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儀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奇幻的世界。價格從299人民幣到38萬塊都有。是想買一個可攜式帶鋰電池的?還是要買一個高端雷射索尼的黑科技?還是要買一個性價比的放在臥室裡晚上窩在床上看片?還是商用播放廣告?還是辦公室用播放PPT?或者我想在家搭建一個家庭影院?
現在最大的電視是索尼家的85寸。如果你想看大於85寸的畫面?那就買個投影儀。
購買投影儀的要點有哪些呢?首先,最最重要的一點:預算,預算,預算。
投影儀的價格跨度太大了。
其它要考慮的點:
下面從投影儀最重要的三個方面來介紹它的核心參數:
第一,光源亮度各光源的特點及使用場合:
家用的順序為:LED 《 高壓汞燈 《 雷射。
顯示晶片投影儀的價錢都在顯示晶片上。晶片的尺寸越大,意味著可以支持的真實解析度越高。
顯示晶片尺寸越大,真實解析度越高。
投影鏡頭投影鏡頭關係著投影儀離牆的距離及是否可以側放。
常見品牌日系:索尼SONY,JVC,愛普生EPSON,NEC(院線用機型),松下,夏普等日系品牌基本不出家用型號了。
臺系:明基BENQ,宏碁ACER,奧圖碼Optoma,麗迅Vivitek,優派ViewSonic。
歐美系:富可視InFocus,SIM2,巴可Braco,科視Christie,Digital Projection。
歐美系的沒有特點,且性價比差,不做推薦。
中國系:極米為京東系;堅果系;小米系;騰訊有自己的投影儀。各家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體系,互相之間配合會有亮點。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投影儀家用這個市場上,最先發力的還是那些網際網路公司。極米,小米,騰訊,當貝,堅果,他們都在瘋狂的向前衝,在這個速度即是決定一切的網際網路計時時代。一點點的先機似乎都能奠定將來這個市場先發優勢不可磨滅的基礎。他們快速的嘗試,快速的迭代著網際網路的新產品。在背後那強大的資本的推動下,義無返故的走向那或輝煌或慘澹的結局。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永遠是英雄。因為只有衝破了世俗的界限,思維的局限才能產生出化時代的產品。
而後面跟隨著的公司,不管將來的結局如何。都不應該得到人們所有的敬意。
而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對於市場上新的需求,傳統的公司往往不敏感。當變局已經形成格局時,才會後知後覺。傳統的公司似乎永遠沉醉在自己曾經的輝煌裡,在業務還如日中天的時候,跟本看不到一些新的趨勢。
日本的企業在踏實的心態下大量投入到基礎研究上,他們去做投影儀最核心,技術含量最高,最長回報周期的CMOS,晶片,鏡頭,玻璃上。中國的企業是最會把一切成果商業化的公司。而歐美的企業在投影儀方面用著中國和日本的產品,他們自己一直在打醬油。
網際網路的公司主動尋求變局,準備變局,創造變局。而傳統的公司被動被迫應對變局。
按購買場影看,投影儀分為以下幾類:
可攜式
家用帶系統(相當於自帶電視盒子)
商用純高端
發燒級設備
雷射投影儀
專業影院設備(本文不涉及)
可攜式投影儀的特點是小巧方便攜帶。一般家用較多。比如:你可以窩在臥室裡看大片。
家用可攜式投影儀大多採用LED做為光源,LED光源的特點是可靠性強,但亮度低。白天觀看一般要拉上窗簾。
查看更多推薦,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