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鑽石的原理
Manufacturing principle
骨灰鑽石化學原理在於鑽石的基本成分是碳,而人體含有18%的碳,火化後的骨灰含有2%的碳,可被提取制煉鑽石。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公司花費3年時間生產出世界上第一顆骨灰鑽石。到現在為止,骨灰鑽石的技術已經經歷了三次技術更新換代,製作材料也有所延伸、比如毛髮、指甲等。骨灰鑽石在肉眼上與天然鑽石無異,甚至在淨度和顏色方面超越超越了天然鑽石。
上次我們談到了骨灰鑽石顯色的原因,(文章最底部有連結,可以點擊查看),其實也有很多人在微信上問我們骨灰鑽石是怎麼做的,所以今天主要聊一下骨灰鑽石主要製作步驟。
骨灰鑽石製作主要步驟
First step提取碳元素
第一步是提取碳元素。這個過程的第一步就是將骨灰以石墨的形式淨化成碳。其實火化過程中一部分碳會在高溫中被燒掉,只剩下碳酸鹽。碳酸鹽是碳和另一種元素(如鈣或氧)之間非常強的分子鍵。這些分子鍵太強,不能在火化過程中作為氧化氣體燃燒。當然,除了碳酸鹽,還有其他元素。磷酸鹽和硼,這兩種元素都有助於骨骼的形成。由於鑽石是由純碳製成的,所以在淨化過程中,所有其他元素是多餘的。他們會使用高熱量、無氧環境和惰性氣體打破碳酸鹽的分子鍵,把骨灰中的的其他元素去掉,只剩下石墨形式的元素碳。
Second step培養
第二步是將石墨形式的碳然後磨成碳粉進行培養。鑽石的生長過程即將就開始了,碳粉中會放入一個含有沙粒般金剛石種子的生長細胞中,這將有助於碳生長為鑽石。金剛石種子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珍珠生長在牡蠣周圍的一片沙子。這顆種子為生長細胞中的碳提供了基本結構。接下來鑽石種子和碳粉將被置放於特製培養機中。特製HPHT機一次只生產一顆鑽石,這就是為什麼骨灰鑽石比天然鑽石和實驗室生產的鑽石更貴的原因,因為它們是單獨製造的。HTHP機器中會複製地殼下面的天然鑽石生長條件,機器內部溫度超過2,500攝氏度(地幔溫度),壓力超過1,450 ksi。
Third step切割打磨
第三步是鑽石切割打磨。金剛石完成生長後就會根據客戶定製的要求切割成合適的形狀了。和天然鑽石一樣,實驗室培育的原石通常會覆蓋一層包裹物,需要通過切割和打磨才能達到鑽石4c標準,呈現出它完美的一面。鑽石4C標準其實就是指鑽石的等級區分標準,即:色澤(Color)、克拉重量(Carat)、切工(Cut)、淨度(Clarity)。
淨度等級
I(1,2)-「包括」你可以用肉眼看到裡面的雜質。
Si(1,2)-「輕微包含」可能有可見的雜質,但很難用肉眼看到,很可能需要經過訓練的眼睛才能發現。
VS(1,2)-「非常小的」雜質至少需要10倍的放大率才能看到。
VVS(1,2)-「非常輕微地包括」與上述相同,但放大倍數為20倍。
念世情目前可以將骨灰鑽石的淨度做到SI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