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2020-12-16 北極星環保網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然而,現有纖維空氣過濾材料普遍存在直徑粗、孔徑大、孔隙率低等缺陷,導致其仍面臨材料厚重、堆積結構單一、過濾效率和空氣阻力難以同步優化等局限性,嚴重限制了材料應用性能的大幅提升。

針對上述問題,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以高偶極矩聚合物聚丙烯腈為原料,利用新型溼度誘導「靜電紡/噴」技術,製備出了直徑細、孔徑小、孔隙率高且具有蓬鬆雙網結構的納米蛛網/纖維高效低阻空氣過濾材料。通過藉助離子-偶極相互作用提升溶液荷電能力,促進了泰勒錐尖端荷電流體的可控噴射,進而通過調控環境溼度氛圍,誘導控制聚合物溶液體系的相分離速度與程度,實現了射流、液滴的同步形變/相變/自組裝,獲得了具有蓬鬆雙網結構的納米蛛網/纖維空氣過濾材料。該材料中二維超細(~20 nm)納米蛛網與蓬鬆納米纖維支架網絡緊密溶接,從而形成了穩定的雙網絡結構,並賦予了材料孔徑小(<300 nm)、孔隙率高(93.9%)、堆積密度低(0.18g cm-3)、表面化學極性強(偶極矩 4.3 D)等特點。

材料中二維納米蛛網結構具有直徑細、孔徑小的特性,不僅提升了材料對超細顆粒物的吸附、篩分作用,還顯著增強了其空氣滑移效應;同時,準三維納米纖維支架網絡體現出了堆積蓬鬆、孔隙率高的優勢,從而有效促進了氣流在纖維間的滲透擴散,大幅降低了材料的空氣阻力。結合上述兩種結構優勢,該雙網結構納米蛛網/纖維材料可實現對空氣中超細顆粒物的高效低阻過濾,其對最易穿透粒徑顆粒物 PM0.3的過濾效率高達 99.99%,阻力壓降僅為大氣壓的 0.11%;同時,可快速淨化室內空氣 PM2.5,且具有長效循環使用性能。

該工作中提出的構築蓬鬆雙網結構納米纖維材料的策略,不僅為製備高性能納米蛛網/纖維空氣過濾材料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新型高效過濾/分離材料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指導與借鑑。研究成果以「A Fluffy Dual-Network Structured Nanofiber/Nets Filter Enables High-Efficiency Air Filtration」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文章 DOI: 10.1002/adfm.201904108。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紡織學院博士生劉惠和材料學院博士畢業生張世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項目的大力資助。

2020「北極星杯」煙氣治理影響力企業評選再度來襲,全程免費,入圍即可獲得北極星站群百萬媒體流量曝光,更有全年宣傳推廣機會!報名企業再創新高,龍頭企業雲集!同期召開第三屆工業煙氣深度治理高峰論壇,更多精彩,點擊了解詳情:

企業評選

|

高峰論壇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德國應化》 :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此外,這些納米材料很難回收利用,一旦釋放到環境中,會對自然界的動植物產生生物毒性。因此,開發使用安全係數高、易回收的自支撐TiO2材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劉一濤教授報導了一種全新的TiO2本體形式——超輕、高彈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 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0-12-17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 - 東華大學
    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  納 米技術是當今國際上的研究熱點。東華大學在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方面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專業是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根據 納米技術、納米材料的國際最新研究動態,結合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方面的研究特色經長期積累而設定的新碩士點。
  • 東華大學11項「高科技」亮相中國工博會
    (疫情期間靳向煜團隊在上海護理佳實業公司)針對紡熔非織造材料過濾效率低、濾效與濾阻難以有效平衡等問題,靳向煜帶領團隊立下「科研軍令狀」,開展《高品質紡熔非織造過濾材料及長效駐極技術》研發,開發梯度過濾結構,重點提高材料蓬鬆度和纖維直徑均勻度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申洲集團向東華大學捐資1000萬元,用於學校教育事業發展
    近日,東華大學與總部位於寧波的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申洲集團」)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及捐贈協議。申洲集團向東華大學捐資1000萬元,用於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近日,東華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帶隊赴浙江省寧波市考察,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會見了俞建勇一行。鄭柵潔向俞建勇一行介紹了寧波產業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近況。
  • 高感性納米複合功能纖維項目通過驗收
    高感性納米複合功能纖維項目通過驗收 2010-11-03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10月28日,東華大學研製的「高感性納米複合功能纖維的規模化生產及應用
  • 可重複使用、可水洗:南工大膜所研發出新型口罩過濾材料
    無需加靜電,過濾精度高   納米蛛網仿生膜纖維直徑在100-200nm範圍內,纖維之間相互交錯,形成三維蛛網狀結構,形成的微孔尺寸可控制在0.1到0.5μm範圍內。「相比於纖維無序堆積、直徑1000nm以上的熔噴材料,納米蛛網仿生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徑小、過濾阻力低、過濾精度高等優勢。」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膜科所仲兆祥教授介紹。   通常空氣中含有大量帶有正電荷與負電荷的細顆粒汙染物,當空氣中的這些帶電粒子經過駐極體附近時,會被強烈地吸附在駐極纖維上,同時不帶電的粒子會在駐極體形成的電場中因感應而極化,也會被吸附在纖維上。
  • 東華「國家隊」發揮醫衛防護材料研究專長 主動擔當戰疫「行動派」
    東華大學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12日電 (孫慶華 許婧)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發揮在纖維基、高分子基醫衛防護材料領域的研究專長,緊密圍繞新冠病毒醫衛防護材料應急開發和生產研究,涉及口罩、防護服、抗菌材料等,為醫衛防護材料研發攻關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同時,組織技術團隊聯合企業、醫院解決產業化關鍵問題,實現應急生產,主動擔當戰疫「行動派」。
  • 中國團隊今日《Nature》連發3篇,二維材料研究誰與爭鋒
    一篇來自中科院物理所白雪冬研究員以及北京大學劉忠範院士、劉開輝教授等人,他們報導了一種兩步化學氣相沉積法,實現了高度非線性的二維材料MoS2在SiO2光纖內壁的直接生長。一篇來自香港城市大學Alex K.-Y . Jen,朱宗龍,徐政濤等人,他們使用新型二維MOF致力於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和鉛洩露的問題。
  • 上海大學和東華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師資力量:學校有專任教師3155人,其中教授722人、副教授110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233人;有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2人; 「萬人計劃」入選者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4人;長江學者青年項目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靜電紡絲又有新進展,可創造出空氣過濾理想材料
    靜電紡絲又有新進展,可創造出空氣過濾理想材料 發表時間:2016/3/7
  • 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Nano Energy》: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
    2012年,王中林教授團隊提出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將周圍環境中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由於TENG具有較高的開路電壓,一般為數十伏至數百伏之間,不足以產生傳統高壓除塵中可能產生的臭氧產物,因此為TENG在清除空氣中PMx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
  • 納米纖維膜口罩企業4天去4年庫存 能夠起死回生嗎?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李勃研究員團隊與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團隊近年來一直在合作開發納米纖維類材料,近日,他們緊急啟動了用於口罩中間過濾層材料的納米纖維膜的二次開發,目前,相關材料已經加快第三方檢測工作。
  • 納米纖維膜口罩企業:4天去4年庫存,起死回生還是曇花一現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李勃研究員團隊與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團隊近年來一直在合作開發納米纖維類材料,近日,他們緊急啟動了用於口罩中間過濾層材料的納米纖維膜的二次開發,目前,相關材料已經加快第三方檢測工作。
  • 東華大學和西南大學,到底誰更強,誰更值得報考
    學校創建於1951年,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由交通大學紡織系等華東、中南、西南高校的紡織院系合併而成,1985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師資力量:全校教職工2209人,專任教師1336人(截至2018年8月,研究生導師1014人,博士生導師316人),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專職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含講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級職稱教師900餘名,共有4個國家級/市級教學團隊。201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東華大學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
    東華大學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發表時間:2020/9/15
  • 美國兩院院士鎖志剛教授團隊2020年研究成果集錦
    鎖志剛教授,198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力學系,之後赴美留學, 1989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加入美國加州大學聖巴拉拉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教授,2000年受聘於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2003年7月任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2008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