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背後的中國國產計算機崛起

2020-12-21 範文章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Chang'e 5)攜帶月球「土特產」,成功降落於中國內蒙古四王子旗預定區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返回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此次探月工程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探月工程背後凝聚著中國無數航天工程師的心血,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有助我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嫦娥五號登錄月球
中國航空

嫦娥五號的技術研發,除了中國航天集團外,也聚首中國眾多高校實力民營企業參與相關項目的設計與研製。如嫦娥五號登錄與返回地面時,需求對於天氣、環境、運行軌跡、著陸等信息做通訊保障、數據採集、風險預判等,這時需求強大性能的計算機,對於計算機要求能夠應用於振動性較大溫差大、灰塵大等環境,另外具備較長的續航能力等。

嫦娥五號臨時地面控制站搜救中心

伴隨著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聚攏大批高科技及人才優勢,為中國國產計算機的技術與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應對特種領域,特殊環境的計算機,中國大批民營企業研發出多種性計算機,以百花齊放式活躍於中國市場。

目前應用於航空航天行業的計算機,主要以可攜式為主,用於勘測、控制、測繪、數據採集以及通訊。可攜式計算機提供穩定可靠性能、具備高防護性(防塵、防水)、長續航能力、適應高低溫等應用特點,為航天航空事業在戶外工作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中國航空航天針對在戶外的工作時,需求建立一個臨時移動監測站或應急指揮中心,這時,可攜式計算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了更為方便計算機進行圖形和數據分析,實現多畫面的交互式工作時,往往需求一機多屏工作。

這時三屏工控機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優勢,三屏機集成第三方的軟體與硬體,可以作為個移動性伺服器,快速搭建戶外應急指揮中心,為戶外搜救工作提供快速響應工作。

三屏工業計算機

應用於戶外應急指揮中心的三屏工業計算機

17.3英寸三屏工控機集成了高性能處理器,支持較大內存、固態硬碟。具有豐富的I/O接口,在顯示上,3個出色的高亮度液晶顯示屏,在分辯率上,3個17.3寸顯示支持1920*1080顯示,亮度可達1000nit,陽光下可視。實現多畫面的交互式應用,配合出色的性能,搭載高容量電池,另外配有備用電池,方便客戶快速搭建多種應用場景。

三屏工控機的專用拉杆箱

三屏工控機採用鎂鋁合金機箱結構,使它能夠適應各種複雜的工作環境,為可攜式電腦的應用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持久的、多功能的標準平臺。可以在各種工業環境如電信現場服務、數據採集和測試應用程式。

嫦娥五號的成功背後,得益於中國強有力的科研團隊,也有完善的搜救工作團隊以及中國多家高校與企業參與,我相信中國的航天事業工作者以嚴慎細實工作態度,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風,將取得長足發展。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背後離不開嵌入式計算機硬體的支持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結束了23天的太空之旅,並帶回1731克月球土壤樣品,完成了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淺談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淺談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張建松 發表於 2020-12-18 11:48:44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返回器攜帶珍貴的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以軍工品質鑄就中國旗艦,BJ90實力演繹「陸地嫦娥五號」
    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探月的每一個歷程都可以說是牽動這我們每一個人的心。12月6日,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月球軌道對接,實現中國歷史上的首次「月上之吻」;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又帶著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中國航天,中國飛天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當然,除了飛天夢之外,中國製造夢在近代工業史上也從未停止過腳步。以汽車製造為例,從過去的各種負面標籤到現在的為人稱道,中國製造邁進的何止一步。而這其中,代表軍工製造最高水平的BJ90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陸地嫦娥五號」。
  • 探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九天攬月,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背後有多少故事,多少艱辛,可能說也說不完。我們身後大屏上的這個主人公,是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近日他與我們分享了嫦娥五號從無到有的過程。他說,幹了三十多年的航天,第一次碰到有專家明確反對探測器方案。
  • 探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九天攬月,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背後有多少故事,多少艱辛,可能說也說不完。  我們身後大屏上的這個主人公,是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近日他與我們分享了嫦娥五號從無到有的過程。
  • 「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為什麼這次更令人沸騰?
    圖片來自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11月24日4時30分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順利回家!這一次,「嫦娥」不僅實現「奔月」的目標,還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這一次的月球「挖土」,堪稱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執行的最複雜航天任務,而且這是基於「嫦娥家族」系列探測器的一次又一次成功取得的。今天小V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有哪些不同?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央視新聞 eet 快科 發表於 2020-12-17 17:49:49   你曉得嫦娥五號幾個首次嗎?權威準確的數據是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五項!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來源:央視新聞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
  • 聽青年科研工作者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高傑攝/光明圖片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它開啟的,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抵達月球後挖取月壤,再帶回地球。在這項萬眾矚目而異常艱辛的任務背後,活躍著一群年輕科研工作者。他們用行動完成著習近平總書記「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的殷切囑託,詮釋著「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的真實意義。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的背後:剎車指令員責任重大
    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已經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成功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  在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鼎力支撐下,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這次,它又護送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平穩落在月球。  剎車指令員責任重大  嫦娥五號落月最後階段的發動機關機,需要有精準的指令。
  • 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圓滿成功,中國科技讓國外刮目相看!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或許對於全人類來說,只是在探索太空邁出的一小步,但我們國家航天事業來說卻是邁出了一大步。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搜索回收分隊供圖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嫦娥五號創中國5項首次!中國探月絕非是「面子工程」|嫦娥五號|...
    圖為中國探月工程闊別了十多天,嫦娥五號經歷千辛萬苦終於返回了地球,38萬公裡漫漫長途,她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掛著每一個國人的心。隨著此次探月工程進入了尾聲,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成功完成,中國探月前景遼闊,那你知道嫦娥五號創造了哪些奇蹟呢?
  • 完美的「擁抱」——揭秘嫦娥五號交會對接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 題:完美的「擁抱」——揭秘嫦娥五號交會對接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胡喆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因此,我們在嫦娥五號上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通過增加連杆棘爪式轉移機構,實現了對接與自動轉移功能的一體化,這些設計理念都是世界首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說。  「所謂的抱爪,形象地說,就像我們手握棍子的動作,兩個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
  • 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為什麼俄羅斯人第一反應是「中國真太棒了」
    中國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返回地球,帶回了2000克的月壤,全球不少科學機構和科學家發來的祝賀。不過來自俄羅斯的一位科學家的祝賀很特別,在得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這位科學家的第一反應是:中國這次真的太棒了!這位俄羅斯科學家如此盛讚中國嫦娥五號,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說出了他的理由,以此證明為什麼中國人這次表現如此出色?!
  • 嫦娥五號驚豔世界的中國紅,這所高校耗費了8年,含多項高科技
    12月6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攜帶月球「土特產」回家。這次嫦娥五號成功挖土,讓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後,第三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震撼了世界。除了「挖土」外,嫦娥五號還有一項技術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那就是在月球上展示了一面真正的國旗,讓「中國紅」驚豔世界。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國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
  • 容啟亮:嫦娥五號「月表採樣」背後的香港科學家
    容啟亮:嫦娥五號「月表採樣」背後的香港科學家 2020年12月09日 12: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2020-12-05 07:13:09 來源: 經濟日報 舉報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嫦娥五號在太空呆了多久 挖土任務究竟...
    原標題: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嫦娥五號在太空呆了多久 挖土任務究竟有多難?   最近幾日大家討論最激烈的就是嫦娥五號的事情了,現在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大家都非常期盼,那麼嫦娥五號在太空帶了多久?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嫦娥五號最新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