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2020-12-24 Macromolecule

介紹

可穿戴電子產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熱門。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固有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發揮一定作用。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電極的結構不僅需為裝置提供了改善的電化學性能,還得滿足對個性化的追求。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氧化石墨烯(GO)是3D列印氣凝膠在電化學應用中最常用的墨水材料,這歸因於GO墨水的剪切稀化流變行為和可調節的彈性模量。通過基於直接墨跡書寫(DIW)基於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構造具有所需的微觀和宏觀結構電極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目前為止,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GO的可印刷性以及構造具有高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的石墨烯基氣凝膠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尋求一種可靠的策略來製備具有可設計的宏觀結構和多孔微結構的可印刷GO油墨和氣凝膠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東華大學、江南大學和魯汶大學合作以聚醯胺酸(PAA)鹽作為交聯劑製備GO / PAA凝膠,該凝膠可用作基於DIW的3D列印技術的印刷油墨。PAA和GO之間的大量氫鍵促進了交聯網絡的形成,確保GO / PAA即使在低GO濃度(25 mg mL -1)下仍顯示出較高的模量和可成型性。後續熱處理後的碳氣凝膠(CAs)保持交聯的多孔微結構,同時引入了含N和O以改善石墨烯的機械性能,同時提供了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從而實現高電化學性能。作者對設計進行進一步編程來製備具有各種宏觀結構的滿足可定製結構和大面積電容需求的CA該超級電容器具有優異的面電容(59.1 mF cm-2)和面能量密度(5.3μWh cm-2)。其微晶格周期性的網格結構使其即使在高質量負載(15.3 mg cm-2)和大厚度(4.9 mm)的情況下,也為電極提供足夠的離子傳輸通道,從而確保電極的面積電容與厚度的關係近似成比例地增加。文章以「3D printed carbon aerogel microlattices for customizable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areal capacitance」發表在期刊《JMCA》.

結果與討論

CA的製備和理化特性

3D列印碳氣凝膠(CA)的製備過程如圖1a所示。聚醯胺酸(PAA)的鹽的溶液中加入懸浮液GO。添加三乙胺(TEA),形成均勻的GO / PAA(GP)凝膠。隨後,將凝膠態的墨水轉移到注射器中,並在氣壓下從針頭中擠出,以在三軸列印平臺上根據設計的圖案進行成形。經過冷凍乾燥和熱處理的過程,獲得了具有特定宏觀結構和多孔微觀結構的CA。由於醯胺基團和PAA鏈上的羰基與GO片上的含氧官能團之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圖1b),PAA可以用作交聯劑,以增加GO油墨的靜態彈性模量,從而有效地確保擠出的長絲立即「凝固」,保持具有沉積特徵的形狀,並抵抗重力和表面張力引起的塌陷。在擠出過程中,氫鍵斷開,交聯網絡鬆弛,油墨連續流動。從針頭中擠出後,氫鍵迅速恢復,模量恢復,確保油墨可成型性。可通過調節PAA的含量來調節油墨的流變性,以獲得良好的印刷能力。考慮到上述油墨的流變性和電導率後,作者選擇GO與PAA之比為4:1的GP-4油墨用於以下工作。

CA-4的剛度和抗壓縮能力確保了其作為電極的良好結構穩定性。其均勻的大孔結構可用作離子存儲緩衝液,並有利於電解質滲透在電極內部,相互連接的網絡有助於加速離子傳輸,從而提供快速的電化學響應(圖2)。

圖1 CA的製造過程和GP油墨的流變行為。(a)CA微晶格製造過程的示意圖。(b)GO和PAA之間可逆氫鍵的機理。(c)GO和GP- x油墨保持擠出形狀的能力。(d)GO和GP-x油墨的粘度與剪切速率。(e)儲能模量(G ')和損耗模量(G '')與剪切應變的關係。

圖2 CA-4的結構和形態表徵。(a)凍幹前的GP-4水凝膠微晶格。(b)具有立方晶格結構的CA-4立在剛毛上。(c)具有格柵桶結構的CA-4。(d)CA-4可以承受其自重的200倍以上重量的物體。(e)低倍率下單纖維CA-4的橫截面SEM圖像。(f)高倍CA-4的截面形態和(g)表面形態。

CA-x纖維狀對稱超級電容器(FSSC)的電化學研究

作者接著通過3D列印製備纖維CA,並將這些3D列印的纖維CA用作電極,組裝成全固態FSSC。纖維表面上的大孔促進電解質滲透到電極內部,而內部大孔用作電荷存儲緩衝液以改善電容性能(圖3a)。高溫後,PAA可以有效碳化,形成通暢的導電通道,且CA-4電極中相互連接的多孔網絡為離子傳輸提供了快速通道,因而使其具高比電容。在圖3c中計算了不同電流密度下CA-4 FSSC的電容值。CA-4 FSSC在0.4 mA cm-2時的面電容為59.1 mF cm-2。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電容緩慢下降,表明CA-4 FSSC的速率性能良好。在10000次充電和放電循環後,CA-4 FSSC的電容幾乎沒有衰減,庫侖效率高達99%(圖3d),證明了理想的循環穩定性。CA-4 FSSC的面電容和面能量密度超過了先前報告的大多數碳基器件的總能量(圖3e)。CA-4 FSSC的這些優異的電化學性能是高電導率和N摻雜互連多孔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四個CA-4 FSSC串聯連接時,電壓窗口增加4倍,而CV曲線的面積和放電時間幾乎不變,表明電容保持在原始值(圖3f)。當四個CA-4 FSSC並聯連接時,電壓窗口仍為0.8 V,但電容值增加了4倍(圖3g)。四個串聯的CA-4 FSSC可以用1.8 V的電壓點亮兩個並聯的LED燈泡(圖3h),說明與CA-4 FSSC組裝在一起的集成設備具有實際應用。

圖3 CA - x纖維形對稱超級電容器(FSSC)的電化學性能。(a)基於CA的FSSC的操作示意圖。(b)CA- x FSSC的奈奎斯特圖。(c)CA-4 FSSC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比電容和相應的電容保持率。(d)CA-4 FSSC的循環穩定性和庫倫效率。(e)將這項工作與其他工作中的面電容和面能量密度進行比較。(f)四個串聯的CA-4 FSSC的GCD曲線。(g)四個並聯的CA-4 FSSC的GCD曲線平行。(h)四個CA-4 FSSC串聯點亮兩個藍色LED的光學圖像。

3D列印CA-4微晶格的電化學研究

對於常規的厚體電極,隨著負載質量的增加,厚電極不利於電解質的滲透,導致活性材料的死區。相反,3D列印的微晶格結構從電極的底部到頂部提供了足夠的離子和電子傳輸路徑,可充分發揮其電化學性能。作者構建了具有不同層數(2、4、6和8層)的CA-4的微晶格結構並用作自-支撐電極(圖4a)。不同層數的CA-4微晶格的電阻值幾乎沒有差異,離子和電子傳輸不受電極厚度增加的顯著影響(圖4b)。在電流密度為0.3 A g-1的情況下,具有6層的CA-4微晶格的面積電容為658.9 mF cm-2,而8層電極的面積電容可達到870.3 mF cm-2(圖4c)。在較厚的電極中,由於CA-4微晶格具有多孔的微觀結構和晶格化的宏觀結構,電解質仍然能夠充分滲透,因此即使在大電流密度下也可以確保快速的動力學響應,以實現高倍率性能。因此,無論是在低電流密度還是高電流密度下,面積電容顯示出與層數成比例增加的趨勢(圖4d)。具有不同層數的CA-4微晶格電極的重量電容和體積電容均具有相似的值,這說明在高質量負載下沒有衰減(圖4e)。CA-4微晶格電極在高質量負載的電容高於先前報導的碳電極和功能化碳電極(圖4f)。

圖4 3D列印的CA-4微晶格的電化學性能。(a)具有不同層數的CA-4微晶格電極的光學圖像,以及電極厚度和質量隨層數變化的曲線圖。(b)具有不同層數的CA-4微晶格電極的奈奎斯特圖。(c)在不同電流密度下具有不同層數的CA-4微晶格電極的面電容。(d)在0.3和3 A g-1下測得的電極的面電容作為層數的函數。(e)具有不同層數的CA-4微晶格電極的重量和體積電容。(f)比較CA-4微晶格電極和以前報導的電極的面積電容。

為了了解完整器件的實際性能,作者通過使用6層CA-4微晶格作為雙電極系統中的電極,進一步測試了組裝好的對稱超級電容器(圖5a)。該對稱超級電容器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圖5b)、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圖5c)、理想的電化學穩定性(圖5d),且面電容和面能密度超過大多數以前報導的基於碳的器件(圖5e)。

圖5 使用具有6層的CA-4微晶格組裝的對稱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a)在水性電解質中測試的對稱超級電容器的示意圖。(b)在不同電流密度下測試的面電容。(c)奈奎斯特地塊。(d)在電流密度為0.5 A g-1的條件下進行20 000次循環測試的電容保持率和庫侖效率。(e)與其他工作的面積比電容和面積能量密度進行比較。

結論

總之,作者採用3D列印技術來製備碳氣凝膠(CA),並將它們組裝成一個集成的超級電容器,以滿足可穿戴電子設備對高電化學性能和個性化的需求。該超級電容器具有很大的實際應用潛力,並為具有出色電化學性能的面積有限的微型器件打開了很大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9/D0TA08750E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中南大學開發出「平價」石墨烯氣凝膠電催化劑
    可充式鋅-空氣電池,有了早日實現低成本商業化應用的希望。
  • 2020年《自然/科學》氣凝膠回顧展: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Malfait團隊提出了一種直接的墨水書寫方法,可以從稀釋的(SiO2)納米顆粒懸浮(溶膠)漿液中創建列印SiO2氣凝膠物體。由於凝膠顆粒的體積分數高,油墨表現出剪切稀化行為,在列印期間容易流過噴嘴,但是在列印後它們的粘度迅速增加,確保了列印物體保持其形狀。列印後,矽溶膠在氨氣中凝膠化,隨後加工成氣凝膠。氣凝膠比表面積高(751 m2 g1)和導熱率超低(15.9 mW m1 K1)。
  • 寧波材料所劉兆平教授團隊:石墨烯助力超穩定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而在眾多的儲能裝置中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好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候選之一。水凝膠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因其獨特的力學性能賦予其優異的拉伸性能,在這一領域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共軛聚合物由於其獨特的贗電容特性和環境友好性,已經作為活性材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
  • ...理化所《ACS AMI》:高度可壓縮,導熱但電絕緣的氟化石墨烯氣凝膠
    2020-12-27 17:11:52 來源: 石墨烯聯盟 舉報   碳基氣凝膠在廣泛的應用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3D列印高性能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
    微型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對可拉伸微功率系統的需求,微型超級電容器(MSC)備受關注。MSC的平面叉指結構易於集成到可穿戴的片上電子設備和集成電路中,同時其具有響應時間短,循環壽命長,輸出功率高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
  • 哥倫比亞大學《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電解質柔性超級電容器
    先前,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和陳曦教授團隊報了道基於抗凍和熱穩定的蒙脫土/聚乙烯醇(MMT/PVA)水凝膠電解質的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MMT材料增強了水凝膠的熱穩定性,並且由於形成定向的導電路徑,其層狀結構促進了離子導電。通過簡單地引入二甲基亞碸來使用凝固點低於-50℃的水性電解質。
  • 哈工大3D列印超輕石墨烯氣凝膠、英國和臺灣因為什麼技術爭論不休?丨周報速覽3.28-4.1
    ▲本周重點關注(點擊題目可跳轉到文章)
  • 哥倫比亞大學《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先前,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和陳曦教授團隊報了道基於抗凍和熱穩定的蒙脫土/聚乙烯醇(MMT/PVA)水凝膠電解質的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MMT材料增強了水凝膠的熱穩定性,並且由於形成定向的導電路徑,其層狀結構促進了離子導電。
  • 英國大學研發快充/長壽/可彎曲超級電容器 5千次循環後容量達97.8%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超級電容器,雖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仍顯示出了巨大潛力,可作為可攜式電源,用於電動汽車、手機和可穿戴技術等。
  • 中國超級電容器產業發展概要
    這個聯盟,既包括了中國中車,上海奧威,南通江海、錦州凱美、湖南耐普恩、今朝時代,萬裕三信等傳統電容器強將,也囊括了江蘇中天科技,北海星石,廣東綠寶石,天津普蘭,遼寧博艾格、億緯鋰能、上海凌容、山東精工、浙江斯瑞特、福建火炬、浙江凱恩等製造業新勢力,也包括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電工所、防化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南大學、廈門大學、雲南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工業大學、中科院煤化所等眾多的研究單位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他們報告了一種穩固的3D石墨烯包裹,氮摻雜,高介孔碳/硫(G-NHMC/S)分層氣凝膠的製作工藝,該氣凝膠是一種高度穩定的Li-S電池的有效聚硫化物限制基質。NHMC的豐富極性位點將LiPSn牢固地錨定在基質表面上。多孔NHMC為容納硫和緩衝其體積膨脹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此外,包裹在NHMC/S上的石墨烯不僅在物理上阻礙了LiPSn穿梭,而且使分離的NHMC/S相互連接,從而提高了電子傳輸速率。
  • 【行業動態】英國大學研發快充/長壽/可彎曲超級電容器 5千次循環後容量達97.8%
    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超級電容器,雖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仍顯示出了巨大潛力,可作為可攜式電源,用於電動汽車、手機和可穿戴技術等。該款電容器解決了大功率、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面臨的問題,即它們通常不能在一個小空間內存儲大量能量。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先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賀曦敏教授團隊通過以冰為模板的低溫聚合(ITLP)策略應對了這一挑戰,並創建了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該材料擁有層級化的樹枝狀微結構,納米聚集性得到緩解。該工作通過使用冰模板低溫聚合策略來控制可拉伸導電聚合物基水凝膠的納米和微觀結構。所獲得的分層結構的可拉伸導電水凝膠顯示出顯著增強的可拉伸性,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這使其成為許多應用的有前途的候選者,例如通用應變傳感器和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1、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  柔性超級電容器與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可分為雙電層儲能機制、贗電容儲能機制和複合儲能機制:  (1) 雙電層儲能機制是利用電極材料與電解質的接觸面存儲電荷,形成兩個電荷層,整個過程不發生化學反應,僅是離子的吸脫附。
  • 東華大學:絲素蛋白與氧化纖維素結合用於3D列印組織工程支架
    然而,傳統組織工程支架在結構仿生性方面存在許多局限性,3D列印新技術的出現,有望實現組織工程支架的個性化定製。蠶絲中的絲素蛋白(SF)主要由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三種簡單的胺基酸組成,具有兩親性,可形成皮升到納升的蛋白液滴用於液滴印刷,也可通過調控其流變性能實現擠出列印。
  • 東華大學《德國應化》 :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劉一濤教授報導了一種全新的TiO2本體形式——超輕、高彈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他們以柔性TiO2納米纖維為構築基元,以少量SiO2溶膠為化學交聯劑,利用冷凍成型的方法,實現了TiO2納米纖維的定向組裝,製備出具有有序胞腔結構的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該納米纖維氣凝膠在高達40%的應變下可反覆壓縮未見明顯的塑性形變,表現出優異的動態力學性能。此外,該納米纖維氣凝膠還具有超低的體密度(0.5 mg cm–3)以及超高的孔隙率(>99%)。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陝西非凡士為您詳解新技術:石墨烯3D列印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3D列印主要的材料包括:塑料、金屬、陶瓷和生物材料為主。而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形成的蜂窩狀二維材料,它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又叫做單原子層石墨。當這些石墨烯層按照一定的規律"堆積"起來就形成了石墨。今天陝西非凡士就和大家來談談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