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往昔!淺談收音機的百年發展歷史

2020-10-30 象牙山廣播站站長

文字來源:泡泡網音頻頻道 2011年8月5日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請讀者先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23年前,我們一同去見證一個偉大的時刻,在這一刻一位年僅31歲的猶太青年科學家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的名字被永遠留駐在了一本名為「科學」的史書上。他在他的實驗室裡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

在向偉大的赫茲先生致敬完畢之後我們的文章正式開始。首先我們將時代拉回到收音機發明的前夜那個信息發布方式落後的年代。當時的人們肯定不會想到過了這個漆黑,寂靜而看似普通的夜晚,他們忍受了千年,也使用了千年的信息廣播方式(報紙)正在被世界上某個角落裡面的一群人改變著。無論是波帕夫抑或是馬可尼.波波夫(學術界對收音機的發明著有爭議)他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看似普通的夜晚他們的新發明會將人類社會引入一場怎樣的巨大變革之中。

早期電臺實驗室

借用一個當下流行的句式「無論你想或不想,變革都在那裡」是的!不管波帕夫或是馬可尼他們想與不想,這個發明是有意的或者無意的,我們的世界都因著他們的創造而前進者,人類的歷史也在那一個夜晚被分割成了兩部分。如果說分割線前的一部分人類社會是走著前進的,那麼後一部分就是乘著火箭前進的。

在影響人類社會的100項科技進步中收音機的發明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僅僅次於火的使用,車輪,與印刷技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推動,在有了收音機這種全球通訊用具後,各國之間的信息交流恍然間加快了無數倍。我親愛的讀者也許你未曾想過我們現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視機、人造衛星、手提電話全都起源於收音機技術。

在此我先要問諸位一個問題,「收音機用不用電?」如果回答「是」的話那麼恭喜你「答對了一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戰爭帶動的科技革新所有的收音機都使用上了電子管,電子管收音機以極快的速度在大眾中逐步普及開來。現在問題又來了「電子管收音機之前是什麼呢?」這要追溯到1900世紀之初的時候,一個叫做Greenleaf Whittier Pickard的人製作了世界上第一臺礦石收音機。

博物館的礦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的誕生宣告著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收音機成為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的時代,礦石收音機是一個簡單的無線電接收機,由長導線天線,用於選擇信號頻率的調諧器和由二極體解調器構成的檢波器組成,,這種收音機的最大特點是他不需要任何的電池和電能就能夠工作,這一特點讓其在當年那個電力不算普及的年代獲得了極大的優勢。

如上文所述,在世界經過了一次大戰的洗禮之後人類的科學技術以戰爭為催化劑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軍工民用的風潮第一次席捲全球,這一風潮為電子管收音機在普通民眾中的普及起到了加速推進的作用。

早期電子管收音機

19世紀20年代初期是電子管收音機瘋狂增長的一個年代,其一在上面已經說過了得益於軍事科技的發展,其二在1920年美國匹茲堡KDKA電臺作為世界上第一家商業電臺面向民眾正式開播之後,人們對信息壓抑百年的渴望如決堤的水壩一樣洶湧而出。在短短的2年之內到1922就以驚人的速度在美國範圍內增長到了500家。如果能回到那個時代,你站在美國任何一家電器商店前都會看到蜂擁購買電子管收音機的普通民眾排出了一條龍般的隊伍。電子管收音機的風靡程度可見一斑。

1938年臺式收音機

電子管收音機相對於早期的礦石收音機來說,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使用方便且音質渾厚,使用者不需要具有專業的電子基礎就可以良好的對收音機進行操作,由於採用單獨供電及電子管對電路進行放大,對信號強度的要求相對礦石收音機來說要低很多很多,這一優勢為電臺的普及架設提供了良好的硬體基礎。

雖然電子管收音機相比礦石收音機已經有了大幅度的進化與加強,但是電子管收音機的輝煌時代僅僅持續了30年……。

如果說電子管收音機的普及是因為戰爭的催化,那麼電晶體收音機誕生與普及的催化劑就是人們的欲望了。

在電晶體收音機誕生之前,如果你想把一款電子管收音機拿到家門之外放兜裡使用的話無異於天方夜譚,雖然隨著花生管(小型電子管)收音機的誕生,一些手提式收音機的也漸漸被當時的消費者所接受,那個時候美國的大街上隨處可以見到,手中提著啞鈴一樣沉重收音機的年輕人在搖頭晃腦的聽著漢克威廉姆的音樂。很顯然這樣沉重的傢伙並非每個人都喜歡,市場對超小型便攜收音機的渴望已經變得無比強烈了。

電晶體便攜收音機

1954年11月份是收音機發展史上的又一個節點,由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工業發展工程師協會Regency部研製研製的世界上第一臺超小型電晶體收音機以高昂的售價投入市場之中,其售價為49.95美元(相當於2005年的361美元),雖然價格高的超乎想像(當時一臺很好的電子管收音機不過15美元),但也在一年之間創造了銷售15萬套的驚人成績。

早期袖珍收音機

電晶體收音機的放大單元使用電晶體代替了電子管,因而比電子管收音機更小巧,更省電。1950年代典型的可攜式(電子管)收音機大小如同午餐盒,內置多個大型電池:一個或者多個A型電池負責加熱電子管燈絲,剩下的45-90伏特「B」型電池給其他電路供電。而一個電晶體收音機完全可以裝到口袋裡,重量不過250克,用手電筒的電池或者單節9V電池供電。

收音機輝煌的歷史就暫時告一段落,可能讀到這裡的你會有種感覺,這麼偉大的發明並沒有對中國人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與改變,仿佛發生的這一切一切的變革都是外國人的事情。若你抱有這樣的疑問,就請你跟隨以下的文字回到咱們的祖國,回到那個本世紀初那個飽經滄桑的國度,回到那裡去尋找「中國的收音機」。

老上海

1923年1月23日,是中國廣播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自從清王朝滅亡之後,中國一直沒有一個正式經營的商業電臺,這個窘迫的局面在這一天被一個美國人打破了,隨著美國1920年到1922年廣播電臺數量的迅猛增長,這個有商業頭腦的美國人把目光隨即投向了被世界譽為東方小巴黎的上海,隨即中國第一家廣播電臺正式開始運營播放,和在美國本土的情況一樣對資訊極度渴望的上海富裕人群開始蜂擁走向商店搶購電子管收音機。在隨後的兩年時間內商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在中國大陸破土而出,雖然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作為支持,但在當時的中國主要城市,每個城市都有2家以上的主要電臺在進行經營。

從中國第一家電臺的誕生到第一臺國產收音機的出現,時間馬不停歇的走過了30年的光陰,這30年間中國的基礎工業嚴重滯後,但這並沒有抹滅我們對資訊的渴望,在這種強烈渴望的趨勢下,1953年中國研製出第一臺全國產化收音機(「紅星牌」電子管收音機),並投放市場。

早期紅星收音機

雖然咱們生產出來了收音機,但是和世界潮流相比我們整整落後30年,對於收音機來說這三十年是一個時代,因為在1948年的時候在實驗室中電晶體收音機已經宣告了他的時代的來臨,世界收音機歷史即將走進半導體時代。不過歷史告訴中國收音機產業,沒關係!因為馬上你就可以追趕上我。

早期國產電晶體收音機

1956年對於中國收音機來說是一個輝煌的年份,在國外技術封鎖,國家百廢待興的困難時期,我們從1953年到1956年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國外人需要做三十年的事情,我國第一部國產電晶體收音機宣告研製成功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當我們回顧完中外收音機的發展歷史之後,我們將時光的指針撥回現在,現在我們站在街頭,我們坐在家中,我們看電視新聞,我們瀏覽網頁的時候我們會想起什麼?我們是否若有所思?當現在信息量與信息傳播速度以幾何倍數上升的時候,我們是否會回想起百年前的某一個深夜,有一群人(研製收音機的是一個團隊)為我們今天的一切一切奠定了基礎。

也許實體的收音機目前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慢慢消失在賣場之中,但是他所帶來的信息革命依然影響著我們的一代又一代。據說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時候美國一些地區的報業公司紛紛倒閉,社會上各階層的人們無論年紀長幼,地位高低都紛紛放棄以往每天看報的習慣,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一種更加便利更加輕鬆的諮詢獲取方式---聽廣播

美國70年代收音機廣告

這種照片是美國的一家電晶體收音機廠商70年代時向市場投放的廣告,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年代收音機對改變美國人生活方式的貢獻,照片中時尚靚麗的美女在度假的時候依然攜帶著電晶體便攜收音機。說明大眾已經習慣通過電臺廣播這一方式隨時隨地的接受資訊與娛樂信息。從收音機的誕生到這張廣告的誕生,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內就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習慣。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同樣影響力的發明也就只有電腦以及手機了。

如今收音機從發明到現在已經走過了百年多的時光,光陰印染與新技術的衝擊,我們是該思考收音機在未來的道路中何去何從這個問題了。

車內收音機

在未來的歲月中,收音機大致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傾向更加專業化方向發展,主要面向愛好者和發燒友;二是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通過在手機、MP3、手錶等產品中附加收音機功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要。前者市場較小,後者市場相對較大。所以,專業製造收音機的企業會減少,但在技術研發和實用性拓展,仍然有著巨大的空間在新技術方面,有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無線傳播的數字廣播。它不光具有接近CD的高音質,而且抗幹擾能力強、每個數字電臺只需使用一個頻段,可有效節約頻道資源。而且數位技術信號除了能傳送音頻信息外,能夠高效傳輸多媒體信息,成為多媒體交流的工具。

DAB發射端

目前,DAB數字廣播在歐美、日韓、中國臺灣/香港特區早已大面積普及。中國大陸也已在廣東、北京、上海、天津地區建立DAB數字廣播網。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數字廣播頻道、廣東電臺音樂之聲DAB古典頻道/流行頻道等已每天能製作播放18 小時以上的節目,相信未來發展的將會更快。

相關焦點

  • 在拾光影像博物館裡追憶往昔
    不止旅行 這個冬天這麼玩【在拾光影像博物館裡追憶往昔】因為一個人的執著,近三十年的時間,五十萬張老照片,成就了今天的拾光影像博物館,重拾歷史記憶,回顧精彩時光,這裡以私人收藏影像資料展覽共享的方式,訴說著老照片裡的故事。地址:順義區一村北街與一村西街交叉口西150米。
  • 多倫百年光影電影展暨流金歲月收音機展開幕
    9月26日,由內蒙古多倫縣政府主辦的多倫百年光影電影展暨流金歲月收音機展啟幕。百年光影電影展展示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電影放映機、攝影機、電影拷貝、電影海報等200多件藏品,流金歲月收音機展則展示了世界收音機發展的歷史。
  • 1月初,天降桃花,追憶往昔,舊愛回首的星座:愛情不再擱淺
    1月初,天降桃花,追憶往昔,舊愛回首的星座:愛情不再擱淺處女座處女座的人非常的有決心和有毅力,對於自己已經定好的目標,處女座必須認認真真的去完成去執行,很多人都說處女座真的是非常理智的一個人,但是在理智的人,一旦陷入愛情當中,也會變得非常的感性,有的時候,處女座也會稀裡糊塗的跟對方分手
  • 一臺收音機的歷史作用
    在之前推出的《簡單的快樂不簡單》一文中,提到了趙承老師在其小品文集《人生碎片》中記錄的關於一臺礦石收音機的故事。那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的事情,似乎同一時代的人總有著相似的記憶,在百味年華出品的王老先生的個人文集《青山未老》中,也有一篇關於收音機的故事——《嵩縣的第一臺收音機》。
  • 十六年革新成長 淺談IPS屏幕發展歷史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IPS屏幕這一路走過來的歷史。十六年革新成長 淺談IPS屏幕發展歷史    關於IPS屏幕,首先我們還是從wikipedia)IPS屏幕動態圖像表現出色(圖片引自百度百科)    而IPS屏幕登上歷史舞臺則要追溯回
  • 十六年革新成長 淺談IPS屏幕發展歷史_LG手機_手機Android頻道...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IPS屏幕這一路走過來的歷史。 十六年革新成長 淺談IPS屏幕發展歷史    關於IPS屏幕,首先我們還是從IPS這三個字母的全稱來講起。IPS屏幕動態圖像表現出色(圖片引自百度百科)    而IPS屏幕登上歷史舞臺則要追溯回1996年。
  • 鞠婧禕回歸SNH48劇場公演 與原陣容N隊共憶往昔
    作為從N隊走出的原成員,鞠婧禕此次也特別回歸劇場,與原來的隊友們共憶往昔,帶來了精彩的表演。當天公演,N隊開唱就接連獻唱多首建隊早起的經典歌曲。《星夢女孩》、《逆流而上》、《We Are the SNH》等歌的旋律響起,讓粉絲們感動不已。此次有近五百多名粉絲齊聚劇場周圍,共同見證具有特殊的這一天,各平臺公演視頻播放量更突破百萬,展現超高人氣。
  • 追憶我的第一臺短波收音機——索尼ICF-2001
    當無線電還屬於非常時髦的東西時,他就開始組裝收音機了。母親告訴我外公幫她組裝了屬於她自己的電子管收音機。在1970年代,外公確實幫我組裝了一臺電晶體收音機,時至今日,我還留著這臺機器。外公於1979年去世,他還好心地給我留了點兒錢。
  • 淺談德國古董收音機
    德國SABASABA 梅爾斯堡125電子管收音機LOEWE OPTA的場地建立了VEB Stern-Radio Berlin(明星無線電 柏林工廠),利用德國通用電氣AEG的生產條件在Koeppelsdorf建立了VEB Sternradio Sonneberg(明星無線電索內貝格 工廠),在Osterode和利用原大洲無線電(Continental)的生產條件建立了Stern-Radio Stassfurt(明星無線電施塔 斯福特工廠),使得東德的收音機生產重整旗鼓
  • 「記憶」=刮=風=降=溫=冷=颼=颼=,追憶往昔,保暖法寶有幾種?
    讓我們來翻開歷史典籍,從老報刊中追憶往昔,看看老上海們五花八門的禦寒取暖法寶——圖片來源:《取暖》,《良友》1933年第83期說時遲那時快,秀出手中暖水袋。早年版還有「湯婆子」,材質以黃銅居多,也有紫銅、搪瓷、不鏽鋼。湯婆子造型以扁圓為主,口小肚大。
  • 記憶中的收音機,流淌在舊時光裡的廣播聲
    收音機這件元老級的通訊設備不知如今還有多少人在關注著,進入一些收音機論壇,發現收音機發燒友還大有人在,但基本所有人都圍繞著收音機硬體討論。100個裡面沒見一個討論軟體的,廣播的節目內容才是靈魂吶。筆者也是聽著收音機廣播長大的一代,最近幾年看電腦手機眼睛越來越疲勞,喜歡閉上眼睛聽手機裡的廣播app。突然想起還有收音機這麼個信息傳播工具,不禁有些感慨時光飛逝,大概有二十年沒關注過收音機這種東西了。
  • 你多久沒用過收音機了,收音機真的要被歷史拋棄了嗎!
    這不禁讓我想到:這個全國性質的節目都拋棄了傳經收音機的廣播形式,收音機真的要在這個時代裡消失了嗎? 我讀小學就開始聽收音機,大概是2000年左右,由於小學的作業大多是抄寫,作業做久了會很枯燥,所以,平時打開收音機,一邊聽一邊寫作業,也不會影響作業,還能緩解煩悶的心情,畢竟以前的電臺節目很多很優秀。
  • 你多久沒用過收音機了,收音機真的要被歷史拋棄了嗎
    這不禁讓我想到:這個全國性質的節目都拋棄了傳經收音機的廣播形式,收音機真的要在這個時代裡消失了嗎?我讀小學就開始聽收音機,大概是2000年左右,由於小學的作業大多是抄寫,作業做久了會很枯燥,所以,平時打開收音機,
  • 新加坡慈善家卓順發淺談善濟醫社百年發展歷史
    基於此,著名的新加坡慈善機構——善濟醫社,善濟醫社有著119年的歷史,中國人在下南洋的時候,為了幫助窮苦的大眾自發籌組善濟醫社,不分種族、宗教、階級、國籍施衣贈藥,造福人群,為經濟拮据或者苦求無醫的民眾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中醫問診、推拿和針灸服務。
  • 紅燈收音機:聆聽電波時代的青春脈搏
    作者:666我們生活在電磁波的海洋裡,就算身邊已經難覓半導體的蹤影,這近百年來人類源源不斷生產出的電臺信號依然在向無垠的外太空奔流而去其中,上海無線電二廠所開發的「工農兵403」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經典機型。
  • 收音機原理
    DSP技術收音機的問世,標誌著傳統模擬收音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收音機的數字時代已經到來。由於廣播事業發展,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頻率的無線電波。如果把這許多電波全都接收下來,音頻信號就會象處於鬧市之中一樣,許多聲音混雜在一起,結果什麼也聽不清了。為了設法選擇所需要的節目,在接收天線後,有一個選擇性電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號(電臺)挑選出來,並把不要的信號「濾掉」,以免產生幹擾,這就是我們收聽廣播時,所使用的「選臺」按鈕。
  • 半導體收音機發明時間_半導體收音機原理
    半導體收音機發明時間   半導體收音機在1844年就發明了。   半導體收音機一般指電晶體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是指用電晶體處理和放大信號的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是一種小型的基於電晶體的無線電接收機。歷史上,「電晶體收音機」專指單聲道接受540~1 600千赫頻率的調幅廣播波段收音機。   第一款民用電晶體收音機由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工業發展工程師協會研製,當時價格為49.95美元,售出了大約15萬部。
  • 肖恩·康納利電影中的收音機,您認識嗎?
    這個白髮白鬍子的老頭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裡……追憶肖恩·康納利的必然不止我一人,國外一位影迷在緬懷這位電影巨星時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二、康納利電影中的收音機非常感謝我們網站的撰稿人——卡洛斯·拉圖夫,他再給我的來信中寫道:「今天,肖恩·康納利已經離我們而去。
  • 張明律:古董收音機的聲音
    但在張明律看來,這些造型別致、質量上乘,甚至舊時作為有錢人身份地位象徵的洋貨,從收藏的角度看遠不及國產收音機來得珍貴,「收音機工業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不過短短七八十年,普及不高,產量又小,而且機器損壞又比洋貨厲害,所以能夠保存下來的很少。而過去國外產的收音機從存世量上看要多很多,現在價格也不高,又在源源不斷輸入中國,就並不見得很稀少。」
  • 濟寧市永豐街中心小學百年風雨歷程,鑄就百年品牌
    憶往昔,百年滄桑淬鍊「永豐精神」位於濟寧市永豐街中心小學辦公樓四樓的校史館,不足100平米的展館內展示了學校一百年的崢嶸歲月發展史。1920年,學校名稱是「呂公堂初級小學」,因學校位於呂公堂街而命名。兩間破舊低矮的平房就是當時的教室,當時設有兩個班,60名學生在這裡學習,從此也點燃了永豐教育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