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再次因為賣車被推上熱搜,事件起因是特斯拉拒絕交付消費者通過拼多多支付的訂單。但本次的最終結果並沒有像上次「凱迪拉克事件」如此順利完滿。
7月21日的上午,「宜買車汽車官方旗艦店」在拼多多的平臺上,上線了萬人拼團「特斯拉-中國Model 3 2019款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的限時秒殺活動,並且引起廣泛關注。
據特斯拉官網查詢所了解,中國製造的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指導價為29.18萬元,扣除新能源汽車補貼後,新車實際補貼後的售價為27.15萬元,而拼多多上的秒殺價格相比官方價格直降2萬元,到手價為25.18萬元。
編者相信大家都清楚,特斯拉一向以直營的模式銷售旗下汽車,所有價格均以官網為準。而且,早前特斯拉就因官方屢次降價,曾遭到車主拉橫幅維權。
事後,特斯拉官方發表免責聲明,公司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就本場團購有任何合作,也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有過任何形式的委託銷售服務,亦未就此次團購向宜買車或拼多多銷售過任何本司生產車輛。
此外,特斯拉還指出公司將保留追究相關方法律責任的權利。如消費者因上述團購產生任何爭議或權益受損,特斯拉不承擔任何責任。
那這件事就變得十分有趣了,根據特斯拉的官方聲明,部分消費者猜測拼多多為了營銷平臺「自己貼錢」進去補差價,企圖擾亂特斯拉銷售模式的市場秩序可謂賺足了名聲。然而,特斯拉對此肯定心裡不服。
隨後,拼多多透過媒體渠道回應特斯拉的聲明,表示「拼多多已經與商家進行核實,車輛也是全新正品的特斯拉,並且能享受新能源車型的補貼政策。」
儘管拼多多就此事作出回應,但在特斯拉「免責聲明」的面前,似乎這樣的回應起不了任何作用,無法讓整個事件向著「拼多多」與「宜買車」如期的方向發展。
據編者了解,在國內,特斯拉的新車僅在官方門店銷售,如果在汽貿渠道看到所謂的「特斯拉準新車」,大部分是提車不久就被賣掉的二手車。
編者也有加過特斯拉銷售的微信,時不時看到他們在朋友圈幫「反悔」的客戶轉讓即將交付的準新車。對特斯拉而言,這種做法的主要原因能降低庫存壓力,對有意向接手的新客戶來說,通過這個渠道買到的準新車對自己更有保障。
其實並不難理解為什麼特斯拉官方會在免責中強調拒絕為這些「拼團車主」交付新車,很簡單,因為這場團購傷害到了特斯拉的利益,同時對已購特斯拉車主的不公平因素,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如果特斯拉真的給這些「拼團車主」交付新車,後期消費者如若因為這些團購車發生了售後糾紛,宜買車和拼多多有可能會將「矛頭」直指特斯拉,導致特斯拉聲譽受損。
換個角度來說,拼多多這次的「萬人拼團」活動,並沒有對特斯拉造成直接的利益損失,相反,還能有助於提高銷量業績。
但是誇張的說,如今街上的特斯拉堪比計程車的數量,特斯拉缺的是一場營銷活動影響的銷售業績嗎?如今眾人皆知的特斯拉品牌並不缺乏營銷推廣。
說到最後,就特斯拉自身而言,旗下的純電動車根本不缺銷量,就按本次營銷的Model 3為例子,2020的上半年在中國地區已經交付4.57萬臺,根本無需通過營銷或合作的形式為自家品牌再造優勢。
而且在團購活動發起時,特斯拉已關注到此事並借著事件在社交平臺多次提醒用戶,從未委託其他平臺或商家進行銷售活動,特斯拉官方網站或旗下實體店為新車的唯一正規購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