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於所謂的「庫存車」並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但是確實存在大家口中說的「庫存車」,一般指庫存時間超過6個月未銷售出去的車。那麼「庫存車」都不能買麼?怎麼看出來這是一輛「庫存車」呢?「庫存車」又有可能存在什麼問題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庫存車」又該怎麼解決呢?
據統計,2016年「庫存車」投訴舉報其中:合資品牌投訴有42宗,自主品牌有20宗,進口品牌有7宗,其中庫存時間為一年以上的有32宗,8個月—1年的有11宗,3個月—7個月的有26宗。當然這不是全部買到「庫存車」的,只是舉報的數量!但是解決率僅為50%多點,那麼怎麼會出現「庫存車」呢?
首先來給大家分析一下什麼樣的車型容易出現庫存車的情況:一些車型銷量慘澹一個月賣出幾百臺甚至幾臺,但是生產或者4S店進車時不可能生產或者進幾輛車,所以供過於求,勢必會存下一些「庫存車」。還有就是那些幾世同堂銷售的車型,最新換代的車與舊款車型同堂銷售,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新款車型的,那麼舊款車型無人問津只能慢慢成了「庫存車」。那麼由於「庫存車」要消耗公司的庫存費用、場地,還有就是資金周轉等問題,一些良心商家會告訴顧客這是一輛「庫存車」我們降價銷售,但是一些黑心商家就是隱瞞事實當做新車來銷售。
既然現在「庫存車」不可避免的存在,我們就要擦亮眼睛避免買到「庫存車」,在談合同談車時候就應該問店家這是一輛什麼時候生產的車,而且最好寫在合同上或者通過錄音錄像等手段留下證據。那麼看車時候也是要仔細,小心駛得萬年船啊!我們可以看看車身的銘牌、車架號、發動機號等與合格證進行比對看是否一致,看生產日期是否一致。其次我們還可以查看玻璃的生產日期以及輪胎的生產日期還有輪胎表面老化的情況,商家也許會把老化的雨刷或者密封橡膠換成新的,但是輪胎、玻璃一般是不會換的。
如果是進口車的話,您要仔細檢查進口貨物證明以及關稅、增值稅等稅單,一:如果手續不全是上不了路的,
二就是關於這輛車是不是庫存車也能從其中看出端倪!
一旦我們不巧買到了「庫存車」我們一定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通過和4S店的商談不能讓您滿意的話您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章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三章第二十條:經營者應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所以您是可以根據法律上訴的,但是這是在您不知道這是輛「庫存車」的情況下,如果店家已經告訴您這是一輛「庫存車」而您堅持要買,最後後悔要上訴,這是不成立的!
「庫存車」一旦以真實身份面向顧客的話,肯定是有或大或小的優惠的。如果庫存時間剛剛達到「庫存車」時間標準的話,經仔細檢查沒什麼問題的話通過低價購買也是未嘗不可的。但是一旦時間過長的話,橡膠部件老化不說,像雨刷這些小物件4S店還是能給更換新品的。但是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橡膠圈密封問題、長時間不動導致輪轂形變、或者是一些橡膠皮套老化導致震動等問題。那可就煩心了。買輛車大毛病沒啥但小毛病不斷,未免為了一點降價有點不值得。所以我還是勸大家莫貪小便宜,正常的降價優惠必然好,但是「庫存車」您可就要好好考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