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清單衝擊,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2020-10-11 E計劃

本周末,美國又祭出實體清單概念,這是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採購120天緩衝期後,

又針對中國的科技企業做出的有一個大動作,

也是近一年以來的第五次利用實體清單的實施來打壓中國科技公司,

那麼實體清單的衝擊,對中國科技的影響有多大呢?

實體清單的歷史由來,發展和未來趨勢又會是怎樣呢?

什麼是實體清單?

實體清單,網絡流行語,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而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簡單地說,「實體清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進入此榜單實際上是剝奪了相關企業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實體清單,實際上是美國利用自己的科技影響力,對全球科技公司實施的一些負面打壓,以此延緩其他國家科技發展和正常的貿易行為的方案。



美國針對中國的實體清單的發展?

2020年5月2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33家中國企業、高校和政府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將包括奇虎360、雲從科技在內的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東方網力、華孚時尚、三六零、烽火通信等上市公司牽涉其中。

美國商務部再發「實體清單」,制裁面由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擴大至網絡安全。

從去年的貿易戰開始,美國已經實施了5次實體清單,涵蓋範圍也是越來越廣。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家關聯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2019年6月24日,美國商務部將中科曙光、海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都海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5家中國實體列入清單。

2019年8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中廣核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共4家公司加入「實體清單」

2019年10月9日,美國商務部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美亞柏科、科大訊飛等28家中國實體列入清單。美「實體清單」制裁範圍已擴散至網絡安全。


美國在歷史上最強悍的實體清單打壓是哪次呢?

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對日本的半導體打壓,導致了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優勢不再。

1980年,日本佔全球30%半導體內存市場,1985年份額超50%。

1986年,日本被認定只讀存儲器傾銷;同年9月,《美日半導體協議》籤署,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保證5年內國外公司獲得20%市場份額;不久,對日本出口的晶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堅決不讓富士通收購仙童半導體。

於是有了美國人砸日本收音機的一幕,是不是像極了現在的歐美的5G陰謀論,燒基站!

從此日本的半導體業務一蹶不振,份額下滑嚴重。

美國能夠對自己的盟友做出這樣的打壓,也可以看出美國的野心和決心。

日本半導體的衰敗,但是也讓三星和臺積電等代工企業崛起,可以看出,任何一次故意的打壓,

都會迎來在其他地方和領域的飛黃騰達,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那美國這次針對中國的科技卡脖子,勝算幾何?

科技領域,是一個最需要全球協同的領域。

科技這塊永遠必須全球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並不是一個國家可以獨步天下的,就拿晶片領域的技術來說,世界各國都在貢獻自己的科研力量。比如,韓國在存儲領域,日本的材和傳感器領域,歐洲的意法半導體、ARM以及阿麥斯,我國的中興、華為、中芯、臺積電等,至於美國為什麼偏偏要制裁我國呢?因為我國具備龐大的市場,早期以中低端為主,在下遊電子產業鏈和市場都處於頭部,而今逐步向中高端遞進,產值也佔據了全球的20%(美國目前大概50%),也在全產業鏈發展,若再不採取措施將會被反超。

目前,臺積電也是在積極協調其他晶片代工領域在保障華為的晶片採購,確保年底前華為的晶片不會出現短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變成了一次大團結,不僅僅是我方的,也是全世界的大團結。從臺積電協調高通、聯發科、AMD等廠家訂單情況來看,大家都希望商業正常發展,而不會受限於某國的霸權。

因為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今天是華為,那麼明天可能是意法半導體、諾基亞等非美企業。

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見招拆招,不畏強權。

從前幾次的實體清單公布來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影響是不大,短期的負面影響能夠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消化掉。

那麼這次,最嚴重的就是對華為採購晶片的限制,擴大了範圍,確實也是抓住了我們在晶片製造方面的短板和軟肋。

那其實,也不用那麼悲觀,

畢竟,中國市場夠大,我們的人才和資金也是很充足,給予足夠的時間空間,美國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加速了中國科技領域的獨立自主和自強。

現在最大的焦點在於,中美是否能夠在貿易方面脫鉤,如果是全面脫鉤,那對世界貿易來說,都是比較大的衝擊。

從全球貿易平衡的角度來說,這種摩擦也會是短期行為,但是會是長期的武器,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很好的應對。

相關焦點

  • 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中國科技企業有什麼貢獻?
    華為作為我國的通信巨頭,自中國美國貿易戰以來,中國比較出色的高科技外貿易企業都受到了美國的打壓,特別是華為發布5G網絡技術以來,因為領跑全世界,古話說得好樹大招風,引來了美國無端覬覦華為所取得的成績,就在在今年中旬,美國更是選擇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可以說是對中國科技企業的第二輪科技封鎖,許多美國企業在第一時間斷絕了華為之間的供貨關係。
  • 中芯國際或將遭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影響有多大?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將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受此消息影響,9月7日,中芯國際股價大跌,港股方面跌幅達23.04%,創業板下跌11.29%。被列入實體清單,影響幾何?
  • 兆易創新、長電科技多家公司回應「實體清單」影響
    摘要 【兆易創新、長電科技多家公司回應「實體清單」影響】美國商務部網站當地時間18日發布公告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77個實體列入所謂的 「實體清單」,其中大部分為中國船舶製造企業、高校以及個人等。
  • 美國實體清單中國企業名單 33家中國企業名單一覽
    北京時間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包括奇虎360、哈爾濱工業大學、雲從科技、東方網力等在內的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進入名單的企業無法與美國有著任何商業交易。
  • 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中國機構有哪些?
    打開APP 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中國機構有哪些? 晶片小兵 發表於 2020-12-28 09:56:13 對美國實體清單一直比較好奇,到底有多少中國的機構或者個人被列入其中,於是花了一天時間進行了翻譯和整理,一些企業沒有查到名字,就直譯了過來
  • 奇虎360、雲從科技等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影響幾何
    被列入「實體清單」,意味著這些企業無法與美國進行任何商業交易。綜編|高歡歡製圖 |肖麗又一批中國頭部科技公司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北京時間5月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奇虎360、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K急送、雲從科技、東方網力等科技公司和機構。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即意味著美國政府可根據《出口管理條例》限制對這些機構出口、進口或轉口。這不是美國商務部第一次將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 這些「硬核」企業被美列入實體清單,才發現他們原來這麼牛!
    對此,有觀點表示是為了給拜登政府「埋雷」,約束其改善對華關係的空間;也有美方專家認為,拜登政府不太可能放鬆對華高科技管制,甚至有可能更經常、更系統化地使用「實體清單」。未來,「實體清單」或許真的會成為一種美國應對中國科技力量崛起的常態化手段;而中國高科技企業也必然由此修煉出更硬核的應對能力,在科技戰場上做到「me better」,甚至「me best」。
  • 44家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最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這44家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最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集微網消息,美國商務部宣布,BIS(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將於美東時間8月1日正式發布,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新增44家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很多研究機構。美國正式開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此次的名單主要波及微波射頻行業。
  • 半月談|不可靠實體清單:制裁製度有必要
    不可靠實體清單:制裁製度有必要徐飛彪2020年9月19日,中國政府公布《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引發全球關注。這是我國首次公布相關「不可靠實體」認定標準,預示今後中國將更多啟用法律與經濟金融武器,以捍衛國家利益和本國居民合法權益,影響深遠。
  • 美國又將24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至今已有186家中國企業被...
    迄今為止,受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已達186家從2018年開始,美國商務部就不斷拋出「實體清單」,目前已經進行10餘輪,被制裁企業數量達186家。2018年8月1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於當日起,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8家單位及其36家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實施技術封鎖。這次所涉及的44家企業主要是軍工科技企業。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其所謂的「實體清單」。並表示今後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批准,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
  • 實體清單,中美從貿易戰升級到科技戰和金融戰
    實體清單,中美從貿易戰升級到科技戰和金融戰。據報導,北京時間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當中包括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奇虎360、哈爾濱工業大學、網易考拉、雲從科技、東方網力等科技企業/機構。
  • 被列入「實體清單」影響多大?中芯國際重磅回應 最新解讀也來了!
    12月2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納入實體清單的說明公告,公司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表示,經公司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對此,信達證券認為,中芯國際被納入實體清單,是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大衝擊。
  • 美國「實體清單」再擴容 受波及公司回應影響
    證券時報記者 臧曉松 李曼寧 嚴翠 葉玲珍2020年7月21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突然宣布,將11家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華大基因、歐菲光、碳元科技、今創集團、長虹美菱等上市公司或其關聯方牽涉其中。這也是繼5月23日之後,美國方面又一次拋出「實體清單」。
  • Docker受限「實體清單」,那麼下一步海康威視等科技企業怎辦?
    【全球財經觀察 | 新聞速遞】最新消息顯示,Docker更新了最新《服務協議》,禁止禁運國家和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特別指定國民清單、被拒絕人清單、未核實清單和防擴散為清單的組織和個人使用帶有該服務協議連結的Docker網站和所有相關網站。
  • 美國再拉11家中國企業進實體清單!
    據美國商務部網站公布,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在實體清單中再次添加11家中國科技公司,理由是這些企業在中國某些區域侵犯人權。而在2019年10月和2020年6月的兩份實體名單加起來,已經有37家企業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 278家機構被美列入「實體清單」,有何影響?
    《出口管理條例》則根據《出口管理法》制定而成,進一步明確了出口管理的原則、商品管制清單、國家管制清單等內容。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BIS)負責此類項目的監管,並將不時更新的「實體清單」發布在《出口管理條例》(EAR)的第744章附錄4部分。  「實體清單」中列出了受限於特定出口許可要求的外國自然人、企業、科研院校、政府機構及其他組織。
  • 大疆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全自研是中國企業的宿命,我們準備好了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水平上升顯著,電子消費品更是擁有巨大的海外市場,比如華為,曾經在進入俄羅斯市場後便把行業內當了許久老大的三星一腳踹下榜首之位,大疆無人機更是享譽世界,以高性價比稱霸美國市場。很可惜,中國的發展讓美國坐不住了,長期居於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國感覺自己受到了挑戰,於是美國商務部便貼出一紙實體清單,凡是進入了實體清單的企業,美國企業都將不被允許與其進行交易,最出名的就是華為,到現在還沒解決晶片的問題,為了破局最近倒是把鴻蒙系統搗鼓出來了。大疆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全自研是中國企業的宿命,我們準備好了。
  • 美肆意打壓中國企業必自食其果|實體清單|中國航空|自食其果|美國|...
    12月2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一份包括58家中國企業在內的「軍事最終用戶清單」。美方聲稱此舉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種掩人耳目的幌子,掩蓋其打壓中國企業的險惡用心。  本屆美國政府肆意打壓中國企業,可謂極盡瘋狂之能事。今年以來,美方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更是變本加厲。5月,美方宣布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6月,美方將20家中國科技企業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控制或有聯繫」的公司清單。12月18日,美方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共計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公司。
  • 美國再將11個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美企...
    來源:國際金融報美國商務部7月20日以新疆人權問題對11家中國企業祭出制裁,這是繼2019年10月(海康威視等28個中國實體)和2020年6月(烽火科技等9個中國實體)之後,美國商務部第三次以相似理由將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
  • 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擴充,中國企業不止華為,名單新增33家!
    作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和網絡通訊設備供應商,華為在2020年的主要重心已經全部放在國內市場,雖然海外市場還有一些市場份額,但實際表現相較一年前已經下降很多,這一切的原因還要從2019年5月份的那份「實體清單」說起。