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文章中講到估值定投策略等基金定投的高級玩法,這幾天就一直有基民朋友問老白:什麼是估值?如何判斷基金的估值高低?
的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這是估值定投策略的基礎。那麼本章老白就給大家嘮嘮估值指標的那些事。
前言
隔壁小明創辦一家公司,經過幾年努力運營,加上運氣不錯一舉上市成功。公司總股份2千萬股,公司淨資產2億元,19年淨利潤2千萬。
那麼每股淨利潤就是2千萬/2千萬=1元,代表每股能給股東帶來的回報;每股淨資產就是2億/2千萬 =10元,代表每股的實際價值。
PE
PE,即市盈率,就是每股股價和每股淨利潤的比值,是判斷估值高低最重要指標。代表我們投資這家公司大約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數值當然是越低越好了。
例如: 甲、乙兩家上市公司19年的每股淨利潤都是1元,但甲公司的每股價格為 15 元,乙公司的每股價格為 18 元,那麼甲乙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是15倍和18倍。代表投資甲乙兩家公司的回本時間分別是15年和18年。那麼通過比較,就很容易得出甲公司的估值更低。
但如果乙公司每股淨利潤為2元,乙公司的市盈率就降到9倍,那麼投資乙公司則更划算。因為雖然乙公司每股價格更高,但盈利能力更強,投資甲公司要15年才能回本,而投資甲公司則只需9年就能回本了。
PB
PB,即市淨率,就是每股股價和每股淨資產的比值,作為判斷估值高低的輔助指標。代表我們投資這家公司是貴還是便宜,即溢價還是折價;數值也是越低越好了。
例如:
如果甲公司的每股淨資產為20元,公司每股價格也是20元,那麼甲公司的市淨率就是20/20 = 1 倍,我們投資這家公司不貴也不便宜。
如果乙公司每股淨資產是 10 元,而每股價格也是 20 元,那麼就乙公司的市淨率就是20/10=2倍,相當於我們用2元錢只買到價值1元的資產,溢價100%,它的估值不就比甲公司更高了嗎?
如果丙公司每股淨資產是 40 元,而每股價格也是 20 元,那麼就意味著丙公司的市淨率僅為20/40=0.5倍,相當於我們用0.5元錢卻能買到價值1元的資產,它的估值不就比甲公司更低了嗎?
甲乙丙三家公司的估值誰最高,誰最低,你明白了嗎?
絕對估值 OR 相對估值
估值具體又分為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
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就是我們上面例子中所講的估值數據本身,是不是貴了。
比如: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約8倍,也就意味著你現在買入銀行指數基金,按照過去 1 年的回報來推測的話,需要8年才能回本。
一些高成長、高科技含量的晶片公司的市盈率高達100倍、甚至200倍,按過去1年的回報來計算,投資它們需要100年、200年才能回本。但是因為科技股的未來發展空間較大,預期較高所以才賣那麼貴。如果用動態的眼光去看,科技股也許就沒那麼貴。
所以從絕對估值看一家公司是貴,還是便宜是不合理的。就比如銀行指數和科技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差了幾十倍,但是我們就能說銀行指數比科技指數便宜嗎?
相對估值
投資很多時候是瘸子裡面挑將軍,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通過比較就知道哪家便宜哪家貴了。相對估值就是拿估值數據和指數過去的歷史估值進行縱向比較,來判斷當前估值是貴是便宜。
假設:某個指數已經發布並運行 1000 個交易日,通過計算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就能夠得出當天的市盈率數值,把這 1000 個數值從小到大升序排列,就有 1000個分位點。再把指數今天最新的收盤價計算得出的市盈率數值放到這 1000 個分位點中,看它排在什麼位置。
比如說該指數在過去 1000個交易日裡,市盈率最高為 100 倍,最低為 10 倍,現在的市盈率是40 倍,過去有 400 個交易日的市盈率低於 40 倍,600 個交易日的市盈率高於 40 倍,那今天這個指數的分位點就位於40% 左右,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今天的估值處於偏低的位置。
有一點需要注意,縱向比較的時間越長越具有參考價值。具體原因就不在這裡展開介紹了。根據相對估值的歷史百分位結合概率學原理,可以把指數估值分成 5 種狀態:
0% ~ 20% 為 低 估,
20% ~ 40% 為 合 理 偏 低,
40% ~ 60% 為 合 理,
60% ~ 79.99% 為合理偏高,
80% ~ 100% 為高估。
只有位於低估和合理偏低,也就是歷史百分位低於 40% 時,才可以開始定投。開始基金定投時,歷史百分位越低越安全。
關於估值判斷的相關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對你的定投之路有所幫助。
每天進步一點點,打造更好的自己。
祝投資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