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20-12-03 兩江新區網

重慶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智」在必勝 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2020年11月23日 07:25 重慶日報  閱讀量: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重慶交出了這樣一張成績單:上半年,全市GDP達到11209.8億元,同比增長0.8%,實現由「負」轉「正」;前三季度,全市GDP實現17707.1億元,同比增長2.6%。全市經濟呈現穩定轉好態勢,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大數據智能化注入了新動能,提供了重要助力。」在2020年重慶上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十三五」以來,尤其是2017年以來,重慶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通過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裝上新引擎,讓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工業新引擎

工廠車間植入「智能因子」

11月5日,長安汽車發布消息:截至10月底,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50萬輛,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百年長安通過第三次創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說。

「『十三五』以來,青山工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預計轉型升級的主打產品——DCT(雙離合變速器)今年可銷售40萬臺以上,佔公司總銷量的近50%。」青山工業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周開荃說。1-9月,青山工業集團營收增長95.93%,更重要的是,DCT銷售大幅放量,同比增長6倍多。

作為筆電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主攻中大尺寸觸控螢幕的重慶萊寶科技,2015年的年產值為12.6億元,2019年末增至43.9億元,增加兩倍多;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產值又逆勢同比增長36.8%。

智能化改造,為傳統產業帶來「質」的飛躍——

再升科技打造一批數位化車間,生產效率提升151%,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5%,運營成本降低近40%;綦江齒輪引入6條自動化生產線,節約近半數人力的同時,實現產能倍增;中鋁薩帕特種鋁材重慶公司投用多個數位化車間,從接單、生產到運輸實現全流程智能化操作,產能達到國內行業平均水平5倍以上……

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推動實施2563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數位化車間359個、智能工廠67個,推動企業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6.9%、單位生產能耗降低20.5%、生產效率提高70.2%。

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的同時,「十三五」期間,重慶在「芯屏器核網」產業全鏈條上持續發力,形成以萬國半導體、紫光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以京東方、金渝惠科等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以奧斯特、超矽半導體等為代表的高端電子材料產業集群。

消費新引擎

為「智慧名城」生活添彩

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大平臺在渝擴建、完善物流網絡,「當日達」「次日達」日益普遍;重百、永輝等商業巨頭加速轉型升級,線上線下「雙翼齊飛」;火鍋店、中餐館等傳統消費紛紛與電商配送平臺展開合作,從而重獲新生……

新消費,新引擎。有了大數據智能化助力,重慶的消費熱情在疫情衝擊之下迅速「點燃」——

1-9月,全市網絡零售額達938.4億元,同比增長12.7%;全市快遞業務量近5億件,同比增長25.68%;近10萬場次直播帶貨活動,實現零售額超50億元;今年「雙11」,重慶人在天貓消費額達到102億元,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七。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稱,前三季度,重慶以8329.6億元的社零總額躍升為「消費第三城」。

辦事、就醫、出行、教育……在重慶建設「智慧名城」的進程中,一切都在悄然變化。這個「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越來越「聰明」——

居民進出小區大門,「刷臉」即可;城市路面積水,「智慧城管」會自動抓拍上報並通知工作人員處理;根據道路狀況,「智慧路燈」可自動調整紅綠燈間隔時間……

今年8月,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截至目前,這顆「城市大腦」已接入市政府辦公廳等市級部門、區縣和單位共79個系統、搭建18個綜合應用場景,年內將接入120個系統。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初顯。今年初,在工信部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智慧城市典型案例中,重慶榜上有名。

出口新引擎

智能產品擔當「領跑」角色

疫情防控期間,隨著在家辦公、上網課及「雲會議」「雲招商」等工作學習新方式興起,全球對智能終端產品的需求量大增,4月起,以筆電等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迅速反彈——

惠普、華碩、華為以及英業達、廣達等筆電企業在渝工廠的訂單量飽和。行情有多火?「『重慶造』筆電是造出一臺賣一臺。」多家筆電廠商負責人表示。

據重慶海關統計,前三季度,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613.9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出口總值2910.1億元,同比增長10.3%,尤其是「重慶造」筆電、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擔當了「領跑」角色——前三季度,全市筆電出口值1244.1億元、同比增長15.9%,手機出口值95.2億元、同比增長2倍。

「以筆電、手機等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為穩住全市經濟基本盤貢獻巨大。」市經信委負責人說,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重慶第一支柱產業,其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超過1/4。其中,智能終端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近七成。

如今,全球每3臺筆電、每10部手機,就有一臺(部)是「重慶造」。

「重慶造」智能終端產品譽滿全球背後,是中國戰「疫」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不少智能產品的產能在重慶等地得到有序恢復;是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智能產品的需求旺盛;更是重慶在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上早早布局,為「重慶造」出口提供了安全、穩定的貿易通道。

投資新引擎

新基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在大數據智能化助力傳統產業迭代、新興產業升級的同時,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一大批新基建項目紛紛上馬,加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新基建,新機遇,重慶下好「先手棋」——

4月,重慶首輪22個涵蓋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新基建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815億元;6月18日,《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布,3年內,我市將滾動實施和儲備375個新基建重大項目,總投資3983億元,計劃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國領先的新一代信息基礎支持體系。

為此,重慶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新基建項目新增用地計劃指標,將由國家和重慶按項目立項層級分級保障;部分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及交通設施,向新基建項目開放;不斷深化新基建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城市智能中樞、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等領域,適度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在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動下,新基建項目加速落地落實。以5G建設為例,截至10月20日,全市已累計開通5G基站4.4萬個,5G基站數量位於全國第一梯隊;所有區縣重點區域實現5G網絡覆蓋;全市5G用戶數已近500萬戶,相當於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嘗鮮5G。

共建數字新經濟,共享發展新動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唱「協奏曲」——

2019年1月,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重慶、四川同時被確定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兩地將以智能化應用為重點,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成渝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好風憑藉力,扶搖九萬裡。

經過「十三五」期間的積極探索和深入實施,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成效初顯:目前,重慶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過1.5萬家;特別是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智博會,在海內外唱響「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新旋律。

「十三五」臨近收官,「十四五」即將到來。借力大數據智能化,重慶高質量發展必將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得更快、更高、更遠。

相關焦點

  • 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 提升創新驅動能力
    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 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四論貫徹落實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加快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  做事之道,貴在有恆。市委十屆九次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提升貴陽貴安創新驅動能力。我們要肩負起貴陽貴安作為全省大數據發展主戰場、主陣地的責任和擔當,加快建成以大數據為引領的創新型中心城市,使創新成為引領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堅定不移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提升創新驅動能力,要進一步夯實大數據產業基礎。
  • 國家「數據長城」西南地區行動計劃在重慶啟動
    通過國家「數據長城」計劃賦能,西南地區將培育形成「政研企」數據治理生態。近日,國家「數據長城」西南地區行動計劃啟動會在重慶市召開,西南數據治理聯盟和西南大數據法律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儀式同步舉行。目前已有來自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北京、廣東、浙江等地的70餘家大數據龍頭企業加入聯盟。
  • 大數據智能化推進實施前沿應用研討會在重慶仙桃數據谷召開
    2019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屆全國高校數據驅動創新研究大賽頒獎典禮暨大數據智能化推進實施前沿應用研討會在重慶渝北區仙桃數據谷隆重召開。參賽選手從多個維度對數據驅動創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評委從選題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創新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參賽選手的答辯表現等方面進行了現場打分、提問和點評。答辯中,專家評委一針見血的提問獨到犀利,參賽選手的對答沉著冷靜,現場聽眾互動積極,是一場數據驅動創新研究的學術盛宴。
  • 重慶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開院
    重慶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由國家信息中心聯合渝北區人民政府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打造面向西部地區的國際化大數據採集、管理、分析、應用服務體系,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資源支撐。四大職能五項工作重慶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註冊為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主要職能包括:一是建設高端智庫,成為重慶大數據產業孵化和項目落地的核心引擎和西部地區重要的實訓基地。二是整合政府核心業務數據、網際網路及社會數據,助力政府綜合研判與決策。三是面向企業承接大數據戰略諮詢、管理創新、精準營銷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和研究課題。四是與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編制大數據分析報告。
  • 重慶發布2020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發展藍皮書
    在此間舉行的2020線上智博會上,由重慶市經信委指導、重慶日報主辦的《2020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發展藍皮書》發布暨2020重慶智慧應用示範案例頒獎盛典舉行,重慶一批智慧應用示範案例獲獎。  據介紹,本次參評案例主要來自重慶市經信委、市大數據局等部門推薦,共105個。
  • 重慶大數據人工智慧再擴版圖 vivo二期工程計劃2024年投用
    在中國各個城市均進入新一輪產業升級換代的背景下,重慶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在工業領域的智能製造進程,將成為重慶經濟是否能繼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近幾年,重慶從科技研發投入比重、智能製造水平等方面與北上廣深等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重慶郵電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唐倫說,在重慶工業正面臨智能製造的關鍵時期,電子製造業更需要進一步加強智能化。
  • ...感恩奮進新徵程」武漢: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碩果
    今天(3號)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聚焦「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題,召開首場「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新聞發布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潮流,搶抓機遇,多措並舉,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碩果纍纍,驅動發展成就顯著。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武漢地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等國家級科技獎勵129項,居副省級城市前三名。
  • 全國工商聯「德勝門大講堂」首次走進重慶
    11月30日,全國工商聯「德勝門大講堂」首次走進重慶,以「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行論壇。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邱小平,重慶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靜出席活動並致辭。  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 河北省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
    大數據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滲透性和高融合性特點,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優化民生公共服務、促進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貫徹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落實《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加快我省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制定本行動計劃。
  • 聚焦| 武漢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武漢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收官「十三五」、開啟新徵程的工作行動,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武漢科教優勢,按照「四個面向」要求,深入實施院士引領高端產業發展等行動計劃,大力加強源頭創新、推進產業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 ...將實施1250個智能化項目 新建10個智能工廠和100個數位化車間
    3月2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我市召開的2020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軍民融合發展暨招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今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計劃增長6%,同時將實施1250個智能化項目,新建100個數位化車間和10個智能工廠。
  • 「智博會」引領轉型升級!大數據智能化正成長為重慶創新發展「新主業」
    智能產業、智能製造、製造創新……近年來,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正加快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尤其是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來,更多的大數據智能化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新成果,正在全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中國電信重慶公司與渝中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12月9日,中國電信重慶公司與渝中區人民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渝中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政務發展、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共同發展。、行業應用服務等方面的先發優勢,以及中國電信作為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在5G網絡、網際網路基礎建設、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的業務領先優勢,共同推進以5G為引領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聯手打造區塊鏈市級重點實驗室、引導5G+人工智慧產業落地,並推進5G在「智能中樞」「智慧扶企+金融」「5G+智慧教育」「政務服務數位化」「5G+智慧醫療」「智慧綜治」「智慧文商旅」等領域的應用,為渝中區數字經濟賦能。
  • 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大力實施智能製造培育工程 萬州區推動...
    ……順著時間之軸回望,這樣的智能製造好消息,在萬州工業領域逐漸多起來,為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萬州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積極實踐「一心六型」兩化路徑,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迎難而上、堅定前行,持續壯大智能循環型工業。
  • 2020物聯重慶融合發展論壇暨會員大會在渝成功召開
    2020年12月24日,由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重慶市科學技術局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重慶市物聯網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
  • 中國西部大數據將匯集重慶 掘金正當時
    帶動大數據核心技術創新研究院旨在打造面向西部地區的國際化大數據採集、管理、分析、應用服務體系,為重慶市、渝北區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資源支撐。研究院註冊為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據介紹,研究院主要包括建設高端智庫、支撐政府決策、開展社會服務和編制指數報告四大智能。
  • 武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車谷」「光谷」加速發展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訊(記者 徐靚麗)12月3日下午,武漢市政府舉辦「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武漢市科技局黨組書記
  • 重慶2020年將推進924個市級重大建設項目 總投資2.7萬億
    新華網重慶2月26日電(陶玉蓮)在全力以赴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如何推動具有行業代表性和投資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復工復產,進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6日下午召開的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重慶2020年將推進924個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7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約3400億元。
  • 「數字一帶一路」基地啟用 中軟國際助推重慶軟體產業高質發展
    目前已建設有包括大數據智能化軟體研發基地、VR遠程技術創新中心、AI行業聯合創新中心、華為(重慶)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並正在籌建國際物流及產業供應鏈人工智慧研究院、數字工廠(重慶)基地等聯合創新平臺。重慶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面對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雙城經濟圈等重大發展機遇,重慶市大力探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積極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當地產業創新升級。為深化戰略合作,共同探索重慶產業數位化轉型新路徑,中軟國際紮根重慶,經過一年的深耕運營,「數字一帶一路」軟體生態基地正式啟用。
  • 從重慶京東方看兩江新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之路
    京東方展品 鄒樂 攝數據見證創新之路「技術創新對於重慶京東方來說是靈魂,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出路。」京東方重慶區域總經理孫耒來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重慶京東方仍然堅持對研發的大力投入,保證企業每年營收的7%左右投入研發。5年來,重慶京東方每年新產品數量不斷攀升,專利授權數增長近10倍,新技術層出不窮。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重慶京東方在追求科技創新之路上留下的堅實印記。「目前研發團隊的人數已經上千,我們還在進一步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佔比。」孫耒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