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之死」種族歧視之下隱藏著的是令人絕望的階級矛盾

2020-12-28 ta的視線

近日,一名明蘇達尼州的警察用膝蓋「鎖喉」一名黑人男子,並導致這位黑人男子的死亡的事件傳遍了全網,美國各地民眾組織了一系列的抗議活動以譴責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抗議活動有愈演愈烈之勢,但在此過程中,美國聯邦政府並未就警察是否暴力執法的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反倒將抗議民眾稱為「暴徒」,試圖用各種手段對這次事件「冷處理」。

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了,甚至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2019年美國警察一共射殺了1099名平民,差不多一天3個,而被射殺的最多的族群就是黑人,其次是西裔,再次是白人,而被射殺的黑人總數是白人的3倍,但1099起案件當中,只有3%的案件相關警察被起訴,更是只有1%的警察被判刑。

據相關人士的描述,這一切都是因為「刻板印象」和「隱性種族歧視」造成的,公開的種族歧視在任何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隱性種族歧視」卻一直存在,與我們亞洲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外國人把眼睛眯成一條縫或者「Chinaman」等侮辱性的行為或詞彙,通常一些洋垃圾做出一些侮辱性的行為也不會受到什麼實質性的懲罰。

其實針對每個族群的歧視都是廣泛存在的,畢竟人們通過一些簡易特徵對不同的種群進行分類的習慣已經刻到了基因上,而各族群之間的差異是肉眼可見的,所以就成為了最簡單的分類方式,也形成了最明顯,最露骨的歧視鏈。

但無論是種族歧視、地域歧視、職業歧視還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歧視,都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的產物。資本家通過讓渡一定權利的方式,讓一部分群體在某一個狹窄領域獲得超出常人的權力,以獲得該群體的支持,同時放大該群體和普通民眾的矛盾,從而達到分化人民群眾的目的,其結果就是明明同屬於人民群眾,但不同群體之間的壁壘甚至比與資本家之間的壁壘還要大。

教育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昂貴的私立學校是資本家和普通人拉開距離的一個主要途徑,私立學校內的教育並不比我國重點高中的教育輕鬆,絕大多數學生也需要經歷高強度的學習和考試,甚至還要在假期去搞各種社會實踐以「刷履歷」,而公立高中則是愚民教育的聖地,少數富人可以在高端職業中自由徜徉,按小時算工資,而大多數窮人卻只能在本就沒有多少油水的底層職業中相互排擠。

美國聯邦警察大多只有高中文憑,更別說州警和縣警,美國公立高中的快樂教育什麼樣大家也有目共睹,在許多起警察射殺黑人的案件中,警察都會用「他的動作有傷害我的風險」這個理由來進行辯護,因為確實有很多罪犯會在遭到警察警告後,從衣服內掏槍反殺,所以警察在處理案件時是高度戒備的,一旦「有風險」就要先發制人。

但是其中的風險如何界定,如何算是制服犯人等一系列最起碼的標準,美國警察卻不一定知曉,因為教育水平限制了他們的職業素養。畢竟在高中呆了12年,最後連二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的人,讓他去警校裡呆4、5個月,大概率也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警察。

反過來講,少數族裔的教育水平普遍很差,這不僅導致其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容易犯罪,也讓其在接受警察問詢時不知道如何讓妥善處理。而且因為教育問題導致黑人族群在反反覆覆地重演著一樣的歷史悲劇。

教育的缺失,讓警民關係在這種無知中逐漸緊張,當警察和民眾都堅信在衝突中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過度採用暴力也就在情理之中,警察不知該如何合理執法,人民不知該如何合理守法,結果就是雙方的對立,長久的對立,就一定會有社會性的隔閡出現。

警察所受到的優待是肉眼可見的,從一定程度上說,警察的半隻腳已經踏入了特權階級的大門,畢竟絕大多數警察射殺平民的案件甚至都沒有被起訴,而且有80%以上的警察在射殺平民時根本沒有佩戴執法記錄儀,也就是說警察們認為根本不需要考慮如何留存「執法證據」。能夠支撐他們這麼做的,就只能是無比寬鬆的監管制度。

常言道,絕對的權力帶來的只有絕對的腐敗,在事實上缺乏監管的美國警察在面臨潛在風險時自然會以保證自己「絕對安全」的方式進行執法,畢竟就是把人殺了也不用承擔太多責任。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警民矛盾。

還有多少像警察一樣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的職業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警察絕不是唯一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職業,律師、醫生、記者、公檢法人員,都或多或少地掌握著一定的社會公權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著決定別人命運的權力,但可怕的是對這些行業監管都是力度甚微的,這些職業和民眾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程度。

除此之外,還有不同職業之間的壁壘,一個程式設計師可能完全不清楚公司的電梯修理工是如何完成一天的工作的,這一系列的壁壘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使得矛盾進一步升級,從而淡化社會的主要矛盾

在這個無休止的鬥爭過程中過程中,警察和被欺壓的少數族裔都是受害者,鬥爭唯一能帶來的就是將人們的視線從階級矛盾上轉移出去,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在50年的時間裡爆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抗議,有過一次又一次的運動,卻始終無法在一個移民國家徹底消除種族歧視帶來的惡果。

這種權利的讓渡不是誰設計出來的,而是在人民與資本家的不斷鬥爭中不斷發展的,比如美國的工會原本是為了保障工人權益而出現的一個機構,但獲得一定影響力後就被資本家收買,成為了收租流氓,現在的工會對於美國實體經濟發展百害而無一利,但因為其巨大的影響力,美國工會已經成為美國政壇領袖們極力拉攏的對象,徹徹底底地脫離了工人階級,不少少數族裔的名人也是這樣,在功成名就之後便迅速被上流社會接納拉攏,屠龍的少年最終還是變成了龍,反倒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我國因為不是移民國家,所以沒有出現種族歧視的問題,但地域歧視、職業歧視等問題也有愈演愈烈之勢,諸如「河南人偷井蓋」「東北人都是黑社會」之類的言論也逐漸多了起來,當我們結合此次美國黑人暴亂事件的深層原因看待這些現象時,就不難發現歧視的背後常常夾雜著人們相互的不理解和恐懼,而這些恐懼有多少是資本家們故意販賣給我們用以掩蓋階級矛盾的,需要看清楚。

相關焦點

  • 種族歧視成為「常態」,美國悲劇再重現
    導讀:如今的美國社會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是缺乏制止這些問題出現的實際行動,其中,種族歧視問題就是非常典型例子。然而,要想真正追尋種族歧視源頭,還得到美國建國初期,由於白人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是造成當下美國種族歧視的主要根源。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明確寫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都深知平等與他們毫無關係,「平等」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表示,種族歧視將會是美國持久且主要的標識。
  • 從馬丁·路德·金之死,看美國對待黑人民權運動的邪惡伎倆
    這個做法同美國歷史上對待黑人的態度毫無二致。 二戰以後,亞非拉掀起了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的熱潮,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一時之間,殖民地和受壓迫民族紛紛獨立,站起來的正義呼聲響震寰宇。 美國這個素來實行種族壓迫的劊子手,當然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道義譴責。此外,種族歧視和內耗也讓美國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
  • 環球深觀察丨「百萬黑人大遊行」25年後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
    環球深觀察丨「百萬黑人大遊行」25年後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愈發嚴重環球資訊+  作者:  2020-10-18 分析指出,種族主義借疫情升溫
  • 在美國人眼裡,黑人之死或許不是最可怕的,這才是最讓他們絕望的
    主要是因為在前段時間美國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被警方暴力執法害死,根據環球網報導,這一次黑人死亡事件使得美國大批黑人強烈不滿,他們走上街頭對政府示威抗議,最終這場普通示威遊行也直接演變成了全美大暴亂。但事實上在美國人眼裡,黑人之死或許不是最可怕的,這才是最讓他們絕望的。
  • 美國種族歧視抗議
    據人民網報導,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集會遊行活動仍在全美許多城市持續進行。當地時間6月6日,民眾在包括首都華盛頓在內的多個城市抗議警察暴力執法,譴責美國社會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現象。
  • 黑人在中國與美國的區別,黑人:為什麼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眾所周知許多歐美國家對種族歧視很嚴重,他們將不同膚色的人們分成三六九等白人至上的觀念淵源已久,西方美國的白人開始對外擴張,奴役黑色人種建立殖民地。沒有受戳的白人從此有了種族優越感。01美國搞種族歧視種族隔離早在1876年美國就開始搞種族隔離法案,黑人不但不能和白人共同上學,而且不能使用交通工具,白人和有色人種不能通婚,不能在同一個餐館吃飯,這個持續了將近100年的種族歧視在1964年被終止。
  • 圓桌丨黑人之死凸顯美國痼疾,抗議浪潮令川普選情雪上加霜
    族裔問題痼疾與疫情疊加放大矛盾澎湃新聞:這次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抗議浪潮,整個事件升級速度之快,波及範圍之廣都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再加上現在美國國內社會高度分裂,白人與黑人以及其他族裔之間族群對立嚴重,這使得當前種族騷亂的規模和影響更大。倪峰:我想主要是因為這個矛盾和現在的疫情疊加了。由於疫情的影響,美國現在的失業率已經突破了大蕭條以來的最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美國各種矛盾都在激化。
  • 美國「黑人之死」引發反種族主義怒火
    隨著經濟衰退、社會不和、疫情危機難以消退,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美媒:疫情加劇了對種族主義的憤怒《紐約時報》報導稱,今年春季,美國至少有2.3萬黑人死於新冠肺炎。不僅僅是高死亡率加劇了對種族主義的憤怒,還有一些非洲裔美國人被醫院拒絕接收。更令人惱火的是,有人認為非洲裔美國人對死亡負有個人責任。
  • 馬克·沃爾伯格挺黑人遭炮轟虛偽!被爆歧視黑歷史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警跪頸窒息而死事件,引起全球對於種族歧視的關注,不少名人都在社群網站發聲,甚至走上街頭聲援。好萊塢男星馬克·沃爾伯格日前也在IG貼出佛洛伊德照片「反種族歧視」,馬克·沃爾伯格在2011年憑藉《鬥士》中的表演入圍金球獎。
  • 美國黑人之死,吹滅了自由女神的火炬
    平等自由民主讓我不能呼吸當地時間5月24日,弗洛伊德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遭警方逮捕。當時三名警察將他按在地上,其中一名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他的頸部數分鐘之久。之後弗洛伊德陷入昏迷,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
  • 布朗之死撕裂美國的種族傷疤
    又過了50年,黑人青年布朗之死表明,雖然擺脫了奴隸身份,黑人卻始終沒有擺脫被歧視的命運,儘管美國人選了一個黑人總統。  美國密蘇裡州州長當地時間8月16日宣布,該州進入緊急狀態,並在弗格森鎮實行戒嚴。在此之前,弗格森鎮因一名黑人青年在8月9日被警察開槍打死,由此引發大規模騷亂。
  • 弗洛伊德之死引起美國騷亂,能否徹底終止美國種族歧視?
    5月25日發生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街頭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致使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示威和騷亂仍在全美多地持續,如今美國至少140個城市爆發了示威活動。美國華盛頓特區引起也進入戰備和宵禁狀態。
  • 170城市抗議黑人總統統治下的種族歧視 美國以暴制暴
    涉案警察被免予起訴再一次暴露出美國根深蒂固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種族不平等矛盾。這種矛盾發展形成不斷撕裂美國社會兩極分化的惡性循環:社會不平等造成非洲裔群體在教育、就業等方面愈發處於不利地位,也催化出諸多與社會治安相關的問題;由白人佔多數的執法部門從動輒攔車檢查到以「自衛」為名開槍射殺,層出不窮的種族歧視行為使得全美各地形成乾柴烈火之勢。
  • 21世紀美國反種族主義運動史(下):居高臨下的種族歧視
    編者按:在過去幾個月內,美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反種族主義運動,黑人喬治·佛洛依德之死與警察的不公執法點燃了人們的怒火,進而導致了聲勢浩大的抗議。事實上,自21世紀以來,美國社會曾經歷過多起嚴重的種族主義事件,2012年17歲的黑人青年特雷沃恩·馬丁(Trayvon Martin)之死、2014年黑人青年邁克·布朗(Michael Brown)遇害同樣引發過強烈的社會不滿。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此事距離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用膝蓋壓住頸部、窒息而死,剛剛過去三個月,美國人民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憤怒的人們高喊「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等口號示威遊行,並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事發地基諾沙市已連續三晚爆發嚴重騷亂,示威活動期間還發生了槍擊案。目前,華盛頓已向基諾沙市派遣近1000名國民警衛隊和200名聯邦特工,以應對騷亂。
  • 國際觀察 | 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二:黑人平等「夢想」難圓
    (新華社/路透)  如今,美國雖然在法律上確定了黑人的「平等」權利,但從喬治·弗洛伊德到雅各布·布萊克,這些不斷發生的黑人被白人警察打死打傷的案例折射出一個殘酷的現實:種族歧視與偏見在美國依舊根深蒂固,美國黑人至今「無法呼吸」,「我有一個夢想」正漸行漸遠。
  • 「社科網評」種族歧視日益凸顯美國人權問題「頑疾化」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在5月25日,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蓋鎖喉長達7分多鐘後死亡。這一事件猶如導火索一般,在全美引爆了被認為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反種族歧視遊行示威活動。
  • 2020·世界丨種族矛盾、貧富分化、政治極化...多重矛盾交織釀成...
    2020·世界丨種族矛盾、貧富分化、政治極化......多重矛盾交織釀成「美國之困」 原標題: 黑人殞命,抗議四起;兩黨對立,你死我活……視頻中展示的場景不是發生在某個戰亂地區,而是真實發生在所謂「人權衛士」的國度——美國。
  • 2020年中考歷史預測:美國危機與種族歧視
    熱點新聞 1776年《獨立宣言》就呼籲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利堅人,卻在一百年後對有色人種百般歧視。最新的弗洛伊德事件只是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美國令人絕望的不平等。目前,抗議示威已蔓延至全美140個城市,至少40個城市及華盛頓特區實施宵禁。疫情危機和種族歧視抗議疊加,正加速美國的衰落。
  • 轟動美國的「殺妻案」,可不止那麼簡單
    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電影派Vol.461去年,當大眾還沉浸在《罪夜之奔》和《美國犯罪故事》時。一部零差評的神劇已經悄悄地刷爆美國。而且還在今年,輕鬆碾壓其他幾部提名作品。一舉摘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