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遊客在臺灣的支付新歡是——支付寶與微信支付

2021-01-04 虎嗅APP

臺灣《經濟日報》2月14日刊發了這麼一篇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猴年是臺灣金融業O2O跨境支付業務的爆發年,除原有的信用卡收單業務外,年底新增掃碼支付業務,宣告將進入戰國時代。


截至1月底,已有元大、玉山、華南、第一四家銀行,分別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合作推出掃碼支付,接下來還有擅長消金業務臺新銀蓄勢待發,預計將帶領國銀衝進每年高達600億元陸客商機。


陸客來臺帶動旅館、餐飲、交通、娛樂等龐大支付需求,過去不是付現,就是以刷銀聯卡為主。此情況,在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打開跨境支付市場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螞蟻金服的支付寶、騰訊旗下財付通的微信支付,陸續搶進臺灣市場,陸客來臺消費,多了「跨境掃碼支付」選擇,只要以支付寶或微信平臺App掃描商家QR Code,就可完成付款。跨境掃瞄支付為國銀開闢一條新財路。


目前已有四家銀行開辦跨境支付掃瞄,其中玉山、元大合作對象為支付寶,第一、華南銀行則選擇與微信支付合作。臺新銀行亦已取得金管會核准與支付寶合作,可望成為第五家推出的銀行;兆豐銀行去年底也與財付通籤署合作備忘錄(MOU),為後續開辦預作準備。


目前看來,公股銀行選微信支付,民股銀行站在支付寶這邊。


為網住陸客來臺的跨境掃碼支付商機,各銀行不僅比誰上線時間快,更比合作的商家覆蓋率,商家已遍及食、衣、住、行、娛樂各產業。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臺灣攻城掠地的速度真快嘿。


2015年10月27 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才宣布,支付寶會在2015年第四季正式進軍臺灣,推出臺灣市場跨境 O2O 業務,支付寶用戶可以直接在臺灣使用支付寶消費。


這個服務是由臺灣玉山銀行率先與支付寶合作展開的。玉山銀行當時稱,「年底前,全臺將有逾3000家實體商店支援支付寶『掃碼付』功能」。玉山銀行在電子商務支付業務布局積極,是臺灣第一家取得兼營電子支付機構許可的金融機構外,又搶得先機與支付寶合作跨境業務的銀行。


據說,玉山銀行與支付寶談此合作已經一年。此服務隸屬玉山銀行兩岸支付通業務。


「陸客使用此服務完全免費,而玉山銀行將和商家收取交易手續費,尚未明訂費率,但會比中國銀聯的手續費還低。」據玉山銀行有關人士說,該人士強調,商家不用擔心匯差風險,商家收取新臺幣,玉山銀行與支付寶解決匯差問題,最後在陸客支付寶錢包內扣除人民幣。


支付寶是第一家獲得臺灣政府核准的與銀行業者合作,推出「掃碼付」服務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搶在了臺灣本地的第三方支付商之前——臺灣去年5月才發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當時,支付寶要入臺的消息宣布後,臺灣當地科技界、金融界還是頗感震動。有媒體發表《6 問支付寶入臺影響大不大?臺幣被排除、全面擠壓本土電商》的文章,裡面提到:


問:支付寶入臺會不會有取代臺幣的隱憂?對於臺灣產業有什麼影響?


取代臺幣的危險甚大但機率超低。……我自己的評估是電商與第三方支付業者面臨的危機比新臺幣被取代還大,後者還可以靠政策救,前者需要政府用一些手段防止中國(大陸)業者的惡性競爭,但目前的政府…… 算了大家都懂。


臺灣本土電商的覆頂危機還沒來得及顯現,反正短短幾個月內,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就將臺灣的跨境掃碼支付推向戰國形勢。


有臺灣人在Facebook上留言評論道:


下一個跨境支付競技場,贏家是微信支付 & 支付寶,臺灣的銀行只是互相殘殺的神鬼戰士。這要都要歸功於:政府沒有重視網路產業發展政策和金管會的過度保守主義。微信支付 & 支付寶,其崛起都不是由傳統銀行業起家,快速壯大是開放跨業競爭的結果。


新的立法單位和執法機關。請用更有擔當的態度作業。坐等全世界都沒問題時,也沒機會了。是朝政潰虛,怪不得吳三桂:(


可以預見,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還會隨著中國大陸遊客漫遊全球的步伐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今後,中國遊客海外遊的首選支付手段怕不是銀聯卡或者信用卡了哦~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在臺灣的支付新歡是——支付寶與微信支付-虎嗅網
    此情況,在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打開跨境支付市場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螞蟻金服的支付寶、騰訊旗下財付通的微信支付,陸續搶進臺灣市場,陸客來臺消費,多了「跨境掃碼支付」選擇,只要以支付寶或微信平臺App掃描商家QR Code,就可完成付款。跨境掃瞄支付為國銀開闢一條新財路。
  •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成為大陸遊客在臺支付新寵
    有輿論分析認為,2016年是臺灣金融業O2O跨境支付業務的爆發年。臺灣許多商鋪從去年年底新增掃碼支付業務,大陸遊客赴臺消費可以用多種形式付款,臺灣多家銀行已陸續與大陸行動支付平臺合作,搶佔陸客商機。  自從2008年兩岸開通赴臺旅遊以來,每年都有上百萬的大陸遊客赴臺,為臺灣創造了千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入。
  • 微信支付進臺灣
    文|饒文怡 林騰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文化相近的臺灣地區,是微信支付全球化的其中一個落腳點。為了迎合大陸遊客的購買需求,商鋪老闆們都開始學習運營公眾號了。不少當地的零售業從業者都表示,大陸遊客來到臺灣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於購物;而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大陸遊客開始詢問行動支付的事宜。「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些陸客到店內挑選好東西,準備付款時,都會問我們接不接受微信支付,我只能說暫時還不支持。」回憶起一年多前的情景時,西門町內一家便利店的店長說,自己當時對微信支付基本還沒有概念。
  • 微信支付也進入臺灣了 一銀與大陸微信籤約
    第一銀行積極搶攻跨境支付,在一銀董事長蔡慶年督軍下,成為臺灣第一家獲主管機關核准與大陸財付通合作「微信支付」的銀行,並完成籤約,預計1月底搶先試營運,約有1萬個據點可以開始使用微信支付,將協助臺灣商家搶攻陸客商機,一銀在新興支付領域整體布局向前邁出一大步。
  • 支付寶微信立大功行動支付讓看不起大陸的臺灣人汗顏
    在中國,使用支付寶、微信行動支付的用戶早已過億,行動支付規模也領先全球,佔據了足夠大的市場份額。行動支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種興盛的情況也終於讓臺灣人汗顏,之前臺灣民眾對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一年吃一次肉」「充話費30分鐘才到帳」早就讓人嗤之以鼻,臺灣人看不起大陸人,一直以舊眼光看待大陸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近日臺灣某電視節目中就對國內行動支付大家讚揚
  • 特寫:微信支付在臺灣地區的現狀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商戶們也不得不做出改變,來迎合大陸遊客的消費習慣。  西門町是臺北市內最為著名的消費商圈之一。從購物廣場,到日常雜貨鋪,再到手藝人攤位,數以百計的商鋪坐落在這裡。不少當地的零售業從業者都表示,大陸遊客來到臺灣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於購物;而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大陸遊客開始詢問行動支付的事宜。
  • 大陸行動支付加快落地臺灣 支付寶覆蓋島內三萬多商戶
    新華社臺北1月21日電(記者李慧穎)大陸行動支付加快在臺灣落地推廣,支付寶自2015年12月啟動臺灣行動支付服務,目前已接入3.4萬家商戶,覆蓋食購行娛等多個領域。  據介紹,目前以支付寶為代表的大陸行動支付平臺已接入臺灣各大連鎖便利店、夜市、百貨、餐廳,不僅7-11、全家等連鎖便利店可用支付寶,臺北寧夏夜市、士林夜市、饒河夜市,臺中逢甲夜市,高雄六合夜市也實現了全線支持使用支付寶支付。在臺北桃園機場,支付寶已覆蓋近九成商家。  瞄準大陸遊客、大陸學生在臺消費市場,大陸行動支付平臺的島內業務呈高速增長。
  • 臺灣人為什麼寧願帶錢,也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今天總算知道了
    談起我們的寶島臺灣,想必大家都不會感覺陌生,作為我國GPD排名第九的經濟大省,臺灣的商業還是比較發達的。而且臺灣省的外貿方面比較開放,匯聚了全球各地的商品,有些特別的商品在大陸上也是很難見到的。所以大陸經常有遊客到臺灣省旅遊時,也會選擇在當地「血拼」一番,大買自己心儀的商品。但不少的大陸遊客到臺灣省後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臺灣人基本上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沒有其他便捷的支付軟體。那臺灣人為什麼寧願帶錢,也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呢?
  •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臺灣能用嗎?怎麼在臺灣辦支付寶
    據臺灣《旺報》報導,在天貓網站做生意的浙江商人胡繼雲多年前娶了高雄老婆後即定居臺灣,他觀察到,大陸朋友用支付寶要遠多於微信,大陸支付寶第三方支付系統雖不受臺灣管轄,但隨著兩岸小額在線線下交易的增加,已經快成為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  2015年,支付寶在臺灣統一阪急百貨臺北店祭出優惠補貼,吸引陸客使用支付寶付款消費。
  • 千應支付 在臺灣尋找支付寶
    作為日常最普遍的行動支付手段,相信大家已經對無處不在的支付寶感到習以為常,畢竟在大陸連一個小攤販都必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只要簡單地掃一下條碼或者二維碼,就可以完成交易,完全沒有以往找零的麻煩,極大地提升了購物效率。不過在我們的對岸,寶島臺灣的行動支付究竟發展如何?有沒有和我們一樣充滿便捷呢?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2017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人口突破5億用戶根據網絡女王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最新的網路趨勢報告,中國目前仍是行動支付領域的龍頭,並且成長迅猛,2017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用戶正式突破5億人,與前(2016)年相比增長209%,由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壟斷市場。
  • 分析:微信支付為什麼在臺灣不流行?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侵刪WeChat 在非中國大陸地區將不可見微信在中國大陸的主導地位與其他地方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在微信可能成功的所有市場中,與中國大陸有許多文化相似之處的臺灣或許是最明顯的。中國大陸的古裝劇以其高製作價值而聞名,是臺灣電視的主要節目。在智慧型手機品牌中,繼蘋果和三星之後,Oppo、小米和華為最受臺灣消費者歡迎。
  • 外國遊客怎麼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微信和支付寶都推出了針對外國遊客使用的支付方案,具體是怎麼實現的呢?本文作者梳理分析了微信和支付寶的方案設計,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回答,與大家分享。同一天,螞蟻金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中國的外國遊客將能夠使用支付寶支付商品和服務,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在其用戶以外開放電子錢包。此前,支付寶的國際版本只對擁有中國銀行帳戶和本地手機號碼的消費者開放。這一變化是專門為國際旅行者設計的,他們需要用海外手機號註冊,才能使用電子錢包上的導遊證功能。
  • 外國人來中國首次可用支付寶、微信支付?
    11月6日,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Alipay)在其twitter帳號發布消息,外國遊客入境中國內地,可使用外國手機號註冊並選擇使用支付寶國際版,在內地使用二維碼支付、消費或旅遊。在90天內,訪華旅客可充值使用2000元支付額度。同時,騰訊公司表示,在相關政策指引下,與五大國際卡組織探討合作,支持境外開立的國際信用卡綁定微信支付(Wechat Pay)。
  • 臺灣行動支付產業落後大陸幾年?
    這次的營銷活動,不僅讓大陸商家深刻感受行動支付(在臺灣稱「行動支付」)提高成交量的威力,廣大用戶也更進一步體會行動支付的便利性。第三方支付十年有成 行動支付在大陸已成主流其實,以支付寶為代表的行動支付,在大陸幾乎已經完美替代傳統銀行卡及網絡銀行業務,支付寶是結合「個人資產管理 網購清單管理 理財服務」為一體的行動電子貨幣包,根據支付寶去年底剛公布「十年對帳單」,大陸各省份使用行動支付的佔比已經達到54%,意味著行動支付已經成為主流。
  • 大陸的行動支付,到底讓臺灣民眾多羨慕?
    在大陸,大到商場小到街邊攤販,購買東西使用微信、支付寶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臺灣民眾而言,行動支付卻是「想得卻不可得」的奢侈。  今天台灣《旺報》發文表示,大陸兩大行動支付系統,支付寶出現得比較早,市佔率仍贏過微信支付,但在使用上來講,微信因其方便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現在許多臺灣人都使用大陸的行動支付,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中。
  • 支付寶微信等各大品牌競相加入 臺灣行動支付方興未艾
    ­  新華社臺北5月23日電 韓國三星電子23日在臺北舉行發布會,宣布其開發的行動支付產品Samsung Pay正式登陸臺灣市場。­  臺灣三星電子總經理李載燁表示,該產品將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及通路夥伴提供開放平臺,以高標準的安全及個人資料保護層級,積極推動數字錢包普及化。
  • 去臺灣可以刷微信支付了
    本報訊 春節期間去臺灣也可以刷微信支付買買買了。近日,微信支付與華南銀行達成合作,大陸赴臺遊客在臺灣購物不需要兌換新臺幣,用戶直接用人民幣支付,微信支付將通過華南銀行結算新臺幣給商家。  華南銀行是首家在臺灣全面開辦微信支付服務的銀行,通過掃碼支付方式,幫助臺灣商家快速進行結帳收款。
  • 臺灣人不用微博、微信、支付寶,到底用什麼聊天和支付呢?
    微信和支付寶一直沒有放棄臺灣的市場,但是臺灣人還是沒有大規模使用,主要是臺灣政府過多的幹擾造成的,臺灣人不用微信和支付寶用什麼聊天和支付呢?說起聊天,臺灣基本上以line為主,line雖然沒有我們微信這麼多的表情以及圖片功能,但是日常使用群聊還是很方便的,這就是為什麼臺灣人的簡訊比我們多的原因,因為這東西單人聊天相比簡訊沒多大優勢。臺灣人除非有在大陸工作或與大陸經商,否則是不用微信的。臺灣大多數人用的是Line。Line 由韓國網際網路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
  • 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相比大陸的行動支付他們缺少什麼?
    當我們覺得大陸的行動支付很發達很方便的時候,殊不知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其中,一些國際性的行動支付平臺有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帶有本土性質的行動支付平臺有橘子支付、街口支付、行動支付、PChome Pay、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智付寶、臺灣支付、Line Pay、Pi行動支付、GOMAJI、Yahoo奇摩等等,據臺灣有關專家說,臺灣至少有三十五加行動支付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