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Panel測序精準定位腫瘤蹤跡 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2021-01-05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近期,貝瑞基因(000710)參股子公司和瑞基因發布了大Panel基因檢測「和全安」系列新品,即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654基因)。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和瑞基因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全生命周期的基因檢測公司,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此舉可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周期提供極大的幫助。天眼查顯示,和瑞基因成立於2017年8月,註冊資本為6700萬元,貝瑞基因現持有該公司約20%的股權。

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但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

Panel則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多個基因可以是一個Panel,數十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數百上千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

貝瑞基因指出,大Panel基因檢測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兩個方面,有著迫切的臨床需求和應用前景。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大Panel涵蓋的基因數多,可以指導靶向治療,幫助患者篩選出更多藥物作用靶點。

2020年6月16日,FDA正式批准TMB成為第二個泛瘤種免疫治療伴隨診斷生物標誌物,而TMB檢測主要依賴大Panel基因檢測或全外顯子組檢測來實現,由此推進了大Panel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表示,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當前,正迎來一個靶向藥物爆發的時代,幾乎每種癌症、每個已知靶點都有研究機構和企業在研究和攻克。

毫無疑問,大Panel必須有效、準確的滿足臨床上的需求,才能獲得各國醫藥主管部門的認可。目前,全球只有美國FDA批准了三個大Panel測序品種上市,分別是FoundationOneCDx、MSK-IMPACT和PGDxElioTissueComplete。

檢測結果「既全又準」,是大家對腫瘤基因檢測的希望。更大的覆蓋區間意味著可以檢測到更多的基因位點,是保證檢測結果「全面」的因素;而測序深度越深,意味著在同一區域測序次數的增加,會極大地增加產出的數據量,是保證檢測「精度」的因素。

在控制測序總成本的時候,基因測序的覆蓋範圍和深度成為相互掣肘的兩個方面,需要根據自身的技術實力和臨床需求尋找一個平衡點。另外,涵蓋的有效檢測區間、覆蓋的免疫指標、突變類型、測序深度等,均是腫瘤基因大Panel需要綜合考慮的衡量指標。

貝瑞基因表示,和瑞基因現推出的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新品「和全安」大Panel(654基因),可在不同指標的之間找到了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該檢測產品覆蓋654個基因,其中638個是全外顯子基因,檢測範圍更廣泛,TMB分析更準確。15000X的超高測序深度,能獲得更多序列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更好的減少偏差的產生,和5000X相比,15000X測序低豐度靈敏度提高20%~40%左右,有效減少臨床樣本低豐度突變漏檢風險,發現更多臨床治療機會。

此外,大Panel(654基因)檢測產品全面覆蓋NMPA/FDA獲批及在研的靶點及新興的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針對最為複雜的基因融合型變異,654大Panel產品能夠進行42個融合基因的檢測,並且進行DNA+RNA融合雙重檢測,檢測結果更加精準可靠;產品組織與液體版全部覆蓋區域3M+,擁有更大的檢測區間,捕獲區域更大,更全面捕獲變異基因信息,減少漏檢風險,為更多腫瘤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機會。

相關焦點

  • 精準定位腫瘤蹤跡 大Panel測序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近期,貝瑞基因的參股子公司、專注於腫瘤全生命周期的基因檢測公司和瑞基因發布了大Panel基因檢測「和全安」系列新品——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654基因)。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周期提供極大的幫助。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張敏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未來進行精準的醫學是現代醫學向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的方向,精準醫學的目的實際上是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把患者從當年的一個病分成真正的不同群體,為每一個群體的合適的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 腫瘤大Panel檢測大勢所趨,和瑞基因助力臨床探尋精準診療之路
    和瑞基因在2020 CSCO大會上舉辦了以「瑞變,遇見新未來——大Panel賦能腫瘤精準診療之路」為議題的衛星會,會上分享了和瑞基因大Panel檢測在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領域臨床應用及臨床科研情況,突出的產品優勢及行業成果引發眾多專家熱議。
  • 專注腫瘤精準免疫治療,「裕策生物」完成近3億元C輪融資
    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擴大市場覆蓋,推動TMB檢測大panel產品報證,建立市場化的腫瘤免疫藥企臨床研究服務平臺。「裕策生物」從事解決腫瘤免疫治療領域臨床端和藥企端未滿足的需求,基於二代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術,為腫瘤患者提供臨床可及的用藥指導檢測產品,為藥企提供高質量的診斷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點開發服務。
  • NGS腫瘤檢測大Panel成大勢所趨,「和瑞基因」如何卡位百億藍海?
    NGS大panel一次性定位腫瘤「命門」作為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檢測(TMB/MSI等)篩選的利器,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大panel聯合其他靶標,可有效鎖定受益人群,「引路」免疫治療攻城拔寨。在這種情境下,小panel到大panel也被業內視作精準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註:Panel是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
  • 精準醫療時代 菩提檢驗為腫瘤治療「量體裁衣」
    近年來,伴隨醫療技術的不斷突破,現代醫療正從經驗醫療、循證醫療邁入精準醫療的新時代。在腫瘤治療領域,腫瘤精準醫學也在迅速發展,從對「症」治療轉向對「基因」治療,精準、個性化用藥已成為新的用藥模式。「精準醫療、檢測先行」的觀念已經被腫瘤專家和醫生認可,日前在「菩提腫瘤智能檢驗學術交流會」上,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腫瘤領域專家共同探討智能檢驗對腫瘤精準治療的重要價值。二代測序技術(NGS)的重大突破,實現了精準醫療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跨越。
  • ...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的液體活檢小Panel已通過註冊檢驗
    公司是否有計劃開發多癌種、大panel的癌症早診產品? 貝瑞基因(000710):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萊思寧是目前國內經過超大規模前瞻性隨訪隊列研究驗證的臨床級別產品,可以提前6-12個月、甚至更早發現極早期微小肝癌,為患者爭取有效的治療時間。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癌症|...
    自2011年批准抗CTLA-4抗體(ipilimumab)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以來,針對免疫檢查點的個性化治療推動了許多癌症治療模式的轉變,僅抗PD-1抗體就在2018年獲得了9項FDA新的批准。對癌症基因組進行測序是精準醫學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多平臺技術的使用可以識別更多潛在靶點,從而提高匹配有效藥物的概率。
  • 基因檢測行業藏巨大市場空間,至本醫療大Panel測序深挖臨床、研發...
    在臨床端,腫瘤大Panel測序數據能夠形成對疾病發生發展更深入的了解,持續產生很多新型治療方式,並匯集成足以在國際形成影響力的治療方式。在藥物研發端,至本醫療科技能夠提供基於藥物靶點的基因信息及真實世界的數據,幫助藥企快速完成入組患者篩選,加速新藥上市。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傳統化療藥物走到天花板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開始興起。不同於傳統的以原發部位來對腫瘤進行分類,目前腫瘤分類則是依據基因分型對腫瘤進行更細的分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
  • 全球首個腫瘤二代測序(NGS)指南出爐
    科學家已經鑑定出一組特定的腫瘤DNA變化,因此腫瘤患者不再是僅根據病理分型選擇化療藥物,而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發現突變位點,為患者制定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的化療,靶向,免疫治療方案,以及家族癌症風險評估。不得不說,一個患者一套方案的個體化診療時代已經到來。所有的腫瘤患者除了人手一份的病理報告還需要一份基因檢測報告。
  • 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相關皮膚病預防及處理方法
    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靶向、免疫治療的興起,使得腫瘤治療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治療效果更好。然而,隨著醫生及患者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新型抗腫瘤治療在臨床推廣應用,那些與傳統治療不同的不良反應開始浮出水面,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皮膚不良反應,這類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進一步治療,如何識別和處理非常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識別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 肺癌精準治療的新靶標——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檢測
    然而,對於 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識別與檢測始終是臨床精準選擇適合接受 MET 抑制劑治療患者的難點。本文將簡要介紹NSCLC 伴隨 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檢測現狀。但是,長期以來,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檢測率較低,CSCO 指南目前也暫無針對該突變的相關診療推薦,國內很多具有這類突變、但其他常見驅動基因突變陰性的患者會被按照野生型進行治療,這類患者接受基因野生型治療的效果非常有限。國內目前在研的針對 MET 基因的靶向藥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但急需精準、高效、便捷的檢測方法對潛在的受益者進行篩選。
  • Cell:張澤民研究組揭示結直腸癌靶向髓系細胞的免疫治療機理
    在腫瘤微環境中,除淋巴細胞外,髓系免疫細胞(Myeloid cell)作為主要的抗原提呈細胞在腫瘤免疫中同樣發揮重要的功能。多項靶向髓系免疫細胞如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和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 DC )的治療策略已進入臨床前試驗。
  • 腫瘤新生抗原:從發現到腫瘤免疫治療
    原創 水母 佰傲谷+ 隨著基因組測序的廣泛應用和新生抗原預測技術的發展,基於新生抗原的免疫治療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過去五年的研究表明新生抗原在腫瘤免疫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新生抗原的識別篩選和鑑定加速了腫瘤患者個性化免疫治療的發展,終將使更多患者受益。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什麼是精準醫療?對腫瘤患者來說,就是基於對個體基因的檢測,找到最有效的靶向藥,從而節省試錯成本,搶到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物及治療手段,最大延長生存期。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 ...深度合作,全力推進腫瘤大Panel基因檢測體外診斷產品註冊申報工作
    基於雙方所達成的合作,求臻醫學將在Illumina NextSeq 550Dx基因測序平臺上開放並註冊報批多款腫瘤基因檢測產品,全力推進腫瘤精準醫療產業化進程,切實惠及中國廣大腫瘤患者。Illumina TruSight Oncology 500核心技術產品,申報針對靶向藥物及免疫療法的腫瘤多基因檢測泛癌種大Panel試劑盒,同時檢測DNA及RNA,不僅可以報出SNV、InDel等突變,對於融合及跳躍突變的檢出更為精準全面;生信流程採用FDA批准產品中所使用的MSIsensor的升級版MSIsensor2,用於大Panel MSI的檢測,並開發了全新的全局腫瘤突變負荷TMBsensor
  • 腫瘤免疫治療冉冉新星——巨噬細胞靶點
    撰文 | XZ責編 | 雪月近年來,隨著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巨噬細胞已經成為藥物研發的一個重要領域。這些先天免疫系統的「士兵」能清除受損的、衰老的和危險的細胞,但對於癌症來說巨噬細胞能促進它們的免疫逃逸。
  • 《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規範化應用北京專家共識(第一版腫瘤部分)》
    籤發報告人員應具備醫學分子生物學和臨床腫瘤學知識背景,能夠熟練使用腫瘤基因相關資料庫,掌握相關臨床診療指南,了解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藥物及其相關腫瘤基因突變研究的最新進展。檢測基因盤(以下簡稱panel)的大小決定了測序成本、實驗室檢測工作量以及分析和臨床解釋的複雜性,實驗室應合理選擇基因和panel大小。如用於指導初診患者用藥治療時,可選用第一級的基因位點,檢測panel較小;靶向治療耐藥監測或免疫治療療效預測,則可設計泛癌種的panel,選擇包括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的基因位點,檢測panel通常較大[13-14]。
  • 腫瘤進行免疫治療時代,該如何更安全地「松剎車」也「踩油門」?
    11月28-29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2020精準醫學大會」系列活動——「首屆華南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23位來自國內外腫瘤免疫治療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療效與不良反應管理、新藥創製企業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交流免疫治療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探討廣闊合作前景,共迎精準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