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疫情突襲,眾多行業被迫停擺。一片沉寂中,頭部主播們的直播間交付金額卻屢屢破億,很多線下門店、企業等紛紛通過直播實現成功自救,後疫情時代,作為一種新興的營銷業態,直播帶貨發展勢頭迅猛。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直播電商已經成為網際網路最大風口。但這門生意並不如想像中好做。前晚(7月24日晚上),一位憑藉原創內容在2個月時間內讓抖音帳號漲粉500萬+的博主「多多」接受了中國美妝網記者的採訪,並分享了其最真實的經歷和感受。
百萬+寫手轉型短視頻創作
在正式布局抖音、加入短視頻創作大潮前,多多是一位擁有幾十萬粉絲公眾號的運營者,也是公眾號大號的「十萬+」、「百萬+」寫手。自小就被詩書世家環境薰陶、酷愛閱讀寫作的她,曾在學生時代就被很多雜誌約稿。
多多最早接觸公眾號,是在2015年2月,大二寒假。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她,加入一個本地號自媒體運營團隊,負責稿件撰寫兼商務。2016年,熱衷創業的她有了自己的自媒體號,雖然帳號以分享個人日記內容為主,但一篇稿件漲粉可達5-6萬,粉絲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有投資機構找上門要投資,但多多沒有接受投資,而是選擇將帳號估價賣掉。
隨後的2017、2018年,為了實現自身更大價值的多多,加入大號機構,以撰寫「百萬+」、「千萬+」爆文為目標。「爆文經常出現,但是每一篇爆文背後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或抨擊或詆毀」,覺察可能在公眾號領域摸到一點邊際的多多意識到,「公眾號的粉絲過泛,變現的方式無非就是廣告投入,暫時沒有更嗨的感覺。」
於是,追求刺激的多多開始再次尋找可以突破的方式。那個節點,亦師亦友的前任經常勸誡她不能「荒廢才華」。2019年年初,在前任建議、鼓動之下,多多有了躋身抖音短視頻賽道的想法。2019年6月,一直秉信「做內容不氪金」、堅持原創的多多,與前任打賭:2個月達到一百萬粉絲,並開始研究短視頻創作方向和內容。
入局之後,多多發現,短視頻創業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連續兩個月沒日沒夜工作,但短視頻作品並未有任何起色。直到2019年8月16日,交了很多學費、踩了很多坑的她,將短視頻風格定位劇情、偏美食類型後,發的作品才開始受關注。當時一條視頻漲粉1萬,給了她極大的鼓勵。
作品不斷更新,8月下旬、9月持續漲粉。到了十一前十天,多多作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連拍20條片子,以確保在十一流量高峰期瘋狂發視頻。「拍攝簡單,剪輯很累。30秒的視頻,可能都要2小時,每一幀呈現的內容都要與攝像師討論」,多多回憶當時創作的場景時說道,「最難的是,當時還丟了7條片子素材,全部得重新補拍。」
此前在公眾號運營的各種經歷,練就了她對主流流量抓取的超能力。「9月30日的第二天是十一,流量肯定很大。」多多如此篤定。果然,9月30日晚上發布的一條作品,第二天達到1000萬播放,第二天晚上已經達到3000萬播放。
播放量增加,粉絲量亦水漲船高。10-12月,多多運營的單個帳號粉絲達到150萬,運營的5個帳號總粉絲達500萬+,她和團隊開始每個月接4-5條的星圖廣告以及品牌投放廣告,其中不乏樂事等知名品牌客戶,甚至有一條短視頻帶貨ROI達1:8的好成績。
幾百萬粉絲的小主播很難變現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推動了直播帶貨的飛速發展,春節過後,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樣的背景之下,品牌投放的側重點亦發生了變化,由年前的注重播放量、點讚量轉而注重ROI、轉化率以及變現率。
一向善於總結的多多開始思考粉絲變現。
做過機構的都知道,抖音發廣告需要走星圖,而星圖給機構的帳期是3個月。也就是說2019年12月的廣告,要等到2020年3月才能到帳,這期間憑空多出了足足三個月的人工費場地費,再加上達人跟機構分紅的比例不同,中介廣告公司要求的返點不等,星圖的錢可以說並不主播的錢,或者說放在那裡只是一個數字,回本遙遙無期。
以一個不具優勢的100萬泛粉絲帳號為例,漲粉狀態一般的話,投入運營後,相當於要60個月以後才可能收回成本。「一個月不接2-3條星圖廣告,是虧損的。基於這個設定,先漲粉後變現是一條快速破產的死路。」多多肯定道。
在抖音,幾百萬粉絲的小博主,如果不和大機構合作,本身又沒有很強的商務能力,基本很難變現。「一條視頻的單價確實很高,可能一個200萬粉絲的帳號報價在3萬左右,只有大品牌才願意投放,但大品牌又不願意找小博主,而是通常把廣告單給到廣告公司或打包給機構」,多多闡釋到,「機構裡有特別大的頭號博主,才能把廣告資源向下分配,給一些小博主去試。」
直播帶貨呢?
2020年5月29日,多多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場直播帶貨,在快手平臺,長達3-4小時,專門找做淘系直播團隊和抖音有200萬粉絲的博主,花了2萬元投放直播間,但最終只賣了267單貨,且基本都是親朋好友下單……
而後到抖音平臺直播,多多更是經歷了多場直播間粉絲在10以內的情況,不過深受打擊她很快意識到:抖音和快手的原始粉絲積累,跟直播的流量是兩個池子,大部分粉絲不在直播間消費。做內容是「跳繩」事件,做直播是「跳大繩」事件,需要很多人配合,需要團隊,一個人不可能做好。
多多坦言,自去年8月入局以來,儘管流量、粉絲數和廣告都在相應增加,但似乎並沒有賺錢,「損耗了我很多精力、時間、情緒。但這件失敗的事對我成長很大,讓我意識到,流量是流量,變現是變現。」
入局抖音創業,如何避坑?
「抖音沒有任何問題,但因為市場不規範、很多人的商業邏輯有錯,才出現了靠投機取巧才能收割流量的事。我經常想,也許不是抖音改變了我們,而是我們改變了抖音。」多多如是認為。
「國產品質做的越來越好,品類、品控都越來越好,價格還挺合適,護膚品類在抖音有一定的位置,而眼影盤、口紅這種東西,色彩豐富的,很適合用視頻呈現」,當被問及美妝品類在抖音平臺上的發展情況時多多說道,「但整個美妝品類很飽和,競爭激烈,布局需要謹慎,可以選擇小而精準的賽道布局。」
「短視頻帶貨的美妝,95%以上的主播都帶的很差。因此,品牌在抖音投放,要精準投放,選擇非常垂直的抖音號,無需過多在乎粉絲量、視頻的播放量」,多多建議道,「如果品牌要到抖音布局,就不需要過多猶豫思考,去做、去實踐就知道是否可以做得好,實操會給到答案。」
短視頻、直播帶貨是大風口,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蜂擁奔去。那麼,計劃入局抖音的創業者,怎麼做可以規避大坑?在多多看來,主要有以下3個建議:
1,好的內容一定會被看見;
2,建議大家上手就去將流量變現,如果無法變現,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想法出了問題。不建議大家批量孵化素人,要直接去變現,不管是賣貨還是投放等方式;
3,創業者要先想清楚自己做抖音的變現方法,先把所有變現方法列出來,再把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相關事情列出來,做一個減法,把能力範圍邊界外的事情全部劃掉,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去做,那就去做,如果沒有就不做。
將過往清零,往垂類發展
「直播人力成本,經濟成本,**成分太多,將來一定會有翻車。」多多深知,all in進去已經不可能。躁鬱之後的她反思:現在在做抖音的她,就好比「一個跳繩跳得很快的人,突然跑去學遊泳」,而她應該將過往清零,往更垂直、更精準、單個付費意願高、單價更高的方向鑽研,並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對於手頭上運營的相關美妝、穿搭、電商、美食等IP抖音號,多多表示並不會賣掉,「粉絲不值錢,如果賣的話,市面上一毛錢左右一個粉絲」,深諳抖音號商業邏輯的她說道,「打算繼續做兩件事,一是把之前數據好的視頻再發一下,二是繼續觀望,看要不要轉型,用更好的方式變現。」
▲「多多今晚哭了沒」社群創始人
網際網路時代太焦慮了,很多人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多多想專注、想深耕。目前,多多組建了一個綜合抖音、快手、公眾號三大平臺屬性的社群——「多多今晚哭了沒」,旨在搭建抖音、快手和公眾號這三大領域的頭部流量池。據悉,該社群半小時內集聚了200多號人。對於這個特別社群的未來,她有著清晰的規劃,更多相關多多流量價值的分享,請持續關注中國美妝網的後續報導。
中國美妝網對話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