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網絡直播快速崛起 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2021-01-15 人民網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直播、短視頻等經濟新業態迅速崛起,它們在自身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加快向生活、生產、消費各領域賦能。在1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經濟參考報、抖音聯合召開的「抖音助力經濟發展年度報告」發布會上,業內專家紛紛表示,以抖音為代表的各類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在推動經濟新潮流、促進經濟復甦、拓展就業形式、豐富社會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迅速崛起的新經濟業態,直播經濟正迎來黃金髮展時期。當前國內各大平臺正紛紛進入直播賽道,相關諮詢機構2020年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228億元。

  當天發布的《「V經濟」的興起:抖音助力經濟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報告》)指出,抖音等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電商等形式,推動新型商業模式、消費習慣、生產鏈條和產業生態的發展,成為一種經濟新常態,即「V經濟」,包括Visualization(視覺化)、Volume(流量優化)、Vitalization(產業激活)三個方面之間的聯動與融合,對應著前臺、中臺、後臺三個環節相互關聯的生態體系。

  在業內專家看來,數位技術對於提升需求側管理水平,打造消費新業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視覺經濟、直播經濟在滿足擴大需求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經濟與科技社會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呂鵬認為,直播提供了一個「用真實的體驗激活需求側的沉默結構」的利器,促進需求側、供給側的連結,促進雙循環的發展,加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大車企紛紛加入直播行列,其中三一重卡在抖音上策劃了多場活動,在3月20日的萬臺搶購節直播中在2小時內達成5000萬銷售額,打破了疫情期間的銷售困境。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聶輝華表示,直播經濟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助力偏遠貧困地區農產品去庫存,彌合地區差距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以抖音為例,為了緩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受阻的問題,2020年2月,抖音「縣長來直播」啟動,邀請各地市長、縣長通過直播,幫助各地銷售受阻的農產品快速找到銷路,截至目前,共有110位市長、縣長走進「縣長來直播」直播間,幫助銷售農產品1.23億元,其中6819萬元來自貧困縣。

  值得關注的是,直播正在激發企業生產活力,促進供給側變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研究員陳光金表示,直播經濟在5G賦能下,助力打造了柔性供應鏈,讓更多生產商看到了更為精準的市場需求,推動其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個性化、銷售定製化的訂單需求,高時速、低時延的供需產業鏈逐漸形成,生產端+內容端+服務端相結合的柔性供需體系迸發升級,同時也加快推動我國產業智能化升級。

  不過專家也指出,隨著直播領域的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供給反饋不及時、法規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也日益突出,未來需要建立合理的政策引導框架,規範行業自我規範機制,構建良性產業發展格局。

  陳光金表示,政府監管部門應該慎用直播的發展趨勢,儘早進行數字經濟的頂層設計,在合理稅收、公平競爭方面確定責任和邊界,有效引導產業發展。同時要推進直播產業的行業自我規範機制,促使生產廠家自覺遵守產業規則,杜絕惡性競爭和無序擴張,注重社會責任,塑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生態。

  與傳統企業不同,平臺企業是平臺生態的維護者、治理者和引領者,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平臺實踐也體現了社會價值取向。以抖音為例,疫情期間,為緩解農產品銷售受阻的問題,抖音聯合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發起了「戰疫助農」公益項目,通過設立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專區等一系列措施,幫助農產品找到銷路。截至2020年4月11日,項目累計助力農產品銷售3.2億元,在推動地方經濟復甦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報告》也指出,未來平臺監管是提升商品品質、增強前後臺互信的重要渠道之一。直播經濟的良性發展除了依靠政府監管、行業約束等外力,更需要企業生產端主動遵守生產規制,樹立企業社會責任,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才能從根本上獲得直播經濟的根本優勢。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站穩2020】數字經濟增長強勁 成為經濟復甦新動能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本期推出:《數字經濟增長強勁,成為經濟復甦新動能》。  央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現在頭暈情況怎麼樣?」
  • 透視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AI為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最先一公裡」——在大數據支撐下,人工智慧算法創新為疫苗藥物研發提供支撐;「最後一公裡」——人工智慧與5G、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加速融合,為經濟復甦注入「智力」。為全球智慧城市探索「樣板間」,為世界經濟轉型開放新場景,從「網際網路+」到「智能×」,透視大會,技術將讓世界更有「AI」。
  • 戰「疫」中崛起復甦的力量——從「半年報」看中國經濟強大韌性
    逆勢而上 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正能量  儘管上半年中國經濟仍同比回落1.6%,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大幅萎縮背景下,中國經濟的亮眼表現令全球矚目。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也讓不少外媒和機構紛紛點讚。他們稱,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是疫情暴發以來首個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正能量。
  • 科技加速文旅融合,注入行業復甦新動能
    大會以「智慧賦能 旅遊復甦」為主題。他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涉旅單位如何抓住災後復甦新契機成為了行業普遍共識。災後如何整合線上線下產業資源,設計注入智慧導覽、5G+旅遊等更多優質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帶動本地旅遊市場快速復甦,也成為所有文旅從業者共同關心的話題。
  • 學者:大陸新經濟發展成為兩岸貿易增長新動能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路梅)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29日指出,大陸新經濟發展已成拉動兩岸貿易增長的重要新動能。2020年兩岸經貿逆勢成長,充分顯示兩岸經濟命運與共,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的強力依託。
  • 中國移動為湖北「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楊傑表示,黨中央研究確定了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中國移動將積極配合推動政策實施,為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積極力量。楊傑介紹,今年是中國移動成立20年。經過20年的跨越發展,中國移動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品牌價值和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電信運營企業。
  • 新動能助力中國經濟「升級版」(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④)
    這得益於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決策與艱苦努力,其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聚集的新動能表現格外搶眼,為抵禦疫情衝擊、釋放經濟活力發揮了顯著作用,助推中國經濟穩步邁向「升級版」。新業態生氣蓬勃又是一個豐收年,秋糧收購正有序推進。
  • 為消費市場發展注入新動能,必要科技 C2M 模式得到發展
    12 月 9 日消息,商務部研究院在《2020 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中稱,C2M 模式在直播電商的協助下,正推動國貨品牌快速崛起,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定製化的產品。報告稱,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國內消費市場正在加速回暖,已經成為穩定國民經濟的 「壓艙石」。
  • 數位化轉型加速時,華為如何給湖南經濟注入新動能?
    2020年,在「新基建」的推動下,全國各地的數字經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熱潮。湖南在推動製造、傳媒等產業智能升級的同時,也在加速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數位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湖南和華為將繼續在哪些方面開展深入戰略合作?華為將如何為「數字湖南」建設持續助力?「立足多方位合作,華為始終堅持與湖南攜手共進。
  • 新浪王巍:「智能+」媒體深度融合 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11月26日,以「新場景、新產業、新經濟」為主題的2020智能視聽大會在青島召開,新浪集團首席信息官、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王巍受邀出席會議,並分享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對智媒產業生態構建的驅動作用。
  • 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解放軍報記者 孫 琦新華社發2020年漸至尾聲,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當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逆勢上揚,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重啟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在7年時光裡,「一帶一路」建設以令人驚嘆的執行力和高效率書寫了國際合作發展史上的奇蹟。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 數位化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從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至今,數位技術悄然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在古老的烏鎮,科技創新的因子流淌於小橋流水之下,跳躍於粉牆黛瓦之間,最終匯聚成改變中國甚至改變世界的力量。中國科技抗疫成果成典範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我國經濟率先復甦的前提,在阻擊疫情的戰鬥中,新興信息技術大放異彩。
  • 數字經濟動能強勁 向網絡強國不斷邁進
    數字經濟動能強勁 向網絡強國不斷邁進——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成就令人矚目新華社記者餘俊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數位化助力中國抗擊疫情、恢復經濟 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在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數位化成為中國抗擊疫情、走出疫情、恢復經濟的助力,也在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張勇表示,中國科技抗疫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果讓世人刮目相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位化的力量。因為疫情加速了數位化、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整個社會圍繞產業鏈的運轉,都發生了深刻變革。「經過這次疫情,相信全社會都進一步達成了數位化的共識,養成了數位化的習慣,數位技術越來越成為服務於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
  • 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中國力量」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近日召開。習近平主席在通過視頻向會議致辭時,再次指出各國應對挑戰、破解困局的現實路徑,表明中國願繼續加強教育和科技國際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
  • 濱海文化中心賦能新「夜」態 親民活動為消費復甦注入新動能
    隨著豐富的文化、科技、市集等幾十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居民文化娛樂需求,也為文旅市場、濱海新區消費復甦、拉動夜經濟注入了新活力,新動能。濱海美術館今年共舉辦線下高端藝術活動40餘場,並創新開展了VR展廳雲上觀展、美術館雲課堂等展覽與美育活動,通過抖音、微博雙平臺的導覽直播,將美傳遞到了千家萬戶。在剛剛過去的8月,天津濱海美術館還舉辦了首屆美術館的奇妙藝市,為青年原創藝術家提供了一個作品的交易、展示與交流平臺,展現天津創新創意風採。
  • 2020鶴城5G電商直播大會啟幕 六大亮點為新零售業態注入新動能
    本屆大會是全國「消費促進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全國首個5G視商科技產業園為載體,以「新視商、好網貨、興產業、助脫貧、促消費、謀合作」為主題,全面展示齊齊哈爾市電商發展新成果,引領電商發展新方向。近年來,齊齊哈爾市電子商務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電商網絡零售額增長速度連續四年居全省首位。2020年上半年,該市網絡零售額和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兩項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 小屏幕打開大市場 "直播帶貨"助力中國經濟復甦
    原標題:「直播帶貨」助力中國經濟復甦(國際論道)   4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布了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崛起的「直播帶貨」新風口》的文章,描述了當下「直播帶貨」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火熱景象。報導稱,「直播帶貨」的新模式儼然成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新流行符號。
  • 淘寶直播、銀河眾星攜手汪涵開創直播帶貨2.0時代,助力經濟復甦
    直播綜藝聚焦經濟復甦,見證文化帶貨新力量後疫情時代,4000萬中小企業受疫情重創阿里巴巴「春雷計劃」時隔10餘年的再度響起,用電商直播的全新模式再次將挑戰化為新的機遇。市場經濟亟待覆蘇,新需求、新供給、新貿易、新基建的湧現,也證明著一個新時代的崛起!汪涵表示,本次擔任「春雷計劃」推廣大使,並主持《向美好出發》,通過直播助農興農,幫助在疫情中受到影響的企業,他倍感榮幸。
  • 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 2021年約7.8%
    原標題:【原創】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2021年約7.8%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