

昨天是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Global Solidarity,Shared Responsibility)。

談「艾」色變,是人們對愛滋病的第一反應。愛滋病被認為是比癌症更可怕的「絕症」,但其實愛滋病已經實現了治癒。但愛滋病相關性癌症需要引起重視。

一、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相繼出現

愛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愛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HIV侵入人體後,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讓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導致死亡。

「柏林病人」,世界首位愛滋病治癒者

多年來,愛滋病一直被認為無法「治癒」,直到「柏林病人」蒂姆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出現。

1995年,布朗被自己的男友傳染上了愛滋病,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後,他的愛滋病被成功控制了10年。

然而,禍不單行,2006年他被查出患上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他的主治醫師在經歷61次實驗後,成功找到了一個攜帶有CCR5基因(HIV-1型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受體)缺失突變的骨髓配型。CCR5基因缺陷會讓愛滋病毒無法進入人體。

2007年,布朗在德國柏林接受了骨髓移植,移植骨髓後的他不僅治癒了白血病,體內的HIV病毒也奇蹟般地消失了,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徹底治癒的愛滋病患者。【1】

「倫敦病人」,第二位愛滋病治癒者

繼「柏林病人」之後,「倫敦病人」者亞當·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二個被徹底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這位英國倫敦的愛滋病患者,同時患有霍奇金淋巴瘤,與布朗情況類似的他於2016年接受了CCR5基因缺失突變的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僅霍奇金淋巴瘤康復了,體內也檢測不到HIV病毒了。2020年,治療團隊把對他的病情改善的評估從「長期緩解」改為了「治癒」,正式認定他為世界上第二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1】【2】

「聖保羅病人」,被藥物治癒

繼「倫敦病人」之後,「聖保羅病人」為愛滋病的治癒帶來了新的希望。

巴西聖保羅的一名男子接受了特別的藥物治療(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煙醯胺)後,停止使用藥物66周以後,仍未檢測到愛滋病毒。但是,接受同樣治療的5名患者中,只有「聖保羅病人」有效。無論他是否會成為世界首例藥物治療痊癒的愛滋病患者,仍舊給了藥物治癒愛滋病以很大的鼓舞。【3】

最新發現:愛滋病或許能自愈

比「聖保羅病人」更振奮人心的,是由美國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的免疫學家Xu Yu教授領銜的一項研究。

該研究中,科學家們揭示了一組HIV感染者如何實現在未用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自發控制體內病毒複製。更有一例罕見的無藥控制者,似乎實現了HIV的清除性治癒(sterilizing cure)。這一發現或將刷新人類對抗愛滋病的歷史。【4】

正當人們被愛滋病實現「治癒」而感到歡欣鼓舞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今年9月29日,世界上第一例愛滋病痊癒者——54歲的「柏林病人」布朗,因為白血病復發而去世。

成功掙脫了「愛滋病」的魔爪,卻沒能脫離「癌症」的攻擊。癌症是愛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會是今後愛滋病治療時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與普通人群相比,愛滋病毒攜帶者和愛滋病患者的常見癌症發病率更高。

二、愛滋病患者更易患相應癌症

愛滋病也是人體感染愛滋病病毒後,CD4+T淋巴細胞(簡稱CD4細胞)計數不斷下降,造成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發生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愛滋病相關性癌症分為愛滋病定義性癌症和愛滋病非定義性癌症。【5】

愛滋病定義性癌症

愛滋病定義性癌症(AIDS-defining cancer)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用於描述與AIDS直接相關癌症的術語,即患者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並患有以下三種類型的腫瘤——卡波西肉瘤、特定淋巴瘤類型或侵襲性宮頸癌。

1.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名多發性特發性出血性肉瘤(Multiple idiopathic hemorrhagic sarcoma),是多中心性血管性腫瘤。臨床少見,常見於愛滋病患者。卡波西肉瘤在愛滋病病毒感染中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3640倍。

KS的發生表明處於免疫缺陷狀態,由人類皰疹病毒-8型引起。皮膚病變可單獨發生或累及口腔、胃腸道和呼吸系統等內臟。廣泛口腔卡波西肉瘤的存在,與預後不良相關。

KS的治療方法是基於疾病的不同階段、發展類型、臨床類型和免疫狀況而定,主要有外科切除、雷射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維A酸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抗病毒治療。 

2. AIDS相關性淋巴瘤

1993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根據愛滋病病人的腫瘤發生率,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定義為愛滋病相關性腫瘤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下列七個亞型為愛滋病相關性淋巴瘤(ARL):伯基特淋巴瘤(BL)、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瘤(IBL)、外周T 細胞淋巴瘤(PTCL)、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PEL)、漿母細胞淋巴瘤(PL)、多型性B細胞淋巴瘤(PBL)。其中,DLBCL、BL最為多見。

ARL病例表現為病理惡性程度高,病程晚期,骨髓儲備差,因免疫缺陷,感染風險高。治療方法包括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

3.侵襲性宮頸癌

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是引起宮頸異常和原位癌的病因之一,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相比,風險高10%。

感染HIV的女性患者可合併侵襲性宮頸癌,就診時伴HIV感染者常較非HIV感染者病情更加嚴重。與非HIV感染婦女相比,HIV感染婦女生殖道合併HPV感染率也明顯升高,這種二重感染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導致HPV清除能力降低,HPV持續感染導致宮頸上皮癌前病變的發病顯著升高,最終導致侵襲性宮頸癌的發生和迅速進展。

愛滋病非定義性癌症

愛滋病非定義性癌症(NADC)包括多種類型,如肺癌、肛門癌、霍奇金淋巴瘤、肝癌、前列腺癌等。

對於NADC,與非HIV感染者相比,HIV感染者診斷肛門癌的危險升高至少25倍,肝癌危險升高5倍,肺癌危險升高3倍,而霍奇金淋巴瘤危險升高至少10倍。

三、同時患愛滋病和癌症還有救嗎?

2018年第25屆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感染會議(CROI 2018)提出,愛滋病患者在早期和晚期更容易被診斷為癌症。一些愛滋病毒感染者因為比一般人獲得更多持續性護理,所以他們更容易發現早期癌症;但愛滋病毒感染者晚期癌症診斷的可能性更高,可能表明愛滋病毒可能加速癌症進展。【6】

由於愛滋病毒感染細胞的特異性與幾種腫瘤細胞非常相似,所以它們也能夠像某些腫瘤細胞一樣長期潛伏於病人體內而不被病人免疫系統所識別。同時,也正是基於愛滋病毒潛伏細胞與腫瘤細胞表面信號分子的一致性,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與腫瘤免疫療法類似的愛滋病治療策略。【7】

免疫治療帶來的希望

2017國際愛滋病協會大會的HIV癌症與治癒論壇上,一項HIV陽性癌症患者(癌症與HIV不相關)的小型隊列研究表明:阻斷PD-1癌症通路的免疫治療藥物對HIV陽性癌症患者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在這項為期120天的前瞻性研究中,12例未檢測到病毒載量和癌症的患者,11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與1例黑色素瘤患者在傳統化療失敗後接受了Opdivo治療。研究者於基線和治療後的14、30、60和120天採集血液樣本,監測了病毒載量、CD4和CD8細胞計數、免疫介質,如白細胞介素-6和功能性T細胞。

研究發現,1例患者發生重症感染,1例發生1級不良事件。除了安全性結果令人鼓舞,該項研究的有效性結果也格外喜人。12例患者中,有3例發生了部分應答,4例病情穩定,5例疾病進展。此外,還有1例患者的病毒載量降低了90%。

此外,此次論壇所呈現的為數不多的小型隊列研究都表明,HIV感染的患者可耐受一些常用的免疫治療藥物。【8】

愛滋病、白血病同步治癒

去年10月,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及解放軍總醫院的科研人員,運用基因編輯工具在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上取得了新突破。

科研人員建立了基於「基因編輯」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HIV-1型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受體)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據悉,經過基因編輯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使患者的急性淋巴白血病得到完全緩解,攜帶CCR5突變的供體細胞能夠在受體體內長期存活已達19個月。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被初步探索。

簡單地說,HIV通過CCR5基因使人感染愛滋病。科學家就在造血幹細胞上,通過基因編輯去除CCR5基因,再把編輯後的細胞移植到愛滋病患者體內,這樣就可以清除病人血清中的愛滋病病毒,治癒愛滋病。同時,改造後的造血幹細胞還能不斷自我更新和分裂,在人體內實現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這樣就能緩解乃至治癒急性淋巴白血病。【9】

參考資料:

【1】2020-09-29Bio生物世界《世界首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柏林病人」癌症復發,已病入膏肓,臨終前呼籲人們繼續戰鬥》

【2】2020-10-02藥明康德《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去世了,這裡是他的故事》

【3】2020-11-30科技日報《愛滋病簡史丨與人類暗戰半個世紀,至今仍在負隅頑抗》

【4】2020-08-26學術經緯《愛滋病有可能「自愈」?今日〈自然〉揭秘罕見防禦力,不用藥物也能控制HIV感染》

【5】2018-03-19醫脈通腫瘤科《這可能是關於愛滋病相關性癌症最有用的文章了》

【6】2018-04-23HIV最新動態(HIVnews)《攜帶HIV的人容易得癌症嗎?大量患者數據表明HIV可能加速癌症進展》

【7】2017-07-26轉化醫學網《新研究!用癌症免疫療法治療愛滋病?》

【8】2017-08-05腫瘤資訊《免疫治療真是遍地開花?!這種感染HIV的癌症患者也可治療?》

【9】2019-10-27江淮晨報《北京大學突然宣布!治療愛滋病、癌症重大突破!》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因癌症過世,國際愛滋病學會悼念感謝貢獻
    歷經數月與白血病的奮勇抗戰,全球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布朗(Timothy Ray Brown)於9月29日辭世,享年54歲,國際愛滋病學會(IAS)今日公開哀悼這位「柏林病人」。布朗這位特別的病例對愛滋病醫治有長足貢獻,病癒之後的他也經常出席相關研討會,甚至2016年還有1位倫敦患者也循類似療法成為全球第2名愛滋病治癒者。
  • 世界愛滋病日 | 這些「防艾」知識你都知道嗎?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在清理他人血液或為他人處理傷口時,應該戴乳膠手套或用遮蓋物品(如乾淨的手絹、一厚疊紙巾)來保護自己的皮膚,以避免愛滋病病毒的入侵;7、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牙籤、剃鬚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膚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8、不要玩廢舊的針頭、輸液器等醫用垃圾,這些都是疾病傳播的隱患。
  • 世界愛滋病日丨這些「防艾」知識你都知道嗎?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在清理他人血液或為他人處理傷口時,應該戴乳膠手套或用遮蓋物品(如乾淨的手絹、一厚疊紙巾)來保護自己的皮膚,以避免愛滋病病毒的入侵;7、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牙籤、剃鬚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膚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8、不要玩廢舊的針頭、輸液器等醫用垃圾,這些都是疾病傳播的隱患。
  • 世界愛滋病日:預防愛滋病,這些知識必不可少!
    56:27 來源: 奎文發布 舉報   2020年12月1日  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 漲知識 | 12·1世界愛滋病日,這些知識很重要
    世界愛滋病日在清理他人血液或為他人處理傷口時,應該戴乳膠手套或用遮蓋物品(如乾淨的手絹、一厚疊紙巾)來保護自己的皮膚,以避免愛滋病病毒的入侵;7、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牙籤、剃鬚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膚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8、不要玩廢舊的針頭、輸液器等醫用垃圾,這些都是疾病傳播的隱患。
  • 一名愛滋病患者自述:丈夫去世後,我才發現自己被他傳染了HIV
    故事二:剛辦完喪事,被婆家告知老公生前患愛滋  重慶市急救中心賈瑜醫師曾接診過一位女性愛滋病患者,劉女士(化名),這位女士說出了她悲傷的故事。  2018年,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她忍住心中悲痛,為丈夫辦完喪事,送他最後一程。
  • 終於知道:一年級為何學習「孵蛋寶寶」 | 世界愛滋病日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印發宣傳活動通知,組織相關活動,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後營造愛滋病防治宣傳良好氛圍。相關高校要組織開展「世界愛滋病日」宣傳、幹預、動員檢測等活動。高校醫院(門診部)、中小學醫務室(衛生室)要結合崗位職責和工作優勢,組織開展「世界愛滋病日」相關健康教育活動。
  • 世界愛滋病最嚴重國家:1/4人口患上愛滋病,國王每年娶一個老婆
    世界愛滋病最嚴重國家:1/4人口患上愛滋病,國王每年娶一個老婆生老病死乃人生必須要經歷的幾個過程,人吃五穀雜糧,也沒有不生病的。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要看你生的是什麼病,很多人可能會被一場感冒發燒折磨的生不如死,所以平時一提起來生病大家都感到非常恐懼。
  • 關於愛滋病!這些必須要知道!
    關於愛滋病!這些必須要知道!眾所周知愛滋病是一種傳染病,那如何才能確認是否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呢?如果發生了高危行為,得多長時間能檢測出感染了愛滋病病毒?關於愛滋病的檢測你是否也有很多疑問,區疾控中心專家來給大家解答。
  • 愛滋病首席科學家Gita Rmajee因新冠肺去世,因在英參加學術會議
    2020年3月31日,世界著名愛滋病研究科學家 Gita Ramjee教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她生前擔任南非Aurum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始終致力於為女性尋找愛滋病預防解決方案。據悉,Gita Ramjee 是因赴英國參加學術會議而感染上新冠病毒。Aurum研究所集團執行長Gavin Churchyard 教授說:「在應對愛滋病病毒方面,世界失去了一個大膽而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
  • 關於愛滋病,你要知道這些
    愛滋病,其病原體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愛滋病病毒。 這些症狀需警惕! 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發熱、盜汗、腹瀉,體重減輕10%以上。部分病人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精神淡漠、性格改變、頭痛、癲癇及痴呆等。
  • 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 認識愛滋病 要愛不要艾
    為引起公眾對愛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將全球首例愛滋病被檢測出的日子——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像一條紐帶,將大家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抗擊愛滋病,象徵著我們對愛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關心與支持。
  • 【世界愛滋病日】「艾」的這些,您需要知道!
    【世界愛滋病日】「艾」的這些,您需要知道! 202012/1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 世界首位愛滋病痊癒者,近日被查出白血病晚期
    布朗,也被人稱為柏林病人(Berlin Patient),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愛滋病第一位痊癒者。但最近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伴隨他十二年的白血病復發了,而且已經到了晚期。目前正在美國加州接受臨終關懷。布朗先後患上白血病與愛滋病。在2007年,通過骨髓移植,他的免疫系統得到恢復,手術後,愛滋病完全消失,可惜白血病一直沒有好轉。
  • 世界愛滋病日,你需要了解的幾點愛滋病常識
    CD4+T淋巴細胞的死亡使身體很難抵抗感染和某些癌症。若得不到有效得治療,愛滋病毒就會逐漸破壞免疫系統並發展成為愛滋病。這些體液包括: ž血液 ž精液 ž陰道液 ž直腸液 ž母乳 只有通過接觸含有愛滋病毒的體液才可能傳播愛滋病毒。
  • 愛滋病防治知識與自我檢測,了解一下!
    珍惜愛 明白「艾」 預防愛滋病 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這些防治愛滋病的有關知識
  • 熱聞區丨關於愛滋病的這些認識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這些行為不會感染愛滋病愛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但是HIV的傳播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二十多年來,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對愛滋病病毒和愛滋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除了性、血液及母嬰三種傳播途徑以外,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HIV能通過空氣、水、食物、土壤、人與人之間的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 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老師家長可以這樣講給孩子|節日我知道
    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今年我國「世界愛滋病日」 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為 「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 對於愛滋病 許多人害怕它、恐懼它 但或許從未真正了解它
  • 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關於愛滋病,你知道多少呢?
    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關於愛滋病,你知道多少呢?2020.12.1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關於愛滋病,你知道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世界愛滋病日又到了,愛滋病毒與愛滋病到底有什麼區別
    愛滋病的病因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這種病毒最終嚴重損害人的免疫系統,使人容易出其他的感染問題,例如發展為癌症。但是,如果患者還有其他醫療問題,例如糖尿病,愛滋病的症狀和症狀會更加嚴重,並可能導致病毒,細菌或癌症反覆感染,進而失去生命。此外,患者還會出現與愛滋病相關的痴呆,腦病和消瘦綜合症(嚴重的體重減輕和腹瀉)。 衛生保健專業人員會使用哪些測試來診斷HIV和A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