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軟體無線電理論設計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

2020-12-15 RFID世界網

本方案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基於軟體無線電理論來設計和實現,以達到建立一個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仿真平臺的目標。以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低噪聲係數,小的互調失真,大的動 態範圍和鏡像抑制,良好的AGC,足夠的增益和正確的選擇性等設計要求。通過對接收機射頻前端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利用射頻電路仿真軟體ADS進行系統 建模設計與參數仿真,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設計的系統性能。

隨著DSP技術的發展,電子器件製作工藝的提升,A/D、D/A的取樣速率越來越高,無線電臺中的數字處理不斷往射頻前端推進,信道可重構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系統可以直接從中頻採樣,進行數位訊號處理。本方案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基於軟體無線電理 論來設計和實現,以達到建立一個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仿真平臺的目標。以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低噪聲係數,小的互調失真,大的動 態範圍和鏡像抑制,良好的AGC,足夠的增益和正確的選擇性等設計要求。通過對接收機射頻前端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利用射頻電路仿真軟體ADS進行系統 建模設計與參數仿真,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設計的系統性能。

射頻前端系統方案設計及可行性分析

本接收機射頻前端主要任務是對信號進行濾波、混頻、 放大的功能,並對系統可能受到的鏡像幹擾頻率、互調幹擾頻率進行抑制。系統功能模塊主要包括濾波器、混頻器、放大器及本振等。系統工作頻率範圍為 100~150MHz,其中每10MHz帶寬作為一個信道用於跳頻調製,採用超外差二次混頻的結構,整個射頻前端系統的設計增益為110dB,系統噪聲為 3dB。其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選頻濾波器後的放大器為低噪聲放大器(LNA),LNA的噪聲係數對整個系統的噪聲係數起決定性的作用。 設計時在增益、噪聲係數、動態範圍、VSWR、穩定性等指標之間進行平衡。級混頻通過PLL改變級本振頻率,以接收不同信道的射頻信號,經下變頻 把接收信號搬移到中頻為70MHz、頻率帶寬為10MHz的頻帶上。

 

 

在此過程中,混頻器是一個非線性器件,會引入大量交調分量,使得混頻後出現大量的組合幹擾頻率點,對有用信號造成嚴重的幹擾,直接影響著接收機性能。聲表波 中頻濾波器針對混頻可能出現的鏡像頻率幹擾,進行對中頻信號高品質的頻率選擇性濾波,達到提高鏡像頻率抑制的設計目標。第二級混頻把中頻為 65~75MHz的頻帶信號搬移到10~20MHz,如圖2所示(虛線為混頻鏡像頻率,灰色為第二次混頻鏡像頻率)。由於其工作頻率相對較低,二次混 頻後的頻帶信號經過自動增益控制放大器級聯放大產生72dB左右的增益,其高增益也更容易實現、更穩定。

 

 

射頻前端系統建模與性能仿真及分析

射頻前端系統建模設計

運用ADS2008軟體對接收機射頻前端建模,設置各模塊 參數,選頻濾波器針對輸入射頻信號100~150MHz進行濾波。LNA噪聲係數3dB,增益24dB,鎖相環輸出本振信號分別為175、185、 195、205、215MHz。SAW中頻濾波器中心頻率為70MHz,頻率帶寬10MHz。混頻和二次混頻後中頻放大器分別產生28dB和72dB 增益,如圖3所示。

 

 

射頻前端系統頻帶選擇性仿真

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的頻帶選擇性的性能,主要由射頻 前端的選頻網絡所決定。採用傳統LC濾波器,通過調節級本振的輸入頻率,改變選頻網絡的中心頻率,設置本振為195MHz,實現對 120~130MHz射頻信號的下變頻處理。在ADS中搭建級混頻電路模塊的仿真原理圖。由圖4可以看出,接收機在123MHz處增益為 20.827dB,也就是LNA的增益減去濾波器的插入損耗。選頻濾波器能很好對240~290MHz鏡像幹擾信號進行抑制。

 

 

射頻前端系統信道選擇性仿真

信道選擇功能主要由聲表波SAW中頻濾波器完成。仿真電路圖是混頻系統原理圖,其中本振頻率LO=195MHz。信道選擇性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 可以看出,信號在120MHz處系統有增益約為13.46dB;通頻帶為10MHz, 增益在11dB以上。接收信號都集中在信道帶寬10MHz範圍內,帶內波動很小,避免了接收到的信號產生非線性失真。鄰道抑制達到-43dB左右,滿足系 統設計指標。

 

 

本振輸出功率對射頻前端系統性能影響的仿真

設置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的輸入信號功率RF_pwr= -110dBm,當一本振功率LO_pwr從-30~10dBm變化時(間 隔為1dBm),接收機輸出功率與LO_pwr之間的關係如圖6所示。由圖6可以看出,輸出功率電平隨著本振輸出功率的增加逐漸增大,當本振功率大於 -3dBm,輸出功率才逐漸趨於穩定。對於接收機而言,希望儘可能的提高本振輸出功率以達到更高的增益,但是這與系統的低功耗又相矛盾,需要根據系統設計 性能指標在儘可能高的中頻輸出功率和系統低功耗之間權衡。

 

 

射頻前端系統功率增益仿真

為了能夠正常地接收信號,不被接收到的噪聲和接收機 本身產生的噪聲所淹沒,就要求接收機必須產生合適的輸出功率電平來使器件正常工作。考慮到器件的自身損耗,本方案設計系統整體功率增益在110dB左右, 如表1所示。系統功率增益預算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系統整機的功率增益在116dB左右,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射頻前端系統頻域響應特性仿真

從 圖8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到本方案接收機能夠按照設 計預期將射頻信號的頻譜搬移到系統設計中頻的頻帶範圍內,也就是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的頻域響應特性實現了設計的要求。圖8可以直觀地看到輸入頻率信號的功 率譜、變頻後中頻輸出信號功率譜和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輸出的頻率譜。中頻15MHz輸出的頻率點頻率成分單一,諧波得到很好抑制,不會對所需信號造成 幹擾。

 

 

 

 

本文在軟體無線電系統理論基礎上,對寬帶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採用超外差式二次混頻結構,建立了一個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仿真平臺。從性能仿真結果可以看出,該方案能夠很好地應用在軟體無線電射頻前端電路中,可以達到設計要求。

1

相關焦點

  • 怎麼樣使用欠採樣技術設計軟體無線電接收機的論文詳細說明
    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希望能直接在射頻端實現數字處理。而數位訊號處理卻遠遠達不到這一要求。欠採樣技術則可使中頻乃至射頻數字處理成為可能。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討論和分析基於欠採樣技術的軟體無線電接收機的關鍵技術及其仿真實現.   傳統的接收機採用超外差方式混頻到基帶進行採樣,同時在固定中頻上用高Q的專用聲表面波濾波器SAW)實現信道的選擇。
  • SDR軟體無線電的測量
    所謂軟體無線電(Software Defined Radio,簡稱SDR),就是採用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在可編程控制的通用硬體平臺上,利用軟體來定義實現無線電臺的各部分功能:包括前端接收、中頻處理以及信號的基帶處理等等。
  • 中頻數位化軟體無線電設計的六個主要環節:天線、射頻轉換部分...
    在天線陣確定後,不同的準則或算法將導致不同的性能,軟體無線電的模式開放結構使得可以在原有硬體條件下改善和更新智能天線系統。 第二、射頻轉換部分 RF變換模塊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功率放大、接收預防大、RF信號與IF信號之間的變換。它的設計要使得下一步的ADC(模數轉換器)和DAC(數模轉換器)發揮最優性能。
  • 基於USRP的DMR物理層研究和驗證系統實現
    本文基於軟體無線電思想,提出了基於DMR協議的數字對講機的解決方案,並通過驗證系統的物理鏈路的搭建、以及語音單呼、語音組呼DMR標準業務的實現對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驗證。系統中用到的關鍵技術如4CP-FSK調製解調技術、碼元同步與幀同步、基帶信號處理等,各模塊單獨封裝,弱耦合,豐富了軟體無線電系統的波形組件庫,也可作為軟核便於集成或者復用到其他系統中。
  • Ku波段雷達接收機設計
    2 電路優化設計2.1 低噪聲變頻單元設計低噪聲變頻單元主要由低噪聲放大器、微帶帶通濾波器、射頻放大器和鏡像抑制混頻器組成。增益、噪聲係數、帶外抑制、鏡像抑制度等是重要的指標,不僅是下變頻技術,還有低噪聲放大器LNA的設計都是整個通信系統的設計重點。 (1)低噪聲放大器。
  • 軟體無線電的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與傳統無線電系統相比,軟體無線電系統的A/D/A變換移到了中頻,並儘可能靠近射頻端,對整個系統頻帶進行採樣,即從中頻(甚至射頻)開始就進行數位化處理,這是軟體無線電的一個突出特點。數字無線電採用專用數字電路,實現單一通信功能,無編程性可言。而軟體無線電以可編程力強的DSP器件代替專用數字電路,使系統硬體構與功能相對獨立。
  • 基於Cadence Virtuoso 設計平臺的單片射頻收發集成電路的設計過程
    對於工作在射頻環境的電路系統,如2.4G 或5G 的WLAN 應用,系統中要包含射頻前端的小信號噪聲敏感電路、對基帶低頻大信號有高線性度要求的模塊、發射端大電流的PA 模塊、鎖相環頻率綜合器中的數字塊,以及非線性特性的VCO等各具特點的電路。眾多的電路單元及其豐富的特點必然要求在這種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有一個功能豐富且強大的設計平臺。
  • 利用微波數字轉換器實現軟體定義的無線電(SDR)
    在軟體定義無線電/網絡(SDR/SDN)中,軟體技術是影響最大的因素。當今,業內普遍認為虛擬系統硬體以及將人工智慧引入複雜的操作流程,可實現最高的系統效率、利用率和動態敏捷度。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事實上,這種技術即將到來。pTIEETC-電子工程專輯如今,無線網絡已經非常複雜,無法通過使用諸如設計時間服務計劃或簡單的通用設計等傳統的方法優化。
  • 多用途軟體無線電系統的5G設計解決方案
    多用途軟體無線電系統的5G設計解決方案 賽靈思 發表於 2020-12-16 15:55:10 本文旨在讓無線電工程師熟悉一種現成的多用途軟體無線電(COTS SDR
  • 軟體無線電及其在軍事中的應用
    然而,軍用電臺是根據某種特定的用途而設計的,功能單一,有些電臺的基本結構相似,而信號特徵差異很大。例如,工作的頻段不同,調製方式不同,通信協議不同,數字信息的編碼方式、加密方式不同等。電臺之間的這些差異極大地限制了不同電臺之間的互連互通。1992年,MILTRE公司的Jeo Mitola首先明確提出了軟體無線電的概念。
  • GNU Radio:開放的軟體無線電平臺
    c)針對以上兩類缺陷,第三類軟體無線電設備採用通用硬體(例如:商用伺服器、普通PC以及嵌入式系統)作為信號處理軟體的平臺,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純軟體的信號處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採用通用的高級語言(如C/C++)進行軟體開發,擴展性和可移植性強,開發周期短;基於通用硬體的平臺,成本較低,並可享受計算機技術進步帶來的各種優勢(如:CPU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軟體技術的進步等)。
  • 行動裝置多重標準射頻前端設計需求介紹【詳解】-太平洋IT百科手機版
    需注意的關鍵點就於,任何多標準前端,都必須儘可能提供具競爭性的解決方案,甚至是部署在單一或雙重標準的應用程式中,或是為晶片供貨商和系統整合者提供規模經濟時亦然。  在本文中,射頻接收器或收發器功能皆會稱為「前端」。當然,在一完整的系統中,必須有一數據機(可能會與前端整合為晶片系統,或稱SoC)、較高階的數字處理、多媒體編碼以及A/V輸出裝置,像是屏幕和揚聲器。
  • 小型化超寬帶接收前端設計方法詳解
    小型化超寬帶接收前端設計方法詳解 唐霆宇 發表於 2020-01-23 16:24:00 0 引言 隨著無線電通信技術和綜合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系統對微波接收機的要求向著超寬帶
  • 軟體定義無線電(SDR)工作原理及三個方向的應用:軍用、業餘、家用
    ,通常以硬體(例如混頻器、濾波器、放大器、調製器和解調器、檢波器等)組件實施的東西現在通過個人計算機或嵌入式系統上的軟體來實現。雖然軟體定義無線電(SDR)不是新的概念,但其涉及的許多快速的數字電子發展能力過去只在理論上是可能的。 基本的SDR系統可能由包括配有音效卡或其它模數轉換器、前面有某種形式的射頻前端的個人電腦組成。大量的信號被交給通用處理器處理,而不是用專用的硬體。這種設計生產了一種完全基於所使用的軟體、可以接收和傳輸廣泛不同的無線電協議(有時稱為波形)的收音機。
  • AD6645型A/D轉換器在軟體無線電中的設計原理及應
    1 引言A/D轉換器在系統中所處的位置是很關鍵的,因為它直接反映軟體化的程度.對理想的軟體無線電而言,A/D轉換器的動態範圍必須為100dB~120dB,最大信號輸入頻率在1GHz~5GHz之間,目前器件發展水平很難實現這些技術指標
  • 一文詳解射頻流盤的概念和系統結構!
    本文詳細介紹射頻流盤的概念和系統結構,討論射頻流盤在監測領域的部分應用,分析選擇流盤系統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最後介紹是德科技和X-COM提供的成熟射頻流盤和分析方案。1什麼是射頻流盤流盤是將儀器設備採集或處理後的數據實時、連續的傳輸到存儲設備記錄。數據採集前端是傳感器、數據採集器或者頻譜分析儀等測試儀表。
  • 射頻電子電路設計圖集錦TOP8 —電路圖天天讀(135)
    本方案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基於軟體無線電理 論來設計和實現,以達到建立一個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仿真平臺的目標。以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低噪聲係數,小的互調失真,大的動 態範圍和鏡像抑制,良好的AGC,足夠的增益和正確的選擇性等設計要求。通過對接收機射頻前端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利用射頻電路仿真軟體ADS進行系統 建模設計與參數仿真,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設計的系統性能。
  • 各種射頻器件科普
    無線通信系統中,一般包含有天線、射頻前端、射頻收發模塊以及基帶信號處理器四個部分。隨著5G時代的,天線以及射頻前端的需求量及價值均快速上升,射頻前端是將數位訊號向無線射頻信號轉化的基礎部件,也是無線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 按照功能,可將射頻前端分為發射端Tx以及接收端Rx。
  • 5G手機的關鍵技術-RF射頻前端
    5G手機相較於4G手機,5G手機必須設計為符合3GPP新無線電(NR)版本15,並且還需要兼容傳統的4G接入技術。因此設備廠家第一階段,一般都會採用5G手機支持非獨立(NSA)協議棧的技術路徑。此外,最新的5G手機將支持藍牙,WIFI和基於NFC的短距離無線技術。同時其還包含了更多的傳感器,例如接近傳感器,光傳感器,氣壓計,磁力計,加速度計,陀螺儀,溫度計,雷射掃描儀等。從硬體角度出發,5G手機相較於4G手機,其最大的區別在於,RF射頻前端方案及天線的差異。
  • 培訓課程 | 射頻前端核心技術
    射頻前端器件的工藝「兵分兩路」,PA、LNA和開關主要基於IC工藝,如GaAs、GaN、CMOS等;而SAW和BAW濾波器則廣泛採用MEMS工藝,如壓電薄膜沉積。模組化趨勢亦讓SiP(系統級封裝)大有可為,目前集成度不同的射頻前端模組種類較多,例如ASM(天線開關模組)、FEMiD(雙工器集成的前端模組)、PAMiD(雙工器集成的功率放大器模組)等,其中模組化程度最高的是PA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