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熱鏈新零售(ID:apmtlink)
撰文/王大豆
坐標:深圳福田區華強北地下商場,喜小茶悄悄的開業了。
你以為的喜茶會大張旗鼓的開業嗎?不,這一次可以說是畫風突變。
看地理位置,喜小茶開在了深圳「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的一個地下商場,和以往的商圈中心完全不同。仔細研究會發現,這個商圈的定位也是非常接地氣的,這裡的店鋪大多售賣服裝、飾品以及快餐、小吃,價格定位在10-50元之間。
第一家喜小茶店開在肯德基、一點點、可頌坊等店鋪的隔壁。紅底白字的招牌、老式髮廊的綠色旋轉燈以及裝著玻璃瓶飲料的紅色貨架,讓「喜小茶飲料廠」透出一股復古風。
讓人「排隊兩小時,喝茶五分鐘」的網紅茶品牌「喜茶」為何會如此操作呢?很多人其實都想不通,但其實這恰好是其策略。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喜茶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線,可以算的上是飲品屆的「皇太后」,無論是產品定位、價格還是包裝,都是數一數二的。
這是特色,但同樣也是劣勢。一杯飲品二三十塊的價格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樣的價格定位也僅僅是在一二線城市中可以獲利。
眼下疫情嚴峻,所有的實體店都正在遭受嚴峻的考驗,雖然喜茶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60億元。這是一件好事,這筆錢一到帳,就代表著喜茶的估值的又一次跨越式飛升,同時也代表著喜茶將要規劃新的擴張地圖。
下沉!我們不能確定喜茶的決策是否真的大範圍擴張,但可以肯定的是下沉市場是一定要做的。
大家都說實體零售有危險的苗頭,但企業的安全與危險其實僅僅只是一線之隔,滋生危險的同時,機會也在悄悄的露頭。飲品品牌如若真的不知道2020年該如何走下去,不妨多看看喜茶,從其身上探一探究竟。
01
喜茶究竟做對了什麼?
其實大家都想知道,喜茶究竟是如何做到今天這個級別的。想要知道這個答案,前提就要先了解這個飲品品牌。
喜茶在官網上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喜茶起源於一條名叫江邊裡的小巷,在這家只有20平方米的小店裡,我們專注於創造出自己真正喜愛的茶飲。喜茶從2012年創辦第一家門店到現在,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390家。
8年的時間,390家門店遍布全國43個城市,其中「店王」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全年賣出1137690杯茶飲,日均銷量高達3117杯,這就是喜茶的成績。
在飲品行業裡打翻身仗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何況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深遠茶文化的國家。
想要做好成績,就一定要玩花樣!為了建立標籤和保持新鮮感,喜茶選擇不斷將產品更新換代。
據喜茶官方信息,2018年喜茶平均每月推出兩款新品,從辣姜小丸子到芝芝莓莓、冰淇淋芒芒、多肉葡萄,喜茶的產品是通過消費者的口味、季節以及熱點來調整,隨時隨地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就是喜茶的第一步,總的來說縱觀整個茶飲市場「玩花樣」的品牌並不少,用價格、名字、包裝營銷的也不再少數,為何喜茶偏偏就成功了呢?關鍵就在於其一直都在創新。
喜茶是這樣做生意的:產品是起點,品牌是核心,運營是基礎,營銷是關鍵。我不相信這樣做出的飲品不好喝,更不相信沒人選擇這樣有特色的飲品。
02
喜茶不賣茶
雷軍經常說:「站在風口,豬也會飛。」其實喜茶的幸運點也在於趕上了茶飲行業的風口。
2000年左右,中國的飲品市場是「粉末時代」,大多數的奶茶和飲品都是用香精和果粉調製的,就像我們調侃牛肉麵只有面沒有牛肉一樣,那時候的奶茶沒有奶,更沒有茶。
但人人都知道中國是一個茶文化大國,國人非常注重「品」茶,更多人喝茶喝的不是味道,而是感覺,用來滿足精神需求。所以不少飲品品牌都想做「茶」生意,用名字來「靠近乎」,但其實根本沒有茶。
但喜茶不同,喜茶的飲品中沒有茶包,表面是茶飲,實際上是不同味道的糖水。為了蓋過茶水原有的苦澀味,向產品中加入大量的糖和牛奶等配料,偏甜和醇厚的口感不僅有茶的特色,又有新鮮感,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利用網際網路思維進行茶飲產品的研發,讓喜茶在飲品這個行業裡大獲全勝。
而在新品牌喜小茶中,其主推產品為奶茶、咖啡、果茶、冰淇淋、純茶5個大類,聚焦10—15元的飲品,應對疫情進攻低價市場獲取用戶,意在發力下沉市場的營銷模式。
「喜茶不賣茶」聽起來很特別,但實際上喜茶一直都在做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和組合拳效應,以最大程度覆蓋更廣泛的群體,這或許就是這個茶飲品牌的第二個利器。
03
會做零售生意
羅永浩的第一場直播結束,帶貨1.1億元,被打賞超360萬元。這可能是一個普通飲品門店一年都不敢奢望的流水,在社群營銷、直播、在線導購興起之下,線下門店的價值也在慢慢被重塑。
想要做好實體門店,靠的不僅僅是好產品,更要靠營銷方法。
其實喜茶在微信以及微博這幾大平臺上都非常注重用戶的運營,隨便打開喜茶的推文,可以發現其配圖以及文案都非常的出色,這是需要精心去打造的。與其說喜茶是一個飲品店,倒不如說這是一個營銷號。
在疫情期間,喜茶還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官方微博上微博上發布奶茶製作教程,教被困在家裡面的粉絲怎麼製作喜茶門店的經典奶茶,吸引粉絲關注,從而實現用戶自增長。
2020年的今天本就是一個分享的時代,於個人和品牌而言都是這樣,只有擅用分享,才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朋友。
這樣來看,喜茶的模式確實還挺聰明的。不是靠鋪天蓋地的加盟來縱向拓展,而是用口碑和其他品牌合作來橫向進入到更廣的領域,在建立更堅固的品牌的同時尋求更多可能性,一下就和其他同類奶茶品牌拉開維度。
零售的本質本就是以「人」為核心,零售商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完整的接觸消費者的模式,通過觸點接觸到海量的消費者,不管這個觸點是門店、直播還是線上平臺都可以。
零售化似乎已經成為飲品競爭下半場瞄準的出口,一場競賽早已暗潮洶湧。
儘管在飲品行業,品牌對新零售的精髓並未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就算是之前做的風生水起的瑞幸,也一夜跌去了350億,誰都沒想到一路狂奔的瑞幸會以這種方式剎車。
飲品品牌做零售生意本就不簡單,一定要先實事求是,不要的盲目跟隨,要思考品牌的自身定位,不然很可能是白忙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