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技術煉成「太空郵差」——帶你認識嫦娥五號軌道器

2020-12-2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4個部分組成,其中,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

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月之間,構建一條太空「物流」通道,既承擔地月往返運輸的任務,將乘客安全地送往目的地,同時又要在太空中穩妥地完成貨品的「接收」「裝箱」,將珍貴的月壤投送回藍色星球。

「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軌道器在軌共有5次分離,6種組合體狀態,承擔地月往返運輸、器間分離、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等關鍵任務,是目前最複雜的空間飛行器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以下簡稱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查學雷介紹。

針對整個任務飛行狀態多、器間接口多、工作模式多、技術攻關難、地面驗證難等特點,研製團隊突破了4項關鍵技術,煉就了這名「太空郵差」。

連接分離技術

連接穩固、分離可靠

嫦娥五號多器分工合作的狀態,造就了探測器在太空中多次分離、組合的變形過程,這在我國太空飛行器中絕無僅有。

其中,軌道器就擁有5個分離面,既要保證組合狀態下器與器連得穩固,同時又要確保分離過程的安全可靠,這是探測器研製的難點之一。

記者從八院了解到,軌道器摒棄了傳統的艙段間包帶連接方式,創新採用多點高強度分離螺母進行連接,通過在各分離面配置不同數量的分離螺母以滿足艙段間連接強度與剛度要求。同時雙作動分離螺母包含兩套解鎖機構,其中任意一套動作都能確保分離面每一個分離點的可靠分離。

連接穩固、分離可靠的連接解鎖與分離關鍵技術,成就了嫦娥五號的從容飛天之旅。

抱爪式對接機構

對接精度達毫米級

嫦娥五號在38萬公裡外實施我國首次月球軌道自動無人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對接機構中的運動位置精度和對中性,是影響樣品容器轉移的關鍵。記者從八院獲悉,其對接精度要求達到毫米級。

過去載人航天工程所用弱撞擊型周邊式對接機構已不適用,八院研製團隊創造性地研製出了抱爪式對接機構,配合採用棘爪式轉移機構,在自動無人交會對接的同時實現樣品容器的自動轉移。

這一技術是世界首創,成就了嫦娥飛天採樣返回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結構輕量化技術

實現「雞蛋殼上掛秤砣」

受探測器整體重量約束的影響,軌道器在具備強大承載能力的同時,還必須身輕如燕。

為了做到身材比例的完美,軌道器首次使用大承載複雜構型輕量化結構、多次分離複雜構型、多冗餘路徑複合傳力結構、大承載複合材料一體成型插層變厚度承力球冠技術等7項創新技術,結構質量比達到9.6%,真正實現效能最優。

例如,重量僅有46千克的承力球冠,能夠承載3噸重的貯箱,具備30噸的極限承載能力,讓「雞蛋殼上掛秤砣」不再是傳說。

通過積極創新設計,軌道器內有錚錚鐵骨,外有完美身材,擎得起飛天夢想,穩得住每個動作。

分布式綜合電子技術

分區管、易拓展

軌道器採用分艙段設計,各艙段都有對應的配電管理、熱控管理、信息管理需求。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進行整器電氣設計,需要大量的跨艙段電纜進行信息交互,會對軌道器的重量設計、分離面設計、電纜網設計以及整器總裝造成負擔。

為此,研製團隊創新提出了分區域管理的分布式綜合電子單機設計思想,通過區域劃分和整體布局,最大可能地減少穿艙電纜與艙段內硬線連接。

同時,團隊還創新提出整器電氣管理的區域化、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思想,通過制定一系列標準規範,使得綜合電子系統做到從內到外整齊標準,靈活組裝、易於拓展,跑得穩軟體,傳得好信號,點得起火工品,控得住機構。

目前分布式綜合電子技術已在多種飛行器推廣應用,走出了一條不同以往的新路。(王玓瑭 記者 付毅飛)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嫦娥五號在太空呆了多久 挖土任務究竟...
    原標題: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嫦娥五號在太空呆了多久 挖土任務究竟有多難?   最近幾日大家討論最激烈的就是嫦娥五號的事情了,現在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大家都非常期盼,那麼嫦娥五號在太空帶了多久?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嫦娥五號最新消息吧。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原標題:剛剛,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
  • 「35項故障預案一項都沒用到」——專家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背後的...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攝「輕裝上陣」背後的智能太空服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順利完成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順利完成時間:2020-12-15 19: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順利完成 昨天,正在回家路上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打了下方向盤,通過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建立了更為精準的返鄉路線
  • 嫦娥五號軌道器「舊物利用」: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
    國家航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留在太空的軌道器將「舊物利用」,開展新的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
  • 藝高膽大超級炫酷的「太空快遞小哥」發射升空!專家詳解嫦娥五號的...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張建松、胡喆)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藝高膽大超級炫酷的「太空快遞小哥」——專家詳解嫦娥五號的軌道器》的報導。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揭秘:返回器為何用「打水漂」的形式回家
    突破   太空「郵差」成就嫦五探月之旅 風塵僕僕趕到地球上空後,嫦娥五號探測器軌道器、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帶著月壤進入大氣層,飛向著陸場。此時,嫦娥五號任務完成在即。回過頭看,貫穿任務全過程的一個核心器件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軌道器。
  • 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
    原標題: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交會對接後成功分離環月小憩 擇機「回家」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
  • 觀察| 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4個"首次"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據國內媒體報導,攜帶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已開展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一次大範圍著陸偏差和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 嫦娥五號實現中國航天又一個「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個「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著,繼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的起飛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的又一個「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16日9時1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8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組合體上各系統狀態良好。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凌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和組合體分離,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後續,嫦娥五號陸續開展月面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工作。
  • 嫦娥五號一記全壘打:捎來月亮的「土味」情話
    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精彩演繹了探月之旅。在12月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道,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北京飛控中心軌道團隊:晝夜守護嫦娥五號「生命線」
    實際上,從11月28日嫦娥五號第一次近月制動開始,一系列密集且關鍵的軌道控制已經在有序展開,包括第二次近月制動、組合體分離、環月降軌、變軌等,所有的操作都離不開軌道這條太空中的「生命線」,而牢牢掌握這條「生命線」的就是北京飛控中心的軌道
  • 淺談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輕裝上陣」背後的智能太空服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 嫦娥五號軌道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共配備了39臺發動機,分布在艙體的各個位置。
  •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 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
    /a/20201213/97a05a194e3e4b5987d87a357b345da7.shtml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
  • 嫦娥五號軌道器去日地拉格朗日點L1,為了程心與雲天明的約會?
    沒想到,嫦娥五號不安分,私自飛往日地拉格朗日點L1,為程心約會打前站。日地拉格朗日點L1很多人不知道太陽與地球之間有一多個引力平衡點,那就是天文學上的拉格朗日點,通常有4個,也有說5個的,這是物理學、數學上想像的一個虛無的點,沒有質量,沒有大小。任意兩個天體之間都有拉格朗日點,不過絕大多數的實際意義不大。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軌道
    就在今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點火升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飛行一段時間後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至送至地月轉移軌道。此次發射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本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53次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軌道器又有新任務!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
  •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
    預測者表示,在本周太陽向地球發射帶電粒子羽流後,周四晚上美國北部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230公裡處成功實施 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