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爆火黑話「私域流量」的本質和玩法

2020-09-10 江新旭520


去年,我每次參加營銷行業峰會,只要看到"XX品牌如何做增長"的演講題目,就會轉頭對同伴說:"我跟你賭,一定會扯「增長黑客」這個概念。"

下一秒,對方果然拿出了增長黑客的模型…屢試不爽,裝X好用。「增長黑客」這個詞於是變成了2018年的網際網路黑話。

最近出現了一個新詞「私域」,超過「增長黑客」,成為2019年網際網路爆火黑話。

恭喜你,接下來你就能在各種峰會看到它了……

儘管熱度如此高,很多人提起「私域」仍然一知半解,眾說紛紜,例如…

"私域不就是品牌會員群麼?用一個新概念包裝一下就能出去忽悠甲方了?"

"就是像微商那樣在朋友圈發廣告"

那麼,私域到底是什麼?

私域的定義是,品牌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費的、多次利用的流量。私域通常的呈現形式是個人微信號、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

私域崛起的背後,是企業的增長焦慮。

同時,它代表著企業開始從流量收割到用戶經營的思維轉型的信號。

不管對於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能夠掌握私域思維,都能大大促進用戶連接、增加粉絲忠誠度和銷量。

今天,私域這個玩法在品牌中才剛剛開始,有很大的空間。這篇文章我來給大家捋一捋私域流量的本質和核心玩法,以供啟發。

1/

私域現象:完美日記

除了最常見的教育行業在玩私域(朋友圈學習打卡),其實消費品品牌也悄然入場。

舉個例子,從2018年雙11線上大促突圍而出的"彩妝黑馬"完美日記,就在去年玩起了私域流量。

外面人只看到完美日記的小紅書運營和微博粉絲營銷,但卻忽視了完美日記利用私域流量的「小心機」。

比如,完美日記在廣州開了兩家線下體驗店,每天人流量2000人,每位櫃姐除了是行走的收款機以外,還引導到店的顧客加一個微信號為好友。

不僅是線下,在線上下單後,當買家收到產品的同時還會收到一張微信二維碼,有一些福利引導買家加微信。

當我加到這個微信號時,本以為只是個平平無奇的客服微信號,結果發現是一個小IP,叫小完子。

小完子竟然有一個真人形象擔當,就是這個女生

她的朋友圈精心運營,一天2-3條,仿佛就是一個喜歡化妝的女生的日常。

這哪是客服號,不如說就是在培養「素人博主KOC」

KOC(Key Opinion Customer)是最近很火的另一個詞,素人博主不像KOL有很大的流量,KOC像是你信任的朋友,她可以影響你買買買。

從小完子的自動回復可以看出完美日記設下的各種引流運營手段。

小完子拉我入了社群以後,社群裡每天都有活動,例如促銷、節日抽獎、直播等等。

最可怕的是,小完子還擁有自己名字的小程序"完子說",打造私人美妝管家。

如此一來,也許原來完美日記在線上投放只能獲得用戶當場的一次衝動下單。

建立私域流量以後,"完美日記"通過朋友圈、社群可以反覆觸達顧客,用直播、大促、抽獎等各種方式形成轉化或復購。

2/

私域的本質是什麼?

你以前的通訊錄

私域本質是什麼呢?說得大白話一點,就是那群你可以反覆"騷擾",反覆推銷安利的人。

其實私域這個概念並不是新出來的,你還記得以前社交媒體還沒普及的時候嗎?

那時候的私域流量就你客戶的聯繫方式,例如電話號碼、郵箱或家庭地址。

你想要聯繫他們的時候,就可以一個電話打過去,或發簡訊、發郵件,甚至往他們家寄樣品。

你還可以多次給他發不同的廣告,實現「多次利用」,例如買完你推銷的牙膏,還可以再買你的枕頭。

所以說,過去網際網路沒普及的時候,你的通訊錄≈私域流量。

以前這塊被稱為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就是記錄各種客戶的數據、聯繫方式,逢年過節給你發發簡訊打打電話來促進你下單的。

CRM的形式隨著網際網路、郵箱、電話、微信的出現,也在不停的演變。

比如在美國,許多CRM還是通過電話、郵寄和電郵完成的,但在中國,社交關係大多發生在微信上,於是了也誕生了整套微信的SCRM(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微信剛興起的時候,品牌會用服務號來綁定會員信息,幫助企業運營。但後來發現服務號的打開率越來越低,人力運營成本也相當高,需要至少1個小編定期更新。

但現在,像剛剛的完美日記的例子,你可以通過塑造一個人物設定來打通CRM系統,從朋友圈互動和跟窗口聊天中推薦產品。

這樣的交互更像和朋友在交談,感覺親切。

一份騰訊和BCG的報告顯示,許多線下門店的CRM自從從傳統的電話+門店+簡訊轉到社交私域運營,有效互動客戶數量可以翻1.5-2倍,溝通效率提高3-4倍,單次平均互動時長提高2-3倍。

資料來源:騰訊-BCG聯合報告

原來需要打電話跪求對方才能跟你聊幾句,現在只要發個朋友圈就能讓對方主動找上門。

從原來「打500個電話,20個有反應」變成了「300個好友,30-50常互動」,從「每次打電話沒說幾句就掛斷」變成了「時間靈活,天南地北聊,形式多樣」

所以私域又不同於以前的通訊錄,它被賦予了人格,是從流量思維轉型為用戶運營思維的標誌。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戶關係。

用戶相信你,願意看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真心關心她,覺得你是一個懂她的人,而不是一個冷血的機器。

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有血肉、生活、感情的專家+好友。

那微博、小紅書、抖音、公眾號這種,我也有自己的粉絲和陣地,算私域流量池嗎?

算又不算。

拿微博舉例,雖然我也可以積累我的微博粉絲,但其實微博流量分發很大程度還是掌握在微博的手裡,所以並不完全算得上「私域」。

而微信公眾號,其實也不算私域,很多人的公眾號真正的活躍粉並不多,打開率低於1%,這樣的用戶其實根本無法主動觸達,也不算私域。

我稱這些為「混合域」。

3/

私域流量為什麼火了?

因為公域流量太坑

私域這個詞為啥突然火了呢?因為它對立的是「公域流量」的衰退。

公域流量顧名思義,它是公共的流量。

說到公共的流量你第一個想到什麼?百貨商店。

每個人都去過百貨商店。百貨商店最大的問題是,它看似流量很大,很多人經過你的店,但實際上然並卵。

舉個例子,某個品牌在百貨商店裡有一個專櫃。這個百貨商店假設每天人流量是5000人,每天10%的人會經過這個品牌專櫃,也就是500人。其中30%的人(150人)會停下來詢問,最後真的能買東西,並留下客戶信息的可能只有10%,也就是50人。

所以雖然百貨商店流量很大,但是你真的留的下客戶數據只有50人。

公域流量看似很大,但需要你費勁心思去讓別人在這裡停留,消費。

所以大批量品牌每天都要變著法子,打折,促銷,搞活動,就為了在人流最大的幾天去分一杯羹。

商家越來越發現,這些公域流量自己不可把控,不屬於自己,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

我們目前商業環境裡類似於百貨商店這樣的公域流量平臺還有很多。例如線上公域流量平臺非常典型的就是淘寶、天貓、搜索、或是信息流廣告等。

隨著線上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千次曝光越賣越貴。

淘寶2013年的獲客成本還是30元/人左右,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暴漲到了250元/人。

許多我的天貓/淘寶運營的朋友會跟我吐槽:「雖然我的淘寶店粉絲非常多,但其實如果不去買各種直通車,流量還是沒有,流量其實都是馬雲的,不是我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家都希望擁有自己真正能控制的一片流量池,想觸達的時候就能觸達,還能多次轉化和復購,「私域」因此呼聲漸高。

還是回到之前百貨商店的例子,如果用私域流量做,會是什麼樣?

假設每天針對那些經過你諮詢的150客戶,櫃姐可以對他們說:掃碼可以加我的個人微信,我送你一個小樣品,你還可以看我的朋友圈,裡面有其它顧客塗完的效果哦,晚點再決定要不要買。

於是這150人雖然當場沒有下單,但是她們接下來的7天內會陸續刷到櫃姐各種精心設計的朋友圈,例如其它客戶的上臉效果,促銷等等,默默也下了單。

不僅如此,後面有新產品的時候都可以反覆用朋友圈觸達到他們,反覆引起消費。

所以在公域流量日漸變貴的當下,做好私域,不僅僅是對已有用戶的運營,也是對潛在客戶的觸達和運營。

4/

私域流量應該怎麼玩?

大小公司都應該嘗試

很多人認為,私域流量的玩法,只適合體量小的初創企業玩,體量大的公司完全無法運營,其實不然,無論公司大小都可以玩私域。

目前私域流量的玩法通常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購物助手,通常適用於銷售端,百貨商店, 櫃姐等等。

這種顧客群體較為廣泛,適合注重性價比、高頻次購物的消費品。

例如屈臣氏等線下店完全就應該採用購物助手的方式,幫助用戶知道最新上新,完成售後服務。

甚至可以通過和原來CRM數據打通,給予用戶個性化推薦或朋友圈。

購物助手的用戶關係,通常是一對多,並不需要成立社群。

這個方式非常適合小品牌,在創業早期,通過購物助手的方式幫助早期用戶理解品牌,實現轉化。

第二種,話題專家,適合有非常明顯特徵的消費群體的運營,這個群體具有共性需求且組群意願高的特點,如"專業性/生活方式"的品類。

例如我做的「她經濟研究所」社群就是這個類型,是一個關於女性經濟/女性營銷的專業社群。

入群的人都有"營銷、經濟"這個相同的興趣愛好,適合互相切磋學習,並從N種需求方的交互中完成需求和能力的匹配。

例如我社群裡有品牌(廣告主)、有博主KOL(流量主)、也有MCN、廣告公司,這是產業鏈上下遊需求的打通。也有創業者、投資人,這則能形成投資方和找投資的打通。

而大品牌,尤其是那些有核心凝聚力的品牌,例如多芬、SKII、Nike、Lululemon(露露檸檬)、喜茶、內外……完全可以聚攏品牌的超級粉絲,形成興趣社群,在社群裡組織活動,搭配線下的跑步、瑜伽等活動,讓社群變成品牌社群,做品牌的擴音器。

第三種,私人夥伴,通常適用於客單價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健身行業。忠誠顧客價值高、具備較高私密性,並且個性化要求較高。

而大公司則可以為消費最多的VVIP成立私人夥伴。

私人夥伴給予全方面的指導和幫助,並成為客戶生活中的一部分,給予專屬的建議,你就是客戶的個人搭配師,營養師等等。

今天很多高端教育行業應該採用的是這個形式對用戶分層管理,分配1對1服務,建立線下的高端體驗而不是直接拉社群。

資料來源:騰訊-BCG聯合報告

5/

私域流量的盲點

收割VS培養

看到私域流量的好處,但它也藏著許多隱形的盲點。

建立個人號、拉群……這些事都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不幹擾用戶的基礎上,真正在用戶的身邊提供服務?

私域絕對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這是一個需要極大「線上情商」的工作。

私域運營看似簡單,但其實非常需要懂得平衡,就像品牌和增長之間細微的平衡一樣。

雖然完美日記已經建立了如上所說的私域流量池,但在我觀察後發現,社群裡發言的人寥寥無幾。

群裡一味的促銷活動和運營活動,一看就是機器人操控,真正能夠沉澱多少活躍用戶?是否反而對品牌有傷害呢?

與其如此,完美日記小完子更應該選擇的是購物助手,而非建社群當話題專家。

真正想要運營好社群,必須抱著精細化運營和洞察人性的出發點,把社群按照興趣和人群細分。

同時,社群也是一把雙刃劍。

玩得好的人,懂得在利用社群的力量,和超級用戶一起共創。比如我採訪過的電動牙刷品牌"貝醫生"告訴我,他們有幾款牙刷包裝是粉絲在社群裡一起創造出來的。

社群就像是品牌和用戶之間的窗口,在產品上線前吸取社群裡忠粉的意見,大概率產品不會太差。

但社群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人人都可以發言,一旦有一個負面聲音起來,就會汙染一整個群。

例如某公司曾經把對公司付費最多、傳播最多的用戶分成了幾個超級用戶群精心運營。

但是一次群規改動,讓群裡的人粉轉黑,忠粉群秒變維權群,慘不忍睹。

除了以上,還有很多關於私域的問題需要被解答:

品牌和用戶的距離到底該有多遠?

到底什麼品類適合私域,什麼不適合?

如果人人都開始運營私域,建立品牌個人號了,它必定是很大的幹擾,以後的微信還會有人刷朋友圈嗎?

如果真的到那天,我們又會去哪裡獲新的流量呢?

......

相關焦點

  • 馬化騰首次聊「私域流量」,真香!
    ……在這本書中,官方不僅闡述了企業為什麼要做私域,還給到了很多經過實戰驗證的私域玩法,甚至包括社交裂變等過去我們以為不受官方認可的玩法,可以說很香了。自營是品牌主陣地,品類全,重點新品、爆品都在自營電商首發;平臺電商則一般用來做折扣款促銷和分銷渠道,主要是「走量」。而在國內,由於自建網站、App 都沒有流量來源(前者被搜索體系主導者流量分配),所以很難實現自營,只能選擇入駐電商平臺。
  • 疫情下更火的「私域流量」到底是什麼,怎麼玩轉「私域流量」?
    什麼是私域流量?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公域流量】。所謂【私域流量】,就是基於&34;平臺的可控流量池,以微信舉例,對於每個單獨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以及微信個人號, 它們的粉絲、群友、好友就是&34;,因為這些可以由擁有公眾號、微信群、個人號的主人自主運營和維護。
  • 騰訊終於要對「私域流量」「下手」了?
    …… 可以說,私域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小風口」,而是企業必爭之地。 更值得我們開心和期待的是,除了強調私域流量對企業的價值之外,這兩年,其實騰訊還做了非常多的動作,來幫助企業和運營人做好私域流量。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萬字長文詳解「大「私域」」思考,涉及微信/企業微信/抖音/認知層
    2019年是消費主義風起雲湧的一年,是直播流量、下沉市場爆發形成星火燎原之勢的一年,更加是「私域」全面進入「大躍進」的一年。今年問了好多朋友,都說2019年涼涼,但也有一些企業做得不錯。盈虧不怪時代不怨環境,只看自己的選擇,選擇的賽道。」焦慮」成為最新的焦點,隨著人口紅利和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基本都遇到了瓶頸。
  • 港式茶餐廳「黑話大全」,學會就去TVB打工!
    真正的「黑話」,是叫夥計來點單時,從大家嘴裡劈裡啪啦蹦出的「英數粵」中國話。*「英數粵」指英文、數字、粵語起源關於娛樂八卦,吃西多士時需要淋糖漿,粵語「淋膠」,夏蕙姨曾與演員「林蛟」拍過拖,於是變成了西多士的代稱。
  • 何為私域流量?蝸蝸科技帶你探尋私域流量的本質
    "私域流量"已然成為營銷圈的熱詞,頻繁進入營銷圈,伴隨著社交電商和微商應運而生,它早已不是一個局部的概念,事實上它已經悄然改變著整個市場的營銷格局,很多企業都想分一杯羹。在這個苦流量難矣的時代,相較於依託大平臺及工具產生的"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確是一塊待挖掘的價值窪地。為什麼要做私域流量?商業的本質是流量販賣,一切商業的本質都是流量買賣,簡單來說就是你廉價地獲取流量,然後把它高價變現出來,中間的差額就是你的利潤。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因此,想透過「數篇文章」,給自己一個覆盤,一方面分享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透過這些文章,結交一些好的緣分和機會。【本篇知識點&結論圖】增量到存量市場?為什麼臺灣比較早面臨?私域流量,不等於社群?社群(Community)的定義?別誤用了社區思維來建立社群。
  • 流量增長乏力?私域流量或成跨境電商賣家突圍新策略!
    引言:在過去的2019年,私域流量這個詞突然爆火,並成為眾多跨境電商大賣開始踐行的策略之一,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網際網路流量增長乏力,從流量紅利時代開始轉入存量時代,因此,挖掘老用戶的價值就成為大家的共識。私域流量,即可以多次利用,迭代營銷的流量。
  • 案例拆解:猿輔導私域流量的運營玩法和商業變現模式
    前段時間,在線教育品牌「猿輔導」一躍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 據36氪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秋季,猿輔導旗下的 K12 正價課產品人次將達 370 萬左右。這個數字意味著,猿輔導是目前 K12 網課用戶量規模最大的公司。
  • 私域流量「觸點」營銷,離人近離增長就近
    與人的距離越近,就會與增長越近,這是增長的底層邏輯; 無論是「私域流量」還是「增長黑客」,我們相信精準的把握好和用戶之間的「觸點」,就能實現增長。 而企業微信現在,無疑是最好的私域流量「觸點」。
  • 馬化騰首次談私域流量
    但是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下半場,如果還像之前那樣,「吸一波流量,做一波轉化」,粗放式運營的話,企業的 GMV 提高將會越來越難。 所以官方認為,應當將「流量思維」轉變為私域的「觸點思維」。 自營是品牌主陣地,品類全,重點新品、爆品都在自營電商首發;平臺電商則一般用來做折扣款促銷和分銷渠道,主要是「走量」。
  • 盤點2019 | 「所有女生」、私域流量、下沉…2019化妝品十大熱詞你...
    盤點2019 | 「所有女生」、私域流量、下沉…2019化妝品十大熱詞你眼熟幾個?拼多多的爆火,倒逼品牌方對廣域中國進行全景式掃描,並從三四五線城市、縣城和鄉鎮中激活存量,發掘增量。前不久天貓發布的《雙11趣味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雅詩蘭黛、歐萊雅、OLAY等品牌在下沉市場需求量巨大,百雀羚等品牌在此區間增速超100%。
  • 私域流量為什麼突然火了?
    2019年網際網路再現「黑馬」,一詞「私域流量」火遍全網,時至今日,網際網路改革深入推進,信息化時代千變萬化,私域流量在每個人心中各有定位,所謂私域流量,是個人擁有完全支配權的帳號,所沉澱的粉絲、客戶、流量,可以直接觸達、多次利用的流量。
  • 寶島眼鏡陸雯靜:私域玩法沒有標準答案,核心在於用戶體驗
    一時間品牌主和營銷公司紛紛跟進,各自闡述著對私域流量的理解,迭代出花樣繁多的營銷工具,那麼到底私域流量的價值是什麼?隨著電商崛起,寶島進入第二個階段,搭建運營模塊,在天貓京東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陸續上線寶島眼鏡旗艦店,採用電商店鋪的玩法。第三個階段是3.0就是私域玩法,我認為這個階段的關鍵詞是「社交」。
  • 社群=私域流量?這是網際網路品牌的誤解
    甚至認為「私域流量就是社群」,卻沒有 Community(社群)的認知,而是用了社區的思維在構建社群,其實相當可惜。 2012 年後,流量獲取變得巨貴,各公司開始意識到不能再無腦地去獲取流量和用戶(一開始我們也是有過各種補貼的,例如很多品牌都在抽 iPhone、灑錢獲取粉絲數,但後來都證實是最愚蠢的作法)開始圍繞「社群」來發展,經營自有流量——中國內地稱「私域流量」。
  • 創利樹數字門店系統:去中心化賦能,助力企業玩轉私域流量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關於社交電商和私域流量玩法的介紹,大部分都將這兩個內容定義為去中心化的,或者說可以擺脫中心平臺控制的途徑。最大的誤解:社交電商和私域流量玩法不是為了去中心化而出現的。去中心化也是弱去中心化,是他們的一個表象特徵而已,並且是那個最不重要的特性,私域流量的興起讓商家和商家、商家和用戶之間產生更強的粘性。
  • 比起投放,更要重視私域客戶的轉介紹
    當我們接觸一個私域打法時,除了了解品牌方的案例拆解外,還有必要看一看服務商開發了什麼功能、提供了什麼幫助。在11月20日的「上海私域零售峰會」上,千聊旗下的教育品牌「荷小魚」和服務商「艾客」一起分享了他們做私域的組合拆解。
  • 劉興亮 | 給「私域經濟」亮三點
    」;兩年前,你也沒有聽過「增長黑客」;現在,你還不知道「私域流量」、「私域經濟」,那可能你已經離網際網路圈越來越遠了。私域流量是相對於公域流量來說的,指品牌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費的、多次利用的流量。打個比方,公域流量是大海,剛開始時候,魚多,捕魚的人少,哪怕你技術一般,都可能有收穫。
  • 為什麼私域流量概念在近兩年爆火?
    私域流量越來越受到重視,原因很簡單,就是移動網際網路進入存量市場,買量的成本越來越高,不管是平臺還是廣告主,都在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流量。 據QuestMobile《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9半年大報告》,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月活規模較一季度的11.38億淨減少193萬。與此同時,用戶平均每天花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間,這個增速也在快速下降,從去年四季度的22.6%降至了6%。
  • 見實受邀主講DMT認證學科「私域流量運營」必修課
    據了解,鑑於當前數字營銷領域中私域流量運營的流行趨勢,與私域流量運營人才的需求缺口,本次DMT數字營銷人才認證體系 - 2020秋季認證將【私域流量運營】作為考核的學科之一。該學科旨在通過DMT認證配套的課程內容與乾貨資料,使學員快速掌握私域流量運營,抓住私域流量的風口,成長為社會急需的實戰型人才,並主要通過線上學習後進行考試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