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景深,跟什麼有關?
在探討淺景深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景深?簡單的說,當相機對焦完成後,在焦點的前後範圍內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這一前一後的距離範圍,便叫做景深。
圖為:景深演示
·景深跟什麼有關係
景深的計算相對比較複雜,我們不必去研究其具體的計算方法,只需要知道景深與四個因素有關就可以了。這四個因素分別是:鏡頭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傳感器畫幅大小。下面我們用幾組對比照片來實際體驗一下。
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圖為:光圈為F2.5時,景深非常淺,僅1mm左右
圖為:光圈為F22時,景深則相對較大
從上面的對比樣張可以看出,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大光圈所拍照片的景深非常淺,僅有1mm左右的範圍是清晰的,其他的地方則虛成一片,看上去非常漂亮。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幾個因素對景深的影響。
·焦距、拍攝距離對景深的影響
去車展拍模特兒,大家可以看到許多攝友都端著沉重的長焦鏡頭,這絕不是為了鍛鍊身體,而是為了獲得更淺的景深,從而將模特兒從嘈雜的環境中凸顯出來。
圖為:長焦鏡頭拍車模 虛化的背景突出主體
·鏡頭焦距: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圖為:18mm長焦端,遠近都清晰,景深相對較大
圖為:200mm長焦端,背景虛,景深變淺
·拍攝距離:距離越近,景深越淺;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圖為:光圈F2.5,拍攝距離近時,景深淺
圖為:光圈F2.5,拍攝距離較遠時,景深變大
·傳感器畫幅大小:傳感器越大,景深越淺;傳感器越小,景深越大
圖為:採用大傳感器的佳能7D樣張
圖為:採用小傳感器的佳能SX210樣張
看了上面的幾組對比樣張,相信大家對景深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拍攝戶外風光及建築的時候,我們想讓照片中遠近物體都清晰,因此,需要使用較大的景深;而當拍攝人像寫真的時候,則需要使用較淺的景深把背景虛化掉,從而更加突出攝影主體。然而,想要獲得淺景深並非易事,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什麼樣的器材才能獲得較淺的景深。
·如何獲得淺景深效果
從上文中,我們已經知道,景深與鏡頭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傳感器大小有密切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鏡頭焦距是鏡頭的實際焦距,而非等效焦距。就拿佳能S95來說,其實際焦距為6-22.5mm,根據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的原則,所有使用小尺寸傳感器的卡片相機,都很難獲得非常淺的景深效果。
圖為:佳能S95,實際焦距為6-22.5mm
如果你使用的卡片機,只能近點兒,再近點兒,在微距拍攝過程中感受輕微的背景虛化效果。想要擁有夢幻的背景虛化效果,你需要一臺單反,和一支合適的鏡頭。單眼相機都採用了較大尺寸的傳感器,擁有高畫質的同時,在營造淺景深效果方面,也擁有巨大的優勢。在鏡頭方面,使用焦距較長的大光圈鏡頭,可以非常容易的獲得淺景深效果。
佳能18-135mm鏡頭135mm長焦端微距樣張
數位相機如此,數碼攝像機也一樣。我們都知道,數碼攝像機一般都採用的是小尺寸傳感器,鏡頭實際焦距也很短。因此,它們同樣很難獲得非常淺的景深效果。用數碼攝像機拍攝的視頻,遠近都清晰,即便畫質再出眾,也很難拍攝出電影的那種味道。
圖為:佳能DV HF S21 實際焦距為6.4-64mm
圖為:佳能HF S21樣張,景深很大
圖為:電影中常見的淺景深鏡頭 背景虛化很漂亮
DV很難拍攝出淺景深效果,難道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嗎?不要忘了,我們還有單反。目前,絕大多數新出產的單眼相機都擁有高清視頻拍攝功能,就拿佳能來說,旗下500D、550D、60D、7D、5D Mark II以及1D Mark IV都擁有1920×1080 30p全高清視頻拍攝能力。使用傳感器較大的單眼相機配合光圈較大的鏡頭,你完全可以拍攝出電影般的高質量夢幻淺景深視頻。上面這張圖片,就截取自單反拍攝的視頻片段,其淺景深效果,跟膠片電影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淺景深在視頻拍攝中的實際應用
單反基本都擁有全高清視頻拍攝功能,但是,其使用方法和範圍都與DV有所不同。在筆者看來,DV使用方便,主要用於記錄生活;單反雖操控複雜,卻能夠用於嚴謹的創作。下面,我們就來談論一下淺景深在視頻拍攝過程中的實際應用。
圖為:大光圈鏡頭下的背景虛幻效果
圖為:利用淺景深切換主題
圖為:利用淺景深切換主題
圖為:是照片還是視頻?
佳能7D實拍荷花視頻 原片下載
圖為:佳能7D視頻截圖
拍攝人像照片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大光圈來獲得漂亮的背景虛化效果,同理,使用單反拍攝視頻,如果主體是人,你也可以使用那些經典的人像鏡頭進行拍攝,比如使用85mm F1.2鏡頭。當然,拍攝花朵、小物件之類的微距題材,我們仍然可以將微距拍攝技巧拿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