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君科訊 排版 | C君科訊
頭條號原創文章,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從8月17日之後,受限於美國相關條例的約束,華為無法繼續從海外市場獲取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這對於華為相關業務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首先在晶片領域,如果無法獲取基於X86架構開發的CPU,那麼華為的個人電腦業務發展將在英特爾和AMD的供應晶片耗盡後被迫進入停滯發展期。
其次,在智慧型手機業務上,一直以來華為依賴於三星提供的OLED面板,如果受限於美國條例,無法從三星獲取OLED屏幕,雖然說有國產京東方的屏幕可以頂上,但是在品質上對於華為高端旗艦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而在這種被動局面之下,華為和國內企業正積極尋找破局方案,在這個過程中,英特爾和AMD這兩大美國桌面晶片巨頭卻突然開始對外表態了,根據這兩家企業的公開顯示信息表述,英特爾和AMD已經獲得了美國提供的許可證書,它們將繼續為華為提供桌面晶片,這對於華為而言算是喜訊傳來。
而在英特爾和AMD公司表態後不久,根據10月27日路透社方面傳來的消息顯示,三星開始對外官宣,三星獲得美國提供的許可證,可以向華為供貨,而這次三星能夠供貨的方向也正是華為所需要的OLED屏。
此消息一出,對於華為而言可以說是再一次的喜訊傳來,因為隨著三星的官宣,也就意味著華為又一大困境被解決了,接下來只需要全力去攻克高精度移動晶片就可以真正意義上突破美國的限制。
就在外界為華為慶賀時,一些網友提出了疑問,為何這次美國會這麼好說話,直接幫助華為「解決了」OLED屏幕缺失的問題呢?
其實這背後涉及到我國在OLED屏幕材料上的技術突破。
近些年來,我國市場對於屏幕面板需求越來越大,國內的京東方等企業也逐漸從LCD屏的研發進入到了OLED屏的發展,但是受限於OLED材料的限制,國產OLED屏的產量並不是特別高,所以三星、LG等企業依舊穩坐OLED市場頭把交椅。
但是,隨著近期,我國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的落地,未來國產OLED材料將打破海外市場的供應壟斷,京東方等國內OLED面板企業將有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
而該材料技術的突破,正是由中科院院士李亞棟所主導設計,所以說,這一次中科院真的應該領「頭功」。
而美國估計也是看到了我國在OLED領域的突破,認定未來無法利用美國條例限制我國OLED產業的發展,所以才放開了三星OLED屏幕對華為的供應。
其實,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前我國的蝕刻機發展比較滯後,因此蝕刻機的進口也受到了諸多限制,並且價格還非常的昂貴。
但是隨著中微半導體在蝕刻機領域的技術性突破,讓我國蝕刻機發展走向了全球一線水準後,海外市場對於我國蝕刻機的限制瞬間就消失了,不光如此,為了在我國市場競爭,原本價格高昂的進口蝕刻機價格也是一跌再跌。
所以說,想要擺脫技術短板和技術限制,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必須獲得突破,只有突破才能擺脫限制,蝕刻機是這樣,OLED是這樣,未來的晶片也會是這樣。
你覺得國產晶片突破後,美國還會限制嗎?
科技自媒體撰稿人,以不一樣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