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例行政公益訴訟結案,追回近三百萬「家電下鄉」補助款

2021-01-08 澎湃新聞
山西首例行政公益訴訟結案,追回近三百萬「家電下鄉」補助款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 記者15日從山西省檢察院獲悉,全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結案,292萬元「家電下鄉」專項補助款被追回。

據悉,今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檢察院成立公益訴訟工作領導小組。此後,檢察機關通過摸排相關證據線索後發現,在「家電下鄉」活動中,陽曲縣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沒有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國有財產損失。

7月,陽曲縣檢察院依法決定對在「家電下鄉」補助審核發放中負有監管職責的縣財政局和縣經信局進行立案調查,同時發出檢察建議書,要求上述單位對「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及補貼兌付情況進行全面核查,並且嚴肅處理各類騙補行為,積極配合有關單位依法追繳騙補資金。

截至目前,涉案經銷商已經向縣財政專戶退款292萬元。陽曲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鑑於該案中行政機關已經依法履行職責,國家利益得到有效保護,縣檢察院依法作出結案決定。

(原題為《山西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追回近300萬元補助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行政公益訴訟 家電下鄉 補助款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恩施市首例損毀林地行政公益訴訟宣判!
    近日,恩施市首例由恩施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損毀林地行政公益訴訟一審宣判,恩施市人民法院判決恩施市林業局對黃某某等三人損毀的林地恢復原狀、植樹復綠的行為繼續履行監管職責
  • 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訴訟和執行】2018年12月24日,棗強縣院向棗強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縣扶貧辦依法履行取消廣鋒合作社申報的財政扶貧補貼項目的相關職責並會同財政等部門追回已撥付的被騙取的扶貧項目資金。
  • 最高檢發布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
    【訴訟和執行】2018年12月24日,棗強縣院向棗強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縣扶貧辦依法履行取消廣鋒合作社申報的財政扶貧補貼項目的相關職責並會同財政等部門追回已撥付的被騙取的扶貧項目資金。
  • 打擊非法貸款 幫牧民追回補助款
    近日,牧民代表尼某夫婦將一面印有「執法為民、情系百姓」的錦旗,送到烏蘇市人民檢察院,特地感謝檢察院幫忙追回了拖欠6年之久的草場安置補助款。6年前,因開採煤礦,尼某等9戶牧民的500餘畝草場,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開採公司承諾給予相應補償,而牧民們卻一直沒拿到草場安置補助款,多次找相關部門反映無果後,向烏蘇市人民檢察院進行求助。
  • 白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
    白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 2020-12-10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目的檢視
    換言之,直接保護特定公共利益能否成為行政公益訴訟的目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檢察機關開展行政公益訴訟面臨的公益保護和法律監督問題進行研究,從現實的視角來分析行政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的角色和定位,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定位不清:公益保護抑或法律監督   認識行政公益訴訟目的,要從行政公益訴訟的訴前和訴訟兩個階段入手。
  • 宣城市首例強制執行旅遊案件結案
    該培訓機構在未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招徠組織旅遊者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二十八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鑑於當事人積配合調查,且主動中止了違法行為並退還了收取的旅遊費用,符合從輕處罰情節。
  • 辦了2萬多起公益訴訟案件後,河北得到了什麼?
    專項行動帶動全局近日,河北省檢察院印發《河北省檢察機關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實施方案》,開展為期一年的長城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助力有關行政職能部門依法全面履行長城保護主體責任,為保護長城、傳承中華歷史文化貢獻檢察力量。
  • 消除外來入侵物種,行政公益訴訟在行動|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期,青浦區檢察院參與了一起示範區消除外來入侵物種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發現線索 青浦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公益訴訟辦案組迅速介入,進行線索核實。通過聯繫舉報人、詢問當地居民、走訪屬地村委會,並至各街鎮實地踏勘,調查拍攝水域照片,固定證據材料。 制發檢察建議
  • 檢察公益訴訟督促收回國有財產和國有土地出讓金410多億元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17日發布了9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那麼這些案例為各地檢察機關拓寬相關領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提供了哪些指引?
  • 內蒙古:積極探索公益訴訟「三檢合一」模式
    內蒙古積極探索公益訴訟「三檢合一」模式全國首例胡楊林公益訴訟案件引關注2020年10月12日,全國首例關於胡楊林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人民法院當庭宣判,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同時自願承擔異地補植復綠民事責任;法院採納了額濟納旗人民檢察院刑事部分量刑建議並支持了公益訴訟起訴人全部訴訟請求
  • 檢察公益訴訟堵住養老金冒領漏洞--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斌□ 法治日報見習記者 趙婕房產開發建設工程項目未繳納環境保護稅;老人死亡後家屬繼續領取養老金;偽造材料申請扶貧項目補貼……12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9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都與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或民生熱點問題息息相關
  • 張昌明: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模式初探
    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作出修改第25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
  • 牡丹江地區首例消費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開庭
    晨報融媒體訊(李楠 記者 王曉丹)近日,東安區人民法院對東安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王某假冒註冊商標一案進行公開審理,該案件也是牡丹江地區首例消費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該案由公安機關移送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後,東安區檢察院審查後,公益訴訟部門認為王某生產假冒紅酒的行為對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造成了危險、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需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將其作為公益訴訟案件立案。由於無符合條件的組織提起,東安區檢察院根據法律規定,首次以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向東安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 白山中院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
    白山中院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 2020-12-08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汝陽法院——公開審理首例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公益訴訟7月29日下午,汝陽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由汝陽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常某等五人汙染環境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此案是汝陽縣人民法院首次審理關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民法典生效後全國首例「無煙列車」公益訴訟在北京四中院立案
    民法典生效後全國首例「無煙列車」公益訴訟在北京四中院立案 2021-01-07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汽車、家電下鄉補貼!最新通知!
    汽車下鄉補貼以及家電下鄉補貼迎來新規!在糧價、豬價行情向好的趨勢之下,咱們農民不僅增收在望,在咱們購買汽車、家電這些大件商品的時候,還有補助可以申請!今天老道就為大家重點關注一下,汽車和家電下鄉補助的最新消息!具體情況,咱們一起說一說!【國家發布重要消息:新一輪汽車、家電下鄉!正式啟動!】
  • 武陵源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當庭宣判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7日訊(通訊員 張星輝 張依)12月4日下午,武陵源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永定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武陵源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毛某某在禁漁期和禁漁區使用禁止使用的電擊方式非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破壞了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該院向永定區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決毛某某承擔賠償直接經濟損失468元、將漁業補償款4699元用於購買魚種增殖放流修復被其破壞的漁業生態環境,並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的民事侵權責任。
  • 追回410億!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劍指損害國有財產等行為
    最高檢統計數據顯示,從2017年7月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2413件,督促收回國家所有財產和權益的價值125億餘元,督促收回欠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85億餘元。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指出,近年來,這兩個領域的法律制度和管理規範越來越完善,相關行政機關在依法行政、加強監管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