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4片區控規通過青島市政府批覆,至此嶗山區14片區控規已全部出爐。
據介紹,嶗山區共劃分為14個控規片區,於2015年-2017年分三批啟動編制。2018年10月-11月,株洲路片區、金融新區服務區(張村河南岸)、金家嶺片區、午山西側片區4片控規通過青島市人民政府批覆,2020年2月-4月浮山新區(嶗山)片區、浮山南側片區、創智谷片區、沙子口北片區、沙子口南片區、姜哥莊片區6片控規通過青島市人民政府批覆。
未來,嶗山區將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南提北進、全域統籌」的戰略思路,全面實施七大行動,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規劃藍圖,推動我區高質量發展再謀新篇、再展新貌、再創新績,助力全區構築開放、創新、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
千錘百鍊,14片區控規獲批覆
2016年1月,《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獲得國務院批覆。為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對嶗山區的發展指引,讓嶗山發展更出彩、讓全區人民更幸福,嶗山區啟動了14片區控規的編制工作。
為提高控規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本輪控規分四步開展:一是「回頭看」,在全區範圍內對上版控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客觀評價現狀發展成就與存在問題;二是「謀格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總體城市設計,對空間發展策略、總體空間形態、城市景觀系統等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三是「強根基」,在全區範圍內對公共服務、交通、市政等關乎民生的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強化提升;四是「立規矩」,將全區層面統籌規劃內容落實到各片區法定規劃中,制定控制性要求和引導性建議,指導下一步具體開發建設。
規劃編制過程中,通過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方式,廣泛徵求了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利益相關人與社會公眾的意見,結合各方意見,對控規成果不斷打磨、反覆錘鍊,經市城規委審議通過後,最終獲得市政府批覆。
全區統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
聚焦全區金融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旅遊產業和大健康產業「四大主導產業」,落實重點功能區用地空間布局。在金家嶺街道強化金融產業鏈,推動金家嶺金融區成為國際財富金融中心;在中韓、北宅街道聚集產、學、研資源,將青島中央創新區建成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在沙子口街道強化旅遊服務功能,依託嶗山風景名勝區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城;在王哥莊街道強化健康生態產業,將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建設成為全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結合各重點功能區,布局高品質居住生活區,形成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的總體空間格局。
組織創新,公眾參與城鄉規劃實現良性互動
本輪控規一改以往閉門造車的做法,堅持「開門做規劃」,在規劃編制的各個階段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公眾參與:在現狀調研階段,與土地權屬單位和居民代表進行了深入座談,發放調查問卷,摸清發展訴求;在初步方案階段,單獨徵求了土地權屬單位和居民代表的意見,共同探討規劃方案;在規劃報批階段,將控規主要成果進行了社會公示,並對反饋意見進行了研究和落實;在控規批覆後,將控規主要成果在相關網站上進行了批後公示。
為進一步加強政府、街道和居民的聯繫,結合本輪控規編制,建立了社區規劃師與責任規劃師制度。社區規劃師以控規編制人員為主,面向社區、村莊、企業進行溝通宣講和答疑解惑;責任規劃師以控規片區為服務範圍,對片區內的詳細方案編制、規劃實施等方面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分層管控,制定剛柔並濟的實施規則。
本輪控規以「嚴守底線、保障基本、彈性包容」為原則,對管控方式進行了創新性改進:
一是引進「控規管理單元」概念,構建「控規片區、管理單元、地塊」三級控制體系,在片區層面明確主導功能和發展底線,在管理單元層面確定總體開發容量,在地塊層面確定具體指標要求;
二是採用「一圖多則」控制方式,在重點區域除「基本圖則」之外,還根據實際需要增設了「地下空間圖則、城市設計圖則」,從地上、地面、地下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規劃引導;
三是採用「規劃留白」理念,搭建了開放式的控規框架,未來可根據實際需要,按程序適時增補地下空間圖則、城市設計圖則,或對管理單元規劃內容進行調整替換。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曉 通訊員 梁太宏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