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智慧型手機的硬體配置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手機的存儲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大。
目前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的機身內存容量都劃分為至少三個版本,即64GB、128GB和256GB,部分旗艦機型甚至可以做到512GB。
那麼問題來了,買多大內存的手機才不吃虧呢?各個版本的機型在實戰過程中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1.64GB:縮短手機的使用壽命,已逐漸被時代淘汰,唯一的優勢是價格便宜。仔細觀察今年發布的所有新款手機,千元機一般是64GB起步,而中高端安卓機和旗艦機內存容量清一色都是128GB起步。
64GB的存儲空間其實也夠用了,但問題是它的消耗速度太快,一款手機往往堅持不到半年,系統就會提示內存空間容量不足,當遭遇數據飽和之後,卡頓或死機等情況也會偶爾發生。
到了這時候,就算手機所配備的處理器性能再強,如果容納不下多餘的數據,也會嚴重影響流暢度,縮短手機的使用壽命,用戶不得不反覆清理內存,甚至恢復出廠設置都是常規操作。
毫不誇張得講,64GB版本的智慧型手機已經被時代淘汰,就算某些機型仍在堅持,但它也已經處於被淘汰的邊緣。
不過有一說一,64GB版本的機型價格確實便宜,如果購機預算實在太過緊張,甚至連幾百塊錢的加價也擠不出來,順勢而為何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只不過我們要儘可能保持良好的使用習慣,經常清理垃圾數據。
2.128GB:不大不小剛剛好,當下購機的最佳選擇!與64GB的手機相比,128GB的機型在存儲空間上翻了整整一倍,雖然價格也要更高一些,但這部分價差物有所值。
一般來說,如果大家不經常往手機裡下載各種電影電視劇或者學習資料,128GB是很難被填滿的,至少可以堅挺地維持一年半載。
現在的APP軟體體積越來越大,緩存數據也越來越多,用戶有必要給它們騰出更寬裕的存儲空間,而128GB就顯得剛剛好。
關鍵是128GB的機型價格也不算太貴,一般只會比64GB版本的機型貴出200-500元,定價還算合理。
不過也有些廠商喜歡耍小聰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11 Pro,居然只分成了64GB、256GB和512GB三個版本,偏偏繞開了128GB。
因為蘋果官方也知道現在的用戶更認可128GB版本的機型,為了提高產品利潤率,那就只好繞道而行,背後的用意可想而知。
3.256GB:5G時代智慧型手機的最終形態?這是未來的趨勢,但不是現在的。5G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接入手機的流量和數據都將得到爆炸式的增長。現在64GB版本的手機已經快被淘汰了,下一個被淘汰的就是128GB,而256GB則穩穩矗立於戰略制高點,這類機型的唯一缺點就是價格太貴。
很多人都有一種慣性思維,認為手機的存儲空間容量越大越好,這樣會讓流暢度得到飛躍式的提升,其實這只是一種認知錯誤。
舉個例子,128GB版本和256GB版本的華為P40,在存儲空間未被佔滿的情況下,實際運行速度其實是一樣的。
在跑分測試環節,後者會更佔優勢,但實戰效果卻基本持平。也就是說,如果用戶的用機習慣不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數據填不滿128GB,那他就沒必要入手256GB版本的手機了。
不可否認的是,256GB的存儲空間確實很大,但問題是用戶能不能佔滿呢?或許在5G時代的後期,256GB也會變得不值一提,隨隨便便就會出現滿載,但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數年之後。
現在國內大多數地區都沒有普及5G網絡,哪怕是在北上廣深,也沒有形成惠及全民的5G產業體系。現階段的5G網絡僅僅只是網速更快了而已,有大量潛力未被發掘,這就導致5G手機在近兩年內還不會遭遇數據流的衝擊。
在2023年,如果有人問256GB的手機值不值得入手,相信這個答案會是肯定的。現在是2020年,對於一般用戶來說,256GB的存儲空間實在過於奢侈,性價比不高。
512GB版本的旗艦機也是同樣的道理,夠用好用但不實用,只要自己的預算不是很充裕,那還真就沒必要。
總而言之,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買手機追求的就是實用,而128GB版本的機型性價比最高,存儲空間不大不小剛剛好,此時入手最為划算。
64GB的機身內存太小不夠用,256GB夠用但用不完,究竟怎麼選,相信大家心裡都已經有數了,無需多言。
猜你喜歡:
日本手機市場洗牌:中國品牌全軍覆沒,榜首獨攬半壁江
5秒破億的蘋果,iPhone是618的贏家,更是輸家,庫克也很無奈
5G手機銷量冠軍誕生,驍龍865+升降式鏡頭,屏幕是唯一缺陷
榮耀X10 Pro坐實,大屏幕+麒麟985+90Hz刷新率,價格有驚喜
蘋果 iPhone 6s 還能再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