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在海上風電加大投資

2020-12-28 國際電力網

日前,歐盟委員會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戰略」草案,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總體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歐盟制定的風能開發戰略雄心勃勃,一方面是為應對氣候變化,另一方面是為尋求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歐盟委員會日前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戰略」草案,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總體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根據草案,預計到2030年歐盟整體海上風電產能將達到60千兆瓦,到2050年則增加到300千兆瓦。當前,歐洲海上風電產能為23千兆瓦。風力渦輪機主要分布在北海、波羅的海、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北海目前是世界海上風電的最佳位置。

歐盟制定如此雄心勃勃的風能開發戰略事出有因。一方面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在符合《巴黎協定》將全球溫升控制在低於2攝氏度這一「可持續發展設想」下,核能、太陽能光伏、水電和陸上風能在2025年後都將保持相對穩定發展勢頭。歐盟煤炭市場幾乎消失,天然氣消費在2025年後將出現拐點。但海上風電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也就是說,天然氣將是確保短期減排的關鍵因素,海上風電將是中長期減排的主導因素。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法蒂赫·比羅爾認為,如果海上風力發電大規模部署順利實施,歐盟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他還斷言,一個碳中和的歐洲必須把海上風電放在能源發展的優先位置上。

另一方面是尋求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歐盟在海上風力發電領域處於世界領跑地位,目前全球42%的海上發電能力分布在歐洲沿海。歐洲業內人士不無驕傲地稱:「海上風電是關乎歐洲『無可爭議的技術創新和工業領導地位』的故事。」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電場早在1991年就在丹麥南部海岸文德比成功運轉。不過,全球各地的競爭者正在追趕,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正在挑戰歐洲風電先發優勢。此外,歐盟現在還要面臨來自英國的激烈競爭。在美國,外界推測民主黨將重啟綠色能源政策,重點也是推進風能技術。

當然,有競爭就有合作。歐洲將充分利用其風電技術優勢,如北海風電場在削減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來自中國、美國和其他地區投資者的濃厚興趣。據分析,到2040年海上風電項目在全球將吸引1萬億美元投資。最為關鍵的因素是海上風電較少環保壓力,隨著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可以在降低成本方面實現重大飛躍。這也是許多具有近海油氣鑽探經驗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開始介入海上風電開發的原因。

此次最新制定的歐盟風電戰略草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需要解決的幾方面內容。第一是資金籌措。為保證海上風電快速發展,該戰略計劃耗資7890億歐元,同時也將創造6.2萬個就業機會。資金預計將來自多個渠道,包括歐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復甦基金,各國公共資金將承擔部分投資,即將修訂的「歐盟國家能源項目援助指南」也將為海上項目融資提供幫助。

第二是歐盟成員國需要加強相關領域跨境投資合作。目前,歐洲海上風電跨境混合場地的立法仍處於起步階段,涉及複雜的跨國談判和法律問題。例如,位於德國和丹麥之間的海上風電場就因為缺乏歐盟立法,只能通過過渡性安排運營。草案為此提出了一個解決框架,歐委會將批准建立海上電力招標區,以確保發電融入歐盟電力市場,將規模較小的國家項目與完全網格化的近海能源系統和電網有效地連接起來。

第三是解決產業鏈價值鏈問題。最新公布的風電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歐洲新增海上風力發電量達到創紀錄的3.6千兆瓦。專家認為,這一速度仍然太慢,無法達到氣候目標要求。因此,歐盟再生能源戰略旨在完善海上風電的整個價值鏈,包括促進部分製造和陸上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港口配套建設是重中之重,需要加固碼頭、深水泊位,以及為超過100米的葉片提供存儲空間。此外,在岸電網的擴展也是海上價值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歐洲曾是風能行業的搖籃。今後有可能再次領先10年嗎?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海上風電技術取得突破,產業成本大大降低,人們終將看到一場無聲的、類似美國頁巖油革命的降臨。屆時,風電大發展局面就形成了。

相關焦點

  • 歐盟宣布向海上風電投資9400億美元 英國也加碼要建世界最大海上風...
    拜登上臺在即,許多西方國家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英國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據彭博報導,英國電力巨頭SSE公司和挪威能源巨頭Equinor ASA將在達成財務協議後,攜手在英國北部海域建設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 歐盟力推海上風電建設 產業鏈有望維持高景氣
    來源:巨豐投顧要聞精選財政部宣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為59.5419億元,其中光伏預算資金33.8437億元,風電23.1121億元。據銀保監會介紹,目前險資通過投資股票、債券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近16萬億元。
  • 財聞點金:歐盟力推海上風電建設產業鏈有望維持高景氣
    要聞精選財政部宣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為59.5419億元,其中光伏預算資金33.8437億元,風電23.1121億元。 據銀保監會介紹,目前險資通過投資股票、債券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近16萬億元。
  • 歐洲如何在2030年前建成100GW海上風電?
    本周,倫敦政府證實,下一次差價拍賣合同的可用容量將翻番,從2019年的略低於6GW增至12GW。為了確保中標技術的多樣性,海上風電將在拍賣中自己分拆出來進行競爭。在英國的10點計劃出臺後的一天,歐盟的行政部門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海上風力發電戰略。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發展願景》顯示,2025年~2030年,歐洲每年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新增7GW,2030年後每年將新增20GW以上。到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50GW,其中英國將貢獻80GW的裝機規模。趙生校指出,我國海上風電併網規模即將在2021年底居全球第一位。截止2020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規模為7.5GW,預計2020年底累計併網規模為8GW~9GW,2021年底累計併網規模將達到12GW以上。不論是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還是累計併網規模,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未來10年投資超百億美元,海上風電船缺口巨大!
    隨著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的迅速擴張,海上風力渦輪機尺寸和風電項目不斷增長,國內外風電市場正面臨船舶供應嚴重短缺,專業安裝船和高規格安裝船需求激增,這意味著未來10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將迎來高達上百億美元的海上風電船的投資浪潮。
  • 海上風電投資經濟性邊界研究:嚴守項目開發底線
    短期內,海上風機設備成本、施工建設造價增加,風電投資成本下降空間有限,2020年後新核准項目需要嚴守發電小時數和電價的底線,以確保項目收益。當前,國內海上風電正進入競價、平價的關鍵時期,項目投資收益對工程造價、發電小時數、電價水平敏感度高。在財政補貼與上網電價政策影響下,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進程提速。
  • 日本艱難重啟海上風電
    事實上,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政府曾多次表示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但時至今日才重新開啟海上風電招標,不禁令業界質疑,日本海上風電產業能否真的藉此迎來轉機。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將向專家諮詢擬定商業計劃的可行性和效率,之後再選出中標企業。根據要求,該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將建於長崎縣後藤市,最低裝機容量要求為16.8兆瓦,補貼後電價設定為36日元/千瓦時,約合0.34美元/千瓦時。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輪海上風電招標已延遲數月。
  • 補貼退坡+將迎平價時代 海上風電如何承壓前行?
    上海善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伍長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家補貼的退出會給海上風電的新能源企業帶來「陣痛」,但同時也倒逼企業進一步轉型,未來將通過「內生式」造血方式降本增效。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蘇標對記者表示,除了效率的提升,未來海上風電投資的帶動效應也十分重要。
  • 海工巨頭轉型海上風電!
    但最近兩年,許多供應商和承包商將目光對準海上風電,作為從油氣業務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挪威油氣海上安裝承包商Ocean Installer新成立了海上風電業務部門,並任命海上風電場新總監。該公司CEO表示,全球海上工程市場正在從油氣轉向海上風電。公司在油氣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將是未來安裝和開發海上風電場成功的關鍵。
  • 道達爾入局海上風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成重點業務
    除了傳統的海上勘探,道達爾也重點入局海上風電領域。通過收購Celtic Erebus浮式風電項目的股份,以及與綠色投資集團 (GIG) 成立合資公司開發韓國浮式風電項目,道達爾現已正式成為海上風電行業的參與者。今年3月,道達爾收購了位於威爾斯凱爾特海的Erebus浮式風電項目,該項目的裝機容量將達到96兆瓦(MW),計劃投運時間為2025 - 2026年。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西門子歌美颯將再次以自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使自己在競爭中佔得先機。此外,雙方還考慮將新的14MW風電機組用於總計1044MW尚處於計劃中的海龍海上風電項目。由於該海上風電場的共同出資財團加拿大獨立電力開發商北國電力(Northland Power)和臺灣開發商玉山能源(Yushan Energy)的最終投資決定仍處於待定狀態,因此尚未確定實際安裝多少颱風電機組。
  • 「海上風電,還有30年高潮期!」
    「這一波海上風電投產潮結束後,中國海上風電還將迎來不短於30年的長期發展高潮期」。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國海上風電產業步入蓬勃期,投資成本也逐步下降。 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生校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已投產或完成決算的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在1.4萬元-1.8萬元/千瓦,海上風電投資成本降幅在15-20%左右。
  • 海上風電單位千瓦造價仍然居高不下 距離平價風電還任重道遠
    7月16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海上工程EPC總承包中標公示:山東電力公司諮詢院有限公司,投標報價為476648萬元;總裝機容量為300MW。項目位於位於山東海陽核電基地南側海域,場址離岸距離36~40km。
  • 舒印彪:加快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近年來,我國將海上風電作為東部沿海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場,到2019年底,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佔全球的21%,僅次於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 海上風電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
    第一個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廠是2005年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與河北省滄州市黃驊港開發區管委會籤署協議合作建設的總裝機容量約100萬kW的風電場。隨後,上海、香港分別投產了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廠和全球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廠。而後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的版圖不斷擴展。
  • 上海電氣、日本三菱欲收購海上風電霸主
    (原標題:上海電氣、日本三菱欲收購海上風電霸主?尤其在海上風電領域,西門子歌美颯一騎絕塵,佔據近40%市場份額,位列其後的是日本三菱與丹麥維斯塔斯的合資公司三菱維斯塔斯(MHI Vestas)及上海電氣。在這其中,上海電氣與西門子長期以技術許可方式在中國風電市場緊密合作。
  • 海上風電概念股有哪些?海上風電上市公司一覽表
    10月30日訊,中國石化新聞辦昨日披露,中石化所屬新星公司將參與開發位於陝西大荔的分散式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0兆瓦,這將是中石化首個風電項目。由於需求端大量的風電存量訂單需要在2020年底以前實現併網,下半年將迎來更密集的風電搶裝。
  • 今年完成投資超300億!如東13個海上風電項目「追風逐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隨著如東縣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小洋口風電產業園內方圓五公裡的範圍裡,總投資680億元的多個國家能源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中。今年如東縣已核准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可完成投資超300億元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
  • Swancor將在臺灣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Swancor可再生能源(SRE)已宣布計劃開發三個臺灣近海海上風電項目,總計4.4 GW。Formosa 4-1, Formosa 4-2以及 Formosa 4-3項目將部署在苗慄縣西北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