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考上211研究生,考研鄙視鏈是現實也是心魔

2020-12-28 南都周刊

考研成為越來越多普通學子「逆天改命」的重要途徑。

南都周刊特約撰稿 陳楊 餘亦婷 郭正一

編輯 | 王卓嬌

2020年12月26號,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開考。自去年考研報名人數首次突破300萬人後,今年繼續大幅增長。根據教育部官宣,我國研究生報考人數已從2016年的177萬人增至今年的377萬人。

考研成為越來越多普通學子「逆天改命」的重要途徑。「985>211>一本>二本>大專」的考研鄙視鏈也在社會中生根發芽。

2020年12月26日,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崇文中學考點,考生在等候入場時複習。(圖/CFP)

在今年大熱的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2》中,選手丁輝格外有話題度。普通二本畢業,跨專業考上名校法學研究生,29歲裸辭穩定的工作上綜藝爭取知名律所的offer,不斷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他從第一期開始就備受關注。相比於其他名校傍身、學歷開掛的實習生,許多人覺得丁輝才是大多數打工人更真實和理想的寫照。

周雯: 但我覺得,丁輝並不普通

末流二本學校;兩分之差與211失之交臂;最終選擇一本院校研究生

我太想要名校光環的加持了

雖然丁輝的本科是二本院校,但是研究生卻考上名校。這對於大多數像我們這樣更為普通的考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高考之後,為了不復讀,我執拗地選擇了一所末流的二本院校。學校很小,老師也很少,上課時好多老師甚至還在用幾年前的ppt,連時間都懶得改一下。

學校的學習氛圍很淡,自習室幾乎都是空的,只有到期末考試前人才會多一些。以至於我就算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拿到了很多比賽的第一名,也會自卑地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學校太差了,才會這麼容易得獎。

從大一剛進校起,我就一直想著要通過考研來證明自己,因此想報考一所211院校。老師知道後開始勸,「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很容易考不上」。我糾結了好幾天,即使知道了系裡上一屆學長學姐沒有一個人考研成功,還是堅持了選211的想法。我太想要名校光環的加持了。

但最後,我以兩分之差與一志願學校失之交臂。此後漫漫的調劑之路,更是讓我明白了本科院校的重要性。

我加了十幾個調劑群,每個群裡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交流信息,最活躍的永遠是那些本科211、985的同學,她們一邊抱怨調劑難,一邊挑選著學校。我一直在群裡潛水不說話,我不明白為什麼每個群裡都有這麼多本科211、985的同學,更不明白她們本科已經這麼好了為什麼還要考研。

幸好,因為本科時獲得的國獎以及豐富競賽經歷,我爭取到了兩所雙非院校(非985、非211)的機會,我選擇了其中一所一本院校並順利通過複試,成為了一名研究生。

我本以為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了,但到讀研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仍然是學歷最差的那個,班上一半以上的同學本科都來自211院校。第一節課自我介紹時,看到大家自信地說出自己本科院校的名字,我更是羞於啟齒。而且我發現,不僅是學歷差距,學習能力也存在巨大差別,本科所學的內容過於淺顯,以至於很多作業內容我一開始根本跟不上。

因此,我只好減少自己娛樂、休息的時間盡力追趕。整整一學期,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去圖書館,常常借鑑同學的優秀作業來學習,一周只有一兩次跟舍友一起去外面吃頓飯。好在慢慢跟上了進度,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得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暑假實習機會。我覺得,這些都是研究生這個平臺帶給我的。

雖然已經接受了自己跟同學間的學歷差距,但如果不是必要,我還是不願意提自己的本科學校。我常常後悔,如果高中可以更努力一點就好了,甚至有時幻想,如果時光回溯,我一定會選擇復讀。

2020年12月27日,廣州流花中學考點,考生席地而坐,等待入場

文科調劑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報考學校一時爽,出分調劑火葬場」。一所學校放出個位數的調劑名額甚至會引來幾百位考生申請。有的學校還會在調劑要求中明確指出,只接收本科來自雙一流大學的考生。

鄒宇凡:每當看到這種限制條件,我都會暗自慶幸,自己至少還有報名的資格。

本科211;只在調劑時稍佔優勢;當時「211」的名頭就像一把珍貴的保護傘

相比於其他同學通過考研提升學歷水平,我覺得自己這個研究生考得「有點虧」。因為身邊的人都說,「考研要往上一個層次的學校考,比如本科是二本,考研至少要考到一本,本科是普一至少要考211,本科是211就考985。」但自己費了半天勁,本科和研究生都在一所211院校,「沒進步」。

本科四年,我幾乎沒有參加過學生組織和學校活動。無論是學校校慶還是登上熱搜,都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唯一一次感到學校帶來的利處,是考研調劑的時候。當時,我的初試分數卡著一志願複試線,一邊準備複試,一邊著手調劑。

即使如此,我從頭到尾也只收到了兩所學校的調劑通知,一所是普通一本院校全日制的名額,一所是211院校的非全日制名額。當煩躁得無法靜下心來看書時,我也會加入調劑信息群裡,跟群友們一起討論。

有幾次,當我說自己本科是211院校後,群裡有小夥伴安慰說「你好歹是211,肯定能上岸的」。雖然當時群裡也有985院校的同學「顆粒無收」,而且即使得到了調劑通知,也要經過筆試、面試,初試和複試分數加權後的排名才能決定自己有沒有考上,但當時我還是感到「211院校」的名頭就像一把珍貴的保護傘,讓人有點希望。

幸而,最終一志願上岸了。回想兩年前,我常常覺得自己本科過於懶散,沒有爭取到保研機會,不得不辛苦地考研。上岸以後,我想把讀研生活當作新的開始。

才入學時學姐就告訴我,要儘早確定自己畢業之後是工作還是讀博,如果想讀博就要有成果、有文章。開學講座中,學長介紹的自己通過發論文獲得國家獎學金的經歷也讓我倍感羨慕。沒課的時候,我常常從早到晚泡在圖書管裡看文獻,希望可以早點確立研究方向,深耕下去。有時我甚至想直接問導師,每天到底需要花多久時間、看多少篇論文,才能達到「能輸出」的水平。

有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本科是985院校的同學發表了文章,還沒仔細看論文的標題,便下意識地想,「不愧是985出來的學生」。而聽說本科是二本院校的同學也發了論文,我則會悄悄去知網上查看發表期刊的水平,甚至把論文下載下來通讀一遍。如果是普通期刊,或者覺得寫得一般,才覺得「過了心裡那道坎」。

每到這時,我都覺得自己挺荒唐的。畢竟誰的論文不是自己認認真真花時間和精力寫出來的呢?但想到本身就在學校水平上「原地踏步」,自己如果在學習競爭中還敗下陣來,多少會覺得有些挫敗,所以不自覺地加入鄙視鏈中尋找安慰。

三本學生姚冰冰從西安培華學院考研至西北大學,她說自己位於鄙視鏈底端,備考時會隱瞞考研這件事,怕考不上丟人,剛考上時也不敢說來自三本院校。考研鄙視鏈一直存在,她認為這是正常的,要適應既定社會規則才能活得更好。這條新聞在今年考研前夕曾引發網絡熱議。

王一凡:雙非一本院校畢業;體制內工作三年決定考研;被同事酸:藉口不想上班

考上了,一定要把錄取通知書摔在他們臉上

我是工作三年之後決定再去考研的。本科畢業於太原科技大學,是一所雙非一本院校。

大四時一戰失敗,畢業後回到山西晉城蘭花集團工作。但沒過多久,我感到我現在的工作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到二十年後是什麼樣子的工作,生活是那種一眼能看到四十年後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加之考研的理想仍然在心中揮之不去,我現在的工作本身也很輕鬆,便起了邊工作邊考研的念頭。

我有體制內工作的經驗,公共管理也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之一,幾番衡量後,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即有名氣也有學術氛圍。

為了考研,我放棄了很多下班後和同事們的娛樂活動,專心在家閉關苦讀。長時間從集體活動中隱身,讓我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有一些脫節,也聽到了不少不理解的閒話。工位後面的胖同事每次提到我總要強調,這是一個工作三年還想考研的人。「三年」兩個字每次都會被他咬得很重。

幸而,工作考研得到了領導的支持,並承諾工作上會照顧一二,身邊親近的同事也會偶爾幫忙分擔一些工作,讓我有更多時間看書。這樣的優待也不免招惹來了其他同事的一些不滿。特別是了解到我的本科並非名校,質疑的聲音更大了。「他可能只是想不上班,用考研當藉口。」午餐時候類似的話總會傳到我的耳朵裡,「畢竟本科就那樣,還想要考研,也不看看自己啥水平。」

請假、複習、工作,構成了我初試前全部的生活內容。在某一次請假之後,無意間在樓道裡聽到兩名同事在議論,猜測我是不是能力不行,還是適應力不行,是不是在工作環境裡呆不下去才選擇考研來換個環境,是不是沒本事再找其他工作了才又回到學校裡去?我頓時僵在樓道裡,等到說話聲漸漸遠去才一步一步挪回辦公室。當時的尷尬一直留在心裡,現在回想起來仍然窩火,當時就想考上了,一定要把錄取通知書摔在他們臉上。

家裡人也覺得我的決定太過草率,所有的路都已經鋪好了,按部就班走下去,就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何必再考研呢?越是臨近初試的日子,我就越焦慮,失眠也變得極其嚴重。後來索性放棄,通宵達旦看書複習,什麼時候看困了,什麼時候上床睡覺。

幸運的是,熬過了那段時間,我最終成功上岸。但永遠有人為了上岸、往上走還在苦苦掙扎。

考研之後,還有人生……

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學歷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越來越多選擇考研的同學也是為了爭取更好的平臺。而對於本科普通的同學來說,考上研後如何好好利用這個平臺也尤為重要。

曾經在某500強企業做HR王凱說到,除了有些公司會比較介意本科學歷以外,大部分公司反而會更看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成果跟實習經歷。有一些同學讀研以後覺得和別人有差距,不好意思去參加任何的學術活動、比賽,不去豐富實習經歷。

他們無比艱辛地站在了211,985的這個平臺上,卻沒有把握住這個平臺帶來的機遇。最終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也只是比本科同學多上了幾年學而已。回想起自己最輝煌的,也只是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來源|南都周刊

相關焦點

  • 三本女生考取211研究生,反而被看不起,考研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三本女生考取211研究生,反而被看不起,考研鄙視鏈真的存在嗎?學歷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大學專科畢業的學生,如果直接去應聘國企、央企,你很可能會失望而歸。而一些本科生,大學四年後選擇繼考研。不過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三本女生在考取211研究生後,反而被人看不起。有人因此更是問道,考研鄙視鏈真的存在嗎?一、三本女生考取211研究生,反而被看不起這是一名三本院校的女生,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成為211院校的研究生。
  • 三本女生考研211大學,位於鄙視鏈底端,偷偷備考怕考不上丟人
    學歷鄙視鏈,指的是一些人通過「鄙視」下遊學歷來獲得滿足感的一種現象。比如說研究生看不起本科生,本科生又看不起專科生等等。而在本科學歷內部,這種學歷鄙視也被分為了清華北大、985大學、211大學、普通大學、以及一本二本和三本這幾大級別。
  • 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三本女生考研至211稱擔心被「歧視」
    今天小編看到熱搜裡的一條新聞,一位女生從一個普通三本學校順利考研至某知名211大學,當人們問到覺得她沒有經歷過備考期,她回答道:感覺自己的學歷處於鄙視鏈最底端,於是就悄悄一個人備考,擔心到時候考不上會被歧視。小編不由得有片刻詫異,難道我們的學歷鄙視鏈很根深蒂固嗎,為什麼辛苦備考硬要無人問津,也要選擇沉默。
  • 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三本女生考研至211稱擔心被「歧視」!
    今天小編看到熱搜裡的一條新聞,一位女生從一個普通三本學校順利考研至某知名211大學,當人們問到覺得她沒有經歷過備考期,她回答道:感覺自己的學歷處於鄙視鏈最底端,於是就悄悄一個人備考,擔心到時候考不上會被歧視。
  • 二本、三本考研考上211、985的概率有多大?需綜合分析多方面因素
    每年幾百萬考研同學中,多數同學都來自於普通本科院校即平時所說的二本、三本。但是不少同學都有一個名校夢,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高考的失利,又或許是自己對名校的追求。但全國985、211院校一共就那麼多,如今考研人數逐年遞增,想考上名牌大學並不容易,那麼普通二本、三本考生能考上985、211嗎?考上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 考研的真相:本科非高校的話,是否考上211/985研究生也沒用?
    2020考研已經落幕。這是377萬人改變命運的第一戰,我們不光期待著金榜題名,還真實感受到了考研帶來的壓力。現在這個社會學歷歧視現象非常嚴重,可以說學校好的學生就看不上學校相對較弱的學生。就算出國讀研,也能看到學校好的碩士對於學校差的學生有歧視心理,這些鄙視讓大學生有了較大的壓力。學校真的很重要嗎?
  • 研究生學歷有助於就業嗎?百萬考研學生背後的考研邏輯!
    轉眼又到一年考研時,今年的考研大軍更是到了驚人的377W,如此龐大的考研人群,大家到底是為了什麼去參加考研呢?答案應該毋庸置疑—就業!01、伴隨研究生擴招,群體性擔憂不絕於耳,學歷貶值、研究生鄙視鏈、學術近親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覺身處一場巨大的內耗。
  • 考研的真相:本科非985、211,就算考研也沒辦法逆襲?
    2020年考研落下帷幕。377萬人的命運可能就此發生變化,除了金榜題名的期待外,也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學歷帶給人的焦慮。如今的社會,學歷鄙視處處存在,清北復交的瞧不起普通985,985的瞧不起211,211瞧不起非重點大學。即便是出國讀研,也會發現美碩瞧不起英碩,英碩瞧不上澳碩,各種鄙視,讓大學生倍感焦慮。
  • 本科讀985、211和考研讀985、211的含金量差異
    含金量相對來說是本科讀985、211高一點,因為難度相對更大。 不可否認,我們的高考制度,是以每個省份獨立核分從高到低去錄取的,有的省份580能上重本,而有的省份600+僅僅能上個普通大學。難免會有一批有實力考生因此而進入一般大學深造,畢業時再「曲線救國」從而考入985/211的研究生。
  • 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我堅定地回答:是。「鄙視」是否真的鄙視?>從薪資來看,據相關數據統計名校畢業生,無論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薪資明顯高於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同樣是名校,研究生起薪平均比本科超2000多和藹可親的「毛爺爺
  • 為什麼有人說985,211第一學歷那麼重要,還要考研呢
    高考能考上985,211的學生,無一不是莘莘學子中的佼佼者,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又繼續在985,211讀研究生的學生,因為研究生專業更有深度,也有寬度,更貼近最新的科學技術理論研究,具體到研究生畢業時就是更高的專業能力,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深受知名企業的青睞。二、如果想表達非985,211畢業的本科生,如果是在985,211院校讀研究生,則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
  • 從普通二本逆襲考上北大研究生:足夠努力、足夠自信、足夠幸運
    最近網上傳出一個女生,從普通二本考上北大研究生:足夠努力、足夠自信、足夠幸運。她本科讀的那個學校,以前這個信息工種學院是三本招生,這幾年才改二本的:以前是三本,現在是二本。今年有個很親的親戚家兒子也在教研,儘管非常時期複試一拖再拖,陣線拉得如此之長,也一直在積極準備複試。
  • 2019考研人數238萬!適合二三本學生考研的5所211大學,成功率高
    考研,不像高考,分數高就能夠被錄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考研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選擇,而不是實力。有的學生選擇正確,一次就能夠考上,而有的學生因為選擇錯誤,即使兩年可能也考不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所學校非常好、而競爭壓力不是很大的5所211工程大學,非常適合二三本的學生報考,成功率非常高。一、東北大學
  • 三本學生考研,究竟有多難?
    尤其在如今這個「全民皆卷」的時代,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學歷門檻一再提高,「考研熱」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趨勢。不論是為了延緩就業還是為了提升學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獲得研究生學歷無疑成為很多人的一種首選「姿勢」。在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中,一本、二本學生有之,三本學生也不少。然而,現實卻非常殘酷,三本學生在考研的過程中,往往要面臨更多的阻礙。
  • 法碩考研丨三跨學渣考上211的四個原則
    2019年,全國有341萬考生報名參加2020年碩士研究生考試,較2019年的290萬人,淨增加51萬。從以上數據中,我們雖然不能直接得出每三個高考學生中就有一個去考研的結論,但考研人數與日俱增早已是耳熟能詳的話題。考研是一場僧多肉少的戰爭,該如何備考才能成功呢?
  • 讀211研究生和普通一本的研究生有什麼區別?建議:不要盲目考研
    就最基礎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同學而言,可能並不能真正體會到學歷的重要性、也不清楚研究生的起點有多高。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講,初中及以下的完全沒有競爭力的;想要在某個行業得到較好的發展,一個正規的學歷還是相當重要的。不少的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等,在用人招聘的時候也都會優先選擇研究生、本科生,一般專科畢業生也是沒什麼競爭優勢的。
  • 考上985研究生之後,才發現這些是騙人的「鬼話」,一個也不能信
    當你考上研究生後,你會發現,壓根沒看幾頁,要知道,考研需要準備5500多的單詞,而人的記憶時間也是有限的,更何況,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在背誦單詞,我也買了不少這樣的「速成」資料,最後,還不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記。
  • 普通二本生考研如何擇校?這5所211大學難度較低,適合低分撿漏
    第二所: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211 工程大學,全國排名 60 左右。工大算是很好考研的學校了,只要達到國家的二區線就可以,每年都是在過線就可以,甚至有的專業會接受調劑,當然這是個別專業而言。客觀的說,只要你用心複習了,考上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但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報錄比還是非常高的,考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報考。
  • 雙非考生想靠考研逆襲到211或985名校讀研,這條路到底有多難?
    雙非考生想靠考研逆襲到211或985名校讀研,這條路到底有多難?近幾年考研是大部分本科生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關於研究生和讀研的話題時常霸佔熱搜榜。對於211和985名校是大多數考生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是高考考上的人不多,很多人為了讀取名校就選擇了考研這條路。雙非名校的考生想通過考研這條路來改變現狀,也想借著自己的努力成就未來。然而不久之前南郵研究生自焚事件讓導師的師德問題擺在大眾考生的面前,也曾有考生控訴考研名校在研究生錄取時存在性別歧視,更有某些研究生學術造假使得更多的大眾對考研產生了懷疑。
  • 廣西專科三本考研會被歧視?你想要的答案在這裡!
    #大專考研#「考研大軍千千萬,二本三本超一半」,作為二本三本學子的我們也肩負著考研大軍主力軍的身份。與此同時,專科考研也越來越多。考研人數以每年50萬+的速度不斷瘋長,今年2021考研人數也有突破四百萬的趨勢。最近,有很多同學2018級、2019級的同學聯繫到我,諮詢關於考研專業和院校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普通本科院校、專升本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