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將物體細化 實現特定物體識別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人工智慧將物體細化 實現特定物體識別
2019-08-12 16:37:06來源:消費日報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8月12日 16:37 來源:消費日報網

參與互動 

  2019年8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聯合指導、廈門市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人工智慧峰會開幕,全國362支隊伍近千個項目角逐數月的人工智慧大賽同時揭曉。在中國人工智慧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上,來自北京宣亞國際數位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宣亞數字)的劉洋團隊接連斬獲了兩個獎項,「特定物體識別」的最高級別的A級證書和「印刷文本OCR」的B級證書。

  宣亞數字由上市公司宣亞國際營銷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00612.SZ)控股,在視覺技術和分析上面具有豐富的積澱,旨在依託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技術,深度理解網際網路海量內容,構建視頻、圖像、文本的結構化數據分析平臺,為內容創造更高的價值。

  此次獲獎顯示了宣亞數字團隊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在獲得A級證書的特定物體識別項目中,宣亞數字團隊結合自身在視頻圖像輿情監測、鑑黃、暴恐識別、違禁物識別等業務經驗和優勢,在數據標註和算法架構搭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據宣亞數字的技術人員介紹,在數據方面,團隊將部分特定物體進行了細化和拆解,使訓練樣本更加豐富且具有多樣性,從而使訓練得到的算法模型對複雜情況的測試樣本具有更強的魯棒性。

  同時,在算法架構方面,團隊採用了目標檢測網絡+精細分類網絡的多級級聯架構,目標檢測網絡負責檢測圖像中的特定物體並進行粗分類,主要負責保證高召回率。精細分類網絡對目標檢測網絡給出的檢測框進行進一步的精細分類,保證高準確率,從而最終得到高準召的識別結果。該方案可以將圖像中小尺寸的物體(如安全帽)檢測出來,提高識別的召回率從而提升整體效果。

  據了解,該技術是一項基礎的人工智慧技術,宣亞數字團隊在實際的業務情景打磨下,對需求理解、數據標註、算法選型和架構設計等方面,都具備很強能力,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算法經驗,所以才能在本次競賽中取得好成績。通過特定物體識別技術,可以完成對含有特定物體,如特定服飾的人物、違禁物品圖像的監測,該技術可被廣泛應用於圖像黃色識別、暴恐識別、垃圾圖片過濾等領域。

  獲得B級證書的印刷文本OCR項目裡,宣亞數字團隊結合自身在視頻圖像輿情監測的業務經驗和優勢,重點針對訓練數據準備和算法架構搭建進行優化。

  據介紹,針對OCR的應用場景,團隊針對性地收集了包含類似文字風格的圖像,首先在海量開源數據集上訓練初版模型,然後在收集的針對性數據集上對模型進行微調訓練,取得了較好效果。算法架構方面,團隊同樣採用了多級級聯結構,通過檢測網絡實現文字行高召回,然後通過二分類網絡將非文字行濾除,提高文字行檢測的準確率。最後將文字行送入文本識別網絡進行文字識別。

  文本OCR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它能夠識別文稿、視頻等畫面當中的文本字符,從而識別圖像當中的文本,完成文字的監測分析。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視頻圖像的監測、敏感識別等領域。光學字符識別是理解圖像中文本信息的第一步處理過程,結合團隊對文本輿情理解和分類的業務積累,可以實現從視頻圖像到文本理解的多模態輿情識別,從而大幅度擴大監測範圍。

  本次中國人工智慧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旨在為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與傳統行業、社會管理的融合發展、資本對接、人才交流搭建「連接」橋梁,為人工智慧的創新發展和跨界應用注入新動能。

  大賽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倪光南在競賽點評上稱,本次大賽囊括了網際網路的技術難點和前沿方向,兼具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超過了國際同類比賽的規模。

  大賽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信工所、中科院自動化所等科研院所等學術機構,以及阿里、百度、奇虎360、科大訊飛、浪潮、網易、美圖、京東、上海依圖、愛奇藝、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等知名企業參加。宣亞數字團隊能夠從諸多優秀項目中脫穎而出,顯示了團隊強大的技術理解沉澱和開發應用能力。

  在AI「理解」內容領域,宣亞數字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網絡內容監測、分析和預警水平,宣亞數字在保障網絡內容安全、助推網絡行業健康發展的業務上有著突出貢獻。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探索——淺談人類視覺系統的物體識別
    簡單來說,VP通過感知邊緣(Edge)、雙目視差(Binocular Disparity)、曲率(Curvature)、顏色、光亮等特徵實現物體識別(Object Recognition)[2];DP通過局部運動(Local Motion)、速度梯度(Motion Gradient)、光流(Optical Flow)等信息實現運動識別(Action Recognition)[3]。
  • 人工智慧探索2——淺談人類視覺系統的物體識別
    簡單來說,VP通過感知邊緣(Edge)、雙目視差(Binocular Disparity)、曲率(Curvature)、顏色、光亮等特徵實現物體識別(Object Recognition)[2];DP通過局部運動(Local Motion)、速度梯度(Motion Gradient)、光流(Optical Flow)等信息實現運動識別(Action Recognition)[3]。
  • 投石科技智能交互物體識別觸摸桌
    投石科技物體識別互動臺案例: 北京大興機場中國移動5G展廳65寸物體識別桌 2019年8月,南京投石科技為北京大興機場中國移動5G展廳提供65寸物體識別桌、43寸透明屏等裝置及相關服務。
  • 「安防+AIoT」底層技術詳解:RFID如何實現物體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在近兩年間獲得了大量的應用和曝光,起到了對人員識別、追蹤、管控的良好效果,因而為人所熟知。目前,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設備獲得智能化升級,而對於物體和設備的識別、追蹤,就需要用到RFID技術來實現。
  • 物體識別互動觸摸桌
    物體識別互動桌展示系統。擋把識別模塊放置到顯示屏上時,就會彈出對應的介紹信息,並且可以進一步點擊、移動、旋轉等等,這就是rekud物體識別互動展示桌。可以用於產品展示物體識別互動桌展示系統。擋把識別模塊放置到顯示屏上時,就會彈出對應的介紹信息,並且可以進一步點擊、移動、旋轉等等,這就是rekud物體識別互動展示桌。也可以用於教學方面物體識別互動桌展示系統。擋把識別模塊放置到顯示屏上時,就會彈出對應的介紹信息,並且可以進一步點擊、移動、旋轉等等,這就是rekud物體識別互動展示桌。可以用在博物館物體識別互動桌展示系統。
  • 淼瀛正式推出MoAir物體識別SDK 小白用手機即可完成機器學習
    可以說,冰與火的交集將中小企業開發者裹挾在內,望嘆莫及。而正當各中小企業開發者一籌莫展時,行業新秀淼瀛的浮出水面,在完美契合了市場發展之餘,更是成為了中小企業開發者的「及時雨」。全球首個「實用化」MoAir物體識別技術問世作為一家專注於人工智慧以及物體識別,成立僅不足三年的科技公司,淼瀛憑藉強大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實用化」的MoAir物體識別SDK。
  • Vuforia sdk 4.0之物體識別
    Vuforia sdk 4.0的新功能就是物體識別Object Recognition和物體掃描器 vuforia object scanner,製作一個手錶掃描案例簡單說一下使用流程。Vuforia 對象掃描儀使用有四個階段 設置-應用於設置環境。 掃描-捕捉各個角度的對象。
  • Facebook新研究:結合手勢識別技術,將任何物體變成AR/VR手柄
    近期,Facebook Reality Labs的科研人員公開了一項與AR/VR交互相關的新研究,研究中指出了一種可將周邊日常物品作為手柄的全新體感交互系統:Gripmarks。科研人員稱,該方案可用於AR或者VR,可增強使用者的沉浸感。
  • 物體識別裝置,直觀且有趣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款互動裝置叫做物體識別裝置,是一款結合了視覺與觸覺雙感官的體驗裝置。物體識別裝置只需將物品放置在桌面上,系統就會自動識別,顯示屏上就會對應的數據以及動畫物體識別裝置物體識別裝置的用途較為廣泛可以使用在企業文化展示、車展、歷史文化展覽館甚至是遊戲等
  • 物體分析在ROS中的實現與封裝
    在物體識別的基礎上,本文將向您介紹對物體進行進一步分析的ROS開發包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您可以利用它進一步開發機器人的智能應用,比如智能蔽障,構建語義地圖等。ROS物體識別項目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出現的。項目介紹1.
  • 人工智慧:物體檢測
    人類可以輕鬆地檢測和識別圖像中存在的對象。人類視覺系統快速準確,可以執行複雜的任務,如識別多個物體,並在很少有意識的情況下探測障礙物。憑藉大量數據的可用性,更快的GPU和更好的算法,我們現在可以輕鬆地訓練計算機以高精度檢測和分類圖像中的多個對象。
  • 電容屏物體觸控識別技術的簡單介紹
    電容屏物體觸控識別技術的簡單介紹 觸宇光電 發表於 2020-03-12 10:37:09 (文章來源:觸宇光電) 物體識別是基於觸控屏的標籤識別交互系統
  • Vuforia AR SDK 3D物體識別及CAD識別說明
    Vuforia3D模型識別目標使用3D模型來識別和跟蹤物體。
  • 突破AI和機器理解的界限,牛津博士論文學習重建和分割3D物體
    讓機器擁有像人類一樣感知 3D 物體和環境的能力,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 Bo Yang 在其畢業論文中詳細解讀了如何重建和分割 3D 物體,進而賦予機器感知 3D 環境的能力,突破了人工智慧和機器理解的界限。
  • 突破AI和機器理解的界限,牛津博士論文學習重建和分割3D物體
    ,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 Bo Yang 在其畢業論文中詳細解讀了如何重建和分割 3D 物體,進而賦予機器感知 3D 環境的能力,突破了人工智慧和機器理解的界限。賦予機器像人類一樣感知三維真實世界的能力,這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個根本且長期存在的主題。
  • 數字展示新體驗|物體識別OR技術原理和優勢
    物體識別OR技術--大數據安全應用 基於電容屏的物體識別Object Recognition技術是近兩年非常火爆的話題,把物體放置到電容屏的表面
  • 基於局部表面特徵在雜亂場景中的三維物體識別
    摘要:在雜亂場景中進行三維目標識別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研究領域。根據使用的特徵類型,三維物體識別方法大致可分為兩類:基於全局特徵的方法和基於局部特徵的方法。密集的基於局部地物特徵的方法對遮擋和雜波有較強的魯棒性經常出現在現實世界的場景中。本文對現有的局部地物進行了綜合研究三維物體識別方法。這些方法一般包括三個階段:三維關鍵點檢測、局部表面特徵描述和表面匹配。
  • 從圖像識別到物體識別
    在不久的將來,處理3D數據的算法將應用於像機器人自動巡航、基於AR的智能用戶界面等應用程式上。受此啟發,我們在Matroid公司所著的論文提出了FusionNet,這一框架用於在一個名為Princeton ModelNet的標準數據集上做3D CAD物體分類。
  • 機器視覺技術使用圖像識別算法來識別圖像中的物體
    打開APP 機器視覺技術使用圖像識別算法來識別圖像中的物體 創想跟蹤 發表於 2020-12-28 14:16:36 機器視覺技術使用圖像識別算法來識別圖像中的物體,並在不影響諸如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無人機和3D建模等廣泛應用的情況下,為物體提供更詳細準確的圖像而不會造成變形。
  • 新技術:球面卷積神經網絡CNNs識別三維空間物體
    深度學習中的技術進展幫助機器能像人類一樣「看」世界,這是人工智慧研究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之一。目前,一種突破性技術將讓機器能夠通過被稱為球面卷積神經網絡(spheric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縮寫CNNs)的處理,去看到並識別三維空間中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