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中國芯」研發獲得突破

2021-01-04 第一財經

由於零排放等特點,氫燃料汽車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終極方案,有關燃料電池國產化的呼聲也在愈加增大。

近日,坤艾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KunAi,下稱「坤艾」公司)宣布,成功研發新一代以超高分子量高性能磷酸摻雜聚苯並咪唑(PBI)為核心的高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HTPEM),這項技術因為在研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佔據核心作用,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燃料電池的心臟」,而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攻克多項核心材料的技術難題,有效填補我國企業在高溫質子交換膜領域的自有技術空白。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根據電解質和燃料不同,燃料電池分為六類: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鹼性燃料電池(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磷酸燃料電池(PAFC)。

其中,PEMFC單電池由陽極、陰極和質子交換膜組成,陽極為氫燃料發生氧化的場所,陰極為氧化劑還原的場所,兩極都含有加速電極電化學反應的催化劑,由於PEMFC燃料電池擁有較高轉化率及分子密度的特徵,因此在氫燃料汽車中受到廣泛運用,並逐漸成為最主流的一種燃料電池模式,據行業調研機構E4Tech的相關數據顯示,2011-2018年,受到交通領域需求拉動,質子交換膜(PEMFC)全球出貨量出現了跨越式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2.57%,而2017-2018年,質子交換膜在燃料電池領域的應用佔比已經達到70%以上。

此前,由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研發的燃料電池由高溫燃料電池膜電極構成,一度壟斷市場,並向三星、普拉格能源、丹麥Serenergy等全球客戶供應;據坤艾公司研發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由坤艾公司開發的新型高溫質子交換膜(下稱「KunAi- HTPEM」)相較巴斯夫的產品具有超高分子量、卓越的機械強度以及優異的質子導通率,並在氫燃料汽車的應用過程中有效保證超長運行時間及較為良好的成本控制,據初步測算KunAi-HTPEM預計可以達到3.5-4萬小時的穩定運行,運行能力的提高將為燃料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做堅實保障。

上述研發人員表示,坤艾公司技術團隊核心成員參與研發了巴斯夫第一代高溫質子交換膜產品,本次經歷四年的時間,自主研發的高溫質子交換膜技術,經測試固體含量可高達10~20%,質子膜的機械強度也相應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據業界人士介紹,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工作溫度低、啟動快、比功率高、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而在電池內部,質子交換膜為質子的遷移和輸送提供通道,使得質子經過膜從陽極到達陰極,與外電路的電子轉移構成迴路,向外界提供電流,因此質子交換膜的性能對燃料電池的性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壞直接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此前,中科院歐陽明高院士曾表示,氫燃料電池更適合替代使用柴油的長途運輸車輛以及客車領域,鋰離子電池更適合於乘用車領域;而據業界分析人士介紹,從使用場景來看,未來常溫質子交換膜在卡車、大巴車、物流車等長途運輸車輛以及大型基站、鐵塔電源、偏遠山區供電等方面應該有豐富的應用環境,而高溫質子交換膜技術路線和現有的鋰電池電動車路線,因為現有的成本優勢和安全性,在計程車、乘用車、移動電源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將會更加便利和豐富。

坤艾公司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針對該項技術已經在準備各項技術專利申請資料,預計在近期在全球提交技術專利申請。同時,坤艾公司計劃引進國內在工程和工藝領域有多年技術經驗積累的戰略合作夥伴,計劃在成都、青島、新加坡分別建廠,儘快實現規模化生產。戰略合夥夥伴的注資和合資公司組建正在推進中。

相關焦點

  • 氫燃料電池研發獲重大突破
    舉報   12月初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的一份研究稱,在氫燃料電池的設計上獲得突破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迎「春天」
    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4日至5日在成都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致辭中表示,在車用氫燃料電池產業,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燃料電池產業鏈基本建立。  清潔高效、來源廣泛的氫能是中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則是推廣氫能源使用的突破口。  為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加速發展,近來中國連續出臺政策指導。
  • 中國始終站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前沿!
    近年來,我國在能源方面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將研究開發的重點逐漸轉向氫能,其中,汽車工業的氫燃料電池利用氫能研發進展較快,但我國的氫燃料電池研發技術起步較晚,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建成,開發速度較慢,相關技術研究還不夠成熟,尚需時間來完善發展規劃。
  • 豐田聯手日野開發氫燃料重卡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再加碼
    商用車行業專家劉維(化名)預測,若該項目成功推進且量產,勢必將推動氫燃料在商用車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核心技術仍待突破  目前,我國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定位已基本達成共識,由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功率大、續駛裡程長、加速性能好等特點,從應用場景和基礎設施建設來看,氫燃料電池技術在商用車市場更容易被突破。
  • 新能源汽車又迎新突破,13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自研成功
    中國是全球最早開始推廣並扶持新能源汽車的國家之一,現在也擁有了比亞迪、蔚來、理想等知名電動車品牌。2019年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累計銷售了120.6萬輛新能源汽車,佔據了全球總銷量(221萬輛)的50%以上。只可惜,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方面的提升較為緩慢。也正是因為步驟緩慢,所以每一個新突破都值得喝彩。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氫燃料「餓狼傳說」現如今,這兩個「大國」正在加快搶佔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企圖再度上演當年在動力電池領域掀起的「餓狼傳說」。
  • 氫燃料電池掀起價格戰?燃料電池汽車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續航問題、充電樁建設問題、充電時間問題,都是現在純電動汽車在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的瓶頸,式曾想,難道新能源汽車非純電動不可嗎?當然不是,氫燃料電池就是新能源市場的又一發展方向,相比純電汽車,氫燃料電池在續航以及充電時間上完全沒有短板,加氫就跟現在傳統燃油車加油一樣方便,而且排放物只是水,真正實現了零排放、零汙染。
  • 工業強省山東駛上「氫高速」|山東|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城市群
    ,逐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完整的燃料電池產業鏈聯合體。膜領域發展水平領先,質子交換膜方面東嶽集團依託國家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燃料電池用質子膜研發方面取得突破並順利通過了德國奔馳公司第三次技術評估,目前已實現批量生產,並參與制定多項質子交換膜領域國家標準。
  • 從國產化到自主化 氫燃料電池規模化可期
    國產化水平顯著提升 隨著我國在氫能領域的持續發力,氫能供應鏈中,關鍵零部件和技術開發方面已有所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正逐步完善。12月16日晚間,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收盤股價,這家燃料電池領域唯一的上市公司以265.70元股價再創新高,4個月時間累計上漲246.64%。
  • 屢遭「拋棄」的背後: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是硬傷
    不過,分分合合乃商家常事,那邊忙著分手,這邊奧迪和現代宣布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將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為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國際上引發了如此大的爭議?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要理解氫燃料電池在技術上的問題和挑戰,還要了解各國政府在推動該技術背後的動因。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何屢遭「拋棄」?
  • 氫燃料電池構造_氫燃料電池的分類
    氫燃料電池構造   氫燃料電池的主要結構包括電極、隔膜與集電器等。電極和一般電池一樣,也分為陽極和陰級。隔膜的主要作用是把氧化劑和還原劑隔開。集電器主要起到收集電流和疏導反應氣體等作用。   氫燃料電池發電原理:氫燃料電池發電時,電池陽極上的氫會分解出電子和質子,質子會穿過隔膜達到陰極,而電子則在外部電路運行,從而產生電能。在陰極氫和氧會生成水。而只要有持續的氫氣和氧氣供應,並將反應生成的水排出去,燃料電池就能夠持續提供電能。
  • 氫燃料電池壽命有多長_氫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
    氫燃料電池壽命有多長   不同於傳統蓄電池以儲能的方式提供電能,氫燃料電池是通過氫氣和氧氣間的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只要具備充足的氫氣源和氧氣源(空氣源),這個轉化過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達到零汙染排放,是一種高效、安全、清潔、靈活的新型發電技術。
  • 韓國本土累計銷量突破萬輛 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技術顯示硬實力
    據韓聯社報導消息稱,截至2020年10月底,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車NEXO自2018年上市以來,在韓國本土累計銷量突破了10,000輛大關,成為全球首款在單一國家銷量過萬的氫燃料電池車型。其中,2018年NEXO銷售727輛、2019年售出4,194輛、2020年1-10月售出5079輛。
  • 不光只有皮尺部,眾泰汽車參與氫燃料電池研發
    打開APP 不光只有皮尺部,眾泰汽車參與氫燃料電池研發 若風 發表於 2019-11-12 15:35:36 據國內媒體報導,眾泰汽車董事長金浙勇和法液空技術創新中心總裁
  • 部署未來綠色環保出行,摩比斯研發氫燃料電池技術
    跟燃油車要加汽油一樣,氫燃料電池汽車需要補充氫氣作為燃料。將氫氣儲存在儲氫罐中,跟吸入的氧氣反應生成水,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進而儲存到動力電池中。這時電動機從動力電池中獲取電能,驅動汽車行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出現,給未來移動出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 京環裝備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環衛車首次亮相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陳旭)「2020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暨2020中國環衛博覽會」13日在北京新國展舉辦。在博覽會上,北京環衛集團旗下北京環衛集團環衛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環衛車首發上市。
  • 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再迎政策利好
    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未來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在政策和巨大市場空間推動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有望加速發展。在政策和巨大市場空間推動下,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有望有望進入規模化、降本、開拓市場的良性循環。按照燃料電池發展白皮書,到 2030 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200萬輛水平。
  • Mirai全新換代 豐田繼續押寶氫燃料電池
    不僅如此,豐田汽車還計劃將燃料電池技術拓展至SUV、皮卡、卡客車等其他車型,預計在2025年前後推出。 目前,豐田還與北汽、一汽、東風、廣汽、億華通設立合資企業,推進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工作。 反觀氫燃料電池車,擁有更加接近傳統汽車的巡航裡程,同時動力不弱,可以滿足長途行駛,不過這也得看加氫站的覆蓋。 國家政策對比 到2020年年底,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將會完全退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唯一財政補貼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補貼比例上限的車型;並且2020年後,對燃料電池汽車也會持續支持。
  • 「氫」動未來,燃料電池客車發展開啟「加速」模式
    通過系列化的氫燃料電池客車產品研發,安凱已經研發出7米氫燃料電池通勤客車、8.5米和12米氫燃料電池公交客車等產品。未來,安凱客車將逐步完成6-12米系列氫燃料電池客車平臺搭建。目前,金旅客車已具備氫燃料電池整車研發能力,掌握了燃料電池整車控制策略、燃料電池發動機控制核心技術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並擁有8米、10米、12米等多款氫燃料電池客車產品。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氫燃料電池成本不斷下降,儲氫、制氫技術獲得突破。有條件的政府通過採購用於公共運輸來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國內政策層面,補貼政策轉換為溫和方式。政策推動因素逐漸減弱,消費者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汽車類型,考慮價格因素,純電動佔據主要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