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眾改名背後:合資時代車企轉型加速

2020-12-19 騰訊網

隨著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安徽)」)正式揭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418.SH,以下簡稱「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中國」)的增資事宜終於塵埃落定。

按照業界說法,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安徽),表面上是江淮汽車讓渡合資公司的控制權,大眾中國取得實質話語權,實際上則是兩家集團對公司利益重新分配的博弈,而江淮大眾則作為一個稱號封存於企業轉型發展史。

對於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後的公司走向及生產規劃,《中國經營報》記者數度聯繫江淮大眾負責人及其公關部門相關人士,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對方正式回應。

「江淮」身份正式淡出

成立僅三年的江淮大眾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存在使命。

時間撥回至2016年9月6日,為達成進一步合作,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籤署了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一年後,合資合同籤訂,於2017年12月22日,合資公司江淮大眾正式成立,雙方持股均為50%。這是繼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之後,大眾在中國成立的第三家合資公司。

根據規劃,江淮大眾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等業務,並於2018年4月,發布首款合資新能源品牌思皓。

彼時,江淮汽車方面表示,思皓是江汽集團與大眾集團共創的乘用車品牌,推動了江汽乘用車產品升級。

公開信息顯示,江淮汽車前三季度銷售汽車33.3萬輛,同比增長3.7%,累計同比實現轉正。其中,在商用車領域,1~9月累計銷量為21.3萬輛,同比增長18.4%。江淮乘用車前9個月銷量為108,074輛,同比下滑15%。根據2020年初江淮汽車提出的產銷量達45-50萬輛的目標來看,其已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74%。

然而,自成立以來,江淮大眾的表現並不樂觀。據悉,自2018年發布新能源品牌思皓之後,直至2019年9月思皓E20X才正式上市。隨後,思皓E20X的銷量一直成謎,從未有過公開統計數字。彼時,江淮大眾官方宣布,公司線下體驗店已組建13家。而在江淮汽車2019年年報中,江淮大眾項目當年虧損3.6億元。

不過,江淮大眾的存在意義似乎只為了促成交易,今年5月,大眾中國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集團50%股份,同時宣布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12月2日晚,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對江汽控股的增資,以及大眾中國、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12月8日,隨著原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園區大門上蓋著新牌匾的紅布被揭了下來,合資企業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股比變更,江淮大眾更名前已把思皓品牌出售給江淮。今年北京車展上,江淮汽車正式發布了思皓品牌,並同時宣布新品牌下首款車型思皓X8正式上市。

在大眾(安徽)揭牌儀式上,江淮汽車董事長表示,將投資200億元在合肥建設一家產能30萬輛的新工廠,至2023年投產多款基於MEB平臺(大眾全球電動汽車平臺)的新車型。

對此,有分析指出,在大眾逐步實現其版圖擴充過程中,江淮話語權也正在削弱,其身份終究逃不過「代工廠」的命運。

「事實上,發展才是硬道理。話語權的多與少,並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原有情況下,江淮發展已經稍顯艱難,通過大眾的帶動,則可以給其轉型提供新的思路。

大眾「三國殺」入局

從江淮大眾到大眾(安徽),迎來改寫的,除了公司名稱,還有整個公司的生產體系及其在「大眾系」中的江湖地位。

「我們將把大眾(安徽)打造為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的電動出行驅動中心之一。」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直言,「今年約10億歐元的投資,將加速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而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市場在集團電動化、數位化戰略中的作用。」

按照擬定規劃,未來,大眾汽車(安徽)旗下產品將基於集團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打造,其首款車型計劃於2023年投產。而大眾(安徽)二期擴建工程也計劃於2021年啟動,最大年產量預計可達35萬輛,預計將於2022年底竣工。

「大眾汽車(安徽)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集團在全球電動出行方面的協同效應,推進中國電動化戰略,並助力集團到205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願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表示。

作為電動車生產基地,大眾(安徽)完善大眾集團電氣化布局的同時,也開啟了與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另外兩家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大眾」)之間的博弈。

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汽大眾控股股東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為德國大眾與大眾中國,分別持股38%、10%。一汽-大眾控股股東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0%,德國大眾和大眾中國分別持股25%、10%。

也就是說,大眾(安徽)是大眾在華布局企業中,唯一一家掌握控股權的合資企業。大眾(安徽)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利潤,也不用同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一樣,將超過半數分配給中國控股方。

不過,大眾(安徽)的野心似乎並不至此。更名之前,今年6月11日晚間,江淮汽車發布多條公告披露德國大眾增持合資公司江淮大眾之後的合作規劃細節顯示,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的前提下,未來將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B級車、C級車等插電混動汽車和燃油車。

一但大眾(安徽)未來實現混動和燃油車生產,目前「大眾系」剛剛形成的三足鼎立格局便會打破,大眾(安徽)可能會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正面交鋒。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表示,根據目前的分工,眼下大眾(安徽)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的側重點將會不同,通過差異化布局使三方的產品生產不形成較大重疊,從而實現大眾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鍾師指出,作為汽車產業推倒「合資股比」紅線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大眾(安徽)的出現可能為其他合資企業的轉型提供寶貴經驗。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汽車合資股比放開時間表,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車外資股比後,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在此背景下,合資企業紛紛思考自身的轉型規劃。除了大眾(安徽),2018年10月,寶馬宣布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提升至75%,從而打破與後者50:50的股比合作關係。據悉,這項交易經過相關部門審查後,最終將於2022年完成。

相關焦點

  • 與大眾汽車聯姻 江淮乘用車3.0時代發展換擋再提速
    在此背景下,江淮乘用車品質先行,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產品為載體,全面布局3.0時代。新合資時代 江淮乘用車3.0時代發展再加速2019年成都車展,掀背式運動轎車嘉悅A5正式亮相,掀開了江淮乘用車3.0時代,並加速布局3.0時代的系列產品。
  • 大眾帶江淮,我們山頂見?_易車網
    雖然過去的幾十年間,這兩家合資公司已經為大眾帶去了相當豐厚的利潤,並且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品牌效應,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於車企來說,依然有著更多的潛力可深,特別是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股行業變革的衝擊。因此對於大眾而言,便許多順應這股趨勢更進一步。 完成增資,外方最大股比合資整車公司來了!
  • 江淮汽車改名 「江汽大眾」真要來了?看看官方怎麼說
    關於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的合作,近日又有了新的傳聞: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更名為江汽大眾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江淮大眾股份有限公司將更名為大眾(安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上市公司的名稱江淮汽車將更名為江汽大眾。
  • 「大眾」的未來規劃裡,沒有「江淮」的名字?
    12月9日,江淮汽車繼續逆勢上漲。讓資本市場燃起對江淮汽車熱情的原因是: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12月8日上午,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至此,前身為江淮大眾的大眾中國(安徽)有限公司,成了國內第一家由外方控股的合資車企。江淮的名字,徹底被抹去了。
  • 如何看待江淮汽車的「籌碼式」轉型?
    距離逃離今年這個「多事之年」已不足月餘,即便中國經濟在疫情重創之下已逐漸復甦,國內汽車市場也正在回溫,但遺憾的是,一些被邊緣化的自主車企還是沒能躲得開這波衝擊。傳統造車企業陣營中,力帆、眾泰等紛紛倒下,破產重組,造車新勢力諸如拜騰、前途等接連暴雷,也結束了短暫的陪跑生涯。
  • 緊傍大眾200億建新廠 江淮汽車「籌碼」式轉型受關注
    來源:公司公告增資背後彰顯「野心」12 月8日,江淮汽車董事長在江淮大眾揭牌儀式上表示,將投資200億元在合肥建設一家產能30萬輛的新工廠,至2023年投產多款基於MEB平臺(大眾全球電動汽車平臺)的新車型。8日下午,江淮汽車股價盤中漲停,收報10.99元/股。截至目前,其股價已較12月初漲了近14%,較年初則漲了1倍多。
  • 大眾吃掉江淮控股一半股份,好事還是壞事?
    今天財經和汽車板塊的頭條新聞,一定是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這一消息。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 有望與南北大眾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專家認為,大眾(安徽)的成立對南北大眾影響不大,未來有望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中國將在2022年迎來「後合資時代」,大眾控股江淮大眾,或對其他中外合資車企造成影響。大眾(安徽)有望助力大眾實現增量江淮大眾成立於2017年,大眾和江淮各持股50%。今年上半年,大眾與江汽控股、江淮籤訂協議,擬入股江汽控股,增資江淮大眾將持股比例提升至75%,獲取合資企業管理權。
  • 江汽集團混改落實錘大眾入資吹響江淮汽車邁向世界一流車企的號角
    江淮汽車內部人士表示與大眾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合資合作,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為目標,全力推動江汽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江汽控股與全球汽車龍頭企業大眾汽車的戰略合作。江淮汽車近年來隨著與大眾合資合作大幕的開啟,公司產品不斷轉型升級,江淮最新一代的乘用車產品與江淮大眾思皓E20X「同設備、同人員、同標準」共線生產,接受大眾汽車專家精心調校,品質得以淬鍊提升,乘用車3.0時代全面起航。
  • 江淮大眾又有大動作?思皓X8上市,表面換標,實際「合體」
    這兩年可以看到,江淮的進步非常明顯。在與大眾共線生產後,江淮汽車正式開啟了江淮乘用車3.0時代。與大眾的合資也全面提升了江淮的品控體系,「嘉悅」系列產品陸續推出更是收穫了不錯的市場聲量。大眾集團與江汽集團在持續深化合資合作的進程中,思皓品牌應運而生。
  • 進博會|聚焦電動化與智慧出行,開放的中國市場車企加速轉型
    毫無疑問,進博會將成為跨國車企聚焦中國市場的窗口。更開放、更共享的中國市場,將為全球車企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在本次進博會上,氫燃料、新能源、自動駕駛等關鍵領域,跨國車企正在展現其積蓄的能量。
  • 大眾安徽拿下江淮二工廠,是陰謀還是陽謀?
    一個月內二者的密集動作,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江淮為何轉讓二工廠?接盤者為何是大眾安徽?此次交易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在這樣的大勢下,江淮轉讓二工廠看起來是在「甩包袱」,但其背後隱藏了更多的無奈!值得一提的是,該資產產帳面淨值約4.87億,在完成受讓後,資產評估價值為7.16億,增值2.29億,增值率為47.13%,江淮汽車二工廠增值不少。
  • 江淮汽車混改獲批 「過度依賴」大眾利弊相倚
    江淮大眾還將引進大眾集團的品牌產品。?  大眾集團承諾將授予江淮大眾4-5個大眾集團品牌產品。計劃中的產品將基於其純電動平臺打造。此外,大眾集團還將優先考慮向江淮大眾導入B級車和C級車,包括純電動汽車、燃油汽車/插電混動汽車車型,以及潛在的商用車產品。
  • 江淮汽車張文根:嘉悅A5掀開江淮乘用車3.0時代
    廣州車展期間,網通社特意邀請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副總經濟師、乘用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張文根先生進行專訪,他表示:這個產品的推出代表未來的一個方向,我們要得到客戶真正的認同,不僅外形要打動他們,同時還要用品質打動他們。所以只要把品質做好,這款車可以作為江淮乘用車3.0的代表。可以說是,嘉悅A5掀開了江淮乘用車3.0時代,3.0時代完全改變了客戶對江淮的形象認知。
  • 中國汽車業對等合資時代落幕!外方最大股比合資公司誕生
    有望成大眾新能源造車中心   今年5月末,安徽省國資委、大眾中國投資、江汽控股籤署協議,大眾入股江汽控股並增資江淮大眾。11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增資方案已獲得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備案通過。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 對於江淮汽車來說 是把雙刃劍 - 新聞詳情...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快評]  不久前,關於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一事件,引起了汽車界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江淮汽車官方也是積極闢謠。 近日,關於江淮汽車更名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進展:12月2日,江淮汽車官方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終於塵埃落定,江淮汽車依然還是江淮汽車。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安徽)對於江淮汽車來說 是把雙刃劍
    不久前,關於江淮汽車要改名「江汽大眾」一事件,引起了汽車界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江淮汽車官方也是積極闢謠。近日,關於江淮汽車更名對這件事情,有了新的進展:12月2日,江淮汽車官方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終於塵埃落定,江淮汽車依然還是江淮汽車。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22日,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各持股50%。
  • 為什麼說大眾同時入股國軒高科與江淮汽車是一個互相解套的遊戲?
    疫情拖累實體經濟進一步下滑,國軒與江淮股票的相繼爆發,對於小散戶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解套機會,然而對於全球車壇銷量和營收老大的大眾汽車集團而言,又何嘗不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自我解套和救贖?大眾光環背後的焦慮曾經大眾汽車在華高歌猛進,中國市場所提供的銷量和利潤佔比竟然達到了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的1/3,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後,大眾又何嘗不是使自己越陷越深?
  • 深度觀察丨江淮的得失與大眾的「棋局」-愛卡汽車
    今年12月3日,江淮汽車發布《關於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更、交割完成的公告》之後,股價隨即漲停,市值突破200億。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竣工,同時製造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儀式結束後僅半個多小時,江淮汽車便再次漲停。截止至12月15日收盤,江淮汽車報收12.89,市值已經超過244億。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全新研發中心將幫助我們強化本土研發能力,提升生產效率,快速擴大並優化新能源產品矩陣,以滿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客戶需求。感謝中國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使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進程得以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