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新高背後靈魂兩問:「死磕」182尺寸是保守還是下一盤大棋?

2020-12-24 證券之星

市場猶豫不決的背後,隆基股份正在進入「守江山」模式。

當張磊和他的高瓴資本攜百億入股隆基股份(601012.SH)的時候,這家千億光伏巨頭的股價在12月21日被點燃。漲停之後,該公司總市值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222億元。

事實上,在今年股價翻漲兩倍,市值相繼突破2000億、3000億之時,隆基股份同樣面臨估值爭議。若不是高瓴資本的刺激,該公司或許還要圍繞著75元的股價點位「掙扎」一段時間。

而市場猶豫不決的背後,隆基股份正在進入「守江山」模式。

從數十年前押注單晶路線,到如今成長為單晶領域絕對的王者。隆基股份在今年迎來了重要時刻:登上全球最大光伏組件出貨商寶座,全力構建垂直一體化的製造鏈閉環。但競爭對手不斷向其發起挑戰。一方面,今年掀起的大尺寸組件爭奪事關未來3-5年組件領域的經營分野;另一方面,在誰是下一代光伏電池路線的熱議中,外界很少看到隆基股份的身影。紅利還能維持多久?

在這些新技術路線的討論中,隆基股份成為「保守」的一方:不介入210尺寸,不熱衷HJT(異質結)研發。

「未來有多遠,這沒有結論。」隆基股份一位內部人士曾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回應這些質疑。

但在技術快速迭代、競爭異常激烈的光伏行業,這樣的回答似乎很難打消外界的疑慮。

「死磕」182尺寸有何野心?

若要總結今年國內光伏行業的重要事件,臨近年末、爭奪異常的大尺寸組件之爭必會入選。

從6月份聯合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公司成立M10(182mm*182mm)矽片尺寸聯盟,到今年在不同場合傳達182尺寸組件的優勢和性價比,隆基股份在今年的大尺寸組件爭奪中立場鮮明。

當今年大尺寸之爭激烈時,包括不少頭部光伏龍頭企業在內,今年新投入的產能都選擇210mm尺寸並向下兼容,以保持觀望。然而,隆基股份並不打算給自己留「後路」。該公司品牌總經理王英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新建產線主要按照182尺寸設計,未考慮210尺寸。」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隆基股份先後宣布多項單晶擴產計劃。從今年年初公布雲南楚雄年產20GW單晶矽片建設項目,到今年11月份公布雲南曲靖(一期)年產10GW單晶電池建設項目以來,該公司公布的擴產計劃多達9個,累計投資總額為279.38億元。

甚至,隆基股份對182尺寸的「死磕」招致同行的抱怨。有頭部光伏企業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光伏行業歷來多次技術競爭中,從來都是只說自己好,沒說對手不好的,隆基今年有點反常。」

的確,即便182尺寸和210尺寸孰優孰劣的「口水仗」打得熱火朝天,最後的結論都無外乎「交給市場選擇」——這兩種組件尺寸的優劣討論已經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甚至,業內機構在預測3-5年後組件領域主流市場份額時,182尺寸和210尺寸共存的局面幾乎成為共識。

但「共存」之餘必有「擠壓」。「死磕」182尺寸的背後,隆基股份勢必想持續鞏固市場地位。

在距離年終收官尚有一個月之時,隆基股份正式對外宣布了一則消息,該公司今年以來高效組件的出貨量超過20GW,一舉超越原來的組件市場龍頭老大晶科能源。

可即便如此,國內組件領域是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競爭最激烈的製造環節——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等巨頭眾多,各家之間你爭我奪。

從2014年收購了浙江樂葉光伏科技85%的股權,進軍電池組件環節,隆基股份用了6年時間成為組件出貨量第一。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尺寸之爭,實際上就是市場份額之爭。」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評論稱,業內人士都知道明年組件市場的最大主流不會是182尺寸或是210尺寸,而是166尺寸。但隆基股份無論是「結盟」,還是快速推出182尺寸產能,就是想在更長遠的市場上快走一步。

當下光伏行業普遍的觀點是大尺寸趨勢不可逆轉,這意味著一個尺寸被下一代尺寸迭代成為必然。

根據業內機構PVInfoLink的預測,到2023年,210尺寸組件產品將取代182尺寸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並且到2025年,其市場份額將是182尺寸的數倍。

如果預測成真,留給隆基股份的時間並不多。上百億元的182尺寸產能項目的投資需要儘快收回,更重要的是,其龐大的庫存也需要「消納」。而隨著產能的不斷增大,隆基股份的存貨愈發增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存貨餘額高達106.04億元,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

隆基股份拿什麼賭未來?

在今年12月份的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龍頭光伏企業雲集,各公司主要高管悉數現身。但隆基股份的高管並沒有出現在這一場合,儘管該公司是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副理事長單位,但協辦本次會議之一的協會理事長單位天合光能卻是不折不扣的210尺寸陣營。

不同於同身為M10聯盟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的「隱身」似乎在釋放一種明確的態度。但這也招致部分人對隆基股份未來的「擔憂」。

「隆基股份未來估值能否繼續上行,仍取決於光伏行業以及該公司本身能否有新『亮點』。」前述新能源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單晶產品過去高額利潤的時代必然會成為過去式,產品充分競爭引發的價格博弈、行業成熟後整體毛利率的下行是不可避免的。

成為全球最大的組件出貨商後,隆基股份的毛利率必將因為組件業務佔比的提高而下降。一方面,當前組件環節成為光伏產業鏈製造環節中毛利率偏低的一環;另一方面,儘管今年組件產品因上遊原材料漲價而價格出現一定的反彈,但在明年大量產能釋放後,組件價格下降成為趨勢。國金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預測,未來一年產業鏈各環節的降本貢獻有望令組件價格降至1.5至1.55元/W區間。

隆基股份的財報也顯示其毛利率正在下降。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整體毛利率為27.84%,較年初下降近4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的是,隆基股份正在通過構建垂直一體化來鞏固自身護城河。其今年頗具爭議的一個動作是,11月份,該公司宣布斥資56億元在曲靖(一期)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電池項目。按照「矽片-電池-組件-終端應用市場」的垂直一體化戰略,隆基股份在單晶電池環節的擴產提升至30GW,這一體量將直接分食通威股份在電池領域的蛋糕。

不過,眼下隆基股份的所有動作都在指向,其未來正在為組件業務繼續做大而服務。王英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便確認,上述電池項目的擴產就是組件擴產配套的需要。

對210尺寸的拒絕,對HJT等新電池技術路線的冷淡表現,似乎讓隆基股份的未來盡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百億入股隆基股份的高瓴資本,在看好光伏產業發展前景時,也並非「孤注一擲」——今年6月份,高瓴資本旗下基金5億元認購通威股份的定增,而目前通威股份在HJT、210尺寸這兩大熱門技術路線均大力參與。

(作者:曹恩惠 編輯:林虹)

〖 21世紀經濟報導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矽片尺寸之爭背後:合適比大更重要
    到了2020年,大尺寸矽片已經涇渭分明地形成了「182尺寸」和「210尺寸」兩大派系。 你方唱罷我登場 6月24日,隆基股份聯合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倡議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 的矽片標準(M10),並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範文件,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 ​三大組件巨頭閉門媒體會重磅精華:晶澳、晶科、隆基明年182...
    按隆基股份預期,2021年底單晶矽組件的產能應達到30GW。隆基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佘海峰對能源一號透露:預計明年隆基股份166和182的產能將各佔一半。 隆基股份方面,其182組件所對應的100MW以上項目,也已裝完。佘海峰透露,182的組件產能主要位於鹹陽(5GW)和嘉興(7GW),且全部會在明年有大量產出。他預計美國地區會有年化30GW的需求,「在我們今年收購越南光伏公司之後,東南亞的組件將直接送往美國市場,隆基對於美國市場的布局也會由此進一步展開,目前隆基在東南亞的組件產能約10GW。」
  • 光伏大尺寸組件激戰:巨頭結盟 誰能勝出?
    組件尺寸之爭已經鮮明地演變成為「182組件」與「210組件」的對壘。182和210指的是矽片尺寸。其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七家光伏企業在今年6月份成立「M10聯盟」,倡導建立182mm的矽片標準;而在7月份,由天合光能、東方日升、中環股份等倡導210mm矽片為主的39家光伏企業組件了「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希望協同產業鏈的優勢資源,打通研發、製造及應用等核心環節。
  • 2年股價翻5倍的隆基股份還會飛多高?
    來源 | 價值線綜合12月21日,隆基股份早盤高開8%,午後封死漲停,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逾3200億元。消息面上,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約為158.41億元。
  • 為了尺寸,光伏巨頭們吵翻了:182mm VS 210mm,誰才是最佳標準?
    去年隆基將166mm作為尺寸變化的確定值並推出了相應的產品,隨後在8月,中環股份發布的210mm尺寸的矽片又對邊界進行了突破。業內人士曾表示,行業現在尺寸太亂,每家都可以不同尺寸。矽片尺寸不同,影響產業鏈配套,會造成比較大的成本浪費。不同規格矽片帶來不同的適配輔材和電池廠商適配成本,對下遊電站適配也是很大問題,很多輔材不兼容其他廠商。
  • 182與210的「書面戰爭」有何意義?182將是矽片尺寸亂局的終結者!
    並且很多人還在在問:究竟是210mm的未來還是182mm的天下?我們認為,能贏得市場認可、為行業創造更大價值,才是方向,才是真正掌握了發展籌碼!光伏產業鏈技術創新的車輪滾滾向前,182mm必然會終結這混亂光伏時局給行業帶來的困擾。
  • 光伏站風口,龍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年內漲3倍,是機會還是風險
    而機構前一批抱團的股票瓦解後,會尋找新的抱團方向,從今天的走勢來看,資金流入高端製造行業,如光伏、汽車、電池行業, 這個東哥是東哥在早評中講到的,因為高端製造業兼具性價比和景氣度,前期漲幅不大、行業持續回升,有望成為新的方向,當然周期、科技和大金融也值得重視。只不過,目前大金融還是差強人意,金融起不來,市場就缺乏大的帶動效應的板塊,很難向上突破。
  • 晶澳、晶科、阿特斯、潞安、隆基等7家企業共推M10為大矽片標準尺寸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6月24日,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太陽能、隆基股份等七家企業聯合發起《關於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關於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各位光伏同仁:近年來,隨著產業技術和規模的不斷發展,光伏逐漸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具競爭力的電力能源之一。
  • 提前鎖定原材料 隆基股份與特變電工籤價值192.35億矽料新合同
    財聯社(南京,記者 賈曉寧)訊,12月14日晚,特變電工(600089,股吧)(600089.SH)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公司與隆基矽材料公司籤署了《採購協議》,隆基矽材料公司將於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間向新特能源公司採購原生多晶矽料合計不少於27萬噸。
  • 提前鎖定原材料,隆基股份與特變電工籤價值192.35億矽料新合同
    文 | 財聯社 記者賈曉寧12月14日晚,特變電工(600089.SH)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公司與隆基矽材料公司籤署了《採購協議》,隆基矽材料公司將於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間向新特能源公司採購原生多晶矽料合計不少於27萬噸。具體訂單價格每月協商確定,本合同總金額約192.35億元人民幣,佔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約52.01%。
  • 光伏「後浪」衝擊矽片雙寡頭格局 大尺寸之爭白熱化
    此外,矽片的尺寸標準正處於較為混亂的過渡階段,新勢力企業看準大尺寸演進方向,新上產線基本都實現了210mm矽片向下兼容,希望藉此實現彎道超車。當前,圍繞矽片尺寸儼然形成了182mm與210mm兩個不同陣營,隨著新勢力企業的入局,兩大陣營的爭奪更趨白熱化。
  • 光伏矽片尺寸之爭白熱化,210尺寸或在5年內實現逆轉
    182組件標準尺寸,11月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又聯合舉辦了182組件與系統技術論壇,力推182尺寸矽片,兩個陣營競爭的「火藥味」甚濃。天合光能產品經理陳棟認為,2020年可以說是210大尺寸矽片的元年,在他看來,2025年210尺寸實現市佔率逆轉的預測,其實都相對保守。「其實現在行業內大部分廠家在建設新產能的時候,產線已經兼容了210,至於什麼時候開始生產210,無非是觀望行業的趨勢。」
  • 再議182與210:不同尺寸矽片能否和諧共存?
    譬如通威、愛旭,雖然新建產線全部可兼容210尺寸,但從始至終,他們沒有明確表達過「只做210」的觀點,如果有人下單182電池片,一定買得到。包括晶澳選擇同時加入兩個聯盟、晶科高管近期表達對210的開放態度,這些事件的背後,無不體現著企業決策者的智慧。
  • 《功守道》背後,馬雲正在為阿里文娛帝國下一盤大棋
    而奇蹟的背後,是馬雲這樣的電商巨頭的「步步為營」。讓人玩味的是,今年的雙11,當全球剁手黨沉浸在「買買買」的氛圍中無法自拔時,馬爸爸卻出其不意地用一盤「大棋」打開文娛戰場新局面。於是從華山派山下一路單挑,開始了與各大武林高手對決的巔峰時刻。據悉,該片旨在向對中國功夫做過貢獻的前輩們致敬,向中國文化致敬,並與全世界分享中國文化。《功守道》給人的觀影感受像極了近幾年的賀歲片:聲光電大製作、大明星,以及過時的腦洞和強行添加的無釐頭。其實,如果把它當做一部中國功夫宣傳片或者主賓同樂的堂會小品,可能更加貼切。
  • 2020的大尺寸矽片轉換熱潮
    、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潤陽、中宇七家光伏企業成立「M10」聯盟並發布聯合聲明,倡導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的矽片標準(M10),並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範文件,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光伏行業高效、規範、健康發展。
  • 隆基股份今日股價創2年新高,市值破360億
    發表於:2017-07-07 07:31:12     作者:小嵐嵐來源:能源一號儘管今天A股市場上的「太陽能」和「新材料」板塊,並沒有像「有色礦採」和「複合材料」、「保險」等板塊等那樣出現高漲的行情,但暗藏在前兩個板塊中的一家公司不知不覺地創出了上市以來近2年的股價新高,它的名字是隆基股份(601012.SH),尾盤時報至
  • 三大光伏組件龍頭力挺182,邏輯何在?
    近一年來,關於光伏大矽片尺寸的爭論十分激烈,從166vs210到182vs210,兩大陣營的輿論戰不絕於耳。而全球組件出貨量排名靠前的晶科、晶澳、隆基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把182mm*182mm矽片尺寸作為當前電池組件製造的最優選擇,而且上述三家182組件明年的產能規劃合計達到54GW,他們的邏輯何在?
  • 蘋果下了一盤大棋
    不信的話咱們可以想想自從蘋果6以來蘋果有哪些大的變化?是劉海、還是最新的雙卡雙待。而今年的雙卡雙待這個功能我覺得是蘋果早就應該有的一個功能。今年的發布會吐槽聲依然不減,其中最有趣的一個吐槽是:看完今年蘋果的發布會,國內其他手機大佬覺得穩了。確實價格一年更比一年高,但是貌似創新的步伐並沒有跟得上。國內手機大佬們笑開了顏。
  • 高瓴入局隆基股份背後 一場「三贏遊戲」受惠者都有誰?
    原標題:高瓴入局隆基股份背後 一場「三贏遊戲」受惠者都有誰? 摘要 【高瓴入局隆基股份背後 一場「三贏遊戲」受惠者都有誰?】
  • 任正非沉默4個月後,突然再次活躍起來,這次他將下一盤大棋
    導讀:任正非沉默4個月後,突然再次活躍起來,這次他將下一盤大棋!華為公司就一舉發展成為了中國第一大的民營科技企業,可以說華為公司這一路走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任正非也算是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的人了!任正非在下一盤什麼樣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