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際交往中5種常見的「病態」心理,第四種幾乎人人都有

2021-01-09 心理學與人際關係

人的心理在處理不同的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表現。而人際交往中,由於我們要和別人進行互動,因此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下面這5種情況,就是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

(1)討好型

討好型人格的背後是自我價值的缺乏,在一段關係中,他們沒有自我,他們的一切都取決於別人,因此在關係中容易被控制和受到虐待。

討好型人格最打的特點就是不會拒絕,哪怕他們感到很不快樂,依然不會選擇反抗。因此,受傷的總是他們。

(2)冷血型

冷血型給人的感覺有點類似與理智,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理智是「拎得清」,知道該如何平衡感情和邏輯。但冷血則是缺少感情,從而只能表現出「理智」。

理智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冷血不是。在目前的階段,人類仍然離不開感情。但在冷血型人格的身上,你感受不到什麼叫「愛」。

(3)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本來是自己的事情,但是這種心理在人際關係中的反饋也特別強烈。最典型的症狀包括:

a. 渴望別人來關愛自己,身邊的人越多越孤獨。

b. 稍微有人對你好點,你就對他掏心掏肺。

c. 當你的朋友對別人比對你更好時,你會難過,感覺自己被背叛了。

d. 喜歡展示自己的成就,展示自己的高標準和遠大理想。

現在社會,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的缺乏安全感,這與我們的文化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4)嫉妒心理

這是一種只有在人際交往中才會產生的心理。這是一種人的本能,當他人的優秀威脅到了自己在資源分配中的地位,嫉妒就來了。

嫉妒其實是一種安全警示,告訴你有人可能要威脅到你了,你要小心了。可以說,沒有嫉妒心的人是不正常的(很多人看似沒有嫉妒心,其實只是把嫉妒自我協調掉了。)

嫉妒不病態,但嫉妒很容易導致病態心理。有的人能在潛意識給自己暗示,告訴自己嫉妒是沒有用的,於是化解掉了。有的人選擇消極對待,無視這種情緒。而有的人會轉化為奮鬥的動力。

但比較危險的是將其轉化為各種負面情緒,從而產生不好的後果(對自己和他人)。

(5)自戀型

自戀可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關緊要,嚴重自戀心理會發展成自戀型人格障礙,這是一種精神病。

自戀其實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其基本特徵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誇大和缺乏對他人的貶低,而這背後的原因卻往往是長期的低自尊。

結語:上面這五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你有幾種,你身邊的人又有幾種呢?

相關焦點

  • 人際交往中的「距離法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親密程度往往視其與對方的距離而定。空間距離較近,心理距離則較近;空間距離較遠,心理距離也較遠。因為,雙方距離縮短的同時,彼此的戒備心理也開始放鬆,而且有產生親密感的心理傾向。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
  • 身邊的心理學:人際交往厭食症及其心理分析
    人際交往的厭食症,通俗地說,就是人們對某種交往言行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張三與李四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張三經常叫李四吃飯,開始李四欣然赴約,後來李四感到與其吃飯有些厭倦並婉言相絕;王力與劉麗是一對戀人,王力每天早上發出「早上好」信息,起先劉麗很為感動並及時回復,後來,劉麗對此不以為然且不予回復,再後來,還對王力所發信息竟產生一種騷擾的感覺。
  • 男性人際交往障礙症狀,人際交往障礙有這表現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男性的交際能力相對都是比較強的,認為很少有男性會產生人際障礙,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對於男性而言,更容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問題,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之後,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社交困難,會給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心理疾病。
  • 人際交往中要「親密有間」——刺蝟法則
    人與人有著天然的心理距離要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沒有秘密的人不會幸福心理學原理——刺蝟法則源於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在一個寒冷的冬季,兩隻睏倦的刺蝟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睡不舒服。由於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塊就會刺痛對方,反倒睡不安寧。因此,兩隻刺蝟就離開了一段距離,可是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反覆折騰了好幾次,最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這也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也稱「刺蝟法則」。東子解析——刺蝟法則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
  •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多少人敗在不懂社交!悟透這人際交往的六大心理定律,人生越來越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社交活動中的投桃報李,並不是無目的地給予,而是看準對方所需和自己所求,有針對性地互通有無,實現差異互補。四、「似曾相識」定律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與某人初次相見,感覺卻好像曾經見過似的,對方身上的某些東西,如相貌、舉止、言談、性格等,你都很熟悉,於是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 心理學:潛伏在身邊的3種「病態人格」,第三種99%的人碰到過!
    心理學:潛伏在身邊的3種「病態人格」,第三種99%的人碰到過!大家好,小編又一次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內容了,我們這次來討論的話題是,潛伏在身邊的危險人格,有些人,在日常生活的時候,和你說說笑笑,性格非常乖巧,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等到長大後,又成了眾人眼中的成功者,最不濟也是一個看起來很忠厚老實的人,好像在這種人身上,幾乎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但是最終把一手好牌打爛掉的,也正是這些別人眼中的成功者,這又是為什麼呢?
  • 身邊的心理學:如何防止人際交往厭食症
    人際交往厭食症影響人際交往,因此,很有必要防止其產生極其不良影響。一、 不良影響作用(一)影響厭食者正常心理。由於厭食者對某一親近或頻率過高的行為產生了反感厭倦心理,但往往出於某種友情、道義、責任等心理不得不接受某種親近或頻率過高的行為;這就在厭食者心理產生糾結、煩惱等矛盾心理狀態:本我與自我抗爭,這裡也包含了一種友情綁架自我的情緒內容。
  • 人際交往心理學:社交上的4種空間距離,把握好合適的度
    不知道你們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當你在坐電梯的時候,如果電梯裡有另外一個人,你和他是不是會保持比較遠的距離?當電梯裡有3個互不相識的人時,你們是不是又會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就是我們自帶的一種「距離感」。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 有一種矛盾和誤會,是因為你沒有把握好正常的人際交往距離!
    意思是說,人們在審美過程中,應當保持特定的、適當的距離,如時間距離、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否則就會影響審美效果,這是美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對於人際關係來說,同樣如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就必須注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距離太近,容易發現對方的不足,會厭倦或產生磨擦;距離太遠,雙方不能很好的了解,容易冷淡和疏遠。
  • 心理學:人際交往障礙讓我患上了抑鬱症
    我眼見著同學們一天天地變得熟悉,而我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焦慮了——如果大家都不熟悉,那麼我的不善交往、不善言談的弱點就不會暴露出來,可當大家都打成一片的時候就會凸顯出我的「問題」。所以我寧願待在一個大家永遠都不會熟悉的環境中,還可以裝得和大家沒什麼兩樣,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才能感覺安全一點。
  • 八大人際交往的心理定律,學到就是賺到!
    8大人際交往心理定律01首因效應首次見面給人好感覺。第一印象會在你們以後的交往中佔據著主導的地位,所以,在初次見面的時候應該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人們都願意與衣著整齊、落落大方的人交往。注意言談舉止,最好能言辭幽默、侃侃而談、不卑不亢、舉止優雅。有了良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 《家庭心理百科》:如何重新認識人際交往中的朋友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燕子及其朋友分別任職於兩家有競爭關係的公司,最近兩家公司在競爭一個項目的經營權,碰巧的是燕子和她的朋友都是各自公司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因為朋友的不擇手段,燕子在這次競爭中失敗了。 燕子說,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所謂的「好朋友」所做的一切都是步步為營的。
  •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寫盡現實說透人生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讀書要順藤摸瓜,於是我又找來了這本《人際交往心理學》,果然也沒有失望,確實能幫助解決很多現實裡常遇到的各種難題。很多人經常不經意就得罪人了,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
  • 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提出,暈輪是由於懸浮在大氣中的冰晶把太陽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學現象,運用到心理學上就像人在認知和判斷上通常是從局部開始,再擴散至整體。也就是說,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某人身上的一些特徵掩蓋了其他方面的特徵,人在最初印象的深刻作用下,往往會影響,甚至是扭曲了以後的判斷,造成認知上的片面性,這是人際認知的一大障礙。
  • 人際交往中,記得儘快「拉黑」以下3種人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朋友,當我們遇到與自己興趣相投或性格相合的人時,兩個人就會漸漸建立起友誼,在此後的生活中雙方可以一起分享快樂,也可以一起度過困境,成為彼此重要的精神支柱。
  • 人際交往障礙的這表現你知道嗎
    社會高度發展,我們每天要進行大量的社交,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男性朋友有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會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的現象,那你知道男性人際交往障礙的症狀有哪些嗎?平日裡有什麼方法能夠克服人際交往障礙呢,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人際交往心理學:遠離不發朋友圈的人?看清這3點,你就懂了
    人際交往心理學:遠離不發朋友圈的人?看清這3點,你就懂了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密集起來了。從前的簡訊和電話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社會的大家。2:不熱愛生活往往那些不願意發朋友圈的人,都很少記錄自己的生活,對生活不夠熱愛。仇視社交,往往看到別人的朋友圈心裡會想,不就吃個飯幹個什麼,有什麼好發的。心裡會覺得生活糟透了,有什麼好分享的,自己過自己的就好,何必要曬出來呢。這種人往往身上負面情緒居多,不熱愛生活。
  • 人際交往心理學:聰明人都會在這3個方面裝傻,早知早受益
    人際交往心理學:聰明人都會在這3個方面裝傻,早知早受益社會上,往往那些城府深的人走得更遠。那是因為他們懂得裝傻。這個」傻「並非真正的」傻「,只是他們掩飾自己時的面具。並非貶義,往往都是褒義。1:議論別人時人們議論別人時往往都希望大家能加入話題一起議論,這種時候聰明人往往都會裝傻。不會直接地說明自己的看法,雙方都不得罪。在背後議論他人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但人們往往會為了合群去加入,明明自己沒有什麼看法的聊天中參與議論,並說上兩句。這樣一來還和大家成為了好朋友,拓展了人際圈子。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一般說來,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比較明顯;而在與熟悉的人交往時,近因效應更為明顯。 (三)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徵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徵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 心理學:心機重、鬼點多的人有3個特徵,發現一個要小心
    所以與人交往並不能簡單從外表來看,我們識人要學會利用心理學來了解對方的真正用意,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如何避免和那些心機重鬼點子多的人交往是必須注意的,心理學認為鬼點多的人有這三個特徵,只要對方符合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