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喝酒這件事,知行君並不反感,但知行君不喜歡的是酗酒。適當的飲酒可以拉進彼此的距離,對身體也有所裨益,可是碰到那些嗜酒如命的人,知行君向來是避而遠之,特別是近些年因為飲酒對社會造成的不好影響,讓不少人對酗酒深惡痛絕。不過偶爾痛飲一回也無妨,正所謂「人生難得幾回醉」。今天知行君要考考愛喝酒的朋友,「喝多了」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可不要說成「drink too much」哦。
在這裡,知行君要澄清一下,「drink too much」這個表達並沒有什麼問題,只不過還有更加簡潔的表達,只需要用一個單詞就能搞定,它就是「booze」,它一般多指喝了大量的酒,相當於「hard-drinking」或者「excessive-drinking」。意思是過度飲酒。例句:His father always boozes with friends at weekends.(他父親總是在周末和朋友喝很多酒。)
如果有朋友在西方國家待過一段時間,對當地的民風民俗有一定了解的話,應該會常常聽到「drink like a fish」這個短語,從字面意思來看,它是「喝的像條魚」。實際上,短語中的「drink」是喝酒的意思,這個短語是指一個人喝了很多酒,也可以形容一個人的酒量很大,屬於當地的俗語表達。例句:My mother used to drink like a fish, but she is giving up drinking.(我母親過去喝酒很猛,但是她現在正在戒酒。)
前幾年在網絡上出現這樣一個流行語,那就是「我醉了」。這句話可以表達生理上的醉酒,也能表達心理上的陶醉,那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呢?在英語中可以用「drunk」來表示,比如「blind drunk」,這個短語的意思不是喝醉的瞎子,而是喝得爛醉如泥。我們知道醉酒也分程度,有的是微醉(tipsy和merry),有的則是酩酊大醉(legless和hammered),例句:I am feeling a bit tipsy after drinking a glass of wine.(喝了一杯葡萄酒,我感到微醉。)
在不少地區,特別是北方,都存在這樣一種酒桌文化,那就是拼酒量,勸酒。人們總是想著法地要把對方灌醉,一定要不醉不休。這種「灌酒」用英語表達就是「drink sb under the table」,字面意思是「去桌子下面喝酒」,引申一下就是把某人喝趴下。在這裡,知行君認為適當勸酒有助於拉進感情,但是不能太過火了,一定要適可而止。例句:His colleagues drank him under the table at the celebration party.(在慶功宴上,他被同事們灌醉了。
以上就是知行君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科普,在中外交流日益緊密的當下,掌握一門外國語言成為一種趨勢,而翻譯這種職業也開始佔據越來越重的分量,翻譯是架起不同語言之間溝通的橋梁,是人們外交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