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不可思議的存在,比如雄偉的埃及金字塔,中國也有一個金字塔般的存在,是中國秦始皇的陵園。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宏偉的建築,秦始皇陵被公認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嬴政即位後,李斯丞相正式開始監督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的整個建設,是經過39年幾十萬民工夜以繼日的辛勤勞動才完成的。自1974年3月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以來,秦始皇陵自發現以來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
考古學家和文物工作者一直對秦始皇陵念念不忘。他們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多次勘察但始終無能為力,也從來不敢進行深入挖掘。那麼問題來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專家還不敢開秦始皇陵呢?觀看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個原因就是史料中有詳細記載,秦始皇陵用水銀為江河湖海創造自然景觀。為了證實歷史記載的真實性,專家們對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進行了調查,發現裡面含有大量的汞和有毒氣體。汞揮發成氣態,但一旦吸入會嚴重危及生命。
整個秦始皇陵很大,很難確定裡面有多少汞。打開秦始皇陵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裡面會溢出大量的水銀,對周圍地區的危害很大。此時不僅僅是這些考古人員的安全而是秦始皇陵周圍幾十公裡範圍內所有人員的安全。
第二個原因是目前的保護技術遠遠不能滿足保存文物完好的要求,這裡舉兩個觀看的例子可能更有說服力。參觀過兵馬俑的朋友都知道兵馬俑的顏色是灰色的,但是在出土之前真的是這個顏色嗎?
根據當時的記載,剛出土的兵馬俑色彩斑斕,似乎有靈魂。但出乎意料的是,在20分鐘內,這些顏色消失了,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灰色。這說明我們的保護技術還沒有能夠完整保存出土文物。
以定陵發掘為例。1956年,一些所謂的「專家」,主要是郭若墨,對明定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其中無數珍寶因當時技術水平落後而被毀。以當時的文物保護手段,盲目探索定陵無異於人為災難。後來有關部門明確表示,皇陵暫不發掘,於是成為文化藝術界的「鐵律」。
兵馬俑的規模雖然很大,但與整個秦始皇陵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如果兵馬俑不是不經意間被帶到世人眼前,震驚世界的奇蹟還會繼續塵封。現在連兵馬俑都保護不好,更別說秦始皇陵了。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技術,將會對秦始皇陵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第三個原因是挖掘量巨大,投資將是天文數字,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修建時,70多萬民工辛辛苦苦幹了39年才建成,可見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整個秦始皇陵高70多米周圍幾十平方公裡。
你可以想像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工程。秦始皇陵分為外城和內城。外牆高30米,厚4米,堅固程度可想而知。就算皇陵頂部幾十米厚的土用挖掘機挖走,然後運到幾公裡外的地方堆放,光是這個項目就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
到了底層,就不能用所有的現代工具進行挖掘了。你必須用小刷子把土壤掃進簸箕裡然後把它帶走。沒有十幾年,八年,是不可能完成這麼龐大的工程的。時間越長,需要投入的資金就越多。開發秦始皇陵估計需要幾千億人民幣。因為秦始皇陵的發掘還有很多未知數,投資會隨著發掘難度成倍增加。花這麼多錢在上面,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完成發掘,暫時不會考慮去發掘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