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頻,華為雲新的「殺手鐧」

2021-01-09 IT168

  張峰(化名)是鬥魚的多年忠粉,也是鬥魚萬千主播中的一個。雖然一直沒什麼名氣,但在鬥魚做遊戲主播的時光仍是他下班後最快樂的時光。

  最近張峰有個明顯的感受,即發現自己的手機在玩鬥魚時沒那麼卡,也沒那麼燙,各種特效也玩得更「溜」了。

  手機還能越用越不卡的?張峰忍不住跟其他鬥魚主播和「水友」們交流這個奇特的感受,發現大家都有同感,於是推測「應該是鬥魚優化了系統吧」。

  張峰們猜中了大概。

  據鬥魚識別服務中臺負責人肖志松透露,為了改善用戶體驗,鬥魚基於華為雲的雲原生音視頻服務,實現了雲端特效與端雲協同。

  所謂「雲端特效渲染」,簡單地理解,即將特效渲染等功能從用戶手機和電腦端轉移到了雲端,鬥魚主播們哪怕手裡拿著的是千元機,也能玩轉各種特效,獲得非常好的體驗。

  從用戶角度,鬥魚的故事是一次潤物細無聲的體驗改革,而從企業數位化轉型角度而言,鬥魚實際上是一家率先擁抱雲原生2.0時代的企業。雲原生2.0究竟是怎樣的趨勢?鬥魚為什麼這麼選擇?華為雲在雲原生2.0時代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為什麼要抓住雲原生2.0?

  雲原生由CloudNative翻譯而來,指一種面向雲計算去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式」的方法。

  雲原生已經誕生多年,但早年的雲原生技術生態主要集中在容器、微服務、DevOps等技術領域,現如今的技術生態已擴展至底層技術、編排及管理技術、安全技術、監測分析技術以及場景化應用等眾多分支,初步形成了支撐應用雲原生化構建的全生命周期技術鏈。

  雲原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優勢,例如,它能大大改善應用開發運維迭代的效率,幫助企業業務創新迭代,它能改進資源彈性管理和遷移的效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因此,企業IT投資重心逐步向雲原生應用傾斜,雲原生逐漸成為新的時代特徵。

  Forrester首席分析師戴鯤表示,雲原生已經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基礎,企業需要建立雲原生優先的戰略,構建一體化全棧雲原生平臺。

  「從上雲目標來看,由過去的資源優化向未來的價值創新轉變;從上雲路徑來看,由過去的有限剛性向未來的複合靈活轉變;從應用類型來看,由過去的簡單外圍向未來的全棧核心轉變;從技術架構來看,由過去的傳統靜態向未來的原生動態轉變;從部署架構來看,由過去的單一集中向未來的混合分布轉變;從業務特性來看,由過去的僵化傳統向未來的數據智能轉變。」戴鯤進一步解釋其中的變化。

  華為雲則提出了雲原生2.0理念:如果說雲原生1.0是「ON Cloud」,主要將傳統業務搬遷上雲,雲原生2.0則是「IN Cloud」,讓企業真正生於雲。從ON到IN,標誌著企業數位化建設邁入新階段。

  雲原生1.0主要應用於泛網際網路行業,而雲原生2.0除了泛網際網路行業外,還將廣泛應用於教育、醫療、汽車、製造、交通、物流、金融、通信等傳統行業,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為新雲原生企業。

  華為雲CTO張宇昕則表示,新雲原生企業既需要滿足新生能力生於雲、長於雲,也需要繼承和發展既有能力,並與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

  華為雲CTO張宇昕

  為了幫助企業客戶成為雲原生2.0時代的居民,華為雲推出雲原生基礎設施全棧解決方案,引領雲原生進入Cloud Native 2.0時代。

  據介紹,華為云云原生基礎設施全棧解決方案整體由四個架構組成:「軟硬協同」的華為雲擎天架構、「為雲原生量身打造」的應用定義基礎設施、「跨域調度,雲邊協同」的天然多雲架構和「開放標準,行業創新」的開放應用生態。

  具體而言,華為云云原生基礎設施解決方案能夠在四個方面幫助企業:

  第一,降本增效方面,華為雲第二代「零損耗」裸金屬容器解決方案,引入容器全卸載、網絡硬體直通、動態ENI(彈性網絡接口)等新特性,相比第一代裸金屬容器,成本下降30%、網絡性能提升40%。

  第二,跨雲管理方面,服務網格幫助應用快速實現現代化,及在跨雲管理在在應用跨雲遷移方面的應用。

  第三,統一計算方面,容器批量計算平臺的核心調度引擎Volcano提供多種高級調度策略能夠很好的在微服務、大數據、AI等技術產品上應用。

  第四,雲邊協同方面,AI能力延伸到邊緣,海量設備統一監控、管理。

  特別要強調的是,華為雲在積極推動雲原生生態和產業的發展,結合各場景優秀實踐,加速雲原生技術在各行業的落地,推動雲原生生態與標準化建設。

  作為雲原生技術與產品領導者,華為在中國容器軟體市場份額中國廠商排名第一,全球廠商排名第二。並且,華為是容器開源社區主要貢獻者和容器生態領導者,CNCF 基金會的初創會員和白金會員,Kubernetes社區貢獻亞洲第一,全球第五。

  華為雲還在業界首發多個重量級服務,包括第一代裸金屬容器、「零損耗」第二代裸金屬容器、Serverless容器、應用服務網格、鯤鵬容器等,構建公有雲上Kubernetes最佳實踐。

  無疑,對生態的貢獻滋養了華為雲在雲原生方面的創新能力,最終回饋給企業客戶,這也是華為雲能提出雲原生2.0及全面解決方案的原因。

  視頻業務奔向雲原生2.0

  在華為雲TechWave雲原生2.0技術峰會上,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鬥魚等各類視頻用戶正加速奔向雲原生2.0時代。

  例如,除了鬥魚,在線教育知名企業愛學習同樣使用華為云云原生音視頻服務,將業務更好地拓展至全國。

  眾所周知,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各種在線音視頻業務,在線教育更是炙手可熱,但在線教育企業的運營者們在欣喜市場機會突增的同時,也飽受各種現實制約。

  在課程體驗上,小班課目前最多只能支持16人互動教學;大班直播課,直播時延長達3-5秒,並且無法實現互動;由於中西部地區網絡不夠穩定,雙師課堂的畫面質量低,卡頓頻繁,同時帶寬成本也偏高。另外,在一般的直播情況下,學生的共享屏幕與教師的畫面,還無法實現同步傳輸。

  在技術運維上,由於直播與互動是CDN和RTC兩個網絡組合而成,導致問題出現後,界定困難,修復周期長;同時兩個網絡帶來的運維成本也會更高。CDN和RTC合流後旁路直播引入也存在延時,學生在觀看和互動之間來回切換,時差明顯,教學體驗大打折扣。在開發上,互動直播和傳統直播是兩套SDK,開發對接困難,成本固然也會更高。

  面對艱巨挑戰,愛學習最終選擇了華為雲音視頻作為合作夥伴。愛學習CTO郭杏榮表示,華為雲音視頻網絡基於雲原生架構,採取的是統一架構的媒體網絡(取代過去CDN和RTC是兩個網絡),支撐學生在互動和觀看間自由無感知的切換,解決全國各地的不同複雜情況的家庭網絡卡頓和時延,助力愛學習實現全終端覆蓋,服務全國。

  鬥魚和愛學習之所以率先奔赴雲原生2.0時代,原因之一是它們所在的視頻行業正是風起雲湧活力無限——隨著5G+雲+AI的不斷發展,視頻正成為最具想像空間的業務之一, To C領域的各種直播、VR、AR;To B領域的雲籤約、雲會議等各種形式的視頻創新應用層出不窮。

  無數歷史經驗證明,最好的商業模式要和最先進的技術結合,企業才能快速贏得先機。

  華為雲準備好了

  視頻用戶的需求自然是各大雲服務商的商機。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視頻雲市場跟蹤(2019下半年)》報告,2019 年中國視頻雲市場規模達到46.2億美元,同比增長46.3%。其中,視頻雲解決方案市場增速高於雲基礎設施市場,增速分別達到53.9%和 45.0%。IDC還預測,到2024年,中國視頻雲市場規模將超過220億美元。

  早前,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曾表示,視頻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能力,也是華為持續投資、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方向。

  華為雲雖然尚算年輕,但華為在音視頻領域已經持續耕耘超過30年,在編解碼算法、音視頻傳輸、端雲結合、媒體智能等技術領域積累深厚。

  雲視頻興起之前,基於硬體的視頻會議系統才是市場主流,華為多年在中國區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與思科寶利通等國外老牌視頻廠商爭雄,足以證明其能力。所以雲視頻會議時代,華為雲迅速將音視頻能力轉移至雲端,迅速崛起。

  在華為雲TechWave雲原生2.0技術峰會-音視頻分論壇中,華為雲也展示了其全流程的視頻雲服務能力,實現重塑視頻體驗、生產效率提升、網絡高效分發和業務持續創新。通過提供超低時延實時音視頻、8K VR、自由視角,打造視頻新體驗;通過和5G網絡的協同、以及對雲基礎設施的優化,實現超高清視頻內容向雲上的極速上傳以及在雲上高效的視頻製作;通過統一架構的媒體網絡,實現視頻傳輸成本下降50%。

  目前,華為雲構建了全球統一的實時音視頻網絡,擁有2500個邊緣節點覆蓋,超過100T 帶寬儲備,能夠根據業務、資源、帶寬等實時數據情況,智能路由調度,選擇最佳路徑,提供最優服務。

  基於這張視頻網絡,華為雲推出了直播、轉碼以及實時音視頻等視頻服務,已經廣泛服務了包括華為內部IT、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內的所有內部視頻業務。並且,華為還推出了下一代雲會議、雲展會等產品和解決方案,與華為企業智慧屏天然結合,提供全場景端雲協同體驗。

  華為雲會議已經多次支撐了國家級的高規格會議,例如東協十國數字經濟合作年開幕式、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中國國際服貿會等跨國重要會議。

  「技術創新、智能升級是數字時代的主旋律,華為雲堅持技術普惠理念,持續構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使能千行百業創新,暢享數位化技術帶來的便利。」鄭葉來曾如此說。

相關焦點

  • 佳博雲新發布的標籤雲模板不知道怎麼用?
    佳博雲標籤模板是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技術推出的一款基於佳博雲平臺,專門為GP-TD2270標籤雲印表機量身定製的標籤編輯工具。佳博雲標籤模板集標籤製作/條碼/二維碼生成/批量列印於一體,包括公共模板和個人模板兩大模塊,系統內置強大、各行各業的設計模板,界面友好、容易上手,輕鬆對應各種要求進行編輯。
  • 音視頻傳輸挑戰如何破解?華為雲硬核技術為你揭曉答案
    近日,國內年度規模最大的音視頻技術峰會LiveVideoStackCon2020在北京舉行。華為雲作為國內重要的音視頻技術廠商,受邀出席。華為雲音視頻專家帶來兩場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華為雲新媒體網絡價值主張和音視頻技術能力。2020年,電商直播、在線娛樂、在線教育、視頻會議等音視頻行業迅速爆發並急速增長。
  • 共築新零售,鷹雲智能榮獲阿里雲新零售合作計劃核心夥伴
    憑藉五年多平臺技術合作和雲計算創新實踐,在7月29日,「2020阿里雲新零售生態會議」上,鷹雲智能榮獲阿里雲新零售計劃合作核心夥伴認證,繼2019年鷹雲智能榮獲阿里雲R100最佳合作夥伴殊榮,這次認證,是阿里雲新零售創新規劃ISV合作夥伴最高殊榮。
  • 華為「殺手鐧」終於來了,推出首款「雲手機」,又一次彎道超車
    華為「殺手鐧」終於來了,推出首款「雲手機」,又一次彎道超車!從5G技術發布以來,華為一直都處在風口浪尖。華為的各項技術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著更新,除了5G技術之外,還有多項技術也在世界前列。華為企業現在已經成為了通訊行業的龍頭,除了大家能夠看到的這些技術之外,華為也在不斷的創新、研發。
  • 「科技早報」華為雲新一代雲作業系統正式商用 蘋果宣布從應用商店...
    華為雲新一代雲作業系統「瑤光」智慧雲腦正式商用11月14日,華為在湖北武漢召開的華為雲城市峰會上宣布新一代智能雲作業系統——瑤光智慧雲腦(Alkaid)正式商用,這是華為面向5G+雲+AI時代打造新一代作業系統,旨在釋放技術紅利,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
  • 華為雲發布新品牌口號 推HCS解決方案
    1月11日,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發布了華為雲新品牌口號:「+智能 見未來」。同時,華為雲首次對外發布HUAWEI CLOUD Stack混合雲解決方案(簡稱HCS)。據介紹,該方案可以提供與華為雲一致的雲服務體驗,支持13大類,80多種雲服務。
  • 免費領取華為雲200元無門檻代金券教程,雲伺服器只要88元/年
    華為雲最近正在開展618優惠活動,優惠的幅度非常大。新用戶首次購買華為雲產品即可享受雲伺服器0.7折優惠(1折的價格都不到),原價1000多元的1核2GB雲耀雲伺服器只要88元/年,相當於每天0.25元。
  • 企業上雲的極速存儲挑戰,華為雲全新極速IO雲硬碟性能評測
    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微秒級的極致時延從華為雲硬碟配置上我們可以了解,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的讀寫時延可以達到50-100微秒,響應能力比華為雲的超高IO雲硬碟提高了10倍之多,是否真是如此,至頂網評測實驗室利用FIO測試工具進行了一次驗證。
  • 華為突然宣布,期待了這麼久,華為這個「殺手鐧」終於現身
    華為突然宣布,期待了這麼久,華為這個「殺手鐧」終於現身從去年的五月份到現在,華為度過了非常艱難的時期,而9月15日之後,臺積電也選擇斷供華為,同時三星、海力士、東芝、索尼也不再為華為供貨,華為將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 引領音視頻技術創新,華為雲視頻雲服務又拿一獎
    12月17日,在2020全球分布式大會上,華為雲視頻雲服務榮獲音視頻領導力獎。作為音視頻服務領域創新先鋒,華為雲視頻創新性打造了基於雲原生的音視頻媒體網絡,服務於娛樂視頻、通信視頻、以及行業視頻,覆蓋網際網路、廣電媒體、在線教育等行業以超高質量,超低時延,超廣覆蓋的音視頻體驗,不斷打破行業技術天花板,推進視頻產業創新升級。
  • 華為雲全球初創企業大賽雲視頻賽道正式啟動
    當前,華為雲正在依託新硬體、端雲結合、轉碼算法等差異化技術競爭力,提供了包括視頻直播、短視頻、視頻點播、實時音視頻、VR視頻等在內的一系列完整解決方案,以此解決多樣化的雲視頻需求場景。另一方面,華為雲同樣在聯合創新力量,推動創新雲視頻解決方案快速走向落地,驅動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 華為三大殺手鐧,不怕美國打壓
    華為接二連三被美國打壓了可謂是滿世界皆知,眼看著9月15日,美國政府給出的最後期限就要來了,對於華為來說,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啊!因為晶片供貨量不足,華為的整個手機業務線也跟著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華為海外版本的手機銷量在美國政府下達禁令初期幾乎是全軍覆沒,但是好在華為沒有向惡勢力低頭,自主研發晶片,自己構築生態系統,開始了極力自救的模式!咱們來看看華為的三大秘密武器!
  • 阿里、騰訊、華為三巨頭齊發力,雲視頻市場迎來大發展
    以阿里、騰訊、華為為代表的ICT巨頭以及億聯、會暢、好視通、小魚易連等為代表的雲會議企業也紛紛宣布疫情期間開放其免費產品。雲會議需求正在集中爆發。4、華為:WeLink華為雲WeLink源自華為數位化轉型實踐,將華為多個業務匯聚到一個平臺,實現各種辦公工具之間的融合,助力華為19萬員工實現跨越170個國家、7大語種、1028個辦公場所的高效協同辦公,據華為官方統計,WeLink提高員工整體協作效率
  • 從IHS《視頻監控:技術和雲正在改變傳統市場》看華為視頻雲
    近日,全球領先的信息服務提供商埃士信(IHS Markit)發布了《視頻監控:技術和雲正在改變傳統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份白皮書勾勒出了未來幾年內視頻監控市場的關鍵驅動因素,提出「智能視頻分析、雲、聯網」都將在不同程度塑造和改變未來的監控市場。本文將從白皮書深入解讀華為視頻雲解決方案。
  • 任正非透露華為真正殺手鐧,美國沒有公司做到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總是被迫上熱搜,買榜的不是別人,是大洋彼岸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5月份,美國商務部說,要在120天後對華為實行最嚴封鎖令,屆時華為設計晶片的美國產EDA軟體將不可用,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企業也不允許為華為代工。
  • 華為雲視頻監控系統的功能及方案應用
    華為雲針對如此大規模的視頻監控市場,提供了基於公有雲的視頻監控解決方案。 華為作為全球視頻監控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在視頻監控領域擁有廣泛的技術積累和應用經驗,僅華為海思就為全球90%的監控攝像頭提供晶片。
  • 釋放數據新動能,華為雲GaussDB系列新品發布
    聚焦全場景,華為雲GaussDB全新升級全新華為雲GaussDB雲服務以統一的架構面向政企客戶,聚焦關係型和非關係型領域等全場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雲服務。>GaussDB(for PostgreSQL)是華為雲新一代高性能高可用的企業級分布式雲資料庫,採用計算與存儲分離架構,融合了傳統資料庫、雲計算與新硬體技術的優勢,優於原生PostgreSQL 5倍性能,100%兼容PostgreSQL生態,實現百萬級QPS高吞吐,128TB海量分布式智能存儲,IT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數據安全可靠。
  • 華為雲發布:全球首個自研ARM架構分布式緩存Redis
    近日,華為雲正式發布了基於ARM架構的分布式緩存Redis新品,該產品是全球首個ARM-Based的雲緩存Redis服務,ARM架構以低能耗、高性價比見長,與上一代雲緩存Redis相比,降低了客戶30%使用成本。華為雲在技術上不斷的優化與升級,只為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讓客戶真正受益。
  • 浩鯨科技成為阿里雲新零售合作計劃核心夥伴
    近日,阿里雲新零售合作夥伴峰會在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舉行。浩鯨科技受邀出席,並被授予「新零售合作計劃核心夥伴」稱號。浩鯨科技新零售資深專家梅叢銀(右一) 與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肖利華(左一依託阿里雲強大的雲智能技術
  • 華為云:跨越技術落地鴻溝,加速政企智能升級
    開啟政企極簡上雲新方式毫無疑問,隨著政企上雲的進一步發展,跨網絡部署成為首要的挑戰。>而基於對企業網絡市場的深刻理解,華為雲推出了KYON企業級雲網絡解決方案,將華為在政企客戶的經驗和能力複製到公有雲上,幫助政企客戶縮小雲和IDC的網絡環境差異,以「極簡上雲」的方式,化解了政企上雲難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