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在軍迷心中擁有極高的人氣,又加上俄羅斯方面不遺餘力的宣傳,使得這種蘇27的深度改進型號被某些軍迷封為最強三代半。蘇35號稱「終極側衛」,是俄羅斯對蘇27家族進行數輪改進後的集大成者,與蘇27相比,蘇35的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幅提高機體強度,提高機體壽命,蘇35通過結構增重等方法將機體壽命提高到6000小時,而且可用載荷達到9G,徹底根治了蘇27家族的「軟骨病」。
2、使用推力增大、而且具備推力矢量功能的117S發動機,配合以數位化電傳飛控,解決了困擾蘇27家族的「跨音速陷阱」問題,而且進一步增強了機動性能;蘇35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眼花繚亂的超機動性能,117S發動機和數位化電傳飛控功不可沒。
3、換裝當時俄羅斯最先進的航電系統,整個航電系統以一臺「獵豹-E」無緣相控陣雷達為核心,部分設備使用了蘇57的技術,航電性能較蘇27有了脫胎換骨的提升。
而且,蘇35還增加了載油量,使得空重增加的前提下仍然具有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經過如此深度改進的蘇35兼顧出色的機動性和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可算是世界上平臺性能最好的戰術飛機。
蘇35雖然具備出色的平臺性能,但是航電系統的相對落後使得這款戰機性能上限不高。以蘇45使用的「獵豹-E」機載雷達來說,雖然軍事媒體們常常以「最大探測距離400公裡」來吹噓其性能強大,但是其實這只是在特定模式下的「大力出奇蹟」而且。「獵豹-E」作為一款無源相控陣雷達,較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體制上落後半代,再加上俄羅斯在電子工業方面的能力一般,使得蘇35的航電系統無法與美歐甚至我國的先進戰機相比。
除了航電系統,蘇35使用的俄制武器系統落後程度更甚。以空空武器來說,蘇35還在使用R77、R73甚至R27這樣的古董級空空飛彈,性能較PL15、PL10落後一代。其實俄制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的性能如何,看看我國的選擇就知道。在對側衛進行國產化的過程中,我們繼承了蘇27家族的機體,但是航電和武器系統堅決的換成了國產貨。
中國軍迷經常討論蘇35和殲16/殲11D孰優孰劣的問題,雖然蘇35在平臺性能上確實高出一籌,但是殲16/殲11D憑藉更加先進的航電和武器系統毫無疑問具備更強的作戰能力,畢竟如今的空戰已經不是比拼機動性的年代。
當然,總是有一些軍迷認為殲16強於蘇35的說法就像侮辱了他們的智商,他們的理由是:如果殲16強於蘇35,那麼為什麼中國還會買蘇35?對於這種觀點,筆者的答覆如下:殲16強於蘇35,不代表殲16處處強於蘇35,蘇35在機體結構、飛控設計等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虛心學習。而且,購買蘇35也不代表殲16不如蘇35,就好比美國進口小米手機不代表蘋果手機就比小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