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業表示長期虧損 充電樁入局者仍絡繹不絕

2020-12-21 IT專家網

充電樁江湖風起雲湧,儘管有不少企業表示長期虧損,但入局和擴張者仍然絡繹不絕。僅在11月,就有國家電網公司宣布智慧車聯網平臺成功接入103萬個充電樁,特斯拉計劃首次在國內建設充電樁新工廠,國內充電樁龍頭企業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正在籌備上市,小桔充電公布與金固股份合作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

根據工商登記數據,我國今年已新增超過2.3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94%。充電樁企業正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據測算,未來十年充電樁市場的總投資額將達到近萬億元。

這與頻繁出臺的利好政策息息相關。除了新基建背景,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

但政策之外,盈利困難仍然是繞不過的問題。為何面臨虧損卻紛紛入局?無疑是因為看到了充電樁市場的巨大潛力。精準布局、引資入渠,或是與其他企業開展互聯互通,不同企業的破局之道也不甚相同。

湧入圈地佔位賽

近日,特斯拉向上海市政府提交文件,計劃投資4200萬元人民幣,在上海超級工廠附近的新工廠生產充電樁。該工廠將於明年2月建設完成,初期規劃年產1萬個超級充電樁。此前,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均從美國進口。

雖然此次投資金額不大,但道出了特斯拉在國內充電市場的更大野心。據了解,目前特斯拉已經建成了超過2500+個超級充電樁、2400+個目的地充電樁。預計到2020年底,特斯拉將建成近650個超級充電站,即5000餘個超級充電樁。

「相較其他車企,我們建充電樁不是運營屬性,更多是服務。」特斯拉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從買車送樁到免費贈送充電額度,特斯拉的擴張底氣似乎也源於其在汽車銷售領域的不俗表現。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中,特斯拉Model 3以92051輛的累計銷量位列榜首。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明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將較今年新增40萬輛,其中特斯拉或增銷15萬輛。

據IDC於12月3日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及增長率預測顯示,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強勁增長。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將由2020年的116萬輛增至2025年的542萬輛。

當汽車通電的時代到來,企業的傳統競爭手法也逐漸演變成一場辛勤的電樁佔位賽。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個的有8家,包括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雲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悅、中國普天、深圳車電網,分別達16.3萬個、13.3萬個、8.8萬個、4.5萬個、2.5萬個、1.9萬個、1.4萬個和1.4萬個,累計佔到市場份額近89%。

其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偉明曾在調研中披露,今年將新建充電樁7.8萬個,較去年同比增長35.5倍,新建充換電站2500座;此外,國家電網年內對充電樁投資也將達27億元,較年初計劃提高近70%;作為自營充電樁體系中樁量、充電量最多的特來電也預計在2020年聯合社會資本合伙人共投資20億元,投建公共充電樁5萬個。

產業狂飆 企業淘沙

「雖然充電設施發展迅猛,但車主找樁難、政策支持力度弱、充電樁企業盈利難等問題一直伴隨著我國電動汽車充電產業的發展。」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豔華曾表示。這也是目前充電樁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2014年5月,國家電網宣布全面開放慢充、快充等各類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11月,《關於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出臺,首次將新能源汽車購置環節與充電設施補貼掛鈎。一時間,國內民營企業紛紛湧入。

但產業狂飆突進也意味著企業競爭的殘酷性有增無減。據業內粗略估計,2016-2018年間,超10家充電企業退出市場。例如,容一電動因研發投入過多持續虧損無法經營;曾被業內稱作充電樁第一股的富電綠能在新三板退市;至2019年底,50%的充電樁企業選擇退出,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充電樁企業集中。

「充換電行業普遍存在項目投入大、落地難、回收周期長等問題,而設施平均利用率低、市場競爭激烈,各平臺尚未實現完全互聯互通,運營商缺乏流量變現手段等因素,行業整體盈利比較困難。」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尤其是疫情期間,各充換電運營商充電電量、服務費收入顯著降低,在盈利方式單一、缺乏其他增值服務收入的情況下,加劇了行業盈利難度。

不論是作為充電頭部企業的特來電、星星充電還是普天新能源,在摸索充電行業的初期,虧損是常態。特來電所屬的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銳德」)董事長於德翔曾公開表示,公司充電網業務在截至2017年末的兩年間累計虧損約達5億元。星星充電董事長邵丹薇也表示,星星充電耗資近20億元摸索出建樁門道。此前,也有企業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於電價倒掛,每充1度電都會有不少虧損。

破局之路

1 精準建樁

面臨虧損的巨大可能,眾多企業卻趨之若鶩,無疑是發現了充電樁市場的巨大潛力,而其中門道終歸已摸出。合理布局是企業實現盈利的基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表示:「當前,我國公共充電樁行業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但想要實現盈利,利用率要達到10%-15%。」

「一般充電樁要盈利,一天需要平均使用6次,但現在大部分充電樁達不到這個數量。」長風計劃新能源與智能網汽車專家張翔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以率先盈利的特來電為例,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特來電通過近六年摸索,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充電網數據云平臺,以便合理布局已有或潛在的充電站點;同時,在投建場站之前,根據自身經驗及選址策略對場地及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做到精準投建,保障電站利用率。

與此同時,自2017年起,同樣是行業頭部企業的星星充電也通過建立選址模型提高充電場站利用率。在邵丹薇看來,在將充電樁投向市場時,要看到後期運營成本、電力的運維成本和巨大的管理成本。如果不建對樁,勢必會加大資產負擔。

2 技術創新

但合理建樁也僅是企業實現盈利的基礎,在守住盈利底線後,其技術和模式創新是徹底打開局面的核心優勢所在。特來電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充電樁是智能化產品,其技術迭代要求高,同時要具備能源互聯和數據互聯的屬性。

「例如,我們要在充電站實現模塊結構和智能運維。」前述負責人表示。「這種場景下,充電樁的核心功能會被集成化到模塊,一旦發現故障,模塊的報警裝置將自動反映到雲平臺,然後下達更換模塊或者維修的指令,現場簡易更換。然後集中運輸到總部進行維修,提升運維效率。這個過程中,充電站也要具備智能化和數據化的屬性,這樣更易於升級改造。」

而星星充電的特色之一則是推出了500千瓦充電產品,實現8分鐘充電85%、續航400公裡。據了解,這是目前國際上最大功率的充電產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邵丹薇還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研發機器人充電產品「充電老鼠」,當場景內車輛駛入,其將通過自主定位、移動為其充電。

3 花樣充電

目前,「買車送樁」是國內大部分電動汽車廠家的配套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充電樁有多樣形式。買車贈送的大多是家庭充電樁。蔚來汽車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買車就可以免費安裝家用樁,如果選擇不要家用樁,則可享有每個月6次免費換電的服務。

這主要與充電樁的成本相關。張翔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般7.5千瓦的家用慢速充電樁,成本便宜的大概2000元就夠了。但是像30千瓦這種直流快充的話,成本就要超過1萬元,甚至更高功率的5萬-10萬元都有。不同的運營商採購的充電樁設計、成本都不太一樣。像目前國網、特斯拉的充電樁都是比較貴的。」

2020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新能源車補貼新政也對換電模式傾斜明顯,但業界對於換電模式褒貶不一。蔚來顯然是換電模式的忠實擁躉,截至目前,在全國已布局有124家換電站,也是目前唯一直接面向私人消費者的車企,北汽、吉利等品牌則主要將換電站面向計程車等商用車。

4 互聯互通

雖然看似百舸爭流,但實際上,車企建樁意願和速度已大不如前。

「對於車企來說,因為投入大,大部分中小車企不願意建充電樁。只有少數車企願意自建充電樁來宣傳品牌,提高知曉度。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以及上汽、北汽。但是其中還有一部分的充電樁是外包的,只是貼牌生產,真正自建充電樁的很少。」張翔說。

以充電樁數量排名來看,位居前十的僅有上汽安悅,而其充電樁也是對外開放,並不單單面向上汽車主。

去年12月11日,小鵬汽車宣布與蔚來達成充電樁互聯互通,如小鵬的車主可以通過小鵬汽車App查看蔚來超充樁位置,並啟動充電和支付。但實際上,互聯互通已是潮流,將其他充電場站接入自己的App是多數車企的選擇。

張翔認為,充電樁未來肯定是互聯互通的。目前每一家充電樁的數量都有限,在全國的布局和普及都有限,只有互聯互通才能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並且提升充電樁利用率。通用的平臺勢必會建立起來,目前各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以及大運營商,如國網、特來電等都已經開始著手建立通用平臺。如地方政府要求當地充電樁想申請補貼,就必須要融入該通用平臺。

5 引資入渠

經過幾輪「火拼」,升級後的頭部企業繼續「帶資圈地」。9月22日,星星充電宣布獲得8.55億元A輪融資。10月9日,其官網刊發公告稱,萬幫數字能源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並上市,正接受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輔導。

在隨後的12月1日,特銳德也發布公告稱,將啟動分拆特來電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中信證券研報指出,若特來電成功分拆上市,將有望加速特銳德充電業務規模拓展和利潤釋放。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業內預測於年內啟動的中國公募REITs試點或將為充電樁行業開闢新的融資渠道。

雖然當前的試點對於資產盈利能力的要求可能會將大部分充電樁運營商擋在門外,但同時也是給行業提了個醒:打鐵還需自身硬,充電運營商亟須增強投資和管理水平,只有儘快擺脫補貼供養提高盈利能力,才會獲得社會資本的青睞。(記者 陶鳳 劉瀚琳 王晨婷 呂銀玲)

相關焦點

  • 充電樁「大冒險」
    充電樁「大冒險」充電樁江湖風起雲湧,儘管有不少企業表示長期虧損,但入局和擴張者仍然絡繹不絕。僅在11月,就有國家電網公司宣布智慧車聯網平臺成功接入103萬個充電樁,特斯拉計劃首次在國內建設充電樁新工廠,國內充電樁龍頭企業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正在籌備上市,小桔充電公布與金固股份合作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
  • 充電樁是「充電裝」?阿里、華為入局 充電樁還是門好生意嗎?
    例如:充電樁「落地難」:不少車主購買新能源汽車後都遇到過充電樁進小區「落地難」的困境。私人充電樁審批流程複雜、業主擔心充電樁出現火災、雨天漏電等問題;另一方面,公共充電樁還存有損壞率高、充電時間長、利用率低等方面問題,小區物業需要長期投入對公共充電樁的管理,增加了社區管理成本。
  • 充電樁大冒進:多地為拿補貼大肆建設,如今廢棄浪費荒草叢生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認為,近年來,部分充電樁運營公司受到地方補貼政策的吸引,盲目冒進,規劃建設和實際脫節,導致資源閒置浪費。補貼政策刺激下,投資者和投機者紛紛入局,數百家電力能源和充電運營企業成立。大批企業跑馬圈地式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布局和質量問題。近年來,全國各地「殭屍樁」現象屢見不鮮。
  • 充電樁大躍進,2萬家企業湧入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與「充電樁」相關的企業超過10萬家,其中年內成立的企業高達2.3萬家。就是說,今年,超2萬家企業湧進充電樁賽道。「相比起5G、高鐵、大數據等高門檻項目。充電樁是一個全民都可參與的項目。」百度充電樁貼吧再度活躍起來,有用戶高喊,「一個能賺錢的副業來了,充電樁的春天到了!」
  • 充電樁觀察丨越虧越建?充電樁的一百種盈利可能
    來源:北京商報充電樁江湖風起雲湧。僅在11月,就有國家電網公司宣布智慧車聯網平臺成功接入103萬根充電樁,特斯拉計劃首次在國內建設充電樁新工廠,國內充電樁龍頭企業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正在籌備上市,小桔充電公布與金固股份合作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
  • 充電樁策劃之二: 越虧越建?充電樁的一百種盈利可能
    僅在11月,就有國家電網公司宣布智慧車聯網平臺成功接入103萬根充電樁,特斯拉計劃首次在國內建設充電樁新工廠,國內充電樁龍頭企業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正在籌備上市,小桔充電公布與金固股份合作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根據工商登記數據,我國今年已新增超過2.3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94%。相較於不少折戟沉沙的充電企業,充電樁企業已經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
  • 躋身新基建之後,充電樁的生意還能怎麼做?|創新家
    但是,大多數中間商,都處於虧損階段,市場份額越大虧得越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大規模投資建設充電樁耗費的資金相當大,靠提供充電服務回本需要很長時間,再加上運營商後期運營和維護的不善,很多充電樁閒置時間過長或者損壞,收益率幾乎為0。據界面新聞了解,一家大型運營商去年一年的虧損額度超過5000萬元。
  • 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工廠即將投產,規劃年產一萬根
    集微網消息,日前,有消息指出,特斯拉計劃在上海投資4200萬元,建設一座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超級充電樁工廠。初期規劃年產一萬根超級充電樁,主要為V3超級充電樁,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第一季度投產。特斯拉相關人士表示,特斯拉超級充電樁此前均從美國進口,在中國生產充電樁將使特斯拉充電樁建設速度加快,滿足激增的用戶充電需求。消息指出,位於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工廠,充電樁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貨架等設備已初具雛形。
  • 充電樁的新戰事
    事實上,圍繞用戶流量,行業掘金者已經在線下、線上發起新一輪角力,試圖掌握更多主動權。而平臺競爭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考驗著企業在擴張、運營、合作、融資等多方面的動態平衡能力。行業依然要面臨當前的盈利難題,及土地資源越發稀缺的挑戰。
  • 2019充電樁三大龍頭全國充電樁廠家排名充電樁加盟全國充電樁企業...
    易事特長期以科技創新為理念、人才引進培育為己任,先後引進以全球著名軌道交通電氣專家錢清泉院士和全球著名新能源專家張榴晨院士率領的強大科技攻關研發團隊,組建起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十大高端科研平臺。截至目前,易事特現有研發人才高達600多人。
  • 跨界者入局帶動產業繁榮 IOT生態何時來襲?
    跨界者入局帶動產業繁榮 IOT生態何時來襲?相較於較早布局IOT的小米和華為,OPPO算是晚入局者。對此,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總裁劉波表示:「OPPO是先觀察市場,再水到渠成入局。」而vivo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視門檻並不高,vivo不會隨波逐流,還是要看清楚市場再定方案。」
  • 華為、阿里相繼入場,如何掘金價值萬億的充電樁|新基建觀察
    早期,在政策補貼的支持下,各家企業的戰略偏向快速擴張規模以搶佔市場,而相對忽視了對充電樁的合理規劃,盲目建設下出現大量「殭屍樁」——建設在沒有穩定充電需求的偏遠地區,導致充電樁幾乎閒置。這部分充電樁利用率極低,投入成本無法換取回報,企業因此承擔著很大盈利壓力。
  • 華為、阿里相繼入場,充電樁市場格局將會怎樣變化?
    而新入局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更多瞄準運營服務階段。  例如華為將業務方向放在了智能汽車的增量部件上。4月份,華為面向新能源領域推出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解決充電行業運營成本高、設備生命周期短的痛點。5月份,華為又與特來電籤署合作協議,推動樁聯網建設和智能充電業務發展,要將充電樁打造為數據接口。
  • 特來電、星星充電IPO衝刺,充電樁並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充電樁向頭部企業聚集從2014年開始,國家電網宣布全面開放慢充、快充等各類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之後出臺相關獎勵通知並給與企業相應的補貼。2014年到2016年充電樁的增長速度分別為22%、743%、233%,實現高速增長。
  • 特來電、星星充、國家電網三足鼎立的充電樁遭巨頭偷襲
    其中,特來電充電樁、星星充電樁、國家電網充電樁數目佔比較多,被劃分為充電樁市場頭部企業。最直接的體現是,某些偏僻的商場地下停車場充電樁無人使用,而部分人流車流較大學校、醫院等地區充電樁不足。 另一方面,智能化水平不夠、服務能力不足,車主苦於找充電樁,且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維護不到位,常有不能充電的情況發生。據央視媒體報導,不少用戶在充電樁APP裡反映類似充電樁損害、無法使用、無人維護等投訴。
  • 充電樁未來的領軍者
    充電樁未來的領軍者進入2020年後高歌猛進,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增加,意味著充電樁的需求性將越來越高,這時候誰能搶先對市場布局,誰佔據的優勢就越大。未來,屬於順勢而為者,更屬於乘風而上者。充電樁並不單單只是一臺冰冷的機器,而是一套結合物理網、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的智能系統,真正的從技術層面解決
  • 充電樁生產企業排名
    目前,我國現有的充電樁以混合模居多,充電樁廠家排名是怎樣的? 充電樁的功能 充電樁其功能類似於加油站裡面的加油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牆壁,安裝於公共建築(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內,可以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為各種型號的電動汽車充電。 充電樁的輸入端與交流電網直接連接,輸出端都裝有充電插頭用於為電動汽車充電。
  • 特斯拉超充工廠將投產消息滿天飛 充電樁技術門檻及目前這一行業...
    初期規劃年產10000根超級充電樁,主要為V3超級充電樁,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第一季度投產。向特斯拉相關人士證實了這一消息。該人士表示,特斯拉超級充電樁此前均從美國進口,在中國生產充電樁將使特斯拉充電樁建設速度加快,滿足激增的用戶充電需求。
  • 流量爭奪時代到來,充電樁拉開新戰事
    充電樁本身具有網際網路特性,是出行領域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網際網路的法則簡單粗暴,推崇流量為王。在流量基礎上可以衍生出新業態、新模式,其盈利空間不可限量。星星充電京津冀大區總經理朱建忠表示,「未來大家拼的就是用戶量以及日活。」事實上,圍繞用戶流量,行業掘金者已經在線下、線上發起新一輪角力,試圖掌握更多主動權。
  • 長城汽車進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國內已有類似企業近8.4萬家
    7月1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通過查詢得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發生工商變更,其經營範圍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銷售、安裝、售後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等。如今,在政策扶持下,充電樁等「新基建」相關行業,正逐漸演變為新風口,長城汽車選擇在此時「入局」並不意外。當前,充電樁市場正在迎來黃金髮展期。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充電樁市場將大幅放量,未來十年預計將形成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