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明蘇達尼州的警察用膝蓋「鎖喉」一名黑人男子,並導致這位黑人男子的死亡的事件傳遍了全網,美國各地民眾組織了一系列的抗議活動以譴責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抗議活動有愈演愈烈之勢,但在此過程中,美國聯邦政府並未就警察是否暴力執法的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反倒將抗議民眾稱為「暴徒」,試圖用各種手段對這次事件「冷處理」。
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了,甚至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2019年美國警察一共射殺了1099名平民,差不多一天3個,而被射殺的最多的族群就是黑人,其次是西裔,再次是白人,而被射殺的黑人總數是白人的3倍,但1099起案件當中,只有3%的案件相關警察被起訴,更是只有1%的警察被判刑。
據相關人士的描述,這一切都是因為「刻板印象」和「隱性種族歧視」造成的,公開的種族歧視在任何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隱性種族歧視」卻一直存在,與我們亞洲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外國人把眼睛眯成一條縫或者「Chinaman」等侮辱性的行為或詞彙,通常一些洋垃圾做出一些侮辱性的行為也不會受到什麼實質性的懲罰。
其實針對每個族群的歧視都是廣泛存在的,畢竟人們通過一些簡易特徵對不同的種群進行分類的習慣已經刻到了基因上,而各族群之間的差異是肉眼可見的,所以就成為了最簡單的分類方式,也形成了最明顯,最露骨的歧視鏈。
但無論是種族歧視、地域歧視、職業歧視還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歧視,都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的產物。資本家通過讓渡一定權利的方式,讓一部分群體在某一個狹窄領域獲得超出常人的權力,以獲得該群體的支持,同時放大該群體和普通民眾的矛盾,從而達到分化人民群眾的目的,其結果就是明明同屬於人民群眾,但不同群體之間的壁壘甚至比與資本家之間的壁壘還要大。
教育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昂貴的私立學校是資本家和普通人拉開距離的一個主要途徑,私立學校內的教育並不比我國重點高中的教育輕鬆,絕大多數學生也需要經歷高強度的學習和考試,甚至還要在假期去搞各種社會實踐以「刷履歷」,而公立高中則是愚民教育的聖地,少數富人可以在高端職業中自由徜徉,按小時算工資,而大多數窮人卻只能在本就沒有多少油水的底層職業中相互排擠。
美國聯邦警察大多只有高中文憑,更別說州警和縣警,美國公立高中的快樂教育什麼樣大家也有目共睹,在許多起警察射殺黑人的案件中,警察都會用「他的動作有傷害我的風險」這個理由來進行辯護,因為確實有很多罪犯會在遭到警察警告後,從衣服內掏槍反殺,所以警察在處理案件時是高度戒備的,一旦「有風險」就要先發制人。
但是其中的風險如何界定,如何算是制服犯人等一系列最起碼的標準,美國警察卻不一定知曉,因為教育水平限制了他們的職業素養。畢竟在高中呆了12年,最後連二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的人,讓他去警校裡呆4、5個月,大概率也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警察。
反過來講,少數族裔的教育水平普遍很差,這不僅導致其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容易犯罪,也讓其在接受警察問詢時不知道如何讓妥善處理。而且因為教育問題導致黑人族群在反反覆覆地重演著一樣的歷史悲劇。
教育的缺失,讓警民關係在這種無知中逐漸緊張,當警察和民眾都堅信在衝突中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過度採用暴力也就在情理之中,警察不知該如何合理執法,人民不知該如何合理守法,結果就是雙方的對立,長久的對立,就一定會有社會性的隔閡出現。
警察所受到的優待是肉眼可見的,從一定程度上說,警察的半隻腳已經踏入了特權階級的大門,畢竟絕大多數警察射殺平民的案件甚至都沒有被起訴,而且有80%以上的警察在射殺平民時根本沒有佩戴執法記錄儀,也就是說警察們認為根本不需要考慮如何留存「執法證據」。能夠支撐他們這麼做的,就只能是無比寬鬆的監管制度。
常言道,絕對的權力帶來的只有絕對的腐敗,在事實上缺乏監管的美國警察在面臨潛在風險時自然會以保證自己「絕對安全」的方式進行執法,畢竟就是把人殺了也不用承擔太多責任。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警民矛盾。
還有多少像警察一樣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的職業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警察絕不是唯一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職業,律師、醫生、記者、公檢法人員,都或多或少地掌握著一定的社會公權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著決定別人命運的權力,但可怕的是對這些行業監管都是力度甚微的,這些職業和民眾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程度。
除此之外,還有不同職業之間的壁壘,一個程式設計師可能完全不清楚公司的電梯修理工是如何完成一天的工作的,這一系列的壁壘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使得矛盾進一步升級,從而淡化社會的主要矛盾
在這個無休止的鬥爭過程中過程中,警察和被欺壓的少數族裔都是受害者,鬥爭唯一能帶來的就是將人們的視線從階級矛盾上轉移出去,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在50年的時間裡爆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抗議,有過一次又一次的運動,卻始終無法在一個移民國家徹底消除種族歧視帶來的惡果。
這種權利的讓渡不是誰設計出來的,而是在人民與資本家的不斷鬥爭中不斷發展的,比如美國的工會原本是為了保障工人權益而出現的一個機構,但獲得一定影響力後就被資本家收買,成為了收租流氓,現在的工會對於美國實體經濟發展百害而無一利,但因為其巨大的影響力,美國工會已經成為美國政壇領袖們極力拉攏的對象,徹徹底底地脫離了工人階級,不少少數族裔的名人也是這樣,在功成名就之後便迅速被上流社會接納拉攏,屠龍的少年最終還是變成了龍,反倒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我國因為不是移民國家,所以沒有出現種族歧視的問題,但地域歧視、職業歧視等問題也有愈演愈烈之勢,諸如「河南人偷井蓋」「東北人都是黑社會」之類的言論也逐漸多了起來,當我們結合此次美國黑人暴亂事件的深層原因看待這些現象時,就不難發現歧視的背後常常夾雜著人們相互的不理解和恐懼,而這些恐懼有多少是資本家們故意販賣給我們用以掩蓋階級矛盾的,需要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