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雲驟變
TikTok事件仍在發酵,一時間網上各種信息和情緒橫飛。
透過重重迷霧,各種跡象表明,太平洋對面的美國正在採用一種全新的對抗策略,這是一種更加隱秘「下作」的輿論手段,此類信號的傳出令人不安。
我們姑且稱之為「反向公關戰」,這是一種全新的打法,可以用來解釋這些天以來發生的弔詭的一切。
這兩天,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個80後創業以來第三次被人架在火上烤,字節跳動成了自劫跳痛。
在他的對面,是史上最「蠻不講理」的談判對手,美利堅懂王川普。
「要麼交出TikTok,要麼TikTok給我死!」
懂王的特點是擅長極限施壓:忽然提出讓人精神崩潰、想要掀桌子的條件,並且喜怒無常、隨時翻臉,今天講好的明天不認帳。
他就是要讓你一直處在情緒起伏不定、神經高度緊張的折磨中,要麼精神崩潰自亂陣腳,要麼實在熬不住向他求饒、只求早點結束這場地獄僵持。
在張一鳴的身後,是群情激奮的愛國人士和……天量的指責。
「你怎麼不抵抗一下,撲通一下就跪了!以地事秦,最後結果會怎樣?」
「你說字節跳動是全球化公司,這什麼意思,你要去中國化、背叛祖國嗎?」
「出海受歡迎有什麼了不起,你靠的是抖音,一款垃圾奶頭樂產品,只會製造有害垃圾信息繭房。」
而幫他說話的人,剛一露頭就被無邊的唾罵淹沒:「你是不是收了公關的錢,你就是恰爛錢洗地的,大家不要聽不要聽!」
換做你是張一鳴,也會驚嘆人生無常。
一夜之間,出海以來最成功的產品,要面臨忍痛割愛還是玉石俱焚的選擇。
一夜之間,出海最成功的80後企業家,居然成了資產階級軟弱投降的代表、成了民族罪人。
命運是如此弔詭,連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各位親,可能你也參與了對字節跳動和張一鳴的口誅筆伐,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我和你一樣深愛自己的國家。
但是,冷靜下來想想這些天的風雲突變,你不覺得畫風詭異嗎?
一切的導火索,是因為兩則消息《川普將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字節跳動同意剝離TikTok美國業務》,這兩篇新聞一前一後,幾乎24小時內發出,接著國內輿論場忽然就炸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則消息都是由美國媒體爆出,未經張一鳴證實,有沒有感覺到什麼?
脖子有沒有發冷?如果這樣還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的話,那後邊的內容不建議你看下去了。
這兩則未經證實、未予置評的美國消息如此連貫、緊湊地發出,大家當然會覺得字節跳動沒做任何抵抗、撲通一下就跪了。
在短視頻平臺上看了3秒就會沒有耐心的人,顯然也沒耐心聽他們解釋來龍去脈。
當我們內部亂成一團、甚至社交媒體上掀起」倒張運動「的時候,大洋彼岸裝瘋賣傻的川普,可能此刻正品著葡萄美酒,滄桑的老臉上泛起狡黠的微笑。
」再給我來一篇報導,就說華盛頓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標之一就是創造更多的張一鳴,因為這樣可以把中國改造成一個更像我們自己的社會,對,就讓《大西洋月刊》來發!「
他對著手機發出輕飄飄的沙啞的聲音,掩不住的得意。
二、川皇的心病
在熱戰未開的情況下,中美角逐必戰於經濟。
欲打擊中國經濟,美國必瞄準中國經濟的龍頭產業和頭部企業下手。
從當下來看,中國經濟的龍頭無非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
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實現飛躍的根本動力在於科技進步。
過去十年來,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動力是「投資驅動」,在拉動基建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資產泡沫,特別是房地產和金融領域。
美國打擊的重點反而不會是這裡,不會是萬達、萬科這樣的「小目標」,可能川普還希望中國的房市加速上揚,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泡沫,中國經濟就會加速脫實向虛,越來越空心化,也就越來越像當年的日本,只要泡沫一破……
另一方面,由於中產階級的可支配資金大量湧入了房市,他們反而沒有太多的空間去消費,加上疫情影響、人人現金為王,中國的消費短時間內仍需要提振。
那麼美國打擊的重點,一定是兩塊:中國的出口和科技提升。
出口方面已經祭出了貿易戰的大旗,科技方面的重點是專利封鎖、是打擊華為、騰訊、字節跳動這樣的科技企業。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可以理解這兩年發生的一切了?川普雖然裝瘋賣傻,但經濟方面毫不含糊、招招見骨。
過去20年來,中國網際網路一直「師從」美國,一個比較常見的打法是copy to china。你美國有谷歌,我中國有百度,你美國有facebook,我中國有人人網,你美國有……
所以矽谷的創業者們提起中國,往往滿臉都是不屑:就是一幫毫無創新能力的模仿山寨抄襲犯而已,玩的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在產品創新領域,美國一直是奠基人和布道者,從賈伯斯到貝索斯,從扎克伯格到斯皮格爾,美國的產品大拿們一直被膜拜,矽谷成了全世界的產品經理都要朝聖的地方。
但是現在,中國忽然冒出字節跳動這樣的公司,推出了TikTok這樣的怪物。你說它抄襲吧,它究竟抄了誰,美國人愣是不能從自己的產品庫裡找出一個母本來。這是一個理念、結構、技術和思路都完全不同的產品。
更可怕的是,這款產品居然比扎克伯格和貝索斯們更懂美國用戶。前段時間視頻博主郭傑瑞對美國年輕人進行了採訪,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人家小夥子小姑娘擺明了就是說不喜歡facebook和instagram,在TikTok上可以看到更多好玩的東西、結識志同道合的人。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facebook用了12年全球月活用戶數才到8億,instagram花了7年,而TikTok只用了三年。
現在我們知道了,字節跳動用的根本不是美國人「技術領先+通用需求+標準化產品+功能迭代」那一套,人家張一鳴玩的是算法,是千人千面,是人工智慧讀懂你的愛好、個性化的推送。
這還得了?一夜之間學生追上了老師,還不再模仿老師,做出了自己的東西,老師能不震驚嗎,換作是我心裡也會暗暗不爽吧。
但是如此老師就想痛下殺手,置學生於死地?
沒錯,這就是川皇的用意,這樣的事情絕不允許發生,TikTok必須死,字節跳動必須完,張一鳴必須身敗名裂,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必須得到深刻教訓。
美國用一個國家的力量打字節跳動一個公司,一方面硬來,這就是我們這兩天看到的,給出一堆莫須有的罪名、反正你要麼割讓要麼滾蛋。
另一方面,則是越玩越溜的軟刀子殺人,殺人還要誅心,這一招來得更兇險。
如我們所見,張一鳴陷入重圍,不是美國用戶的包圍,而是國內輿論的口誅筆伐。
四、反向公關戰
長期以來,美國人深諳宣傳戰的套路。
對於中國,他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培養代理人、所謂「公知」,實施正向公關戰。這些公知混在媒體人的中間,不失時機地說說美國的好話、放放中國政府的「壞水」。
美國政府一直叫囂中國封閉保守、人民看不到真相,但這兩年來公知們人設崩塌、紛紛倒下,恰恰是因為中國太開放了,而且越來越開放。
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出境遊的人越來越多,睜眼看世界越發容易,結果人們越發看明白了,燈塔國的世界沒他講的那麼好。
公知們說,美國是人人平等的烏託邦,結果就是2020年了美國黑人還會在路上被警察一言不合就弄死。
公知們說,美國政府一切從民眾出發,結果就是卡特裡納颶風來了,政府不知哪裡去了,放著病人在醫院等死。
公知們說,西方一片繁榮美好,結果出境旅遊一看,大多數西方先進城市甚至不如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基礎設施完備。
公知們說,西方人素質高、遵守公共秩序,結果在上海市中心,你看到帶頭闖紅燈、隨地吐痰的都是他白皮金髮碧眼的,中國人反而人人遵守規則。
公知們說,西方人愛學習、地鐵上沒人玩手機都在讀書,後來我們知道了,那是因為他3g網絡建設太落後,地鐵上沒信號,只要中國的華為幫他把網一鋪好……
正向公關戰打不通了,川普就開始反著來,反者道之動嘛。
此次反向公關戰,其目的就是故意離間字節跳動和中國政府、人民的關係,釜底抽薪,從根本上製造不利於其生長的環境。
所謂反向公關戰,就是在對手中間安插內應,給對手製造「假隊友」,在關鍵時刻裡應外合製造混亂。
具體到此次事件,為什麼美利堅那邊新聞剛出來,國內一夜之間就冒出那麼多對字節跳動恨之入骨的「愛國人士」,當然很多網友是不明真相被帶了節奏,但是有些人……你品品,你細品。
這叫不叫無間道?
給對手製造「假隊友」,可以幹三件事:
第一,令其誇張表演、醜態百出,從而使人們遷怒於對手、人心背離。
比如要想搞臭某個明星,只要故意安插一些「假粉絲」進去,到處引戰惹事:我家老公最棒了,你不造他有多努力,你們都是垃圾、怎麼能和他比?
比如要想搞臭女權主義者,只要故意安插一些「假女權」進去,甚至男生頂著女生頭像大放厥詞:我就是喜歡黑人怎麼了,你們中國男人配不上我們!然後聊天記錄四處發。
第二,令其故意引戰,製造矛盾,從而使對手被道德綁架、左右為難。
比如二戰剛開始,希特勒想要對波蘭動手,結果莫名就冒出一堆「波蘭士兵」,向德國發起入侵、發表反德言論。
比如這邊張一鳴還在談判,背後已經有聲音起來了,你怎麼不剛一下就跪了,你不愛國嗎?而對面,川皇正好可以利用中國人的群情激奮,對他的選民說,你們看我沒說錯吧,中國人就是這樣。
第三,令其渲染氛圍、製造混亂,使對面不能自持、方寸大亂。
比如淝水之戰,這邊前秦軍隊和東晉約好後退一丟丟,以便打仗,那邊前秦軍隊裡已經有內應大喊:秦軍敗了,大家趕緊逃!
也許有人要說,這不都是中國人常玩的陰招嗎,美國人不是講究遊戲規則嗎,這事他能幹?
拜託看一看美國大選期間,川普都對民主黨和希拉蕊做了什麼,你也就見怪不怪了,川皇雖然身在大洋彼岸,卻也深得我厚黑學真傳,只是沒交學費罷了。
至於說偏偏就在這當口,《大西洋月刊》忽然跳出來說:美國就是要培養更多的張一鳴,趕緊幫字節跳動紐約上市。看過《三國演義》裡周瑜騙蔣幹中計的故事吧,沒看過趕緊補課。
「假隊友」絕對不是一種空想,他們已經滲透進來,潛藏在我們身邊。
五、網暴七板斧
一旦反向公關戰開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字節跳動和張一鳴進行「輿論凌遲」,製造聲譽破產、人心盡喪、一邊倒的假象。
這便是發起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的核心是「貌似講道理地潑髒水和圍攻」。
他看起來要跟你講道理,其實壓根不打算和你講道理,你要真去講道理就傻了,因為對方只想著怎麼讓你「難看出糗、氣急敗壞」,最終製造一邊倒的假象。
他們看起來要好好說話,其實從來沒打算和你好好說話。
作為一個長期遭受網絡暴力的受害者,本著久病成醫的精神,李慕陽專門總結了網絡暴力七板斧,你看看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再回憶一下川普做過的事。
警告:以下內容可能引發不適,建議繞行,僅供參考,嚴禁模仿。
1、斷章取義
a、複雜問題簡單化,最好提煉成一句話。
b、抓住隻言片語,無限放大。
舉例:
字節跳動,你怎麼不做抵抗、撲通一下就跪了!
什麼,你要做「全球化公司」,這是要去「中國化」呀!
2、故事包裝
a、訴諸當事人的出身和動機。
b、實施道德審判,非黑即白,上綱上線。
c、扣帽子,注入極端情緒。
d、按需類比,類比成一些大家熟悉的事情和場景。
舉例:
張一鳴這種人就是典型80後,這幫人都有點右,對美國人有幻想。
你看看他早年的微博,他這是終於被美國爹教育了。
國家利益面前,講什麼在商言商,真是資產階級投降派!
以地事秦,最終怎樣,這個道理還不知道?跪舔日本鬼子的那幫漢奸,還不是任日寇宰割?
3、斷言重複
永遠重複某句話,你解釋澄清要幾句,他堅定不移、雲淡風輕只要一句。
舉例:
我大學的時候,學長教辯論術,曾經說過這樣一招:如果我說「你是個傻子」,你怎麼反駁?
我:你怎麼證明?
學長:無需證明,你就是個傻子。
我:可是我……方面很優秀。
學長:那也無法掩蓋,你是個傻子。
我:那按這個標準,你是不是傻子?
學長:今天討論的是,你是個傻子。
……
如此幾輪之後,學長說,你把這個聊天記錄發給其他人看看,覺得誰像個傻子。
放在今天也是一樣,無論字節跳動怎麼澄清,對面只要悠悠一句:跪了就是跪了,撲通一下就跪了……
4、遊擊戰術
顧左右而言他,你和他說a,他和你說b,你和他說b,他和你說c……你永遠疲於奔命。
舉例:
網暴者:你撲通一下就跪了。
字節:我們過去一年來都在和美國周旋,而且現在還在談判。
網暴者:以地事秦,結果怎樣?
字節:我們還沒有決定出讓,這個事情還在談判。
網暴者:你們不是要把中心搬到英國去嗎?
字節:我們是要把tiktok的海外中心。
網暴者:那你們公司牌子上的中文怎麼都沒了?
字節:……
5、群狗戰術
a、各種風格有機組合,有的紅臉有的白臉,東咬一口西咬一口,不同角度四面出擊。
b、亂潑髒水,無故加之、故意冤枉,通過一些模凌兩可、似是而非、半真半假、添油加醋的言論,增加你的澄清成本,同時把你氣急、逼瘋,他急了他急了。
舉例:
張一鳴不是一直串通美國做公知嗎?你們不是要搬到英國去嗎?美國爹給的錢香不香?你看人家華為多愛國!
嗯,我們要理智中立地看,巴拉巴拉(冠冕堂皇說出一堆貌似理智卻絕不中立的話)。
6、聯合作戰
a、集中時間聯合行動,製造一種壓倒感,產生一種「人心向背、失道寡助」的假象。要做到這一點在今天其實不難,隨便註冊1萬個水軍假號一起上去帶節奏還是分分鐘。
b、圍攻任何敢於援助你的人,致使其他人對網暴者即便心裡有不認同,也不敢發聲,陷入沉默的螺旋。
7、段子娛樂
做出很多搞笑漫畫、諷刺故事、鬼畜視頻,把事件變成全民娛樂,最後大家都只是為了嘲諷取樂、幸災樂禍,沒有人在意真相了。
舉例:
有一個字節跳洞,裡邊有一隻抖鷹。
在月色下,望著親切的川普,張教主一手拿葵花寶典、一手拿起刀,還是決定割了吧。
看完以上內容,對照這兩天發生的一切,你還沒醒嗎?好吧,我確實叫不醒裝睡的人。
請問,字節跳動不抵抗就跪了?
事實上,2019年10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就開始了對tt的調查,也就是說,字節跳動至少已經與美國周旋了大半年,能試的招都試了:配合調查、遊說國會、聘用美國高管、遵守法律……並且至今為止,談判還在進行中。
沒抵抗?哪跪了?人家只是做了那麼多、不拿出來張揚而已,又不是祥林嫂、逢人就要哭一哭慘、表示一下我有多努力。
請問,全球化公司就是去中國化?
2016年,任正非就說過,華為是全球化公司,不是中國公司。那麼你的意思是任老也在去中國化?
請問,抖音是奶頭樂垃圾?
這一點網上早有過討論,如果你第一次打開抖音,看到一些有點low的內容很正常,因為他要迎合14億人審美的平均線。可如果你看了一個月還是low內容,那只能說明你有問題。因為抖音會通過算法迭代,不斷研究你的興趣,做個性化的推進。
於是,你硬說我是在洗地?好吧,如果你一定要說「我不聽我不聽」,那我也沒辦法。
還是那句話,我深深理解過去幾天來網友的群情激奮,畢竟大家都愛國,又不明真相,被帶了節奏。事到如今,氣該發洩也發洩了,字節跳動也發表聲明要起訴美國政府了,我們要不要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呢?
川皇遞過來的刀子,我們要不要接,他殺不了的人,我們要不要幫他了遂一樁心願?
我不想說什麼團結一心、共抗外敵的漂亮話,我只想說禍常起蕭牆,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中國人常常被自己內部的混亂打敗,這樣的虧我們吃得還少嗎?
我不相信,我們這麼優秀勤勞智慧的民族,會不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作者張俊,筆名辯手李慕陽,套路偵探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