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以來美國總統大選,每一次他都預測對了

2020-12-21 明白

今天介紹一個神奇的人。

他叫艾倫·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是一位美國歷史學教授。

歷來對美國大選結果的預測有很多,但從來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機構能像利希特曼教授那樣,從1984年以來,連續9次預測美國大選結果,都被他預測中。

1984年的裡根,1988年的老布希,1992年的柯林頓,1996年的柯林頓,2000年的小布希,2004年的小布希,2008年的歐巴馬,2012年的歐巴馬,以及2016年的川普。

沒有一次落空。

這樣一位「預言帝」,並沒有什麼顯赫的政治背景,他僅僅是一位歷史學家,在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做教授,以至於《紐約時報》的採訪報導也說:

「大多數歷史學家都只研究過去,而利希特曼卻成功地預測未來。」(Most historians just study the past. But Allan Lichtman has successfully predicted the future.)

2020年8月5日,《紐約時報》發布了採訪利希特曼的視頻。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最有意思的是他對2016年川普上臺的預測。

當時,大多數民意調查結果都顯示希拉蕊擁有很大的領先優勢,多數推測希拉蕊獲勝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利希特曼教授從他的模型出發,還是認定川普最終會勝出。

他是民主黨人,所以川普當選肯定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只是他的預測,從不以民意調查為依據,也不受他自己的好惡影響。

結果出來後,利希特曼教授的預測再次得到證實。

而且,神奇之處還不止於此。他居然還同時預測,川普上臺後會遭國會彈劾,並極可能被免職。

果然,2019年川普遭到了彈劾,儘管彈劾最後沒有成功,也足以證明利希特曼的神奇。

今年又是大選年。離下任美國總統選舉的時間也就80天多一點,那他的預測是啥呢?

以他之見,川普和拜登,誰的勝算更大呢?

2020年8月9日(美國當地時間),利希特曼在Twitter上轉發了自己接受CNN採訪,預測美國大選的視頻。圖片來源:利希特曼個人Twitter

01

「白宮之鑰」

利希特曼用來預測美國大選方法非常與眾不同,他不在意民意調查,也不關心搖擺州的投票情況,而是提出13項關鍵指標,這些指標,每一個都是一把通往白宮的「鑰匙」。

這13項關鍵指標,用在「在位總統」與挑戰者之間的衡量。衡量的方法很簡單,甚至簡單得令人髮指,只要指標有利於在位總統,則該項指標為「真」,得一分,如果不利於在位總統,則為「假」。

所以,「在位總統」如果謀求連任,則只要獲得七個或者七個以上「真」,在13個指標中得7分以上即可當選。如果「在位總統」已經連續連任兩屆,無法連任,則以他所代表黨派的候選人為衡量對象。

以2020年大選來說,川普是在位總統,尋求連任第二屆,所以只要川普在這13項指標中拿到7項或以上的「真」值,則川普將獲勝。反之,則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將獲勝。

在利希特曼教授眼裡,無論民意調查還是兩黨競選時互相製造的專家輿論,都屬於能被選民看穿的小伎倆,都騙不了選民。

選民很實際,他們真正在意的,還是正在掌握白宮的黨派,究竟在過去這一屆總統任上幹的好不好,所以這十三個指標,都與此相關。

指標1中期選舉獲勝(Midterm Gains)

這指的是美國國會的改選。美國國會包括參議院與眾議院。

參議院每州固定兩名,選舉產生,任期六年,50個州一共100名,每2年改選1/3,所以六年為一個周期三次改選全部換一遍。最近的一次改選是2018年,正好是上一個周期的第三批1/3參議員改選。

眾議院席位,各州按照人口分配。全部總席位,1911年定額為435名。每個眾議員,任期2年,無連任限制。所以每兩年,眾議員就全部改選一遍。最近一次改選在2018年,全部435名眾議員重新投票產生。

這2018年正好位於2016年與2020年兩個大選年中間,所以這一年改選的1/3參議院以及全部眾議員,習慣上稱為中期選舉。

中期選舉向來被認為是總統選舉的風向標。而傳統上,中期選舉往往都是總統所在黨派會失利。過去80年,只有兩次例外,一次是1998年,一次是2002年。

本次2018年的中期選舉,川普所在的共和黨沒有製造奇蹟,在眾議院的改選中失利,失去了40個席位,丟掉了對眾議院的控制權。雖然參議院改選多了2個席位,但綜合來說,共和黨輸掉了中期選舉。

所以第一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為「假」,川普0/13。

指標2總統在所屬黨派推舉候選人時沒有遇到強力挑戰(No Primary Contest)

如果總統尋求連任,必然需要所在黨派加持、支持。如果此時黨派內部出現一個強有力競爭者,與他競爭總統候選人提名,那麼情況對在位總統就不利,說明他所屬黨派對他的支持出現了分歧。

所以這個指標很科學。

以川普情況衡量,他得到了共和黨內部超過95%比例的支持,在黨派初選階段,也沒有出現競爭者。

相較而言,民主黨內部競爭要激烈得多。

民主黨內部分裂,許多候選人都覺得自己應該成為拉川普下臺的那個人,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更是在第一階段初選中力壓拜登,高票拿下包括內達華州在內的三個州,之後幾乎所有建制派候選人均宣布棄選,轉而集體支持拜登,才讓拜登保住了如今候選人的位置。

所以第二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為「真」,川普1/13。

指標3是否屬於在位總統尋求連任(Incumbent seeking Re-election)

一般來說,在位總統尋求連任,優勢巨大。原先總統能否連續連任並無明文規定,但是因為從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開始,都是連任兩屆即告退休,實際上形成了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慣例。

唯一打破此例的是羅斯福總統,他從1933年開始連續連任四屆,在第四屆未滿時身亡,等於在美國這樣的國家裡當總統一直到死。他死後,為了限制總統連任,防止再出現羅斯福的情況,國會通過了憲法第二十二條修正案,規定總統連選連任不得多於2次。

川普是2016年大選當選為總統,2020年是他第一次尋求連任,屬於在位總統尋求連任的情況。

所以第三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為「真」,川普2/13。

指標4沒有第三黨候選人(No Third party)

若要為「真」,則沒有出現重要的第三黨或獨立候選人。這對於在位總統來說為利好,因為少了選票分散的複雜情況。

利希特曼調侃說,除了知名饒舌歌手坎耶·維斯特(Kanye West,中國網友稱為侃爺)宣布參加競選,本次選舉沒有出現第三黨候選人的挑戰。

所以第四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為「真」,川普3/13。

指標5短期經濟表現強勁(strong Short-term economy)

疫情,疫情改變了一切。

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全球經濟出現衰退,聯合國更是表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超過170個國家將出現人均收入負增長。作為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也不例外,利希特曼指出,川普政府並未使美國短期經濟從衰退中恢復,因而為「假」。

美國經濟分析局(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發布的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美國GDP下降了5.0%,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收縮。第二季度GDP預測下降34.3%。圖片來源:BEA

所以第五個指標對川普而言「假」,川普3/13。

指標6長期經濟表現強勁(Strong Long-term economy)

總統的重要職責,無論如何描述,都離不開振興經濟。在經濟方面的表現,必然會影響選民對在位總統能力的評價。

就川普的任期而言,還是疫情改變了一切。2020年這一波新冠病毒,不僅僅短期影響了美國經濟,而且長期來講,亦是重創。

所以第六個指標對川普而言,依然「假」,川普3/13。

指標7政策上的巨大變化(Major Policy change)

這個指標也容易理解,新上任的總統,總應該表現的與前面的總統不同才對。變動越大,越證明你是努力的, 並且有所作為的。

以此論,川普上臺之後,對於前任歐巴馬的政策幾乎全面更改,無論是醫改、移民政策、稅收政策等,在一些歐巴馬的支持者眼裡,川普幾乎全盤廢掉了歐巴馬的努力。

對內對外,川普政府確實做了很多重大決策,比如他大幅度減稅、廢除歐巴馬醫改計劃、修建邊境牆、發起貿易戰等等,所以為「真」。

所以第七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真」,川普再得一票,川普4/13。

指標8沒有社會動蕩(No Social unrest)

顯然,總統任期上,如果社會動蕩不安,到處遊行示威,當然對在位總統不利。

川普這個任期,先是遇到了疫情帶來的社會動蕩,接著又出現弗洛伊德事件,美國各大城市的街頭都出現了BLM運動,有些地方甚至演變為暴力,社會動蕩不安。此指標於他而言,顯然不利。

弗洛伊德事件後,美國街頭上的示威者。圖片來源:RT news

所以第八個指標對川普而言「假」,川普4/13

指標9沒有醜聞(No Scandal)

利希特曼教授說到這個指標,簡直笑開花了。他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指標,因為川普簡直醜聞纏身。

從競選之處「更衣室談話」對女性的不尊重,對媒體的不尊重,到「通俄門」傳聞,最後甚至遭彈劾,毫無疑問,這個指標他拿不到分數。

所以第九個指標對川普而言「假」,川普4/13

指標10沒有外交/軍事上的失敗(No Foreign/military failure)

利希特曼教授認為,這個指標很難下結論,但綜合判斷,他還是認為,到目前為止,川普在外交/軍事上沒有失敗。

川普上臺以後,在外交上對北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對傳統盟國,並不算友好,在很多反對川普的人眼裡,這是滿滿的缺陷,簡直痛心疾首。

利希特曼教授是民主黨人,在情感上肯定願意批評川普,但顯然可以看出,在這個指標上,他按耐住了個人評價,願意承認,川普不算失敗。

所以第十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真」川普5/13

指標11 在外交/軍事上有重大成功(Major Foreign/military success)

利希特曼教授認為,在外交和軍事方面,川普只能說是無功無過,雖然沒有任何重大失敗,也沒獲得任何醒目的巨大成就,所以這個指標他不得分。

如果說指標10中,利希特曼教授戰勝了個人立場,那麼在指標11上,他認為川普沒有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功,則稍顯苛刻。畢竟擊斃ISIS頭目巴格達迪,無論如何都算重大成績,如同當年歐巴馬擊斃了賓拉登一樣。而且,在對伊朗等的強硬上,也超出過去的美國總統。

以利希特曼教授看法,第十一個指標對川普而言,依然「假」川普5/13

指標12 現任總統屬克裡斯瑪型(Chrismatic Incumbent)

這個指標,考察的是在位總統是否有個人魅力。

利希特曼教授認為,川普是一個出色的表演者,很會表現自己,但他只吸引了一小部分美國人,並沒有很大的人格魅力,所以這個指標不得分。

以「川粉」詞彙的流行程度,很難說利希特曼教授的看法是對的。

按照利希特曼教授的看法,第十二個指標對川普而言,依然「假」,川普5/13。

2016年競選活動中熱情洋溢地演講著的川普。圖片來源:Wikipedia

指標13 挑戰者沒有個人魅力(Uncharismatic Challenger)

最後一個指標,考察的是挑戰在位總統的候選人,是否有個人魅力,是否屬於克裡斯瑪型的領袖。

目前川普面臨的競爭者,是民主黨的拜登。在利希特曼教授看來,拜登也不是一個具備人格魅力的人,所以此處川普再得一票。

所以第十三個指標對川普而言為「真」,川普6/13。

拜登與支持者。圖源:The Atlantic

綜合下來,按照利希特曼教授的13要素模型,川普只得了6分,不夠勝出需要的7分,所以從模型來說,川普本次大選會落選。

利希特曼的模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除了說民意調查不可靠外,就是總統候選人自身的因素影響並不大。

在他看來,美國總統選舉,終究是兩大黨較量,只要在位總統在這13個因素裡搞砸了大多數,那麼無論反對黨推出什麼人物來競選,都能拿下選舉。

這與一般人的直覺或者關注點不同。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以為大選的結果與候選人的人格魅力有著極大的關係,比如川普與拜登之間,大家評價來評價去,經常都是圍繞著川普與拜登個人之間比較。

但從利希特曼的預測模型來看,候選人自身的魅力對大選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在13個影響因素中,挑戰者的魅力最多只影響一分,而如果在位總統也有鮮明魅力的話,其實還互相抵消了。

相對於個人魅力,現任總統的執政情況對選舉結果的影響要大得多:經濟兩分,軍事外交兩分,社會動蕩與政策變化兩分。

說起來,即使不提指標11與指標12上可能會與利希特曼教授的分歧,即使按照利希特曼的分析,假如此次川普沒有受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他連任第二屆幾乎毫無懸念。

疫情直接影響了13個要素裡的至少三個,短期經濟、長期經濟,以及社會動蕩,使得川普失去了贏面。

就連利特曼自己都說,這是比較罕見的、短短數月間發生的大翻轉。

在剩下的80多天裡,還有可能再次翻轉嗎?

一般來說,這13把鑰匙是長期趨勢,短期內不容易發生變化。也許唯一有可能的要素,就是指標11了:外交/軍事上的重大成功。

川普還有機會嗎?

當然,除了這13個要素外,還有些無法納入模型的因素,可能也會對結果產生影響。

比如,俄羅斯因素。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利希特曼特別談到俄羅斯對美國大選的影響:

「我們都清楚,俄羅斯人會回來的,也許會以更大的力量回來,因為他們在2016年大選以來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川普會再次歡迎俄羅斯人,而且會利用任何他認為有助於大選獲勝的,來自俄羅斯的幹預。」(We know the Russians will be back, and maybe back in more force because they've learned a lot since 2016......And we know for certain that Donald Trump will again welcome and exploit any Russian intervention that he thinks will help him win.)

當然,模型再神奇,也只是模型。正如利希特曼所言,別迷信我的預測,最好的預測,還是去投出你手裡的一票。

也許改變結果的,就是你投出的這一票。

選民的實際行動,才是大選最為關鍵的因素:「民主的未來由你,由選民來決定(It's up to you, the voter, to decide the future of our democracy)

02

從地質「地震」到政治「地震」

儘管自從開始預測總統選舉結果,就從未錯過,利希特曼本質上是一個歷史學家,並不是專門做選情預測的。

他的預測模型,乃陰差陽錯得來。

這要從利希特曼與另外一個人物波洛克(Vladimir Keilis-Borok)的交往談起。

波洛克是俄羅斯人,地球物理學家和地震學家,20世紀80年代初,在加州理工大學舉行的一次晚宴,他與利希特曼恰巧坐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波洛克突然對利希特曼說,我們合作吧。

弗拉基米爾·凱利斯-波洛克教授,俄國人,著名地震學家,1998年以來一直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片來源:Amazon

如何合作?

波洛克是一個科學家,而利希特曼是歷史學家,一個研究地震,一個研究美國歷史,簡直風牛馬不相及,利希特曼回憶說,當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傢伙要麼是個瘋子,要麼是克格勃」。

波洛克雖然是俄羅斯人,但當然不是克格勃。而且,這兩個聰明人畢竟相遇了,還很快真擦出了火花。他們的合作,最後落腳點,既不在地震,也不在歷史,反而在一個他們倆都不屬於的領域:政治。

他們在各種稀奇古怪的討論中發現,其實如果以地震的思維考慮總統更替,有類似之處。

現任總統謀求連任,如果敗選,不就相當於發生了一場地震嘛。

只要是地震,就可以用研究地震的思路去構建模型,識別是否會發生地震的預兆。

就這樣,他們完成了第一篇論文《美國總統選舉中的模式識別應用:整體社會、經濟和政治特徵的作用,1860-1980》,在論文裡,他們用地震模型改編的預測系統,將1860年到1980年間的總統選舉結果拿來一一驗證,最終歸納了12個決定性指標。

他們後來又修正為13個關鍵因素,並最終在1996年合作出版了一本專著《通往白宮的鑰匙》(The Keys to the White House)。他們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決定總統選舉結果的這13個關鍵要素。

The Keys to the White House,通往白宮的決勝之路。圖片來源:Wikipedia

利希特曼對此說:「我們從地球物理學的角度重新構想了總統政治。」

這種預測模型的重點不在於找出原因,就好像預測地震的重點不在於找到移動地球板塊的物理力量,而在於識別出那些預示地殼穩定或不穩定的徵兆上。

在政治選舉上,這意味著只要識別出當下在位的總統,他所屬的政黨,整體上在選民心目中穩定與否,即可預知總統選舉是否會出現變動。

對標地震的概念,如果整體穩定,則在位總統繼續連任,或者在位總統所代表的政黨繼續連任。但如果不穩定,則意味著政治上的地震,在位總統或他所屬的政黨,將失去總統位置。

科學家波洛克比歷史學家利希特曼大26歲,兩個人一個是俄國人,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科學家,一個是歷史學家,很難說到底是啥因素起作用了,居然讓跨度如此之大的兩個人合作出了一個這麼神奇的模型來。

自他們的13要素模型問世以來,預測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從無失手。

九次總統選舉,跨度36年,從未出錯,這樣精準的政治預測模型,舉世再難找出第二例。

03

世上或許沒有始終正確的神話

當然,總會有人不同意。

這次利希特曼預測川普會輸掉2020年大選後,川普的競選公關主任蒂姆·墨菲(Tim Murphy )回應道:

「(2020年大選)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選舉,我們要在川普總統為所有美國人創造的成就和拜登47年來的失敗和對極左的默許之間做出選擇,這一點再清楚不過了。美國選民將決定這次選舉,而不是學者或教授。」

還有一些人,也對利希特曼的預測不以為然。

比如另外一位選舉預測專家、數據分析師內特·西爾弗(Nate Silver)認為,人們對利希特曼的研究結果「應該持保留態度」,因為在利希特曼的模型中有的衡量標準是主觀的,譬如現任總統與挑戰者是否具有人格魅力。西爾弗說:

「當一個人在民調中領先時,或者當你有後知後覺的優勢並知道誰贏得了選舉時,就很容易把他或她形容為有魅力的人。」

還有些人毫不客氣地鄙視利希特曼的預測。《大西洋月刊》的評論員戴維·弗魯姆(David Frum)直接稱,利希特曼的選舉預測模型是一種「超級拙劣的選舉預測模型」。

也有一些學者根據自己的預測模型,得出了與利希特曼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比如美國石溪大學政治學教授赫爾穆特·諾波斯(Helmut Norpoth)的模型,據稱其模型在過去27屆美國大選中成功猜中了25次選舉結果,準確率超過92%,然而赫爾穆特·諾波斯稱,川普獲得連任的概率高達91%。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波洛克在世的時候,利希特曼的預測才準,而波洛克已經在2013年10月19日去世了。失去了波洛克的利希特曼,功力大減,預測的準確性存疑。

比如他對川普遭遇彈劾的預測。事後回看,會發現他這次只對了一部分——川普確實受到眾議院彈劾,但在參議院遭到否決,並未到免職的地步。

2019年12月18日,美國華盛頓,國會眾議院投票表決現場。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利希特曼也承認,在彈劾上的預測模型,沒有大選的預測模型準確。

所以,真有人認為,利希特曼的預測模型,如同金庸小說裡的合體功夫,少了波洛克就雙劍合不了璧、神功自破、功力大損?

不過,還有一種相對認真點的質疑。即承認利希特曼的預測模型,但不認可他對具體指標的看法。

比如指標13,「挑戰者有沒有個人魅力」,利希特曼認為拜登沒有個人魅力,川普也多次嘲諷拜登「反應遲鈍」「瞌睡喬(Sleepy Joe)」,認為拜登只負責在別人決定好了的文件上簽字。

但在另外一些人眼裡,比如美國經濟學家喬恩·法斯曼(Jon Fasman)的眼裡,這卻正是拜登的非凡之處——他遲鈍,所以就不激進,他隨黨派的改變而改變,說明他開放,這可以是他吸引到更多的選民。

還有指標12,「現任總統屬於克裡斯瑪型」,利希特曼認為川普不具魅力,但川普的支持者——所謂「川粉」卻會認為川普極具個人魅力。

從哲學上說,一切決定論都是錯的。世上沒有永恆不錯的理論模型。所以,利希特曼的模型當然可能錯。

畢竟,政治大選的預測,與天氣預報等預測還有所不同,決定結果的是選民,是具有自主意志的人。而自由意志,是不可定義的。

其實,利希特曼教授對此一清二楚。他雖然過去預測中了那麼多次,但並不沾沾自喜,或居功自傲。

所以,他才會說,選舉最終的結果「取決於你們選民,來決定美國的未來。」

所以,他才會引用林肯的話,鼓勵選民: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選擇未來。」

參考文獻

Thomas Neuburger.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Allan Lichtman's "13 Keys to the White House". downwithtyranny?blogspot.

Kevin Breuninger.?Biden will beat Trump, says historian who predicted every presidential race since 1984. CNBC.

U.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2nd Quarter 2020 (Advance Estimate) and Annual Update.?eaccny.

相關焦點

  • 預言川普獲勝的教授再次對美國總統大選作出預測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以自己準確預測總統大選結果而著稱的美國歷史教授艾倫•利希特曼預測,今年的總統大選將以約瑟夫•拜登獲勝而告終。為確定獲勝者,利希特曼利用了自己的「入主白宮的13個關鍵要素」體系,該預測體系其實就是只需回答「是」或「否」的13個問題。
  • 四年前預言川普獲勝的教授對美國總統大選作出預測
    據《紐約時報》報導,以自己準確預測總統大選結果而著稱的美國歷史教授艾倫利希特曼預測,今年的總統大選將以約瑟夫拜登獲勝而告終。 SPUTNIK / STRINGER為確定獲勝者,利希特曼利用了自己的「入主白宮的13個關鍵要素」體系,該預測體系其實就是只需回答「是」或「否」的13個問題。如果答案中有6個「是」或更多,這就說明當前的執政黨會獲勝;反之,就是反對黨上臺。
  • 美國大選「諾查丹馬斯」預言:川普會輸掉2020年大選
    川普會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嗎?目前來看有點懸。據俄羅斯媒體8月8日報導,美國大學歷史學教授艾倫·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曾出版著名著作《白宮鑰匙》(Keys to the White House),被稱為總統選舉的「諾查丹馬斯」(Nostradamus,歐洲最偉大的預言家),自1984年隆納·雷根連任以來,他準確預測了每一次競選的白宮贏家,他預測川普將輸掉這次選舉。
  • 張召忠預測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 拜登概率大嗎
    根據美國實行總統制,每4年都會舉行一場總統大選,而今年正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對於今年誰會當上新美國總統總統,這個問題引起了熱議!然而,現在張召忠預測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了,認為川普會連任,也就是說川普會再當4年總統。
  • 雷伊·馬沙耶吉:美國總統大選誰將獲勝?用經濟指標來預測
    實際上,一家位於美國波士頓的證券公司利普樂金融集團的工作人員就指出,這個指數自1928年起就一直準確地預測了歷次總統大選結果,其準確度達到87%。而如果從1984年算起,則這個指數預測總統大選結果的準確率達到了100%。利普樂用這個指數預測總統大選結果的方法非常簡單:當標普500指數在大選前三個月呈上升趨勢時,則出自執政黨的候選人通常會入主白宮。
  • 乘風破浪的華爾街與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誰能笑到最後?
    在過去100年中至少如此,獲得連任的總統都在此期間避免了經濟衰退,除了美國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Coolidge),1923年,由於時任美國沃倫·甘梅利爾·哈定(WarrenG.Harding)的突然離世,作為副總統的他接任總統職位,並在後來順利連任。  同經濟一樣,股市的表現亦是大選結果的重要信號。
  • 為什麼民調常常預測不準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階段,距離11月3日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下個星期二,也就是9月29日,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三場辯論會的第一場,將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之間展開。民調數據顯示,川普的支持率目前落後於拜登7個百分點。
  • 美股這個指標過去30年完美預測了所有大選結果
    從過去的近三十年美國大選歷史來看,有一個指標百分之百準確的預測了大選結果,那就是標普500在大選前三個月的表現。LPL金融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Ryan Detrick表示,標普500的走勢圖是自1984年以來最佳的美國大選預測指標,準確率高達100%,而自1928年以來該指標準確率為87%。Ryan Detrick表示,具體來看是在選舉日之前的三個月的標普500走勢圖,在這三個月的時間內該指數上漲,則表明現任執政黨獲勝概率增加,而同期指數下跌往往預示著反對黨的獲勝。
  • 2020:非同尋常的美國總統大選年
    第59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日(2020年11月3日)即將到來。選舉結果如何?如果川普勝選連任,中美關係會如何發展?設若共和黨敗選,它是否更趨保守,還是會因此走向衰落或者分化,並引起美國政黨格局的變化?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現在競選尚在進行,而美國的大選從來都是變數甚多,結局難料,因此,輕率地預測並不明智。
  •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前夜,兩黨總統候選人都在忙些什麼?
    原標題:美國大選前一天,川普和拜登都在忙些什麼?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前夜,兩黨總統候選人進入爭取選票的最後衝刺階段。最後,川普在密西根州大急流城完成了他的競選行程,這也是川普在2016年大選時的最後一站。4年前,川普在密西根州以微弱優勢擊敗了希拉蕊,他也成為了自老布希以來,第一位贏得密西根州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與川普最後的衝刺行為相比,拜登競選策略更為保守。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小鎮的拜登,他的整個競選周期以賓州作為開始,也以賓州作為結束。
  • ...綜合美國媒體大選結果預測及出口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目前...
    【美國2020年大選結果延遲出爐】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日上午7時,美國2020年大選結果尚未完全揭曉。綜合美國媒體大選結果預測及出口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目前在「搖擺州」的選情上略微領先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投票11月3日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選擇郵寄投票的選民人數大大增加。
  • 美「綠黨女王」宣布參加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
    「綠黨女王」吉爾·斯坦10月24日上午,美國知名綠黨人士吉爾·斯坦(Jill Stein)在麻薩諸塞州州政府大樓前宣布投入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並將爭取成為綠黨∕彩虹聯盟(Green-Rainbow Party)總統候選人提名。她表示,日益茁壯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顯示選民對歐巴馬總統治理經濟成效的不滿。
  • 為何美國大選計票這麼慢?原來美國大選並不僅僅是在選美國總統
    有的州甚至說我點票就點一個月,我跟大家講,這是因為我們還真是不了解美國的選票,美國4年一屆就要總統大選,而實際上按照美國的體制,每一次的大選可不是只選總統,眾議院400多個位置全都要換,參議院還要同時換1/3的位置。
  •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最新消息 川普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最新消息:川普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當地時間8月27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白宮南草坪發表演說,正式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川普是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發表的演說。27日是為期4天的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天,受新冠疫情影響,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主要活動以在線形式進行。
  • 百年不遇的美國大選 難產的總統
    今年九月,川普根據《總統過渡法案》與拜登的過渡團隊籤署了三份有關大選結束後總統職權過渡安排的諒解備忘錄,其生效的前提條件是聯邦總務署長籤署「總統確認函」。依據慣例,聯邦總務署長會在媒體發布預測之後的幾個小時、最多24小時之內就籤署「總統確認函」,確認下屆總統。
  • 美國大選倒計時,拜登獲勝概率60%,美股美元走向預測
    大選結果可能要到競選的最後兩周才能見分曉美國總統大選在最後三個或四個月中均明顯符合以下兩種清晰模式之一:①有些選舉是完全失敗的,從一開始就可以得出決定性的,通常是壓倒性的結果。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美國選舉都屬於第一類:自1980年以來的40年來舉行的10場總統選舉中,失敗者在競賽開始之前就已經輸掉了至少八場——1980年和1984年的裡根(RonaldReagan),1988年的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HerbertWalkerBush
  • 全程直擊: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
    11月3日,美國迎來第59屆總統大選。多年以來,美國大選都是萬眾矚目,因為它對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將產生較大影響。而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更為這次大選增添了更多變數。本屆大選勢將成為影響短期資本市場走勢的關鍵變量,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財聯社將全程圖文直播本屆大選最新進展。以下時間均為北京時間。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大選最新民調:還剩不到3天!這一機構...
    北京時間11月1日(周日),距離2020年美國大選投票日僅有3天不到的時間,一份來自statespoll的民調分析認為,川普最終將取得全部538張選舉人票中的322張,從而以較大優勢贏得大選,被廣泛看好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則只能獲得216張選舉人票。
  • ...美國總統大選的正式結果將在12月公布,但美國主流媒體已經預測...
    【盤中回顧】11月20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拜登:不排除起訴川普政府 喬治亞州重新計票確認拜登勝選1.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20日報導,雖然美國總統大選的正式結果將在12月公布,但美國主流媒體已經預測拜登將入主白宮。川普的競選團隊仍在抗議,聲稱存在「選舉舞弊」。
  • 美大選重演2016?專家:主流民調都將美總統一大關鍵選民給忽略了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10天倒計時,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以53%的支持率領先美總統的39%,優勢已經擴大到14個百分點,如果正常進行,的確懸念已經不大了。但民主黨黨內不但不這樣認為,而且還十分緊張,因為眼前這一幕跟4年前實在太相似了,當年也是在這樣大優的局面下,目送川普走進了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