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已經建成5G基站超過48萬個,5G網上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了一億,應用覆蓋工業、醫療、媒體、交通等多個領域。」在近日召開的2020服貿會5G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論壇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5G正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交織並進、融合創新,不斷催生出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有力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發展。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預計 2020—2025 年期間,我國 5G 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 10.6 萬億元, 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 3.3 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 24.8 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增加值達 8.4 萬億元。
在推進「新基建」發展的背景下,以5G網絡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也在各地加速建設。依託完備的產業基礎與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廣東在5G網絡建設及產業布局中領跑全國。
基站建設是5G產業的發展基礎。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廣東全省累計建設5G基站數量超過7.8萬座,約佔全國同期建設基站數的1/5。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廣東5G用戶累計達14344萬戶。
具體到各地市,根據《廣東省5G基站和數據中心總體布局規劃(2021-2025年)》數據統計,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惠州、中山、汕頭、江門、湛江、珠海計劃建設基站數量位列前十。其中,深圳廣州計劃建設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數據來源:《廣東省5G基站和數據中心總體布局規劃(2021-2025年)》)
根據上述規劃目標,到2025年,廣東省將實現5G網絡城鄉全覆蓋,5G 基站累計達29萬個,5G用戶數超1億戶。
針對如何完善5G網絡建設配套,近期,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印發《關於加快推動5G網絡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將5G基站專項規劃納入各地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解決推動建設規劃銜接落地、免費開放公共資源、加強通信設施共建共享及加強基站建設機制保障等問題;同時,督促各地市政府、省有關部門加大力度落實免費開放公共資源支持5G基站建設、轉供電改直供電、推動5G智慧杆建設、降低5G基站租金等扶持政策。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加大5G基站建設力度,今年全年,全省計劃新建超過6萬座5G基站。到今年末,將實現珠三角發達鄉鎮和粵東西北縣城5G網絡連續覆蓋。」廣東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透露,廣東還將持續推進5G垂直行業典型應用,計劃在全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調動行業頭部企業積極性,率先開展5G+行業應用新模式,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5G應用示範場景,帶動產業鏈快速發展。
在5G網絡建設提速的背景下,全國各地城市也在加速探索5G商用。
8月17日,深圳宣布提前超額完成建設4.5萬個5G基站的目標,成為全國首個5G獨立組網(SA)全覆蓋的城市,率先邁入5G時代。
據了解,目前5G網絡有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 兩種組網方式,其中非獨立組網是在現有的4G網絡上進行改造,增加5G設備,共用核心網;獨立組網則是新建網絡,包括基站和核心網等。
有業內專家指出,NSA是4G到5G過渡、5G網絡部署初期的一種組網方案,SA才是真正的、能力完整的5G組網方案。因此,未來絕大多數運營商都將逐漸轉向獨立組網。
實際上,深圳在5G網絡建設的領先並不讓人意外。深圳擁有華為、中興等在5G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從終端、基站系統到網絡架構和應用場景,5G產業鏈上的各環節也有深圳企業的身影。
記者注意到,當前中國5G用戶已超過6000萬,而得益於高新技術快速發展及年輕人聚集,包括深圳在內的大灣區城市成為普及率較高的地區。根據《2020年5G通信發展白皮書》數據,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深圳、廣州的5G用戶佔比分列第一和第三,東莞也躋身5G用戶覆蓋地域的Top5行列。
可以預見,伴隨5G網絡建設提速同時,相關場景應用也將不斷豐富。對此,聞庫表示,「如何充分發揮5G的技術特性賦能各行各業,進一步激發5G發展新動能,是未來5G發展的關鍵」。
根據中國信通院監測,截至今年5月,中國在實際場景中落地的5G應用已有484項。其中,智慧醫療、新聞媒體、智慧城市、車聯網和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已經實現了5G的率先落地。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