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寬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港澳車主們爭取多時的基本訴求,更是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互聯互通」功能,打通港珠澳大灣區「經濟命脈」的重要手段。有澳門籍廣東省政協委員早前提出相關提案,結果獲得廣東方面多部門的積極回應。總數達70多萬輛的港澳單牌車,有望獲全面開放經港珠澳大橋進出內地。
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出內地有望全面開放
委員促放寬單牌車入粵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穩定受控,各項經濟活動、城市之間的往來亦逐漸恢復。澳門籍廣東省政協委員廖力嘉早前提案,建議全面放寬港澳單牌車輛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該提案稱,目前香港私家車總數量約為60多萬輛,澳門約為15萬輛。建議全面放寬的前期階段,可先按特定配額方式進行。
廣東多部門積極回應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在答覆中指出,該廳將全力支持推進「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政策的落地實施,在有效提升大橋車流量的同時,促進粵港澳人員往來和資源流動;將指導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前研究有關政策落地後的大橋交通管理措施。
珠海市人民政府表示,目前,粵港澳三地政府正在積極研究推動港澳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內地,該提案提出的港澳車輛申請審批手續、港珠澳大橋通行安排、每天特定限額管理制度等方面,已經有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設想安排。
珠海政府表示,對港澳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內地已有設想
據了解,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會同廣東省交通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已經多次商討研究,對港澳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內地的政策安排、管理制度研究提出了意見建議。
另外,橫琴新區在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成功實踐的基礎上,起草關於香港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入出橫琴的有關方案及政策建議(意見稿)。廣東銀保監局稱,目前廣東已基本建立滿足車輛通行需求的跨境車輛保險制度。
廣東多部門均表示全力支持「港澳單牌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
大橋車流量未達預期
大灣區發展首先要保證粵港澳三地的人、車、物的互聯互通,交通是「命脈」,因此人們經常把港珠澳大橋比喻為「大動脈」,但大橋開通以來,擺在眼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乃是車流量遠遠不達預期。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大橋車流量平均每日約4,115架次。不足設計大橋時所預計的四成,若與繁忙的虎門大橋相比,更只有虎門大橋的四十分之一。新冠疫情期間,因各種限流措施,往來大橋嘅人流物流更系急劇減少。大橋本身就為了促進三地的人流和物流的暢達通行,行車疏落,有違建橋的本來目的。
提升港珠澳大橋的車流量有助激發互聯互通功能
降低門檻激活「黃金通道」
歸根究底,「門檻過高」是港珠澳大橋車流量疏落的主因。目前,只有粵港兩地牌照的車輛,或經過三地政府部門許可的單牌車輛,才可以上橋。但是,這部分的車輛數量與港澳75萬的私家車總數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但政策所限,真正有需要使用大橋的用家及港澳有意北上自駕遊的市民卻只能「望橋興嘆」、「用橋無門」!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港珠澳大橋無疑是一張閃亮的「名片」,但僅僅作為名片是遠遠不夠,這條「黃金通道」應該發揮更大的效能。粵港澳大灣區致力於打造「一小時生活圈」,離不開港珠澳大橋的交通便利。三地政府乃至中央方面,可考慮進一步放寬大橋的通行政策和通關便利,循序漸進放寬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求。
港珠澳大橋的交通便利,有助灣區打造「一小時生活圈」
單牌車入粵帶動連鎖效益
全面放寬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能夠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互聯互通」功能,更是為了激發興建港珠澳大橋背後的連鎖效益。
粵港澳1小時生活圈
本來,開車從香港到澳門或者珠海,車程一般需要3至3.5個小時,此外還需要經過多重海關檢查,甚至還會遇到堵車等狀況。但是,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海和澳門的陸路車程將大大縮短為半個小時,粵港澳大灣區的「1小時生活圈」呼之欲出。
另一方面,珠江西岸生活成本較低(房價也比香港低得多),適合居住和養老,放寬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極大地緩解港澳地少人多的壓力,港澳亦可輸出養老、醫療等高端服務。
澳門旅遊會展業受惠
澳門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隨著港澳單牌車可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放寬港澳單牌車來往港澳兩地作為配套政策,必定會跟隨著提上議程,這能讓澳門獲益匪淺。由於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班眾多,以後更多的港人能通過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賭場,不但能促進澳門的旅遊和會展業發展,也能讓澳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旅遊中心。
香港經濟收益超百億
放寬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後。香港四大支柱行業——旅遊、物流、金融和商業服務都可從中得益,預計大橋可直接為香港帶來約200億港元的經濟收益,並促使香港GDP增加1.3%至1.6%。
港珠澳大橋背後蘊藏巨大連鎖效益有待釋放
當然,很多事情都無法一蹴而就。目前香港私家車總數量約為60多萬輛,澳門約為15萬輛。儘管從承載力的角度考慮,開放非營運車輛進入廣東省,對省內交通並不造成影響。但三地政府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不影響粵港澳各自交通管理、車輛管理和車輛市場管理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有限制地開放港澳單牌車進入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如何通過敢想敢試的制度創新和規則銜接,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拆牆鬆綁,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的關鍵挑戰。全面放寬港澳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進入粵港澳大灣區,鼓勵港澳居民頻繁往來粵港澳三地,對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而言,無疑是有巨大的積極作用。
編輯 :黃煒強
策劃:Chris Cheong
資料來源:東周網 思考HK 文天股份
轉載請標註來源:《澳門商報》微信號 澳商圈(Macau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